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世博会让我看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之后,我就决定放弃白领工作,做一名绣娘。”刚刚获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金奖的吕小怡说,她希望能把父母开的刺绣事业传承下去。 日前,25岁的镇湖绣娘吕小怡与母亲郁丽琴合作的两幅作品《繁花似锦》和《希望》勇夺2012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刺绣类作品金奖,同时,镇湖刺绣艺术班第二批18名学员从苏州工艺美院顺利毕业。镇湖年轻绣娘好消息不断,越来越多像吕小怡这样的年轻绣娘为刺绣注入新的血液,新生代绣娘正在崛起。 吕小怡出生在一个刺绣世家,妈妈郁丽琴是一位知名绣娘,爸爸负责销售。在印象中,做刺绣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从小她就立志要好好学习,在其他领域中闯出一番事业。大学毕业后,吕小怡在一家网络公司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理想正在慢慢变成现实的时候,吕小怡却发现,自己对于刺绣的感情更加无法割舍。 和吕小怡一样,不久前刚刚从苏州工艺美院毕业的顾笠,也准备将刺绣技艺发扬光大。 “我现在正在学校学习陶艺技术,过几天要去景德镇学习。”昨天,刚刚毕业的第二届刺绣班学员顾笠告诉记者,他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改行”学起了陶艺。 顾笠是第二届镇湖刺绣班的班长,也是全班3名男学生中的一员,“学做陶瓷,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刺绣。”顾笠说,他发现,传统的刺绣框架都是用木头做成的,时间长了会裂开,不利于保存和收藏,而陶瓷是经久不衰的,又具有艺术价值,如果能研究出陶瓷框架,肯定会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我研究过湘绣、粤绣和蜀绣,到过贵州工艺品街考察过苗绣,感觉苏绣更为细腻。”顾笠说,他母亲就是做刺绣的,从小耳濡目染,自己也喜欢上了刺绣,“选择读刺绣班,就是要将刺绣发扬光大。”他说他很庆幸选择了刺绣班,现在,不管是在对刺绣作品的构图方面,还是在色彩运用方面,都上了一个层次。 更让他高兴的是,在学校里,还有幸认识了陶艺家沛雪立,并跟着沛雪立学习了四年的陶艺技术,过两天就要跟着老师到景德镇学习陶艺技术的顾笠向记者透露,他与几个同学正在筹划开一个刺绣工作室,结合学到的知识,自己做方案,自己设计作品,将刺绣发扬光大。 |
|
来自: 苏迷 > 《镇湖刺绣、绣品一条街、中国刺绣艺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