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司马懿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忠臣

 百合 2012-06-05

我敬佩诸葛亮的为人和处事风格,但是我以为他的智慧不足。然而同样作为臣子,被人们视作孔明宿敌的司马懿在作一个忠臣方面就显得智慧得多。

1,司马懿怎么会是个忠臣

我们对司马懿的印象基本来自以小说《三国演义》为意见代表的民间论调。自古以来,诸葛亮作为忠臣明相的典范,受到统治阶级和人民的普遍赞誉,因而势必造成为诸葛亮歌功颂德的传说之流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诸葛亮对手的司马懿难免被丑化。同时,司马懿由于子孙篡夺了相对于司马氏而言的魏国正统政权,晋朝后世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是必然会以他为反面典型教化人民的。出于对诸葛亮普遍的敬爱心里,司马懿在民间声名狼藉,也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历史就是历史,司马懿在世之时,并没有做有损于民生,有损于国家安全与稳定的任何事情,相反还做出了很多贡献(修建水渠,抵御外寇,平息内乱)。对皇室,他杀了曹操的养孙——时任大将军(全国最高武职)曹爽(曹操——曹真——曹爽)。然而史料记载,曹爽其人不仅尸位素餐,专权昏聩,而且纵容亲信官员徇私枉法。虽然《三国志》成书于晋,难免有美化司马懿、贬低曹爽的言辞,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嘉平之变”前后数年中,司马氏的力量都没有登顶魏国士族,因而司马懿能够取得朝野上下的一致赞同而诛杀曹爽,不应是司马氏专权的缘故,而只能是曹爽天怒人怨。

2,司马懿的智慧之处在哪里

我所谓的“智慧”,是以有“利”可图为前提的。这“利”包含很多,包括金钱、权势,也包括口碑、人望,还包括“人生追求之顶峰”这一更广大的概念。否则付出而无有回报,还有什么智慧可言?

实际上司马懿后期的思想主旨是:我以大节,为司马氏聚人心。若天命在司马,则子孙乘天下归心,若不在,则子孙效我世代忠良。也就是说,司马懿要让自己的行为,使自己的子孙或者获得权势之利,或者获得口碑之利,但都达到了他人生追求的顶峰。

嘉平之变诛杀曹爽后,司马氏威望日隆,皇帝几次特封(丞相、受九锡、相国、郡公)司马懿,司马懿一概坚辞不受,即使是在平息王陵之乱,家族势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之后。如此坚定的不受,并不像简单的故作姿态,而更像是有目的的积累人气,然而同时也恰好是一种忠贞的体现,因为司马懿并没有曹操开天辟地的那种条件和气魄,他不明确将来家族的命运如何,只能尽力做一位伊尹那般的“完人”,这样便可以为家族的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而这也正是他的智慧之处。正如前面所说,他的家族完全可以有两种选择,只是历史促使他们选择了后者。

3,忠奸一念

现在,司马懿是否想过“篡位”这个问题,成了他是忠是奸的关键。然而这些我们不可能知道。从另一个角度看,想过“篡位”的人,可能也是有贼心没有贼胆,那么他又是忠是奸呢?其实,司马懿的忠奸之辨是由他子孙的行为决定的。司马懿本人所作所为并无可指摘之处,倒是他的子孙确实一直在谋划夺权,因而司马懿的生前作为也便成了其子孙篡权的砝码。那么如果他的子孙没有谋划夺权呢?那么司马懿的生前作为也便不是篡权的砝码,而只是他忠贞的表现了。所以笔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看,只要其人行为是“忠”的,那么他便是忠的了,别的并不重要。我们姑且称司马懿是一位忠臣吧,至于他当年在这一些列举动中的思维活动,就保留给历史的宇宙,成为吸引我们研究历史的神秘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