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推动了人类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资源的开发,信息的生产处理和分配,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与信息产业不可分割的信息技术标准化,尤其是作为信息处理之基础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流活动是改变商品/产品的时间和空间效能的活动,它是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保障,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物流系统的信息化要求日益迫切,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必须加大力度。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中,通过标准化来实现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已经成为电子商务的必然要求。 因此,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支撑现代物流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是信息分类标准化工作的一个专业领域和分支,其核心是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技术应用到现代物流系统中,实现物流信息系统的自动数据采集和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促进物流活动的社会化、现代化和合理化,在实践中做到'货畅其流'。 所谓信息分类编码就是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合理分类,然后用代码加以表示。将信息分类编码以标准的形式发布,就构成了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或 称标准信息分类代码。人们通常借助代码进行手工方式或计算机方式的信息检索和查询,特别是在用计算机方式进行信息处理时,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显得尤为重要。 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是信息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美国从1945年起就开始研究标准信息分类编码问题,1952年起正式着手物资编码标准化工作,经过6年的 时间完成了国家物资分类编码。我国从1979年起着手制定有关标准,到现在已经发布了几十个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特别是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指标体系分类 与代码,基本做到了数据元与分类代码齐备,构筑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代码体系。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旨在汇集与物流信息系统相关的现有国家标准,提出待制定的相关国家标准,一方面明确标准制定工作的需求,另一方面反映现有标准化状况,为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为进一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供支撑。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总表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门类,第二层次为类别,第三层次为项目。 整个标准体系分为三个门类。 第一门类为基础标准,这些标准是制定标准时所必须遵循的、全国统一的标准,是全国所有标准的技术基础和方法指南,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和指导性; 第二门类为业务标准,它是针对物流活动(装卸、搬运、仓储、运输、包装和流通加工)的技术标准,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第三门类为相关标准,它是伴随人类社会技术进步(特别是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进步)而产生的专门领域标准,其中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与商业贸易和政府审批(如报关等),它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而GPS(全球定位系统)则是提供对运输工具(含运输物品)的动态实时跟踪和导航的工具系统,也与物流活动密切相关。 物流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如下。 一、基础标准 基础标准主要包括: 《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13016-1991、 《标准化工作导则 信息分类编码的编写规定》GB/T7026-1986、 《信息分类编码的维护方法和规定》,建议尽快制定国家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管理规定》,建议 尽快制定国家标准、 《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注册规定》,建议尽快制定国家标准、 《标准化工作导则信息分类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GB/T7027-1986、 《文件格式分类与代码编制方法》GB/T13959-1992、 《国家标准制定程序的阶段划分及代码》GB /T16733-1997、 《事务特性表定义和原理》GB/T10091-1989、 《数据处理校验码系统》GB/T17710-1999和 ISO7064-83、 《信息分类编码通用术语》GB/T10113-1988。 二、业务标准 业务标准分为六个类别:
物品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包括:
参与方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包括: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T11714-1997 并采用国际标准ISO6523、 《全国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数据库(基本库)机读格式规范》GB/T16987-1997、 《位置码》GB/T16828- 1997、 《公民身份证号码》GB/T11643-1998等。 位置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包括: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县以下行政区划代码编制规则》GB/T10 114 -198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口岸及有关地点代码》GB/T15514-1995、 《中国及世界主要海运贸易港口代码》GB/T7407-1987、 《中 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车站站名代码》GB/T13016-1991、 《世界各国和地区名称代码》GB/T2659-1994并采用国际标准ISO3166- 93、 《城市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规则》GB/T14395-1993、 《位置码》GB/T16828-1997、 《中国机场名称代码》 建议制定以下国家标准 《仓储货位分类代码编码规则》等。 运输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包括: 《集装箱运输状态代码》GB/T4290-1984、 《国际集装箱货运交接方式代码》GB /T15419-1994、 《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GB/T1836-1997、 《集装箱常用残损代码》GB/T15119-1994、 《货物运输常 用残损代码》GB/T14946- 1994、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机动车》GB/T918.1-1989、 《道路车辆分类与代码--非机动车》GB/T918.2-1989、 《国际航 行船舶识别代码》GB/T12410-1990、 《内河船舶分类与代码》GB/T16158-1995 《民用航空业信息分类与代码》GB/T16300 -1996、 《道路车辆 识别代号(WIN)位置与固定》GB/T16735-1997等。 单证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包括: 《贸易单证样式》GB/T14392-1993、 《国际贸易交货条款代码》GB/T15423-1995、 《国际贸易合同代码规范》GB/T16963-1997、 《物流单证数据元、指标体系分类编码》 建议制定国家标准。 时间和计量分类编码标准主要包括: 《数据元交换格式 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GB/T7408-1994和ISO8601-88、 《国际单位制代码》GB/T9648-1988和ISO2955-83、 《表示货币和资金的代码》GB/T12406-1996和ISO4217-95、 《国际贸易用计量单位代码》GB/T17295-1998等。 三、相关标准 1、EDI相关代码标准。 主要由 具体应用较多的有
2、条码技术标准。如果把表示信息的数字化代码再用按特定规则排列的黑白相间的条形符号表示出来,那就是条码。条码的应用范围非常广 泛,几乎在所有自动识别领域都可以应用,但是应用最广泛的领域还是商业,目前我国已经有四万多家企业申请使用条码,有五十多万种产品使用条码标识。在工业 发达国家,条码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已经相当普及。 条码技术标准主要包括条码规则、条码设备、条码检测方法和条码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已经发布了
以下几部分构成: GPS相关代码标准主要由以下几部分构成:
这里构筑标准体系表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进行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为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人员提供资料和信息,提示设计人员密切注意国家标准, 跟踪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积极采用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尚未覆盖的领域,一方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引进和采用国际先进标准,另一方面借鉴业已成熟的先进 工业标准,切不自立门户,否则必然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