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上

 呼呼的春风 2012-06-01

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

 


常见100个错别字辨析上

1.按(安)装
   [例句]县里的按装队早就到了,谁知发生了这一意外情况,只能推迟开工。
    [辨析] 音近义混致误.安、按二字声调有别,一为阴平,一为去声。在用作动词时,宝盖头的“安”有装的意思,故“安”“装”可以联合成词;提手旁的“按”,《说文》的解释是:“下也,从手,安声。”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注释时特意强调,“下”是“以手抑之使下也”,即用手往下揿。“安装”必须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施工,当然不是用手揿一下便能解决问题的,因此不能写成“按装”。
2. 甘败(拜)下风
    [例句] 陈科长的棋艺在厂里首屈一指,但碰到这样一位高人,只能甘败下风。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下风”即风向的下方。“上风”和“下风”常用来比喻有利和不利,优势和劣势。“甘拜下风”即自愿迎风站在不利地位、劣势地位,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心悦诚服的认输。这里的“拜”是一种礼节,通过“拜”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一成语只用于失败者、技不如人者,在这一意义的暗示下,有人把“拜”误写成了同音的“败”了。 
3. 自抱(暴)自弃
    〔例句]年轻意味着责任,意味着希望,意味着未来,怎么能遇到一点挫折就自抱自弃呢?
    [辨析]音同致误。这则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自暴”即自己糟蹋自己,“自弃”即自己抛弃自己。盂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言行若背离仁义道德标准,就无异于自甘堕落。这里的暴、弃都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自暴自弃”的“暴”,就是“‘暴殄天物”的“暴”。而“抱”虽然和“暴”同音,但这是一个以手相围的动作,和“暴”表达的意思不同。
4.针贬(砭)
    〔例句]文坛浮躁成风。他曾写过一篇长文,对此作了尖锐的针贬。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砭,音biǎn,指古人用来治病的石针。明代有个叫张萱的说过:“针本以石为之,名曰砭,后世乃易以金耳。”古籍中提及的“药石”,其中“石”就是指“砭”,而非金石之“石”。“针砭”可作名词,如“痛下针砭”;也可作动词,如“针砭时弊”。贬,音biān,从贝,本义指减少,引申指给予低的评价,如贬低、贬抑、贬损。而凡“针砭”皆有批评义,也许正是这一意义上的联系,导致砭、贬不分。
5、泊(舶)来品
    [例句]就在离车站不远处,有一条小街,一个接一个摊子,摆出来的全是泊来品。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泊、舶,读音均为bó。“舶”从舟,义为大船。旧时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多用大船从海上运来,故称舶来品。“泊”从水,本义指浅水,因浅水易停,故“泊”有停靠义,杜甫绝句中便有“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原来仅指停船,在某些方言里也指停车,现“泊车”的说法已呈蔓延之势。泊字的水旁,容易让人联想到海,联想到海上运输,于是“舶来品”误为“泊来品”。    
6.脉膊(搏)
    (例句]乐曲速度有如脉膊,忽快忽慢是不正常的,这是有病的表征。
    [辨析]字形类化致误。脉为月(肉)字旁,“脉搏”的“搏”也成了月(肉)字旁,这是想当然类推的结果,膊、搏二字声符虽相同,其实意义却大别。“膊”是名词,指人的胳膊、肩膀,“赤膊”即赤裸上身,和“脉”没有多少直接关系。“膊”是动词,本义指搏斗,引伸指跳动。“脉搏”是一种生理现象,当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于是便称之为“脉搏”——脉的搏动。
7. 松驰(弛)
    [例句]来人不过五十多岁,但一脸的沧桑感,连眼角也明显松驰下来。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弛、驰读音均为chí,右半部又都作“也”,一不留神便会混淆。“弛”左边是“弓”,其本义自和“弓”有关,《说文》的解释是;“弛,弓解也。”意思是放松弓弦。由此引申指放开、松懈、解除、延缓等义。“驰”左边是“马”,其本义自和 “马”有关,《说文》的解释是:“驰,大驱也。”意思是拼命赶马。由此引申指车马疾跑、快速传播等义。认清形符是辨别弛、驰的一条捷径。
8。一愁(筹)莫展   
[例句]眼看大雁南飞,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寒夜还是没有影儿,团部几位领导急得一愁莫展。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一筹莫展”确实令人犯愁,但“筹”没有“愁”的意思。筹,南朝梁时的字典《玉篇》解释说:“算也。”其义为筹码。通常以竹片或木片制成,故其字从竹。“筹”的功用主要是计数,由此可引申为名同计策、智谋,又可引申为动词筹划、筹措。所谓“一筹莫展”,其中的“筹”便是计策,即一条计策也想不出来。“一筹莫展”自会让人愁肠百结,但此“愁”是结果,彼“筹”才是原因,不能筹、愁不分。
9. 穿(川)流不息   
[例句]随着警报响起,空气顿时紧张起来,卫兵穿流不息地在院子里进进出出。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成语“川流不息”,从《论语·子罕》演化而来。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如这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以“川流不息”感叹时光的飞速流逝,后多用来比喻连续不断。然而,无论是古义还是今义,都以“川”为喻体。把“川”误解为穿来穿去的“穿”,整个词义便失去了依托,变得含糊不清。
10. 精萃(粹)
  [例句]售书亭琳琅满目,一本本刊物争奇斗艳,其中有一本集中报道“都市精萃”,尤为夺人眼球。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萃、粹读音均为cuì。“萃”为草头,《说文》的解释是;“萃,草貌。”清代训站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更明确地指出:“草聚貌。”故“萃’常用来表示聚集义,如“荟萃”集萃”。“粹”以“米”为形符,本义指纯净的没有杂质的大米,由此引申指精华,如“精粹”“国粹”,也可指高纯度,如“粹白”“纯粹”。草头“萃”有动词义,米旁“粹”只能作名词或形容词,两者语法功能不同。
11. 重迭(叠)
[例句]机构重迭,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已是普遍现象。你说不改革行吗?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迭”原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明确“叠”字恢复使用。迭、叠的分工是:“迭”为时间上的前后关系,如前后交替为“更迭”,前后相连为“迭起”;‘叠”为空间上的上下关系,如上下相加为“重叠”,上下折连为“折叠”。“重叠”写作“重迭”是违背现行汉字规范标准的。
 12. 渡(度)假村
[例句]一走进渡假村的大门只见两排挺拔的白杨迎风站立,仿佛在夹道欢迎来宾似的。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度”的本义是计量,古人曾以手作为丈量器具,“度”下部的“又”便是手的象形。计量通常是由此点到彼点,故度又有由此达彼的“过”的意思。“渡”是由“度”派生出来的,本专指渡过水面;在现代汉语中词义有所扩大。度、渡两字的基本区别是:‘度”的对象为时间,如度日、度假、虚度年华、欢度春节;“渡”的对象为空间,如横渡长江、共渡难关。“度假”显然和时间有关,不应写成“渡”。
13. 防(妨)碍
[例句]造这堵围墙,是考虑小区的安全,谁知事与愿违,却防碍了救护车的通行。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妨”为女旁,本义是伤害、损害,形符表示男女之私不加节制容易伤身。后引申有阻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讲行。“碍”就是“妨”,两者为同义语素。“防”为阜旁,《说文》的解释是:“防,堤也。”本义指堤坝,后由堤坝的挡水功能.引申出防备、戒备义。妨、防作为动词,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妨”阻碍他人,“防”提防他人,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14. 幅(辐)射
 [例句]立足城市,兼顾农村,辐射沿海,走向世界——这是会议定下的基本方针。
    [辨析] 音同形似致误。两字形符不同:“幅”从巾,本义和布帛有关,指布帛此端到彼端的宽度;“辐”从车,本义和车辆有关,指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圈的直条状物。车毂是车轮中心可以插轴的部分。所谓“辐射”,即像车辐一样,由中心沿着直线向四周伸展出去。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想象一下车轮的结构特点,也许便不会误“辐射”为“辐射”。
15. 一幅(副)对联
 [例句]远远望去,门上贴着一幅对联,喜气洋洋。那上面写的是:向阳门第春常在,积善人家庆有余。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幅、副皆可用作量词,但适用对象不同。幅,音fú,《说文》:“布帛广也。”本义指纺织品的宽度,用作量词时,计量物必须具有平面的、有一定幅度的特点,如一幅图画、一幅窗帘。副,音fù,《说文》:“判也。”义为破开、裂开。一物破开成二物,故量词“副’适用的对象通常是成对的或成组的,如一’副对联、一副象棋;也可用于指面相、表情等陪含多种因素的对象,如一副冷面孔、一副学生腔。
16. 天翻地复(覆)
[例句]迎面是一座花园,花园后高楼耸立,不时轻轨穿梭而过。真是天翻地复的变化啊!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复”原是“覆、複、復”的简化字,1986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作了调整,明确“覆”字恢复使用。复、覆的分工是:“复”作为“復”的简化字,意思是来回往复,如去而复返;作为“複”的简化字,意思是重复、繁复。而“覆”字的意思是上下颠倒,如“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天翻地覆”写作“天翻地复”,是不符合现行汉字规范标准的。
17. 言简意骇(赅)
[例句]全文一气呵成,言简意骇,虽不足五百字,却堪称小品中的上佳之作。
 [辨析]误读误解致误。赅,音gā1,有人误读成hài(骇),又将“骇人听闻”的“骇”理解成引人注目,非同凡响。于是,“言简意赅”成了“言简意骇”。其实,简和“赅’是相对的。所谓“言简意赅’,即言语简洁而意思赅括、详备。赅为形声字,“贝”为形符,取贝类常将整个身体藏在贝壳之中来表示完整义;“亥”为声符,兼有表义作用,“亥”为十二地支之末,地支至“亥”可谓无一遗漏。故“赅”有全义。
18. 气慨(概) 
[例句]他身上有股“老牛撞南墙,到死不回头”的气慨,一点不为眼前利益所动。
    [形似致误]概,音gài,本义指量谷物时刮平斗斛用的刮板,故以“木”为形符,“一概”即一律,其义便由此而来;“气概”的“概”为借用,表示一种豪迈的气度、神情,常用词有节概等。慨,音kài,《说文》的解释是:“忼慨,壮士不得志也。”忼慨即慷慨,“慨”指激昂、愤慨的样子,是一种精神状态,故以“心”为形符。概、慨字形相似,但读音不同,词义有别。
19. 一股(鼓)作气 
[例句]原定五年完成临摹任务,但自经历这场变故,他已失去了一股作气的心劲。
 〔辨析)同音致误。“一鼓作气”是个常用典故,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曹判论战:“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善于掌握士气和选择时机,在敌方“三鼓”后才“一鼓”发动进攻,从而把战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后多用“一鼓作气”表示保持高昂士气,乘势出击,一举成事。“一鼓”误作“一股”,和鼓、股读音相同,而使用者又忽略了词语的典故意义有关。
20. 悬梁刺骨(股)
(例句]没有笨鸟先飞的自觉,没有悬梁刺骨的决心,还谈什么攀登科学的险峰?
    (辨析)同音致误。“悬梁”和“刺股’,说的是两个刻苦读书的故事。一个见于《汉书》,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一个见于《战国策》,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用“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苦读。股,大腿,从胯至膝盖部分。“悬梁刺股”有两个常见错误,一是把股误解为臀部,二是把“股”误写为“骨”。后一个错误显然和读音有关。 
21. 粗旷(犷)   
[例句]自小生长在山区,黝黑的脸庞,宽阔的肩背,透露出内心的粗旷。
  (辨析)误读致误。犷,音guǎng,不读kuàng(旷)。犷从犬,本指兽类的凶猛不驯。《说文》的解释是:“犷,犬犷犷不可附也。”“犷犷”就是凶狠、狰狞的样子。“粗犷”’,义为粗野而蛮横,原是一个贬义词,后逐渐演变为褒义词。形容一种狂放不羁的个性。旷从“日”,本义指光明、开阔,如“空旷”“开旷”,也可用于精神层面,如“心旷神怡”。
 22.食不裹(果)腹
(例句)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目已成为历史,今天,人们对饮食的要求,已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辨析〕音同致误。果,本指树木结的果实。大凡果实,皆饱满而圆胀,庄子便用“果”来形容人的饱足的样子。他在《逍遥游》中写道:“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腹犹果然”就是肚子像果实一样圆滚滚的。成语食不果腹,则是说吃不饱肚子。常用来形容贫苦的生活。裹虽和‘果”同音,但意思是指在外部包扎、缠绕,“衣不裹腹” 也许还可以说,“食不裹腹”让人如何理解?
23. 震憾(撼)
 [例句]事情就在自己的身边发生,张小雨看到了这一切。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憾。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撼、憾二字皆为形声字。“撼”义为摇,即以手晃物,故形符从“手”。唐诗中有“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句。隶书“撼”字声符为“咸”,“咸”有全、都义,因凡摇动皆全体受到波及。现流行的“撼”字是后起的俗字。“憾”字从“心”,《玉篇》的释义是:“憾,恨也。”此处的“恨”字不是仇恨、冤恨,而是心中有所缺失,即遗憾的意思。白居易《长恨歌》的最后两句便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可见,“撼”是外动于物,“憾”是内感于心,词义有明显的区别。
24.凑和(合)
 [例句]这块表虽说款式陈旧,但走时还挺准的,你就凑和着用吧。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凑”本作“湊”,从水,指水流汇聚处。合,甲骨文为器盖相合形,义为闭合、合拢。“凑合”一词本指聚集,由聚集引申指拼凑,又由拼凑引申指将就。所谓“凑合着用吧”,就是“将就着用吧”。和,本指声音的协调、和谐,由此又引申出和睦、平和、融洽等义。“合”强调的是彼此间的联系,“和”强调的是彼此间的关系,两者侧重点不一样。
 25.  侯(候)车室  
 [例句]正是春节前夕,侯车室里人头攒动,人声鼎沸,几乎找不到插脚的地方。
    [辨析]形似致误。侯、候二字仅一小竖之差。在甲骨文中,“侯”是个会意字,前面是一块布,后面是一支箭,义为射箭用的布靶。上古以善射者为长,故“侯”后引申指尊者,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第二等。“候”为形声字,从人,矦声。《说文》的解释是:“候,伺望也。”本义指守望、放哨,后引申出等待、探望等义。“候车室”的“候”即用其引申义,中间的一小竖是不能少的。
26.迫不急(及)待
[例句]接到信后,真是迫不急待,连夜赶到县城,坐等第一班车发车。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迫不及待”是一个常用成语。“迫”义为急迫、紧迫;待,义为等待,此处可指耽搁。整个成语的意思是:事情紧迫得来不及等待,即不能再有片刻耽搁。也许因为成语强调的是一个“急”字,而“急”义和“及”同音,因此“及”字容易误为“急”字。但“迫不急待”在字面上是说不通的。
27.既(即)使
[例句]时间只剩下十天了,但既使前面是刀山火海,我们也要保证完成任务。
    〔辨析]音近致误。即,音jí,“即使”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常和“也”“还”等副词搭配使用。既,音jì。“既”也可作连词,表示推论因果关系。如“既生瑜,何生亮”;或者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如“既美观又实用”,“既没有迟到,更没有旷课”;但既、使二字不能成词。比如,在“既使国家获利,又使群众得益”这一句子中“使”是一个独立的动词,和“既”没有意义上的关连。
28.一如继(既)往
 [例句]尽管发生了这场误会,我们仍将坚守环保工作者应有的立场,一如继往地关心我们的地球。
    [辨析]词形纠缠致误。“既往”义为过去、以往。“一如既往”即完全和过去一样。这里的“既”是已经的意思,副词性语素。“继往”见于成语“继往开来”,义为继承前人,继承传统,“继”是接续、连续的意思,动词性语素。“一如继往”这一误例,是成语“一如既往”和“继往开来”相互干扰、相互拼接的产物。
29.草管(菅)人命
〔例句〕封建官吏都能做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一个人民法院的法官,怎么能够草管人命呢?
    〔辨析]形近误读致误。菅音jiān,不读guǎn。从草,义为野草。所谓草菅人命,就是把人命看得如同野草一样,任意残杀。语本《大戴礼记·保傅》:“其视杀人若芟草菅然。岂胡亥之性恶哉?”管从竹,义为竹管或竹管制成的物品,也可泛指管状物。“管窥”“管见”是常用的谦词。管、菅二字字形十分相似,但音、义迥然有别。
30.娇(矫)揉造作
 〔例句〕握手,寒暄,落座,一切如仪,但我总有一种娇揉造作的感觉。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娇揉造作”义为过分做作,很不自然而“撒娇”正是做作的一种表现,故常有人误“矫”为“娇”。其实,矫、揉二字是有特定含义的。矫,意思是让弯的变直;揉,则是让直的变弯。这两种做法都不是顺其自然,从而留下了人为的痕迹。可见,矫、揉是造作”的原因,造作则是矫、揉的结果。“娇”和“揉”无法搭配成词。
 31.挖墙角(脚)
  [例句]我还记得那幅漫画,几个挖墙角者兴奋地抱着砖头,殊不知一堵高墙正向他们压下来。
    [辨析]音同致误。墙角,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则是指墙根,是支撑整幢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挖墙角”虽然会对建筑物产生影响,但一般来说不是致命的;只有“挖墙脚”才会产生整体颠覆作用。因此,“挖墙角”写成“挖墙脚”才符合表达的意图。
32、一诺千斤(金)
 〔例句〕人无信不立。一诺千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朋友交当坚守一个信字。
   〔辨析〕音同致误。“一诺千金”的典故,说的是西汉时楚人季布的故事。此人豪爽仗义,楚地流传的谚语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诺”,承诺的意思。后来用”一诺千金”表示做人的信用极高,凡答应别人的,一定能够兑现。“千金”是相对于“得黄金百”而言的。这里强调的是价值,而不是指重量,因此下能把“千金”写成“千斤”。
33.不径〔胫)而走
  [例句]作为医生,他本想从容地面对死神,不径而走的消息,却一下子把他打入了地狱。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径”义为小路《老子》第五十三章:“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此处的径便是荒山野道。“胫”则指下肢从膝盖到脚跟的部位,即通常说的小腿。成语“不胫而走”是固定结构,不宜随意改变,何况“不胫”要比“不径”更有力度。世间没有路可以走出路来,只要迈动双腿,路便在你的脚下。而没有腿却能飞速奔跑,才是令人惊讶的奇迹。“不胫而走”正是以此来形容消息传布的迅速和影响的巨大的。
34.峻(竣)工
 [例句]入秋以后,工程速度明显加快,如材料能跟上,下月即可竣工。
    [辨析]形似音同致误。“峻”从山,形容山势高而陡,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有“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名句。“竣”从立,立者不动也,“竣”的本义即停止。这个“立”和事情做完有关。张衡《东京赋》:“千品万官。已事而竣。”“已事”就是完事。“竣”是因为“已事”的缘故。由此,“竣”又引申出完成、结束的义项。竣工就是完工,和山势高低无关,当然不能写成“峻工”。
35.不落巢(窠)臼   
〔例句]意犹帅也。文章应以立意为先,方能不落巢臼,别具神韵。
    (辨析]误读致误。窠,音kē,不读chao。“窠”是象形字,下面是树木,上面是鸟窝。“窠”其实也是巢,但《说文解字》认为两者有位置的不同:“穴中曰窠,树上曰巢。”即洞中做窝是“窠”,树上做窝是“巢”。“累臼”一词是比喻用法字面意思为动物的窝和舂米的臼,比喻一成不变的老套路、老格式。“不落窠臼”便是能自成一格。窠、巢虽然意思接近,但历来只有“窠臼”,未见“巢臼”。
36  烩(脍)炙人口
〔例句]那年诗人复出,犹如一块蓄积了巨大能量的煤熊熊燃烧,写出了一批烩炙人口的作品。
 [辨析]误读致误。脍音kuài,不读huì。“脍炙人口”中的脍、炙,前者指切细的肉,成语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后者指烤熟的肉;它们被用来指代美味。所谓“脍炙人口”,意思是美妙的诗文传诵一时,如同美味一般,受到人们的普遍赞赏。脍、烩二字有明显不同的形符:“脍”字从“月”即肉,而“烩”字从火。一个是烹调成品,一个是烹调方法,不是一回事。
37.打腊(蜡)
[例句]在街的转角处,有一家刚开张的小店,门口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的是:“汽车打腊”。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腊、蜡均为简化字,两字的区别在形符。“腊”从月,其实这个“月”字是“肉”,因“腊”本是一种祭扫众神的仪式,“月”便是供祭祖用的牺牲。举行腊祭的月份称为腊月。现以夏历十二月为腊月,据考是从秦代沿袭下来的。“蜡”指出动物植物或矿物产生的一种油质,因虫蜡是一种常见的蜡质,故其字从“虫”。打蜡是指在器物上面涂抹蜡质,以达到美观和保护的作用,和“腊祭”无关。
38.死皮癞(赖)脸
〔例句]遇到这种死皮癞脸的纠缠,你千万不要心软!“当断不断,必受其乱”呀。
[辨析]音同致误。赖,《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赢也。故字从“贝”。“贝” 即经济,是人的立身之本,故“赖”有依靠义。一旦失去依靠,人会铤而走险,故“无赖”一词可指品行恶劣的人。“死皮赖脸”极言人的不顾廉耻。癞为病字头,本义指麻风病或癣、疥等皮肤病。赖、癞两字的区别是:一为品行判断,一为病理判断,自是不能混为一谈。
 39.兰(蓝)天白云
 [例句]羊群在静静地吃草,我躺在草地上,仰望兰天白云,任思絮随着云朵飘向远方。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兰本是“蘭”的简化字,指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兰花。1977年12月22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批示,发表了《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兰”又成了“蓝、篮”的简化字,“蓝天白云”据此可以写成“兰天白云”。然而,这一方案因遭到强烈反对,不到一年便停止使用,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明令废止“二简字”。今天。再把“蓝天白云”写作“兰天白云,“兰字只能视为别字。
4O.鼎立(力)相助
[例句]去年八月,承兄鼎立相助,让我渡过了人生中的一大难关。此恩此德,终生难忘。
[辨析]音同致误。鼎为古代的一种烹饪器。相传夏禹曾收九州之金,铸成九鼎,作为传国的重器,鼎于是成了王位、帝业的象征,“定鼎”便是定都,“问鼎”便是觊觎王位。因鼎常见的形制为三足,故三方并峙可称鼎立,《三国演义》便是说的“三国鼎立”的故事。鼎可供“煮牲”,容积巨大,是日用器具中的“庞然大物”,故大力可称“鼎力”,大姓可称“鼎姓”。“鼎力”是对人表示感谢的敬词,误为“鼎立”便无从索解。 
 41.再接再励 (厉)
 〔例句]中国排球协会的领导人亲临观战,希望女排姑娘乘胜追击,再接再励,拿下最后一仗。
   〔辨析]词义误解致误。“再接再厉” 虽然常用于鼓励的场合,但“厉”并不是鼓励的意思。此语出自韩愈、盂郊的《斗鸡联句》。全诗长达五十句,斗鸡的壮烈场面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其中盂郊有两句是:“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励乃。”接,交战;励,磨砺。意即公鸡每次相斗前,都要把嘴磨锋利。后用“再接再厉”比喻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因‘厉”可通‘砺”,通常写作“再接再厉”。
42.老俩(两)口
 (例句]在万般无奈之下,老俩口于上月下旬,将一纸诉状递到了杨浦区法院。
    [辨析]误读致误。“俩”是个多音字,通常读liǎng,义为“巧也”,如伎俩;在表示数字时读liǎ,指两个或不多的几个,如姊妹俩、仁瓜俩枣。作为数字用字,“俩”已包含着量词,故后面不能再接“个”字或其他量词,对此,《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都有专门提示。或许因为这种用法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人不太熟悉,往往该“俩”为liǎng,并按习惯加上量词,从而导致俩、两不分。 
  43.黄粱(粱)美梦
 [例句]毛泽东同志英明决策,“百万雄师过大江”,粉碎了******企图以长江为界的黄梁美梦。
    〔辨析)形似致误。梁、粱均为形声字,“梁”从木,指桥梁或屋梁; “粱”从米,指谷类中的小米,“黄粱美梦”典出唐沈既济的《枕中记》。卢生枕着道士吕翁的青瓷枕睡觉,在梦中享尽荣华富贵,待他一觉醒来时,店家的小米饭还没煮熟呢。后用”黄粱美梦” 指虚幻的空想。“黄梁”是不能用来做饭的。
44,了(瞭)望
 [例句]村前有一棵大树,大树前是一条望不到头的路,每天都有人爬到树上向远方了望。
[辨析] 简化不当致误。“了”原是“瞭”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瞭”字读1iao(了解)时,仍简作“了”,读liào(瞭望)时作“瞭”,不简作“了”。这两个字调整后的分工是:“了”为明白、知道,如“了如指掌”“一目了然”;“瞭”为从高处看,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的“说明”里,特地举了“瞭望”的例子。
45.水笼(龙)头
[例句]水笼头的哗哗声,砧板的咚咚声,砂锅的呼呼声……在小厨房里谱成了一支特殊的乐曲。
    (辨析)音同致误。龙为中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它身为水族之长,有行云布雨的本事,故古人常把液体的出口处喻称为“龙头”。宋范成大“但促小槽添压石,龙头珠滴夜珊珊”,诗中的“龙头”便指酒液流淌口。水龙头则是现代人对装有阀门的自来水管出水口的俗称。“笼头”通常指套在骡马等头上用来系缰绳挂嚼子的用具。“水”是既不能做笼头也不必上笼头的。
46.杀戳(戮)
 [例句]展览会上,一张张中国民众惨遭杀戳的照片,揭示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滔天罪行。
    [辨析]形似致误。戮,《说文》的解释是“杀也”,故从戈;戳,本义为以枪刺物,故亦从戈。两字的形符相同。“戮”多用于上杀下。从其声符可看出一种不可阻挡的气势;“戳”的声符为“翟”(dí).其义为雄雉,以尾部长而挺为特征,正和以枪刺物、枪杆大部留在体外的特点相合。“杀戮”为同义语素联合成词,“杀戳”没有这种说法。
47,痉孪(挛)
 [例句)没等来人把话说完,陈强一阵痉孪,不由自主地瘫坐到了地上。
    〔辨析]形似致误。痉挛,多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反应,其特征是肌肉紧张,并不自然地收缩。痉,《说文》的解释是:“强急也”。身体突然收缩以致强直难伸。挛,《集韵》的解释是:“手足曲病”。义为手足蜷曲,故其字从手。痉、挛这两个语素分别对“痉挛”作出了形象的描绘。“孪”义为双生,即一胎生两个。故以“子”为形符。它和“ 挛”完全是两码事。
48,美仑(轮)美奂
 (例句]眼前是一座美仑美企的歌舞厅。每到周末,这里都会有精彩的文艺演出。
    (辨析]音同致误。“美轮美奂”语出《札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新屋落成,一批人前往祝贺,其中有位张老说:“美哉轮焉,美哉奂焉。”郑玄作注时认为是“心讥其奢也”。轮,指轮囷,一种圆形的仓库建筑,其特点是高;奂,本义为大。“美轮美奂” 的意思便是:“美哉,高啊!美哉,大啊!”后多用来形容建筑物的壮观和美丽。误“轮”为“仑”,在字面上无法和建筑物联系起来。
49.罗(啰)唆   
〔例句]从抽查的情况来看,多数是文字干巴,缺乏文采,但也有行文罗唆、不知节制的例子。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罗原是“囉”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 “囉”字恢复使用,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简化为“啰”。啰,从口罗声,本义指小儿语。小儿多无意识,说话重复交错,故“啰”有喋喋不休的意思。
50.蛛丝蚂(马)迹
 [例句]刑侦组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一小时后,他们在一片狼藉之中,发现了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蚂迹。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蛛丝,蜘蛛结网的细丝;马迹,马蹄踩过留下的蹄痕。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马迹”另有一说,指灶马爬过的印迹。灶马是一种在厨房中活动、体形较蟋蟀为大的昆虫。但无论是指马还是灶马“马迹”均不能写作“蚂迹’。有人误以为指蚂蚁。其实“蚂蚁”一般简称为‘蚁’,而未见有称之为“蚂 ”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