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罗红岩 2012-06-08
武术教学的特点与方法
 

鉴于广大群众都十分喜爱武术,但它的动作繁多,结构复杂,要求特别,给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武术运动地技术和技巧呢?在教学中,我是紧紧地抓住武术运动地特点,把思想教育、身体锻炼和保持民族传统地特色紧密地结合起来。
    首先,作为教师在备课时,要弄清楚每个动作的攻防含意,要向学生讲明每个动作的技击意图。如“马步架打”中的“架”是防御对方击中头部,因此,架击臂就不应该过低或过高。因为过低,过高都失去了防守的意义。有些教师上武术课时,由于技击性含意不明,往往只能是“照葫芦画瓢”。结果,因毫无攻防意识,动作则成了“盲人瞎马”,胡来乱搅。
    其次,要强调用力。如果打拳没有力,就会变成不伦不类的体操或舞蹈。武术也就没有“武”的特色了。而动作无力,正是中学生易犯的通病。因此,教师要经常激发学生充分用上力气。比如,用“拳打猛虎、脚踢蛟龙”这样的谚语去激励学生训练是有很大效果的。
    第三,要突出“技击性”。鲜明的技击性是武术运动的基本特点。要学生掌握好这一技术要领,就得从基本功和基本动作抓起。对常见的几种基本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有的学生满足于三拳两脚,贪图学多、学快的毛病时,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向学生讲述练好基本功的意义,使它们明白“打拳容易,走步难”的道理。
    第四、武术是勇与力、健与美的体现。教师要从下列几方面努力表现武术运动的美。

    1、力要顺达。武术动作没有力,就会显得漂浮、松懈,但如果发力不恰当,也会使动作僵硬、死板,都会损害形象美。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假拟对打法,道具示范法,让学生体会“打”和“防”的确切用力。
    2、眼随手动。打拳不善于运用眼神,就会使动作没有生气。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提醒学生眼随手动,做到“手到哪里、眼到哪里”。
    3、正确塑型。武术中的一招一式,都要讲究规范,做到姿势正确,形态自然,造型优美。如果耸肩,撅臀、弯腰,弓背就会失去形象美。作正确的塑型教学时,教师除了讲解,示范外,还要充分利用挂图,优秀运动员的照片等录像,光盘各种教具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塑型概念。
    4、注意节奏。粗笨混乱的猛打猛冲,或老是平淡无味的“四八”呼节奏,都会损害武术的艺术美。为此,教师必须熟练教材,熟知教材的结构,明白哪里该快,哪里该慢。教学时,先运用适宜的节奏口令指挥学生练习,并指出练习中节奏的要求。当学生有了独立练习的技能时,就要让他们自己反复多练。从熟练中求得自然的身法与节奏。
武术运动中的动作名称,术语、谚语丰富形象,大家都以为是直接地反映了动作地结构和方法。教师弄懂熟记了动作的名称和术语,就可以直接讲述,指导教学。采用比喻、夸张等手法会使教学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但要摒弃那些戏剧性的夸张,清除掉学生对武术的神秘感。
    武术种类内容多,结构复杂,但很有系统性、规律性和科学性。单从结构看,无论什么套路,都是由单个动作构成组合,再由几个组合动作连成套。而每一个动作又都是由基本技击方法组成的。利用这一特点,教师可以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把难度大的单个动作分解来教;把较长的套路拆散穿插在不同时间和场合进行教学等。教学应贯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不断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技击性。
    武术不受场地器材、时间、气候的限制,适应性很强。在天气突变、场地器材受限,临时调课等情况下,改上武术方便合适。在天气寒冷,一般准备活动难以发热时,教材内容单调枯燥时,也可灵活地运用武术教学,在安排教学进度时,不要把武术教材过于集中,而是适当分散,这样就不仅有利于发挥武术适应性强的优点,而且还能促使武术运动经常化,提高武术教学质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