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桂梅主任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

 jlzs3139 2012-06-04

方桂梅主任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经验

首席医学网      2008年11月26日 22:03:28 Wednesday  
 

作者:龚夏颖,指导:方桂梅    作者单位:(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周围性面瘫是WHO较早认定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治疗效果良好。方桂梅认为,本病病机为风邪外袭,正气不足,治宜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本病发病急,宜早发现,早治疗,分期辨治,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艾灸、外敷等多种疗法效果更好。

【关键词】  方桂梅;周围性面瘫;穴,风池;穴,阳白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属于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师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方桂梅主任医师,现将其经验加以总结,以飨读者。

    1  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症状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达到高峰。患者发病前多有疲劳感、睡眠不佳、情志不达、偶遇风寒等诱因存在。其症状多表现为患侧耳后乳突后下方酸胀疼痛,继而患侧面部肌肉瘫痪松弛,额纹及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眉毛及上眼睑下垂,眼睛及口角闭合不全,容易流泪,口角向健侧歪斜,等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侵犯阳明、少阳之脉,以至经气阻滞、经脉失养、肌肉纵缓不收而发病。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由于骨性面神经管仅能容纳面神经通过,面神经一旦发生炎性水肿,必然导致面神经压迫。风寒、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可引起局部神经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1]。

    2  治疗方法

      方老师认为,周围性面瘫的病因主要为风邪外袭,正气不足。风邪外袭阳明、少阳脉络,经筋失养,遂致此病;思虑太过、过度疲劳及大病久病后气血虚弱,经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经筋失养,亦可发病。治法宜疏风通络,活血化瘀。

    2.1  基本取穴  患侧风池、阳白、攒竹、丝竹空、四白、颧、太阳、下关、迎香、颊车、地仓、对侧合谷。其中,头面部诸穴均用毫针平补平泻,以疏调局部筋络气血,活血通络。“面口合谷收”,合谷用泻法,可祛除阳明经络之邪气,祛风通络。以上诸穴均以30号1.5寸毫针常规针刺,留针30 min[2]。

    2.2  阳白四透  以30号1.5寸毫针分别朝丝竹空、攒竹、上星、头维四个方向浅刺阳白穴,留针30 min。额纹消失或变浅为周围性面瘫区别于中枢性面瘫的特征性症状,因此四透相当于额肌运动点的阳白穴,刺之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痉挛,促进额肌的功能恢复。

    2.3  3组经筋排刺  即迎香至下关、禾至牵正,地仓至颊车,以30号1.5寸毫针每隔0.5寸排刺,留针30 min。此3组排刺与面神经走行颇为相似,旨在加强局部刺激,以祛外邪,调气血,通经络。

    2.4  四组透刺  攒竹透鱼腰,丝竹空透鱼腰,太阳透地仓,颊车透地仓。前两组以30号1.5寸毫针透刺,后两组分别以32号4寸及3寸毫针沿皮下透刺,留针30 min。通过透刺可广泛刺激面神经颅外段分布区,引邪外出,调节局部气血运行,促进组织代谢,改善神经营养,激发阳明经经气和神经兴奋性,促进受损神经纤维和肌肉的修复与再生[3]。

    2.5  电针治疗  通常在针刺同时加两组电针(阳白、颊车及颧、地仓),给予连续波,通电20~30 min,强度以患者面部肌肉微见跳动而能耐受为度。其目的在于加强面肌收缩力,激发局部经气,疏通气血,调和营卫,抵御外邪[4]。

    2.6  分期治疗  本病一般可分为3期:急性期(发病1~7 d)、稳定期(发病8~15 d)和恢复期(发病15 d以上)[5]。各期都有其特点,临床宜分期论治。急性期:该期为初病邪实阶段,其病理特点以面神经炎症、水肿为主。治当祛邪外出,腧穴针刺宜浅、宜轻,不建议透刺,以免引邪入里,闭门留寇。稳定期:本期炎症已控制,病情进入相对稳定阶段。治疗可辨证综合运用上述各法,腧穴针刺以直刺、透刺为主,以达到疏通面部经络的效果。恢复期:此期为邪气渐退,正气鼓舞的阶段,治疗方法仍可多样化,并根据病情变化加减取穴。如额纹不明显者,可加阳白、颧一组电针(方法如上),或在起针后于阳白穴刺络拔罐;如病情基本好转者,可不用经筋排刺、透刺、电针,取穴宜少,以促进局部血运为主。此外部分患者由于精神紧张、过度疲劳或治疗延误等原因,面肌麻痹恢复不完全,后期可并发面肌痉挛、面肌联合运动等后遗症。该阶段主要是由于风痰阻络、营卫失和所致,治疗方法基本同恢复期,但面肌痉挛者不宜给予太大的刺激量,以免加重肌纤维紧张。

    3  病案举例

      患者,男,42岁。2007年10月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瘫3 d。患者于3 d前自觉左侧面部不适,于当地诊所治疗,未见好转,遂到我院就诊。查体:左侧额纹变浅,不能抬眉,闭目露睛,提鼻困难,左鼻唇沟变浅,口角偏向右侧,鼓嘴漏气,左侧乳突部疼痛,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临床诊断:左侧周围性面瘫。治疗:急性期予基本取穴;发病1周后,病情进展较缓慢,给予经筋排刺、透穴、电针治疗;恢复期延续稳定期的治疗方案,收尾阶段同急性期,只予“小型醒脑”及基本取穴。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5个疗程后痊愈。

    4  小结

      周围性面瘫为WHO较早认定的针灸适应症之一,针灸治疗本病疗效好,副作用小。方主任认为该病发病急,宜早发现、早治疗、分期辨证论治,可以明显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同时还可适当配以艾灸、热敷、药物等多种疗法。此外,由于本病影响容貌,患者常有精神负担,因此首先要进行心理疏导,解除病人顾虑,坚持治疗,不可操之过急。

  

【参考文献】
  [1]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0.

[2]刘 正,方桂梅.用醒脑益神法针刺顽疾[J].中医杂志,2002,43(6):426.

[3]曾庆明,熊 毅,芳丽萍,等.面部透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J].中国康复,2007,22(4):272.

[4]潘 华,李宋然.电针与常规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8):531.

[5]黄志勇,阮慧红.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3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9):3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