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读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②

 蔡灸哥 2012-05-29
原文

  【 XJ】在上一篇中,我们谈及了阴阳理论,是《黄帝内经》精髓之中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医的精髓。在本篇中,我们将又重新涉及五行理论及其运行规律,并再次讨论阴阳与五行理论的关系。

 

  文章的另一重点,就是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什么是七损八益呢?

 



精读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②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

 

  【原文】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点评】本段主要论述五行中的东方。

 

  在金匮真言论中,曾经深入探讨了五行理论,而本篇又再一次涉及,其内容和金匮真言篇中类似。要理解五行理论,还是有必要搞清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陈金柱老师,在这方面归纳和总结的不错,大家可以参看一下此链接:http://www./doc_3374-12.aspx。由于内容与前篇基本相同,因此,在这里就不再做点评,而直接进入整段翻译。

 

  【整段翻译】歧伯回答说:东方应春,阳生而日暖风和,草木生发,木气能生酸味,酸味能滋养肝气,肝气又能滋养于筋,筋膜柔和则又能生养于心,肝气与眼目相关联。它在自然界是深远微妙而无穷的,在人能够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在地可生化万物。大地有生化,所以能产生一切生物;人能知道自然界变化的道理,就能产生一切智慧;宇宙间的深远微妙,是变化莫测的。这种变化在天空中为风气,在地面上为木气,在人体为筋,在五脏为肝,在五色为苍,在五音为角,在五声为呼,在病变的表现为握,在七窍为目,在五味为酸,在情志的变动为怒。怒气能伤肝,悲能够抑制怒;风气能伤筋,燥能够抑制风;过食酸味能伤筋,辛味能抑制酸味。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

 

  【原文】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点评】本段主要论述的是五行中的南方。

 

  【整段翻译】南方应夏,阳气盛而生热,热极则生火,火气能产生苦味,苦味能滋长心气,心气能化生血气,血气充足,则又能生脾,心气与人体的舌相关联。它的变化在天为热气,在地为火气,在人体为血脉,在五脏为心,在五色为赤,在五音为徽,在五声为笑,在病变的表现为忧,在窍为舌,在五味为苦,在情志的变动为喜。喜能伤心,以恐惧抑制喜;热能伤气,以寒气抑制热;苦能伤气,咸味能抑制苦味。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

 

  【原文】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点评】本段主要论述的是五行中的中央。

 

  【整段翻译】中央应长夏,长夏生湿,湿与土气相应,土气能产生甘味,甘味能滋养脾气,脾气能滋养肌肉,肌肉丰满,则又能养肺,脾气与口相关联。它的变化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气,在人体为肌肉,在五脏为脾,在五色为黄,在五音为宫,在五声为歌,在病变的表现为哕(【hui】,打嗝之意),在窍为口,在五味为甘,在情志的变动为思。思伤脾,以怒气抑制思虑;湿气能伤肌肉,以风气抑制湿气,甘味能伤肌肉,酸味能抑制甘味。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

 

  【原文】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点评】本段主要论述的是五行中的西方。

 

  【整段翻译】西方应秋,秋天天气急而生燥,燥与金气相应,金能产生辛味,辛味能滋养肺气,肺气能滋养皮毛,皮毛润泽则又能养肾,肺气与鼻相关联。它的变化在天为燥气,在地为金气,在人体为皮毛,在五脏为肺,在五色为白,在五音为商,在五声为哭,在病变的表现为咳,在窍为鼻,在五味为辛,在情致的变动为忧。忧能伤肺,以喜抑制忧;热能伤皮毛,寒能抑制热;辛味能伤皮毛,苦味能抑制辛味。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

 

  【原文】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点评】本段主要论述的是五行中的北方。

 

  【整段翻译】北方应冬,冬天生寒,寒气与水气相应,水气能产生咸味,咸味能滋养肾气,肾气能滋长骨髓,骨髓充实,则又能养肝,肾气与耳相关联。它的变化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气,在人体为骨髓,在五脏为肾,在五色为黑,在五音为羽,在五声为呻,在病变的表现为战栗,在窍为耳,在五味为咸,在情致的变动为恐。恐能伤肾,思能够抑制恐;寒能伤血,燥(湿)能够抑制寒;咸能伤血,甘味能抑制咸味。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

 

  【原文】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点评】本段是对阴阳在不领域里表现的一个小节。

  ①者:本段的“者”,都是语气助词,没有特别的意思,表示强调。

 

  【整段翻译】所以说:天地是在万物的上下;阴阳如血气与男女之相对待;左右为阴阳运行不息的道路;水性寒,火性热,是阴阳的象征;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长的原始能力。所以说:阴阳是互相为用的,阴在内,为阳之镇守;阳在外,为阴之役使。

帝曰:法阴阳奈何?......

 

  【原文】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点评】此段是点评阴阳失调后的病态。

 

  ①帝曰:法阴阳奈何:法,法则;奈何,如何。

 

  ②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阳盛,指阳气过盛;腠理,指皮肤到皮下脂肪这部分;喘麤(cū),麤同粗意,指喘粗气;为之,因此;俛()抑:拖拉重物的人;

 

  ③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烦冤:即“烦闷”,阳热之气扰了心神,故心烦;腹满,乃危重之症,因为气机失调,脾胃在中焦,是气机升的一个转枢;能冬不能夏:是说这类人善于过冬而不善于过夏。因为冬为阴,天冷,体内有热,阳气盛,故可御寒。夏天,本身属阳,体内有热,阳气盛,两阳相亢,过难熬!

 

  ④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阴胜,阴气太过;清,清冷;数栗,经常打寒战;

 

  ⑤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厥,气闭,昏倒;

 

  ⑥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阴阳更胜,更胜,迭为胜负也。阴阳更胜,主要包括阳盛耗阴和阴盛损阳等病理变化。①阳盛耗阴。指在阳邪偏盛的同时,炽盛之阳热,势必煎灼阴津,久则导致阴液耗伤的病理状态。但其伤阴程度,受病证热势和病程长短所影响,如伤阴较著,征象明显,则可见口舌干燥、口渴、便干尿赤而少、皮肤干燥等阴液不足失其濡润之症,即为阳盛耗阴证候。若久病阴虚难复,亦可转化为阴虚内热病证。②阴盛损阳。指在阴邪偏盛的同时,由于阴寒内盛,久则损伤阳气,从而导致阳气不同程度受损的病理状态。其伤阳程度亦有轻重之分,如阳气受损过甚,可见畏寒肢冷、面白溲清、便溏等阳虚失于温煦,以及多种机能减退症状,即为阴盛阳虚证候。若病久阳虚不复,则亦可转化为阳虚阴盛之虚寒病证。

 

  【整段翻译】黄帝道:阴阳的法则怎样运用于医学上呢?歧伯回答说:如阳气太过,则身体发热,腠理紧闭,气粗喘促,呼吸困难,身体因此感觉像拉着重物,无汗发热,牙齿干燥,烦闷,如见腹部胀满,是死症,这是属于阳性之病,所以这种病人,冬天尚能支持,到了夏天就不能耐受了。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到了冬天就不能耐受了。这就是阴阳交互胜负变化所表现的病态。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原文】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点评】此段强调的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

 

  ①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奈何,如何。

 

  ②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七损八益”的说法由来已久,最早载于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早期墓葬竹简古医书《天下至道谈》。它说的是七种有损身体的性行为和八种有益身体的性行为,是中医房中术将房事活动与养生紧密结合的重要概念。

 

  七损:《天下至道谈》七损:“一曰闭,二曰泄,三曰渴,四曰勿,五曰烦,六曰绝,七曰费。” 所谓七损:一是精道闭塞,二是精气早泄,三是精气短竭,四是阳痿不举,五是心烦意乱,六是陷入绝境,七是急速图快徒然耗费精力。

 

  ①行房时产生性器官疼痛,为

  ②行房时大汗淋漓不止,为

  ③恣情纵欲,行房无度,耗绝精气,为

  ④欲行房时,因阳痿而不能进行,为(音弗)。

  ⑤行房时心慌意乱,呼吸喘促,为

  ⑥女方没有性欲,男方强行,汗泄气少,心热目冥,如陷绝境,为

  ⑦行房过于急速,既不愉悦情志,于身体又无补益,耗费精力,为

 

  八益:《天下至道谈》:“八益: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积气,七曰待盈,八曰定倾。

 

  ”所谓“八益”是指八种有益于身心的男女和合之道,有益于保精、惜精、护精、固精这一养生观念的做法:

  一曰治气,是指交合之前,双方先操习房中气功导引术,使其周身气血流畅,达到精气充冲,故称之为“治气”。

  二曰致沫,是指收缩肛门,吞咽津液,使其阴精之气通达下部,故称之为“致沫”。

  三曰知时,是指男女“神和意感”之后,选准最佳的时机进行交合称之为“知(智)时。

  四曰畜气,是指交接时将背部放松,作收缩肛门的动作,引导内气下行,从而蓄积阴精之气,称之为“畜气”。

  五曰和沫,是指交接时“勿亟勿数,出入和治”,“但当从容安徐。以和为贵”,动作徐缓,吞引津液,故称之为“和沫”。

  六曰积气,是指适度交合,勿太过或不及。以积蓄精气称之为“积气”。

  七曰待盈,是指临结束前,静待不动,并配合吐纳运气,使其精气持盈而不泄,安静的休息以待精力的恢复。故称之为“待盈”。

  八曰定倾,是指房事结束时男女双方都要使精神与体力迅速恢复其常态,以防出现损阳或伤阴之象,故称之为“定倾”。

  ③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阴痿,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又称阳痿。 ;九窍,七窍+前后二阴;涕泣,鼻涕眼泪;俱出,都出来;

 

  【整段翻译】调摄阴阳的办法怎样?歧伯说: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其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一般的人,年到四十,阴气衰减过半了,其起居动作,亦渐渐衰退;到了五十岁,身体觉得沉重,耳目也不够聪明了;到了六十岁,阳痿,肾气大衰,九窍不能通利,出现下虚上实的现象,会常常无法控制眼泪鼻涕的流出。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原文】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点评】此段详细说明了,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和不懂养生之道的人,他们身体差异随年龄的增大而愈发明显。

 

  ①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同出,指出生相同;名异,结果不同;耳,罢了

 

  ②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察同,体察相同的养生之道;察异,只知强弱不同之处;

 

  ③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复壮,又强壮,意指恢复青春活力;益治,益,更加之意;治,治理之意,意指身体更加统顺而有条理。

 

  ④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恬憺(tián dàn) 恬- 安静,安然,坦然;憺: 安稳,泰然。

 

  ⑤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与天地终,即寿命和天地一样长,不过,这只是一个比喻而已;治身,养生之道。

 

 

  【整段翻译】所以说:知道调摄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到调摄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本来是同样的身体,结果却出现了强弱不同的两种情况。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只知道强弱异形。不善于调摄的人,常感不足,而重视调摄的人,就常能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当然本来强壮的,身体就变的更好了。所以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有乐观愉快的旨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宁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

本次总结

 

  阴阳应象大论,在本篇达到一个高潮。什么高潮呢?不是再次出现的五行理论,而是仅有的四个字“七损八益”。换言之,就是健康的性生活,乃是阴阳和谐之大道。

 

  有关七损八益的问题,我在文中已经有详细的解释了。为什么还要放在本文的结尾之时再次强调一下呢,是在我日常做健康咨询时,经常有网友问我相关的问题。比如,有女网友常提的问题是性生活,时间多长合适。换言之,她们或多或少地发现,自己的男人的干劲似乎没那么足。比如,她们经常会问,自己的性伴侣,为什么没有A片中的男主角强悍。

 

  我是这样回答的,我说,性生活的时间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双方是否和谐。换言之,无论是男女,在性生活之后,都感觉更“爱”对方了,都更“舍不得”离开对方了,那么,这样的性爱,对双方的健康才是有益的。

 

  有的男网友认为,只有自己抽动的时间越长,女方才越满意。其实,这是大错特错了。其实,有经验的男人,完全可以不需要让自己那东西抽动,即可让女人满意。因此,明白了这点,双方就不会为抽动的时间长短而纠结了。

 

  那如何在性生活中,达到阴阳和谐之道呢?在“七损八益”中已经详细说明了。当然,我也相信,尽管文字写的很清楚,还是有人不明白,要是那样,你只好单独私底下向我咨询了。

 

  总之,男女之道,乃阴阳之道。有一些人结婚了,越活越年轻,而有些人结婚了,却病越来越多,这些都是与阴阳之道有关的,所以,你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的伟大之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