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逍遥散治疗血虚肝燥

 淄水渔夫 2012-06-08
[导语]逍遥散用当归芍,柴芩术草加薄姜。更有丹栀消遥散,调经解郁清热着。

黑消遥散有生地,血虚痛经功效卓。

血虚肝燥,骨蒸劳热,咳嗽潮热,往来寒热,口乾便涩,月经不调⑴。

⑴骨蒸潮热,肝血虚也。肝火乘肺,故咳嗽。邪在少阳,故往来寒热。火盛烁金,不能生水,故口渴便秘。肝藏血,肝病故经水不调。

柴胡、当归(酒拌)、白芍(酒炒)、白术(土炒)、茯苓(一钱)、甘草(炙。五分)。加煨姜、薄荷煎。

此足太阳、厥阴药也。肝虚则血病,当归、芍药养血而敛阴。木盛则土衰,甘草、白术和中而补土,补土生金,亦以平木。柴胡升阳散热,合芍药以平肝,而使木得条达①。茯苓清热利湿,助白术以益土,而令心气安宁②。生姜暖胃祛痰,调中解郁。薄荷搜肝泻肺,理血消风,疏逆和中。诸证自已,所以有逍遥之名③。

①木喜条达,故以泻为补,取疏通之义。

②茯苓能通心肾。

③有乾咳嗽者,丹溪曰:「极为难治。此系火郁之证,乃痰郁其火邪在中,用逍遥散以开之,下用补阴之剂可愈。」

昂按:「此即後条《医贯》所言之旨也。」

本方加丹皮、栀子,名八味逍遥散(薛氏),治怒气伤肝,血少目暗④。

④目为肝窍。经曰:「目得血而能视。肝伤血少则目昏。丹皮能泻血中伏火,栀子能泻三焦郁火。故薛氏加之以抑肝气,兼以调经。」

《医贯》曰:「古方逍遥散:柴胡、薄荷、当归、芍药、陈皮、甘草、白术、茯神。其加味者,则丹皮、栀子。予以山栀屈曲下行泄水,改用吴茱炒连。

其论五郁曰:『东方先生木,木者生生之气,即火气也。火附木中,木郁则火亦郁矣,火郁则土自郁,土郁则金郁,金郁则水郁,五行相因,自然之理也。』

余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愈,逍遥散是也。方中柴胡、薄荷二味最妙,盖胆乃甲木少阳之气,其气柔嫩,像草穿地而未伸,此时若被寒风一郁,即软萎遏抑,不能上伸,不上伸则下克脾土,而金水并病矣。惟得温风一吹,郁气始得畅达也。盖木喜风摇,寒即摧萎,温即发生。柴胡、薄荷辛能发散,温能入少阳,古人立方之妙如此。其甚者,方中加吴茱炒连,即左金丸。黄连清心火,吴茱气臊,肝气亦臊,同气相求,以平肝木,木平则不生心火,火不刑金,而金能制木,不直伐木,而佐金以制木,此左金所以得名也。此法之巧者,然犹未也,继用六味地黄加柴胡、芍药以滋肾水,俾能生木。逍遥散风以散之也,地黄饮雨以润之也,木有不得其天者乎!此法一立,木火之郁既舒,木不下克土,土亦得滋润,无燥熇之患,金水自能相生。予谓一法可通五法者如此。推而广之,凡寒热往来、恶寒恶热、呕吐、吞酸、嘈杂、胸痛、胁痛、小腹膨胀、头晕、盗汗、黄疸、温疫、疝气、飧泄等证,皆对证之方。推之伤寒、伤风、伤湿,除直中外,凡外感者,皆作郁看,以逍遥散加减出入,无不获效。如小柴胡汤、四逆散、羌活汤大同小异,然不若此方响应也。倘一服即愈、少顷复发,或频发而愈甚,此必下寒上热之假证,此汤不可复投,当改用温补之剂,如阳虚以四君子汤加温热药,阴虚以六味汤加温热药,玄机之士,不须余赘矣。」

又曰:「余於冬月正伤寒,麻黄、桂枝证作寒郁治,不恶寒者作火郁治,此予创论也。既曰寒邪,何故入内而反为热?不知即是本身之火,为寒所郁,一步返归一步,久则纯热矣。三黄解毒,解其火也。葛根升麻,火郁发之也。三承气,土郁夺之也。小柴胡,木郁达之也。此理甚简易。刘守真谓用麻黄、桂枝必加凉药。子和六神通解加石膏於麻黄、苍术中,陶氏谓九味羌活可代三方,皆非也。不若逍遥散,真可一方代三方也。火为寒郁熬煎肾水,至木旺时,无生发滋润之本,故发热而渴,非外感也,余以六味汤滋其水,以柴胡舒其木,活人多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