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X小园香径独徘 2012-06-07

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摘要:网络语言是网民们手指按键在电脑屏幕上打出来的,是通过“看”的方式进入交流领域的,是以书面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手头书写所呈现的书面形式。不过从表达方式来说,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口语。就好像两个人的日常对话,只是看不到对方,也没有声调而已。一般情况,使用者是不用在编辑上下大工夫的,只要对方理解其中的意思就可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也越来越重,从虚拟的网络世界进入到现实社会中,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交流语言方式。那,这种革命性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到底有什么样的利和弊呢?

关键词:网络语言 现状  利 弊 

 

 

一、网络语言的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82月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08117,我国上网用户人数已达到2.1亿人。这个庞大的数字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新的表达语言的产生: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包括编辑网页和编程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与网络设施、技术有关的术语,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但其最具影响力的还是人们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的词语、带有明显网络背景和自身特点的词语和符号。

网络时代的海量信息客观上要求网络交流必须实现最大程度的快捷和迅速,而传统语言已无法满足这个要求,由此应运而生了一种由符号、数字、英文字母、汉字等杂糅的网络语言。“寒ing,泥素芥末286,泥太out,偶稀饭滴淫8素酱紫滴!”这段话乍一看,让人摸不着头脑,翻译过来就是“天啊,你是这么老土了,你太外行了,我喜欢的人不是这样的。”而“大虾,泥好油墨,粉s,偶倒。”的意思则是“大侠(高手),你太幽默了,说话很会拐弯抹角,我笑倒了。”这些网络语句正是网上的一段普通对话,却如此的“简洁”,已经让人不知其所云了。[1]而网络语言不仅流行在网络社会,同时它正逐渐侵占着我们现代社会的文明,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改革。经济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同时产生的网络语言却带给我们太大的影响。

光明日报曾进行过这样一项关于网络语言的调查问卷,主要通过发放问卷与网上发问两种形式,调查对象有中学生、大学生和上班族。结果显示,对网络语言表示反对的占15%左右;表示支持的不足10%;持“骑墙”态度的占到75%。其中90%以上的调查对象只懂得几个简单的网络词语。而网民持“骑墙”态度主要是因为网络语言没有从根本上影响自己的生活,而且,偶尔的几句富有趣味性的网络语言也增加了生活的乐趣。那么,网络语言到底有什么样的利弊,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它的存在呢?

 

二、网络语言的利与弊

 

(一)   网络语言的利

1、  标新立异,词汇五花八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没有现实社会那般受限制,于是,被各种条例束缚着地人们,在网络上大显身手,奇妙的构思想法,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的网络新词。例如:“酱紫” “楼主”等,一些词甚至已经约定俗成了,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词汇是语言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在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中,词汇的变化最为显著。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累积下了不少的经典语、词,有些也逐渐口语化,广泛用于生活学习中。但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网民利用现有的词汇材料将其歪曲解释,赋予它们新的意义。而某些意义,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大跌眼镜。如“不错”,我们原指“稍高于一般的,尚好,合格的”等意思,但到了网络社会,它被赋予了“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的新意义,与原先的意思背道而驰。再比如“可爱”原解释为: 天真无邪令人喜爱形容心灵单纯的意思 单纯有点幼稚却富有爱心。但现在却完全变味成“可怜没人爱”。还有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而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等等。

2、  天南地北,地方特色浓郁浑厚。网络拉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距离,无论距离多远,交流都只在一瞬间。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语言交流,许多网络语言也出现了地方方言,让人惊喜吃惊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新词。201011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网友惊呼太给力了“给力”这个词,它本属于中国的北方方言,意为“给劲带劲”,成为网络词语的“给力”现在的解释则为有帮助、有作用、给面子。不仅丰富了其他地域网民的语言词汇,同时又赋予该词新意义。同时存在的还有用“偶”、“额”指代“我”。而据了解,“偶”在浙江宁波的慈溪话、苍南的金乡话中都表示“我”,说明最初使用该词的网友因为与其自身方言相契合,然后才逐渐流传开来。“额”则是陕西和山西方言中“我”的读音。[2]而被评为2008年十大流行网络词语之一的“山寨”则来源于广东话,是“小型、小规模”甚至有“地下工厂”的意思,但如今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了山寨。

3、   用字节俭,表达简洁明了。为了网民间的交流速度,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同时也是因为许多人没有耐心去打长串的语句,于是,将复杂句简略成短句短语甚至字母的现象也异常普遍。例如“BT”是“变态”的拼音首字母的组合,“PPMM”也是“漂亮妹妹”或“漂亮美眉”的拼音首字母。现在英语已经普及全国,上网的多是年轻人,而他们又受到过较系统的英语学习,自然,英语缩写更贴近网民。因此存在于网络上的许多字母缩写是从英语中翻译过来的。例“BF”来自于“boyfriend”,同理还有“GF”。除了字母类的简洁型,还有翻译类的“伊妹儿=e-mail、瘟都死=windows”,符号类的“T_T(流泪的表情)、O.O(吃惊的表情)、”,数字类的7456”(气死我了)、“88”(拜拜)、“9494”(就是就是)等。特别是符号类与数字类,其形象性及谐音性,给网络语言增添了不少趣味。

4、  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网民的年轻化,使得网络语言也被披上年轻朝气的外衣。许多生动有趣的网络语言是网民们辛苦构思的,营造出了幽默风趣的氛围,使人们从现实社会的各种压力中解脱出来,感受到网络社会的轻松愉快与自由自在,同时其浓厚的调侃味也让人心情愉悦。例如具有谐音的“霉女”“菌男”同音于“美女”“俊男”,但意义却与之完全相反,同时“霉”、“菌”又让人联想到变质、过期食品,颇具自嘲风格。在网络上还较多存在具有隐喻义的词。比如打铁指发帖子,即发言。“铁”是“贴”的谐音,人们既然选择了“铁”,自然想起“打铁”。“打铁”和“发帖子”都带有一定的掸击性,不失为一个好的隐喻。

(二)   网络语言的弊

1、  粗俗泛滥,内容粗鄙肤浅。中国五千年的历史积淀,累积了不少精髓语言语句,而且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所具有的内涵和美感是不可比拟的。但,现在网络语言中,一些语句已经具有人身攻击,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广泛使用这些不文雅的词语也不符合中国民族这个素有“礼仪之邦”的国家,破坏了民族的形象。例如“TMD”(他妈的)NND”(奶奶的)等,足可见其粗鄙性。

2、  过度盛行,影响空前绝后。中国母语经过几千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一定的语法结构,但现在网络上的有些语言的结构与原来的语法结构相违背,使得一些语法知识混淆,影响中国母语的学习与传承。一些语言本是想借鉴英文语法结构,但却弄得有些不伦不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类:①搭配不当。如,汉语副词“很”一般不用来修饰名词,但在网络语言中,“很+名词”非常常见,例如“很女人”、“很书本”、“很克林顿”等等。②语序不当。“……的说”(心情很郁闷的说)、“……先”(我走了先)等等。③语法变异。在英语语法中,动词加后缀“ing”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行为。一些网民为了别出心裁运用英语语法上的内容,出现了以下这些类似的句子:“今天要加班,不能来活动了,郁闷ing”(心里很郁闷)、“问题终于解决了,得意ing(正得意)[3]

3、  语意模糊,解释成千上万。网络语言中随意使用同音替代、外文缩写、图形符号、数字同音等,造成表达上的牵强附会和理解上的障碍。例如“猫”,普通人特别是刚接触网络又没接触英语的人,很难理解它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意思。同样,一个数字“2”可以同时表示“饿”与“爱”,如果不提供特定的环境,很难让人理解。网络语言中还大量使用缩略语,用汉语拼音词语的首个字母或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组合成缩略代码,一些词很难猜出其含义,除非你事先清楚。比如MorF(是男还是女),缩略来自Male or FemaleKiss(不是吻,是“简单一些,傻瓜”),缩略于Keep

    It SimpleStupidVC(不是微生素C,而是风险投资),缩略于VENTURL CAPITA等。

4、  更新过快,新词层出不穷。网络语言快速度的更新是最让人震惊最明显的现象,往往几天前才出现的新词立即被后来者居上,淘汰出局,令人目目瞪口呆,很难立即接受。例如“小资、布波族、IF族”三个词的演变,三个词都指领潮流的一类人。小资指的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同时又讲求生活质量、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布波族则是小资的进一步——“小资的小资”; IF族则除了具有英语、诚信等基本技能和素质外,还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具有一技之长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成为取代布波族的新的职业风尚。有人还因此还说“IF来了,请千万别再提布波”,这也足见网络语言更替的快速性。[4]

5、  代沟问题,网语随处可见。目前,青少年为上网族的主要群体,对新鲜事物兴趣浓厚,同时,网络语言简洁有趣又充满幽默色彩,符合青少年生长的兴趣爱好。于是,他们广泛使用网络语言,并将这些语言应用于写作等方面,造成学生与家长、教师一定程度上的代沟。如“周末,读大学的GG回来,给我带了很多好东西,都是‘偶’非常‘稀饭’的。就酱紫’,‘偶就答应GG陪他去逛街吃KPM……”“昨晚,我的JJ带着她的青蛙BF到我家来吃饭,饭桌上,JJBF一个劲地对我妈妈PMP,说她年轻的时候一定是个PLMM。真是好BT啊,7456……”这是某中学生一篇作文中的文字,相信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都看得一头雾水。文中那些字母缩写、数字代码都是网络上的流行语。青少年正处于语言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阶段,而对语言的正误鉴别能力与语言优劣鉴赏能力还很薄弱,但同时,网络中有许多语句存在着语法上的错误,长期接触错误的语句,对他们正常学习语言知识有一定的影响。青少年是祖国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未来的主人,如果连中国的母语都无法牢固掌握,怎么建设祖国?

三、网络语言的管理

1、  静观其变,宁缺毋滥。纵观人类历史,新事物的问世总会造成轰动,让人对其保持警惕,更多的则是持否定消极态度。同时,新文化的发展也必定会带来新的词汇。这网络上出现的新词汇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的生命力。但它是否适应这个社会,就有待时间去检验。如果它们经得起时间的推敲,那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并将其传扬。事实上,只要语言仍在为人类的交流服务,那它就是活的、有生命的语言,也就必然随时在新陈代谢。只要社会不是封闭的,那它必定是在不断地前进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回产生新的词汇。既然,网络语言完全地进入了我们的生活,那我们该做的不是完全地消灭它,而是需要静观其变。但,不是所有的网络语言我们都能拿来用,也需仔细斟酌,要知道宁缺毋滥。

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现代社会,创新是社会的动力之源。何谓“创新”,它是自由的思维在宽容的世界里翱翔。网络这个虚拟的大世界,给了网民们想象的空间,他们创造了无数具有幽默便利的交流语词,恰好体现出了创新。如果,网络语言仅仅停留在网上交流,那么也许不会有这么多非议。但,现实却是许多青少年已经把网络语言放入生活,放入写作当中,不但影响了青少年接受正规的语法语言知识,还影响了与家长、老师间的交流,加深了代沟问题。语言体现的一个时代的变化,网络语言的产生是与社会的进步分不开的,同时也是不可避免的。犹如打开一扇窗户,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会进来,招人厌的苍蝇和蚊子也会混进来。显然,苍蝇、蚊子不是我们所期待的。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栾印华说:“语言是社会现象,适用领域范围有基本要求,网络语言是新现象,其存在有土壤、有环境,但不宜进入教科书和正式媒体。”诚然,每个物品都有适合它生长的地方,网络语言就适合在网络世界这个大土壤生长,但我们也要把长有虫子的枝丫给修理掉,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真正使它为我们服务。

 

注释:

关于网络语言的语言地位探析

http://lunwen./Article/HTML/251158.html

 

参考文献:

[1]赵均.网络语言概说[M].现代传播.20052

[2]曾海萍.网络语言与方言[M].文学艺术.2009

[3]李铁范.张秋杭.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与规范原则[M].修辞学习.20062

[4] 关于网络语言的语言地位探析

   http://lunwen./Article/HTML/251158.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