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所有家庭一般的年轻人》评述——论孩子的成功与家长联合

 MouseHappy 2012-05-31

很少转载别人的文章,若转载,则一定有话要讲。这篇是上海群里的A爸推介的,我看后很感慨,觉得这位妈妈通过实证的很多观点与我这些年坚持的教育理念颇为契合。倘父母能理性若此,顿而奋起直追,那孩子的成功,又有多远?

 

       每个家庭的力量是微薄的,正如每个人单打独斗,必然惨败一样。要想成功,首先需要勤奋和努力,这在千百年来亘古不变,每个家庭也都不缺乏这一点,孩子无论情愿不情愿,都在努力地学习,不管动力来自父母,其他外部,抑或自身。父母则拼命地工作,因为经济更好一点,孩子将来路就更宽一点,比如,各种各样的机会,大一点,像出国,小一点,像跨区升学、借读,都需要花钱。在孩子的成功路上,家长这些努力的部分,属于家长认为必要的〝经济联合〞

       然而勤奋的孩子未必有好的成绩,那些被书桌困住,极少玩耍的孩子,付出了大把时间,却往往不能得到和投入成正比的回报。于是,家长意识到,只有经济联合远远不够,仅靠家长起早贪黑赚钱,对孩子教育上的帮助甚少,并不足以保证孩子将来成功。比如花不小代价把孩子送到一个好学校、好班里,孩子跟不上,会一样成问题。而学校的公办特性让〝教育智力的联合〞基本成了单向和没有办法商量的事,于是疯狂席卷的课外班应运而生。有了多年跑各类课外班的经验和教训,家长发现,比起学校,的确选择面很广,可以提出诉求,甚至可以要求格外关照。

       课外班的性质,单从时间上看,假设全年每个周末都次次不落去上,也无法和每周五天的正规课程相提并论,即使每次课效果全都满足预期。因为不具备主导和每天学习的持续性,这种配餐性质,只能算补充和突击,而越有效果,你便越发笃信补充和突击的力量,心里的泡泡便越吹越大。回到学校课堂,你显然换了心态,走走其他心思也不怕了,因为学校的课不是你“进步”的唯一依赖。等有天断了课外班,你会不适应,因为一直被扶着走的,而当课外班无法供应你更高的需求时,比如高中,知识多且难度大,更重要的是,你辨识能力强了,这时心中泡泡开始破裂,课外班指不上,对学校安排的态度又早已定型,如此,要么走向厌学,要么重走艰难的自学之路。这也是好多高中生宁愿找大学生家教的原因。

       姑且论课外班真的满足预期,家长也已然发现,那只是学校智力教育的补充,孩子的情商、人格、思维方式、把握环境和掌控气氛,抗压,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以及像各科的规律,学习的意义,成长的困惑和烦恼,还有那些大大超越年龄突然闯到眼前的不可思议的事情等等,家长和课外班一样没法〝辅导〞。于是,有些东西,错过就真的错过了,留下的疤痕也便永远留在了那里。这些内容,都属于〝教育的思想联合〞。(上述这些,远远不是心理疏导的范畴。真正的心理专家,首先应该是对人生了然于胸的哲学家)

       这些广泛的主题无不和人生有关。人生是什么?不就是小时候因被给予而感到无比快活的东西,在长大后,要靠自己的能力轻松获取它吗?因为等我们大了,便不再有人会轻易给予我们,物质的、精神的,以及它们带来的快乐。我们一切的努力便是为了儿时的快乐体验,并再现那些让自己曾经愉悦的经验。妈妈为什么喜欢给你惊喜,是因为她小时候,是那么渴望惊喜,她想在你脸上找到属于她当年的快乐。所以孩子成长的原则,不复杂,仅仅两条:制造快乐的经验,和重获快乐的本领(学习、应试都属增强这种本领)。有这两条,便是成功的人生。偏重获得本领而忽略快乐的创造,和偏重快乐的享受而懒于增强本领,都不是成功的人生,因为人生中快乐的总量大打折扣了。

       谈到快乐,须知,不同的玩法,获得的愉悦并不一样。正如有的人把iphone变成学习和生活的神器,将科幻世界里的光怪陆离,变成现实,而有的人只会去用那些屈指可数的功能。我为什么说前者更能让人快乐兴奋,你从当年的《E.T.》、《星球大战》,再到如今的《盗梦空间》,它们在孩子中的热度,可见一斑。林语堂说:〝成功是不能从抄袭成功,模仿成功中得来的。成功是个人的创造,是由创始的力量所造成的,一个离开了自己,不想做他自己,而想做别人的人,不想表现自己,而想表现别人的人,他总是会失败。‘力量’是内发的,不是外来的。做你自己的人!顺你自己的性情!〞快乐永远来自创造和实现,即便是模仿,也要妥妥贴贴走入自己内心深处,重走原创者的心路历程。教育首先有一样,便是帮孩子去创造和实现这样的快乐。这是家长和外部教育者的使命。而现在的孩子,孤独的越来越多,因为写小说的越来越多,不出门窝在家里打游戏的越来越多,早恋的越来越多。他们努力在寻找自我,一个自我可以主宰的世界,一个可以被倾听的世界,或者不必废话仅凭暴力便能征服的世界。然而回到现实世界里的失落,更加剧了这种孤独。最深刻的孤独来自父母的不认同和冲突,因为那是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啊,是一个自己曾在他们面前袒露无余、纤毫毕现的人啊。想想有一天,在精神上脱离对他们依赖的时候,觉得他们给予不了自己力量的时候,那种深刻的孤独感,便从内心底里生根发芽。孩子和小伙伴们打成一片,我们固然开心,可有几个家长会觉得不是滋味呢?

         这些关于人生的种种〝教育思想〞重要吗?家长想想自己工作中遇到的人和事,就能一目了然。单就情商、思维、应变等等而言,比起我们家长自己当年,如今的孩子早已突飞猛进,但实在参差不齐。优秀的真优秀,会一路优秀到高中,大学乃至将来的工作和更长远的人生道路上。此时显露问题的,你会发现,问题会伴随孩子很久,比如我小学接触的孩子,到了初中快毕业时,我提到几年前就有的某个问题,此时和家长说起来,仍频频感慨,深以为然。比如初中提不起理科探索热情的女生,高中很难后发,而初中未入文科窍门的男生,等高中奋起直追,又会异常的辛苦。热情和窍门不在书本书桌上,可有几个家长花很大心思去琢磨它?这些智力外的内容,又在孩子成功路上不可或缺,甚至比学习重要得多。也确有机构,号称专门针对情商针对人生,但稍有常识的家长,会明白,上面列举的每一项,都是〝慢性病〞,需要环境来养,而不是一时之功。土壤没有改变,种出来的东西便不会有多大差别。机构怎么能成为孩子成长的环境?于是要问,每个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究竟是什么?

       大环境,是这个时代,和这时代下的中国社会。我们赶得真的很好,社会稳定和谐,每个中国的,尤其是我们大城市的孩子,只需要安安静静地成长,想要什么东西,想去哪里玩,都很容易实现,包括这当中各样精神上的满足。所以现代社会成长出来的孩子,个顶个地聪明伶俐,反应快,接受能力强,可具体到每一个呢?如果一样东西,你有我也有,还能靠什么竞争,体现出差别呢?这便是小环境的较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

       小环境,首先是每个家庭。孩子待在家里的时间虽然不多,但那是个可以〝赤诚相见〞的处所,每个细胞都妥帖其中,一丝一毫都能引起震动和变化。家庭的现状,就像陶瓷工艺里的模具和材料,决定了孩子未来面貌的雏形:大小,功用,硬度,甚至裂纹瑕疵。而外部能给予的种种,就是雕镂花饰,或修补,或增色,却不是决定性的。或者,此处可说,由家庭决定的孩子的秉性决定着他的命运,而不是其他。过去讲,知识改变命运,那是在一个知识和信息匮乏的时代,掌握知识就掌握了命运,现在,知识已越来越无需存储在头脑里,头脑需要的,只是整合这些的思维。例如当你说句中文,手持设备便可语音识别,并迅速翻译,再变成英语朗读出来,网络又能支持快到无缝的衔接,那时,也许真的不需要学英语了。IT巨头们在做,我可以告诉你,这样的日子不远矣。

       于是,我们付出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是追求眼下需要,忽略了追求恒久不变的东西。若干年后,发现现在学的,将来很多用不上,将来需要的,此时又没有着手去建立。我们能不能有穿越时空的视野,看到未来,然后回身按下某个按钮,发动可以改变轨迹的引擎?在孩子成功这件事上,家庭承担的,太多太多,但是做了的,又那么不够。我们何苦将来艳羡别人的孩子?

       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按下按钮的勇气和动力。能改变家庭的是什么?只能是家庭,没有别的选项。看看你身边,促使你冲动或改变的是什么?对比和参照中,你心中的各种滋味便会泛滥出来。于是,另一个小环境,便是家庭的联合。它基于家庭,又高于家庭,且能对家庭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但影响又是双向的,正面的影响,需要同好的和正面的家庭。然而不是家长自发的联合就能自如控制正面负面,这种联合,需要外部的声音,比如哲学家式的心理专家。

       再念叨一遍吧,家庭对孩子未来成功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这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所有外部的联合,都基于改造家庭内部环境的需要。经济联合,教育智力联合,教育思想联合,还有社会人脉资源联合

       人脉资源这部分,因为原作者说了很多,家长们也都深有体会,便不多说,只强调一点,能把竞争变成共赢的家长,具有成功的视野和思维。这也是家长联合的意义。

       看完我这篇,再去看看置顶里的清单,逐项去对比自己。愿所有家长加油,为每个孩子祈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