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资金”进账100万 沪深300ETF套利机会犹存

 大音若希、大道至简 2012-06-02

“聪明资金”进账100万 沪深300ETF套利机会犹存

http://www.eastmoney.com/2012年06月02日 00:46中国证券报

K图 510300_1

现价:2.630 涨跌:0.000 涨幅:0.00% 总手:1793500 金额(万):47347 换手率:0.00%
相关股票

  5月29日华泰柏瑞深300ETF成交量有所萎缩,共成交近7.15亿份,不过全天平均折价率仍维持在0.28%的水平。算下来两个交易日,简单所在的公司共赚到100多万元利润,而周转资金两个多亿,年化收益率超过100%。

  面对如此诱人的机会,掘金者自然纷至沓来,主要的ETF套利“玩家”更是不会缺席。北京一家券商自营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自己所在部门也参与了这次行情,若论投入的资金也不是小数目。

  套利空间越来越小

  为了备战这次套利,简单和他的公司准备了更多资金。这家专业从事数量化交易的投资公司,为了这次难得一见的套利行情,暂停了其他交易策略的实施,集中火力专攻沪深300ETF套利。不过,最终打出去的“子弹”只有两个多亿。

  在老简之前的计划中,按照ETF上市初期30%赎回率的惯例,这只超过300亿元规模的基金会遭遇约90亿元的赎回或卖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赎回量要明显低于预期,盘中卖单并不踊跃。周三至周五三天日交易量分别只有2.66亿份、1.78亿份、1.79亿份,所提供的套利机会减少。

  不过,相对于较小规模的ETF来说,这次沪深300ETF提供的机会已经十分难得。在老简的记忆中,“一些小ETF上市,总共只有两三千万元的卖单,半小时之后套利机会就消失。”当然,对于这次明显有利可图的美餐,市场上各路资金同样虎视眈眈。“只要有足够多的机会,愿意拿出10至20个亿来参与的资金很容易找到。”

  正因为有大量“聪明资金”伺机而动,如今市场上无风险套利机会已越来越稀少。参与此次套利的诸多市场人士预计,沪深300ETF之后的套利机会只会间断性出现,比如说这只ETF恢复到面值以上时,可能会引发一波卖出。

  而此前期待沪深300ETF上市后可以更为容易实施期现套利的投资者,就暂时没能等到机会。自5月10日以来,期指主力合约价格持续低于沪深300指数,贴水一度高达30多点。但由于沪深300ETF6月3日起才能成为融资融券标的,这使得运用ETF“买期卖现”的反向套利无法实施。虽然本周期指合约和沪深300指数之间的价差逐步收窄,且最近两个交易日盘中还偶现升水,但幅度尚不足以覆盖“卖期买现”正向套利交易的成本。

  对此,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由于现在正向套利机制已经比较完善,因此在操作上有更多资金介入,使得这种套利模式的运行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这使得股指期货出现升水交易的难度大大增加。相反,现在反向套利机制仍不完善,包括融券成本比较高以及融券成功率较低等,使得股指期货出现贴水的可能性变得较大。

  老简分析说,即便是沪深300ETF成为融券标的后,在9%的年化融券成本下,期指贴水需达到近30个点才能使得期现反向套利有利可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券商完全可以自己参与套利,而不是借出ETF.

  多元策略时代来临

  “套利机会是天空中的鸟,如果天上只有一只鸟,地面上却有十杆枪瞄着,那会是什么景象?”湘财祈年期货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刘仲元对此有个形象的比喻。

  无风险简单套利的机会日益稀少,已经成为市场人士的共识。对于上市一段时间进入平稳状态的ETF,瞬间套利的机会已经很难遇到。而在股指期货市场,空单正成为稀缺资源,预期贴水会成为常态,使得期现正向套利的赢利模式面临挑战。

  刘仲元介绍说,在股指期货刚刚开始交易的2010年,套利者的获利普遍较高,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20%以上。进入2011年,基差幅度逐步收窄,利润空间缩小,整年下来收益率只能达到6%左右。

  同时,各路人马纷纷加入量化投资阵营,既有号称斥资200亿的机构,也有百万规模的小资金。

  显然,简单化套利的时代已经结束,更多的交易策略应运而生。以ETF为例,在瞬时套利之外,T+0趋势交易、指数增强型、事件套利等多种策略已经广为人知。

  而对于参与者而言,这个市场每年都会上演优胜劣汰的故事,未来数量化投资需要与众不同的交易策略才能生存。老简说,他的公司目前针对分级基金、LOF、股指期货等各类产品均在设计策略,团队中有5位数学博士负责交易模型的构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