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性情中人-苏东坡

 九峰山泉 2012-05-30
  性情中人----苏东坡 (一)    上一篇  下一篇    
  发布者:方明雄 |  浏览(1711) 评论 (4)  | 发布时间:2012-05-21 21:04:30 最后更新时间:2012-05-21 21:03:38  
  本作品所属分类:明雄原著 文章类型:普通 推送到圈子 | 推荐给好友| 我要举报| 收入我的网摘  
 
                                           性情中人----苏东坡 (一)
 
     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因为受到官场的排斥,他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的时候,为了排遣心头上的郁闷,他无私地把哪种"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真才实学晒出来,为此,他常常去讲学议政,也就是说像现在下放去当一名教师。由于他素负盛名,慕名前来求学的学子络绎不绝,这使当时的黄州成了文人墨客云集的好去处。
    宋朝的最高统治者得到这个消息后,很是放心不下,怕他在外放期间口无遮拦发牢骚说出对朝延不利的话语,于是,派出了一名平时与他政见不同的大臣当钦差,表面上说是巡视讲学情况,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是想查查他是否有"越轨"的不良行为。
    明人不做暗事,可偏偏这位钦差大人微服私访专做龌龊暗事,他费了好大的劲总是未能抓到苏东坡的任何把柄,这人不肯善罢甘休,总想在鸡蛋里剔骨头找岔子为难苏东坡,逼不得已,他打算从苏东坡的学生身上开涮,敲山震虎出出他的丑。因此,他干咳几声假惺惺地说:  "苏学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 宰相门下无白丁,名师出高徒嘛!你所授业的学生也一定令人刮目相见吧!今天本官冒味想把他们召集在一起,想当面考考他们的才学与见识,也好替你这个当老师的扬名立万啊!"
    苏东坡是何等精明之人,他岂能看不出这人的本来面目。可他当时是待罪之身又失宠于朝延,怎敢以卵击石和他对着干呢。他当即装疯卖傻地把学生们召集在一起,毕恭毕敬地请钦差大人当面出题考试。
    "好吧!本官今天就不考别的为难大家了,只考考对联好了,由本官出一对联的上联,你们来对下联。想必你们在苏学士的精心调教下,一定不会让本官有失所望的。......"这时,只见与苏东坡并肩坐在讲台上的钦差,随手指一指门外东南方向的一座宝塔,阴阳怪气地对台下的学生说道: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这钦差口角生风摇头晃脑念完之后,他就不再吱声了,那双眼睛骨碌碌地直盯着每位学生心里直发怵的,目的是想看看他们的脸上表情反应如何。
    话说这帮跃跃欲试的学生,原先以为他一定是考什么"四书","五经"一类或者诗词歌赋,这些东西他们早已胸有成竹滚瓜烂熟的。但是,谁也不可能未卜先知料想到他竟然会考什么对联。所以,一个个紧张的要死把心都提到嗓门口,如坐针毡坐立不安了。这人要是一紧张,思绪就无形中短路给噎住了。许多学生都认为自己今天过不了这道坎,自己倒没有话说,要是给德高望重的老师脸上抹黑,那可就无地自容糟透了,大家都心急如焚满脸通红大汗淋漓直淌着......
    这时整个课堂里静得出奇,恐怕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因此,这个钦差心里头自鸣得意,揣想:  苏东坡呀苏东坡,别看你平时才学出众,文思敏捷,可今天对于这些学生你也是爱莫能助袖手旁观的,面对着众多的学生,你能奈我何?
    于是,他條地站了起来,脸色铁青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兜圈子,目的是想给所有的人一个下马威。接着,他斯条慢理地用手指着头一排的一个学生点名说:  "我看就由你来应对好了!"
    这个学生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怎么这样倒霉被他一眼相中着呢。他不敢正视钦差就连大气都不敢出,不敢开口,伸出一只手使劲地摇了两下,言下之意是我实在对不出这副对联。
    钦差撇下这人又指着第二个接着问,其反应一样也是摇手不答。
    于是,他一个接着一个不厌其烦地问将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仍然是摇着手默不作声鸦雀无言的。
    这时,他似乎看出什么门道来,转过头来带着讥讽的口吻,对苏东坡飞扬跋扈地说: 
    "苏学士,你几时成了这些聋哑人的老师,真是大才小用了......哼哼。"
    "这个嘛!你就有所不知了。"苏东坡是不慌不忙笑着答话。
    "那么,请问?你的学生难到已经对出对子了。"
    "正是。他们早已对出来了。"苏东坡轻描淡写地说。
    "岂有此理,你这是哄三岁孩童吧!他们一个个摇着手一问三不知的,你说,这个也能算是对出对子?"钦差不屑一顾轻蔑地等着苏东坡回话。
    苏东坡满有把握说:  "你出的上联是:
               宝塔尖尖,七层四面八方:
    他们伸手一摇,打着哑谜对出对子,是说:
               玉手摇摇,五指三长两短。
    你说说,他们是不是早已对出来了吗?!"
    "啊!"钦差惊魂未定,他张口结舌嘬嘴地问:  "闻所未闻,真的有用肢体动作来对对子的吗?"
    苏东坡反唇相讥说:  "大人你这就有所不知了。你下令把他们全部召集在一起,又是让他们对同一副对联,这样就不好办了。前面的学生要是先开口对上了,后面的学生再接上口就有抄袭之嫌; 因此他们只好免开尊口用动作来代替开口说话了。....."
   自取其辱,钦差脸上得意忘形的怪脸不见了。他本来是想借题发挥出出苏东坡的丑,反过来自己在大庭广众之下丟眼现眼"献丑"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真的是自讨苦吃是怨不得他人啊!只好苦瓜着脸掩饰地自圆其说:  "苏学士,果然名不虚传啊,佩服,佩服至极了!......"
   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诗经.大雅.抑> 最终,坐在台下的学生们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他们齐刷刷地望着他们所敬重的老师---苏东坡,会心地笑了。
 
                    性情中人----苏东坡 (二)
 
     做为一位大文学家的苏东坡,他平生最喜去游玩,山河随行,一路风尘中,且颠簸,且壮怀。对酒当歌,唱出千般愁绪,老天与之为友就在身旁,不语中就知自己心意,更是抚慰了自己孤单的心绪。因此,他一路行走一路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很多诙谐有趣的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天,苏东坡乘兴来到一座古刹寺庙里,当家的和尚不认识他,又见他穿着朴素无华像个穷教书的,便以为他只不过是普通的游客,对他爱理不理的不近人情地说:  "坐!"
    苏东坡这人情理通达从不摆臭架子,他很随意地按照和尚给他指定的位置坐了下来。和尚见他落坐,按例向小沙弥指手划脚,很是不耐烦地说了一个字:  "茶!"
    苏东坡接过茶水品茗一口,便情采动人地与和尚谈论起这座古庙的渊源历史,还随口说起寺中仅存的几块碑铭的缘由去处。这和尚此时才幡然顿悟,自己是"门缝里看人---瞧扁了",逐渐中觉得这位游客不同凡响见多识广的。于是,重视起来请他到厢房里去叙话。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厢房,这回和尚客气多了,忙说:  "请坐!"并且大声吆喝小沙弥:  "敬茶!"
   他们分宾主坐下来后,这和尚禁不住好奇心地打听起他的名字来。行不改姓,坐不改名,当苏东坡报上名号时,和尚惊得"啊"了一声,舌头伸出寸许长一时收缩不回去了,连忙毕恭毕敬地邀请他到客厅里去稍憩片刻。
    一进客厅,这个当家的和尚表现出少有的热情,他抢先上前用袖口当抹布拂了拂太师椅上的灰垢,礼躬毕敬地对他讨好说:  "请上坐!"接着,他伸长脖子和风细雨地吩咐小沙弥:  "敬香茶!"
    两人东拉西扯谈了好一阵,苏东坡见天色已晚,就起身告辞。和尚见是挽留不住,嘴里却口口声声说这次见面十分难得,他是又冒味又斗胆地想请苏东坡为寺里留下墨宝题副对联,说要请当地最有名的木匠用木方镌刻,悬挂在寺门的两侧。
   恭敬不如从命,苏东坡颔首微笑答应下来了。但见他提起笔略加思索,一挥而就刷刷地写下了一副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这和尚欣喜若狂地凑上前,一看这副墨迹未干的对联,满脸愧疚难当。他连连向苏东坡打揖表示道歉,口称:  "罪过,老衲是有眼不识泰山啊!"因此,他亲自出马把苏东坡送到山脚下才告别分手。
    不打不相识,从此这和尚与苏东坡结下不解之缘成为好朋友,两人平时来往密切频繁起来了。
    有道是:  来之不往非礼也。一天,苏东坡独自一人在书房里悠然悠哉地偷着乐哩!他一面作诗文一面吃着鱼喝酒,还不时为推敲一个佳句而发楞着。只见他时不时停下箸抬头向外眺望,忽然发现那位新结识不久的和尚步履匆匆登门造访,他正向书房走来。屋子里余肴剩羹,杯盘狼籍,这些如何待客呢?童心未泯的他耍起小孩性子,赶忙把装鱼的盘子收掇好放在书架上,藏了酒器,若无其事装成滴酒不沾的熊样来。
    岂知这个和尚简直是活佛济颠再世,脚快,眼快,鼻子灵敏。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他对苏东坡这种虚张声势的秘密早有所闻。他佯装不知向苏东坡求教起苏字的写法。苏东坡不明真相被蒙在鼓里,就一边写着一边解释说道:  "草头下面,左边是鱼,右边是禾"(苏字的繁体字写体是:  蘇。)
    可这和尚鬼着哩!他明知故问接过笔在纸上边写边说:  "把草头和鱼交换一下位置行不?"
   苏东坡急了,很有力气地摆着手说这个绝对不行。
   为此,和尚就用手指着书架顶端,说:  "行啊!那你乖乖地把书架上的东西给老衲我拿下来吧!"
   哈哈,两人禁不住抚掌大笑起来,便团坐在书房里,无拘无束地开怀畅饮不提。
   事隔不久,苏东坡忙里偷闲就到寺中回访那和尚,进门两人坐定,突然一阵阵鱼腥味和美酒飘香味混合在一起,这气味直灌入他的鼻孔里,勾起他的食欲来。因此,他两眼放着贼光四处扫瞄,就是没有一点踪迹可寻,房子里除了摆放一只大罄之外,别无他物,空空如也。
   和尚瞧见他像只老猫子在四处追寻鱼味,心中暗喜,装聋作哑,就是不露声色。
   苏东坡耐不住性子,就说:  "今天我请你对一联如何?"
   "请出上联!"和尚客客气气地说。
   "听好了。"苏东坡轻描淡写微笑着说:
                      向阳门第春常在;
    这是一副土财主家在过年时常贴的土得掉渣的老对联,妇孺皆知,一点都没有新意。和尚他也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大名鼎鼎的苏学士怎么会鹦鹉学舌出此上联呢?因此,和尚即对:
                      积善人家庆有余。
    "啊哈!罄(庆)里有鱼(余),何不大方地拿出来解解谗吧?"苏东坡盯着和尚笑嘻嘻地说。
   和尚悻悻地说:  "就你行!真的是一报还一报的。"
   "爱酒杨雄浑不管。天与邻翁,来慰穷愁眼....."(周紫芝<苏幕遮>) 和尚自知理亏极不情愿地从罄中端出鱼和酒来,关上山门,两人推杯换盏不觉痛饮开来......
 
                                         性情中人----苏东坡 (三)
 
    苏东坡被谪贬黄州之后,就连朝延也似乎忘却了有他这么个人的,他一居住便是好些年头。其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他并不因此急急巴巴脆而不坚的。按照我们现在的人的说法,他可是深藏若虚正气凛然。提得起放得下,忠贞不贰,气魄惊人,这些都是哪些不肖之人望尘莫及的。为此,性格开朗的他耕于东坡,游历赤壁,访问沙湖,倒也不失为世外高人般的神仙生活。有一天傍晚,他偕同好友佛印和尚一起泛舟长江之上,一叶扁舟,随波逐浪,二人对酒当歌谈笑风生,人生最为惬意快事亦不过如此矣!
    时值深秋,暖风飒飒,水波粼粼,放眼两岸,天之崖水之湄,景色怡人。二人在船上酒过三巡,这佛印和尚便来了兴致,他总是无事找事想向苏东坡索句以博的一乐。俄倾,苏东坡用手朝着左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和尚虽然聪明绝顶,却也是如坠云雾,但见岸上陆续有农夫罢耕荷锄而归,就是游人也是乘兴踏月而回。为此,他颇费心机却是不解东坡是何用意。正在疑惑之间,这时岸上正好窜出一条大黄狗来,这家伙正在狼吞虎咽吃东西。于是,他顿有所悟又欲言又止,禁不住嘿嘿哂笑,他随手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拋入江中。此时此地,二人你看着我,我瞅着你,心照不宣,抚掌大笑起来了。
                           狗啃河上(和尚)骨          (东坡联)
                           水流东坡诗 (尸)           (佛印联)
    现在的人们有机会咏过东坡与佛印的这个哑联,不禁有些感慨万千:  对联这种文学式样,为什么从它诞生即日起便奥妙无穷,如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长盛不衰?无论它是长达百多字以上,还是寥寥只有两个字的; 无论它是堂堂肃仪,还是诙谐多趣的,为什么它会为人们喜闻乐见爱不释手?应该说是它具有丰富的外延与内涵,总是不知不觉中给人以启发与教育。正如刚刚说过的短短两个字,这种对联实属不易,但还是有人轻易就对上了,而且流传下来了......
   据民间传说,明代的解缙学士侍文皇。文皇曰:  "有一书句甚是难对。"解缙问:  "何句?"文皇曰:
                        色难,
   解缙即答说:
                        容易。
   文皇不解问:  "既云容易何久不对?"解缙回答:  "臣已对矣!"文皇始悟,不觉大笑。这副对联算是有史以来最短的了。
   又据<资治通鉴>记载:  天宝元年,唐玄宗的宰相李林甫是个老奸巨滑,无徳无才的卑鄙小人,他惯于玩弄权术,打击和排斥异己。中书侍郎严挻之被他排挤去洛州当刺史,左相李适又被他谗言相害得不到重用,尚书省受他弹压,关闭了取贤之门......这些无辜的人和苏东坡当时的处境何其相似,因此他难免徒生同病相怜之慷慨。为此他在黄州寓居时就写下了"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的词句,抒发了不随俗沉浮的傲岸不屈情怀。
   话说回来,关于李林甫的所作所为,有人给他形象地撰写了一副对联:
                        口蜜;
                        腹剑。
   这副对联虽短,却形象地把李林甫这个笑里藏刀,卑鄙龌龊的大坏蛋
刻划得入木三分。
   因此,一副好对联是深刻的思想性和精美的艺术性和谐的统一体。从创作艺术的角度讲:  它一般具有精巧的构思,奇妙的修辞,独特的风韵。说到这里,我们还是说一说与苏东坡有些关联的史话吧:
    却说苏东坡有个妹妹就叫苏小妹,她举止文雅多才多艺,有一天,她正好与其兄苏东坡在吟诗作对,这时佛印莾莾撞撞串了进来。古时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小妹急忙闪入帐中躲避,佛印见此情景,即随口占上一联以取笑之:
                         碧纱帐里坐美人,烟笼芍药;
   小妹思忖,这和尚好不知趣煞是恼人,我家兄妹在此谈论诗文,好端端被你无故冲散,害得我在帐中呆坐发懵,你竟然还敢出联句耻笑于我,真的是可恨可恼,待我也回敬一联奚落于你,好让你知道我苏小妹也是不好惹得,于是,她也口占一联以反戈一击之:
                         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
   "水浸葫芦!妙哉也。"苏东坡听罢拍手称快。佛印他是自讨无趣摸摸着自己的光头无言以对......
 
                                   性情中人---苏东坡之秦观与苏小妹(四)
 
    有人说,对联好象"镜子",又像"鉴台"。这么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对联的创作,可以反映人的才思文涌,借以发掘人才。我国历代的一些文人学者,常以吟诗作对作为人生一大乐趣,同时也以此来抒发情感与交流文思。
    据记载:  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东坡一家,真正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父亲苏洵,弟弟苏澈,和他合称三苏,才华横溢,誉满朝野。
   这个大名鼎鼎的苏东坡有个掌上明珠的妹妹,名字就叫苏小妹。她虽是女子之身,其才气一点也不逊于父亲与两位兄长,而且长得年轻貌美亭亭玉立,为此,她的声名远播京华,很多人异想天开希望能得到她的爱情。一时间不少达官显贵名门望族,纷纷托人来说媒求婚。
   当时有个秀才叫秦观,字少游,他腹饱万言,才高八斗,年纪不大就闻名于天下,他写有<鹊桥仙>一词: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一经"发表"人们争相传诵,一时洛阳纸贵。
    可是,秦观这人很是倨傲目空一切,他平生最为敬重的只有苏家父子,其他人他似乎很难瞧得上眼。这时,一听说苏家正在择婿,便不辞劳苦从扬州赶到京城。他不服气一个闺中芊弱女子有人们传说中的那么惊艳离奇,很想找个机会亲自见她一面以试高低。有道是: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也恰该有戏看,这天苏小妹要去庙里上香。他得到这个确切消息后,乔装打扮成一个游方道人,提前去庙里专候苏小妹的大驾光临。
   苏小妹刚刚抬腿轻移莲步走出轿子,秦观这小子便有意凑了过来,装作若无其事要向她化缘的样子,喃喃自语道出了一联:
                        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苏小妹虽为大家闺秀,平时也是大发善心乐善好施的。她看见有一个年轻道人向她化缘,本来驻足想给他一点施舍。但是,观其言行,又觉得此人形迹可疑贼头贼脑的,因此改变了主意,一边向大雄宝殿拾级而上一边随口占出一联:
                        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观一听此联句喜出望外,传言中的此女果然不同凡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半点不敢怠慢,跟在她的后面又出一联:
                        愿小姐身如药树,百病不生;
   "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不舍。"苏小妹看出此人有些轻浮,不厌其烦随口回答。
    萍水相逢,苏小妹给秦观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见她长得楚楚动人,举止庄重大方。刚才那两副对联几乎是脱口而出又对仗工整天衣无缝的,心中顿生爱慕之情,这也许就是一见钟情吧!
   苏小妹上香已毕准备上轿打道回府,秦观见状赶紧三步并作两步上前说道:
                        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苏小妹越觉得此人轻佻不是一个正经的人,她唯恐躲而不及,一头钻进轿子一边应答:
                        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真的是冤家路窄,经过了这次意外的"邂逅"之后,秦观简直有点魂不守舍了。他决意要向苏小妹求得秦晋之合,不然他会遗恨终生的。此情此景,我们可从他所作的<浣溪沙>一词: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一首伤春词中读出他的相思之苦。
   有道是一家有女百家求,一时间前来苏家撮合说媒的是一拨接着一拨,其中不乏有达官显贵人家的纨绔子弟,更多是才名远扬的风流才子。她的父亲苏洵为了让女儿择得如意郎君,一律要求所有前来求婚者需亲手写作一篇文章来,然后由他转给女儿批阅。从批阅的众多文章里,苏洵发觉女儿对秦观的文章情有独钟,其评价也是超乎寻常的。苏洵看了很是满意他对秦观的文章批示道:  "不与三苏同时,当是横行一世。"当即允诺了这门亲事。
   后来刚好秦观正在京城应试,苏洵作主让他们在苏家举行隆重的婚礼。
   新婚燕尓之日,苏小妹恍然大悟自己的夫婿原来就是那天在庙里对她纠缠不清的臭道士。此一时彼一时,她决定好好"报复"习难他一下。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可是人生最最快意的美好时刻,天见可怜,苏小妹却"绝情"地严令丫环把秦观拒之门外。她一连给他出了三道试题,并且有言在先要是他解答不出来,今晚休想踏进洞房一步。其中最后一道题是对对联,苏小妹出的上联是:
                                闭门推出窗前月;
   前面二道题目,秦观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就答了出来。唯独这个对联将他给难住了!从初夜到午夜,他不知在洞房外头兜了多少回的圈子,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就是对答不出来。
   这下好了,苏东坡看到妹夫秦观独自一人在庭院里徜徊,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个不停,口中念念有词不外乎是"闭门推出窗外月"这个单调乏味的词句,猜测一定是我家那个刁蛮任性的小妹,她不给新郎倌好脸色看,故意把他给难住了。
   大人不计小人过,苏东坡于心不忍很想拉妹夫一把。一时怕他面子上搁不下来,因此静观其变,当秦观转悠到庭院里的一口贮满清水的缸前,他从地上捡起一粒小石子不偏不倚地投入水缸中。缸中的水映着的天光月影在渏连中散乱了。秦观一见茅塞顿开,头脑一激灵佳句有了。他赶忙转身跑到洞房门前,急急如律令地答曰:
                             投石冲开水底天。
   至此,他终于排除万难完成了这三道试题,苏小妹兴高彩烈地打开房门,将自己心爱的夫婿秦观迎进屋里,还亲自为他满上一杯美酒,又吟对联半副:
                            微笑吹灯双得意;
   秦观听了,这次麻利多了,他随口接了下句:
                            含羞解带二痴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小两口闹够了也累趴了,这才安安稳稳入帐歇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