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风虎神韵114 2012-06-05
对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
      在世界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在我们的目光都聚焦于如何在短期内恢复经济活力、挽救就业人数以及经济刺激方案是否见效的同时,我们也应更多地考虑一下如何才能兼顾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能源问题一直是关系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和就任后都曾多次强调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 并把新能源作为政府重点投资领域之一,希望用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我国2009年2月举办的全国首次能源工作会议上,电力工业调整、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加强国际能源合作和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推进节能和科技装备进步被列为今年能源工作的重点。
      中国未来的能源产业的战略发展方向应如何重新定位才能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结合中国目前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现状,我们对中国能源的战略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进行了思考。
       一、能源生产与消费现状
      (一)能源生产与能源使用效率
      近些年来,中国能源供给能力明显加强,并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生产国 (见图1),包括西气东输、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等在内的重大能源工程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且已初见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7年的能源总产量为2000年的1.8倍,其中,原煤产量为2000年的1.9倍,原油产量为1.14倍,天然气产量为2.5倍,水电、风电、核电为2.7倍。此外,2007年的发电装机容量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不过,我国的总体能源利用效率却仍然较低,目前为33%左右,比发达国家低约10个百分点。自2003年至2005年,我国单位GDP能耗连续三年分别上升4.9%、5.5%和0.2%。2006年以来,全国上下加强了节能减排工作,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单位GDP能耗逐年加速下降。2006年至2008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同比分别下降了1.23%、3.27%和4.59%。不过,这与我国《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所制定的,2010年GDP能耗与2005年相比下降20%,即平均每年下降5%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能源需求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自2000年至2007年,中国的能源需求一直处于快速上涨阶段(见图2)。 虽然这段时间的能源生产也在加速跑,但可以看出,供给与需求之间差额在逐步扩大,尤其是在2003年以后(见图3)。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8年我国的能源需求明显放缓,据统计,煤炭消费增幅比上年减少1.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回落9.57个百分点,原油表现消费量增速回落2个百分点,全年一次能源消费同比增长3.5%,而上一年,这一增速为7.8%。据权威机构分析,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还可能继续扩散和蔓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能源供需的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际危机不会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趋势,中国的能源需求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在能源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能源的对外依存度也在不断增加,能源可持续使用受到了挑战。目前,中国的原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由于依存度较高,国内的石化业在2008年国际油价变动较大的情况下也受到了很大影响。近些年,我国的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呈爆炸式增长,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天然气需求缺口将达到200亿平方米左右,2020年将达到1000亿立方米,为需求量的一半,另外50%要依靠进口。此外,煤炭在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据着首要地位,但是煤炭的大量生产与使用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造成了很大压力,如对地表生态和地下水系的破坏,SO2、烟尘、粉尘以及CO2的排放。
      (三)能源结构  
      自2000年至2007,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一直在朝着优化的结构方向发展,但并没有得到很明显的改变,对原油的依赖程度略有下降,天然气和新能源电力所占比重略有上升,但在能源消费与供应结构中煤炭依然占据着首位且有继续升高的趋势(见图4、图5)。目前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与消费国。能源消费对煤炭的依赖过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我国电源结构中火电所占比重较高造成了电力行业对煤炭的需求和供应的依赖较大。2007年和2008年,我国的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为82.96%和80.95%。二是我国产业结构中工业所占比重过高。从2007年的能源消费来看,工业的煤炭、石油和电力消费量都为最高;同时,2007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达48.2%,第三产业比重为42.3%,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重已超过60%。
      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也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的降低。同时,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匀,多集中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而用电大户多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地区,煤炭消费比重过高也加重了能源运输压力并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瓶颈之一。此外,电源结构中火电比重过高也是我国煤电矛盾长期存在的根源之一。
     (四)新能源的发展
      新能源是指除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主要包括风能、水能、核能、太阳能、地热、海洋能、生物能源等,具有污染少的清洁特性。新能源在我国起步较晚,近几年的发展步伐有所加快,国家逐步增强了对这一领域的投入力度。目前,水电、风电、核电已成为电力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农村能源和生态建设,户用沼气得到了大规模推广应用;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及生物质能高效利用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此外,以清洁能源为动力的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已慢慢兴起。不过,新能源产业仍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方面,到目前为止,新能源发展的市场保障机制仍需完善,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仍未形成;另一方面,新能源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体系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能源发展的中短期战略方向
      (一)加强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
      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进程中,以煤炭生产和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短期内不可能发生改变。要想解决煤炭消费过高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运输瓶颈的问题,以及石油和天然气的供给不足问题,实现传统能源的清洁、高效使用就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当务之急。目前,较为可行的战略措施包括:1)兴建坑口电站、推动特高压输电技术;2)降低工业生产能耗、提高建筑能效;3)清洁煤技术的推广。
      坑口电站是指在煤产地建设的大型电站,通过就地发电而将煤炭运输改为电力运输,可有效地节约煤炭原料的采购、运输、储藏等固定成本支出。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电能力的特点,有利于促进大煤电、大水电和大核电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可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布局。坑口电站的建立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都将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及减低能源消耗。由于特高压输电技术可实现电力的远距离输送,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坑口电站的兴建与特高压输电配套设施的建设密不可分。此外,大型煤炭基地建设以及煤电联营的经营方式也是坑口电站兴建的重要前提,因此国家应将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坑口电站的兴建、特高压输电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煤电联营的经营方式这四项同步推进和统筹规划。
      清洁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中, 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利用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通过该技术可实现煤炭的气态、液态及电的转化。它是当今世界煤炭利用技术发展的热点和解决环境问题的主导方向之一。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并已将发展洁净煤技术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在2008年的中美第五次战略经济对话的前一天,双方在清洁煤方面展开合作并签署了2.5亿美元的合资企业项目。
      目前,我国的洁净煤技术层次还不高,且没有形成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有效机制,推进洁净煤技术产业化的法规也有待完善。因此,从研究层面上,我国首先应对清洁煤、特高压输电技术等能源技术研究和引进提供专项的支持资金,同时建立示范型的发电厂,对具有市场化前景的先进技术进行示范试验;从商业推广层面上,为鼓励新技术的使用,我国应加强税收优惠及财政补贴政策以降低新技术的生产及使用成本;另外,还应完善发电企业煤炭清洁使用的规章制度,制定包括最低煤炭入洗率在内的一系列强制性指标。
      (二)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和市场化改革
      油气消费的较高的对外依存度可能会造成我国油气供应在未来出现较大供应缺口,因此,实现油气供应的多元化非常重要。  其一,要加强世界各能源生产国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能源贸易关系。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近期与巴西和俄罗斯的石油贸易协议的签订,以及连接境外天然气资源的西气东输二期西端工程的开工是我国向能源供应多元化和能源输送方式多元化的迈进。同时,“贷款换石油”的贸易方式可减轻我国外汇储备单一化和增长过快的问题。今后,这样的能源贸易合作方式应多复制。
      其二,深化石油、天然气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在能源领域中,煤炭行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市场化,而天然气和石油行业的市场化改革相对较为落后。要想让中国经济走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就必须让价格机制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效率优势,而其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是让市场要素在价格形成中发挥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同时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手段进行适度的管理。从根本上讲,能源价格真正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应取决于生产领域的市场化改革进程。具体来说包括:1)在开采环节应引入竞争,打破资源的区域性垄断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2)在销售环节应逐步允许终端用户及批发商直接与生产商进行交易,以鼓励生产商之间展开竞争;3)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管道运输环节实行管道运输特许经营权的公开招标制度以引入市场竞争,同时,政府进行服务监督和价格控制以防止非公平性服务和垄断利润的出现;4)对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投资融资体制进行改革,改变过去由政府决定和主导投资的方式,形成包括外资和民间投资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其三,在加大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力度的同时,应积极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煤层气的开发。煤层气作为一种特殊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是常规天然气最现实、最可靠的替代品中之一,我国煤层气资源量约38.6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相当于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70%。但在过去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而是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简单地排放和燃烧,不仅造成了浪费且污染了资源。为此,我国应将煤层气的开采与煤炭的开采相结合,积极推进与国际企业的技术合作以推进其开发利用。此外,我国应抓住国际能源价格下跌的良机,充足能源储备。
      三、能源发展的中长期战略方向
     (一)以产业结构的调整来优化能源结构
      能源消费过高、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过高都与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近些年,第一产业在我国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大幅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但第二产业仍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从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一些资金密集型和资源消耗性的重化工业是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从能源消耗的程度来看,第二产业的能耗一直是三次产业中比重最高的,而第三产业一直是最低的。同时,能源消费中煤炭消费大户一直是第二产业,因此,第二产业比重过大是造成我国能耗过高和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就成为优化能源的消费结构、减低能源消耗的重要出口。
      首先,应加快调整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的产业,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并防止出现过度重工业化。其次,将能效和污染排放指标作为行业准入的必要条件以提高产业的进入门槛。逐步提高、定期修订重点行业能效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对于落后产能和高耗能设备的淘汰加强监管。第三,鼓励能耗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过度依赖于生活性服务业,应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生产性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涉及信息收集、处理、交换的相互传递、管理等活动,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密不可分,是知识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因此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开发及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在第一、第二产业中的渗透,将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此,应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行业中提供节能服务的行业,加强包括税收、补贴及贷款在内的一系列的优惠及激励政策。同时,完善各产业能耗标准体系的建立,加强能耗监管力度。
     (二)有计划地发展新能源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摆脱经济衰退和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举措,在不久的将来,占有油气、煤炭等常规石化能源并不意味着占据了能源的至高点,随着新能源替代常规能源历史进程的推进,掌握了新能源设备和技术才能拥有能源领域的话语权。更重要的是,新能源的开发能有效促进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和能源供给的安全保障。
      首先,应对新能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长期开发规划,对于如何能更有效地利用新能源以及每种新能源开发的利弊应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其次,在引进国外的成熟技术的同时,尽快吸收并国有化,以加强我国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控和自主的研发能力的提高。为此应加大国家对于新能源产业的税收减免、财政补助的支持力度,明确支持资金应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同时,扩大产业投资融资渠道,增加社会资本的投入力度,设立新能源技术风险资金以支持新能源产业的研发。
      第三,通过制定强制性的保障政策以培育稳定的市场需求,同时完善相关行业的法规、质量标准体系及市场监管体系。
      第四,加速电网等新能源电力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完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