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统内功玄奥概说(二)

 悟玄道场 2012-06-07
 

1、内丹功夫     

 

 


道家“内丹功夫”,于唐代中期兴起。唐代时期先后有众多的内丹大家倡导内丹功夫,并纷纷注书立说。崔希范的《入药镜》、钟离权的《灵宝毕法》都是弘扬内丹功夫的着名经典。既钟离权之后,吕洞宾又一次总结百家之长,提出了炼内丹,气走经脉,打通任督两脉、奇经八脉的“周天功法”。使人体气血系统循环周流不息,从而建立了钟吕派内丹学说。之后“内丹功夫”流传到宋朝,开始分成南北宗两大派:即南宗,以张伯端为首,北宗以王重阳为首。张伯端得刘海禅所传主张先修命后修性;王重阳得钟吕所传主张先修性后修命,可谓各有千秋。不管怎样的不同,都离不开“神与气合”的宗旨。      

 

 


其入门的方法就是“回光返照法”。具体的做法如下:先收目光于两内眼角,然后内观明堂,待明堂有反映后,下观鼻尖,继而下观丹田,皆以神光内视也,此乃返照法。久而行之自然生光,而光中产出一点真阳,如夫妇交合,则炼精化气也。      

 

 


2、吐呐功夫      

 

 


吐呐功夫是内功中最古老的锻炼方法,早在两千年前古人所注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的记载着先古之人的锻炼方法:“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段记录虽然不长,但是已经明确地说明了两千年前的古人对他们用呼吸新鲜空气作为锻炼方法的介绍。在《老子》中则更明确的提到“或嘘或吹”、“绵绵呵其若存”的吐纳功法,这种与“养生六字诀”锻炼方法非常近似的方法早在数千年以前就存在。据《庄子》中记载“吹嘘呼吸,吐故呐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导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说明吐呐功夫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随着时光的流逝,吐呐功夫也在不断地发展,由最初的简单呼息,逐步的发展成一个体系完整的功夫流派,在这个流派中最着名的功夫当是《五息直指》了。其书中把人的呼吸划分成五个阶段,由数、踵、胎、混元、原五个次第组成,由初学到大成。《五息直指》的发展,把道家的呼吸吐呐的方法提高到近乎圆满的地步。      

 

 


五息入手的方法就是数息。具体的做法:眼睛观鼻端,调正呼吸,使呼吸均匀,同时体会呼吸的深度,使之逐步的变为深长、绵密。在记数时,以7数为准。如此反复。使炼功者逐步的进入静定的状态。从而达到静定的修身目的。      

 

 


3、导引功夫      

 

 


导引功夫是一种以肢体活动作为养生方法的功夫,相传由养生鼻祖彭祖所传,是先祖们向大自然学习的一个主要例证。先祖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各种动物的生息、运动,总结出一种锻炼方法,它通过模仿动物的各种动作,进行肢体运动从而达到舒筋活络,调畅气血,宣通五脏。配合呼吸吐纳使人能够精气内敛,神气内守,百脉交通。汉代的华陀所发明的《五禽戏》导引术,由于他的养生、健身的功效非凡而流传至今。唐代着名医家,药王孙思邈也非常推崇导引术,认为此种方法是简单易行,效果宏大的好方法。并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发明了《导引二十四式》,此后,导引术就熔汇在整个内功功法的大家庭中,成为一个受人喜爱的锻炼方法。现今比较好的功法有:《内功八段锦》、《道家十二段锦》、武当的各种炼形法等,在此不一一例举。      

 

 


4、存想功夫      

 

 


存想,又称观想,是传统的内功中最古老的内炼法门,其大概的形式是:运用自我暗示的想象能力,设想某种景象,使练功人的意念集中,进入一种境界而入静。最早提出存想方法的是王子乔的《八神脏导引术》,其方法要求炼功者进行自我的内视锻炼。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提出一种动静结合,以存想为主的功法。功法要求:“闭起双目,想象头顶上空有一片太和元气,如紫云呈伞盖状,五色绚丽清亮,徐徐而下,当触及头发顶盖,出现雨过天晴,祥云退入山中的景象和感受。于是太和元气穿透皮肉,过骨入脑,再下至小腹,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有受其润泽之感,就像流水渗透入地下。同时好像听到腹中气过,汩汩有声。很快即觉元气抵至脐下气海,又达脚底涌泉,以致身体振颤,两足卷曲,扯动床坐,拉拉作响,此为一通。如此多次反复,及至每日三通五通,则身体舒展,面带光泽,鬓发滋润,耳目聪明,精神饱满,气力强健。”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锻炼方法。而《黄庭内景经》的出现,则把存想功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二、养生类内功      

 


养生功夫则是中华内练方法的先驱,也是最原始的内功练法。据现代的考古所挖掘出来的文物记载,早在4800年以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黄帝内经》、老庄学说等都对其有重要的论述。在这方面传说最早的功法是彭祖的吐纳法,之后又有王子乔的内视导引术等。抱朴子葛洪、药王孙思邈、华佗等在这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比如“五禽戏”、“抱元守一”、“八段锦”等,为后来的养生方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由于养生类的内功大多与修真、武技内功有密切关联。故这里不做重点介绍。      

 

 


三、武技类内功      

 


武术内功则是华夏传统内功中的另一奇葩,是华夏祖先们根据华夏民族自身的身体特点而发明的技击内修方法。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先祖们不断的发展、创新,形成了门派众多,风格各异的内功世界。从内功修炼方法的风格而分,可以分成内、外两大流派。一种是以意修炼柔韧为主的内家流派。一种是以力修炼刚健为主的外家流派。但是,无论是何种修炼方法,究其真谛,都不外乎如何调节人体内的经脉、肌肉、筋腱、骨骼以及内脏器官,使身体处于最佳的可调动内部能量进行发力的内功状态。      

 

 


传统的流派把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功法叫内功。内功锻炼的方法很多,以练功的身体要求而言,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叫静功,一种叫动功。在静功中,则以桩功为主,也就是常说的站桩。肢体按一种特定的姿势固定不变,以此来强化内气运行及打通经脉,传统门派称其为“以形壮气”。动功又叫行功,是静功的形变,是以身体形状的改变来得到功夫的。通过肢体动作来引动内气按着固定的经络轨迹运行,传统的门派称其为“以形引气”。不论是“以形引气”的动功,还是“以形壮气”的静功,归根结底都是以强化身体机能,补充内部元气为目的。至于形态的不同,只不过是入手方法、途径不同而已。总之,内功的锻炼方法都离不开如何调整呼吸、意识以及配合肢体的动作。通过这些内容的相互配合,就可以达到练习内功的目的。      

 

 


桩功是习内功者练成内功的重要方法,从古到今,武术界的各个门派,对站桩修炼的方法都非常重视。从功架到内功心法,力求精准、简捷、实效。由内练到外练,由用意到用力,由肌肉、骨骼到经络、内脏,无处不力求细致入微。      

 

 


从站桩功所要达到的目的而论,又可分成一下两种:1、通过内功的锻炼,达到周身柔软、轻灵的软功;2、通过内功的锻炼,达到周身刚健、有力、硬朗的硬功。软功要达到软中有硬,硬功要达到硬中有软的境界。纵观传统各个门派的站桩功的修炼目的,皆不出以上两种。传统的习惯把内功分成内外两家,乃是练功的内涵有别,内功成就的结果不尽相同而已。      

 

 


(一)内家功夫      

 

 


历代先祖们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尝试、总结后,在内功修炼上形成了一个比较明朗的体系。筑基阶段就是打基础,通过一定的方法,加强内练精气的功能,并将其收入体内丹田,在经过长期系统的练习,就可以达到丹田饱满,精神内壮,经脉畅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