分享

一生真伪有谁知

 清光更多 2012-05-28

一生真伪有谁知   文 / 铁山逸人
 
——浅析白居易的放言诗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这是白居易写的五首放言诗中的一首。这首诗用形象化的语言昭示一个辨别真伪的真理:用时间来检验一切。首联说明决狐疑方法的宝贵与独特,既不用钻龟,也不用祝蓍。颈联用“试玉”与“辨才”比喻一个人的真伪和优劣要用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试玉要烧三日满”中的三日,“辨才须待七年期”中的七年都是概略的数字,就像“白发三千丈”,“八千里路云和月”中的三千丈和八千里路一样。诗词中的一些数字都是概略的数字、夸张的数字,不可能像算术题的数字一样准确。所以对三日和七年不能机械地理解,它的意思是试一块玉的好坏要烧很长时间,辨别一个人的才能也需要很长时间。
  颔联“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用了二个典故。第一个典故是周公辅成王的故事,周武王死后成王才十岁,周公旦受武王的临终托咐辅助成王,做了大量巩固周王朝的事,却招来了不少流言蜚语。王莽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好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之子,以德行著称。“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尾联做出了一个论断:假如周公在还没有把王位交还给成王的时候就死去,有谁知道他是真心辅助成王,自已并没有野心呢?假如王莽在未篡位的时候就死去,有谁知道他后来成了一个篡位的野心家呢?
  古往今来,许多历史人物都是如此。据宋史记载,南宋奸相秦桧青年时期曾力主抗金,在朝廷中享有一定的威望。后来他与钦徽二帝一起被金所俘,释放回来后极力推行投降主义路线,逼害抗金爱国将领岳飞。假如当时秦桧与钦徽二帝一起老死在大漠荒北,也许历史会给他留个美名。一些历史人物死的时候劣迹还没有暴露,被当作正面人物来评价,死后一段时间,生前的劣迹逐渐暴露,臭名昭著。像康生就是这样的人,在他死后五年被开除党籍。可见盖棺不能定论,正如白居易用诗的语言所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真伪优劣要让时间来检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