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筋经贯气诀》勾沉——李紫剑

 易居道人 2012-06-08
    易筋经贯气诀》勾沉——李紫剑
                                                                            《精武》杂志2008年第6期
   在竹林古拳谱中,有数十篇法理论专著,这些论著各有千秋,而无总名。
   相关篇目在河南《心意六合拳谱》中,被称作《易筋经贯气诀》,在《苌氏武技书》中被冠名《培养中气诀》。
   收录同样的篇目内容的拳家,还有河北沧州的八极拳和梅花桩拳。
   上述篇目各版本差异极微,一望而知原始文本同出一源。的确,不同的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代(时间)不同的地点写出相同的文章,那么,现流行的相同内容当初只能出自一人之手。
   那么,谁是此集的著作者呢?
苌氏武技传人认为,此集的作者是苌乃周,梅花桩拳认为苌乃周的笔录源自梅花拳古录。而河南心意和竹林古拳,则认为出自“古人”,而佚其名——已名不可考了!
事实究竟如何呢?
   古生物学家傅立叶说过:“给我一块骨头,我既可以复原这只动物生前的模样”。我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但通过对文稿的细微差异的分析发现若干相关问题,我还自信能做的到。
   现在,就让我就各传本特有的片言只语展开论证,以搜寻该篇目文集的作者的真面目。
   首先让我们论证苌氏武技与梅拳秘谱的主从关系。
梅拳秘谱上的《X肉变色论》为《“收”肉变色论》,只此一字,便足证明梅拳该篇源出苌氏。
“X肉变色”在心意拳谱、竹林拳谱、苌氏武技中,均写作“咽”肉变色。改“咽”肉变色为“收”肉变色,始于沧州八极,执笔人是一代一代俊颜丁发祥。丁发祥先生的 《培养中气论》辞条下,丁氏自注云“收肉原本做咽肉。近日问之同乡,皆曰苌先生吸气则顷刻大瘦,故曰咽肉。”
由于梅拳秘谱不但“收”肉变色,而且“皆云苌先生吸气则顷刻大瘦”,则梅、拳秘谱实录自八极拳谱不问可知。
   现在我再以面世时间论证《培养中气论》非苌氏所著。
   现存附有《易筋经贯气诀》的《心意六合拳》的文本,出现时间是1733年。1733年的时候,苌乃周先生才九岁。九岁的孩子,即使他是神童,他能写、出《培养中气论》中的 那些非有长期亲身体认才有可能感知和认知的纯学术的论文吗?这可能吗?
   我再用时间作证,以证竹林拳谱中的相关内容出自苌氏武技。
   竹林古拳谱中的相关内容,被竹林人称为《拳书》。而《拳书》初录的年代,是在明朝的正德年间,此事有李氏家谱为证。
   在明朝的正德年间,苌氏一门还是江南望族,苌氏家族还没有落户中原呢!
   现在我再以一个人的姓名,考证《培养中气论》的源源。
   在《苌氏武技书》中的《论手》条目中。首句道:“吴氏澄曰… …”。这个吴氏是何许人也?找到这个人,也就等于发现一个年代——“培养中气论”必与其人有关!
   为了寻找这个吴氏澄,从发现这个线索到柳暗花明,我足足用了二十年时间!二十年的!竟然一无所获!
时间到了2004年,经人介绍我认识了浙江宁波四明内家拳传人夏宝峰先生,才知道这位吴氏澄先生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内家拳一代宗师、张三丰先生的五传弟子吴昆山!
吴昆山先生是个佛徒高僧,法号心澄,而氏澄,无疑是心澄的传抄之误。
在我找到吴心澄先生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培养中气论》的渊源,因为在爱四明内家拳的标明作者是吴心澄大师的《行字拳勇.拳术论语六十三篇》中,已经如数囊括了《派样中气论》的所有内容。
吴心澄身为内家拳高足,并不因循守旧认为前人不可超越,所以他在古传内家拳的基础上穿里了“行子拳”,行子拳简称字拳,既今人所谓之字门拳。
苌先生《二十四拳谱序》中说:“余成童嗜武… …深愧无成。后是年遇河南洛阳阎圣道指点一二、颇觉进益。又数年,得字拳四十法… …”
——自序证明,苌先生学过字门拳。而字门拳,是吴昆山先生原创的。《初学条目》也罢,《培养中气论》内容也罢,都是吴昆山先生当年编录的,几百年后重现于〈苌氏武技书〉,个中渊源还用多说吗?

——夏宝峰先生的打作《四明内家拳》很快就要公开出版发行了,到时候大家自作比较,边知老李言之不虚!

——不过且慢!先别那么急着下结论!为什么?因为《拳术论语六十三篇》很可能并非全部出自心禅师之手,其中若干篇目很可能是“述而不作”得自师传!这一点,从六十三篇中若干篇目和行文风格上即可看出。我们有理由认为六十三篇是对古传文本的增益,而这作为增益基础的原始文本,很可能远远早于心澄禅师的年代,会早的什么时候,让我们慢慢考证。
《易筋贯气诀》是易筋贯的修炼秘诀,而易筋贯千百年来一直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核心机密,少林寺的核心机密不可能由外人来解释,所以可以肯定《易筋贯气诀》的基本内容和原始文本只能出自少林寺。
这就是说,现在的各有的易筋贯文本,追根溯源、莫外少林寺!
这种说法只能在河南心意拳、竹林拳、四明内家拳的先观内容上得到证明吗?
我相信能。现在就让我予以论证。
心意拳源于少林心意把,是心意把的延伸。少林寺内的心意把和少林民间的民间的心意拳分别独立发展演化,而最终形成心意拳的寺内拳和寺外拳两大流派。数百年来心意拳的寺内派和寺外派关系密切,清朝乾隆年间,寺外派的心意拳宗师马学礼先生,就曾主持过少林寺千佛殿的修复工作并深获盛誉。有着如此的新老机缘,心意拳谱上收录少林秘籍自不足为奇。竹林古拳的主要内容是张阳拳、通背拳,而通背拳的创始人,便是内家拳鼻祖张三丰。在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年)继承张阳拳通背拳的竹林王师傅李氏始祖李权,是通背拳的第四代传人,即张阳(三丰)——佚名——王师傅——李权。此事有李氏家谱及通背拳古谱为证。
近四十年来,我一直认为竹林的通背拳古谱为宇内孤本。2006年6月,著名武史考证家崔虎刚先生从海外打电话告诉我一个喜讯:与竹林通背拳古谱内容相同的通背拳古谱现身于少林,并且书写规范准确,足可弥补竹林抄本的不足。
这一纸文书的发现,把竹林通背拳法与少林寺的联系史推到了五百年前。这显然说明在五百年前竹林拳法宗师就与少林寺有学术联系,二者互相交流谱论也自在情理之中。
现在再让我们看看四明内家拳。
四明内家拳的传承是:
张三丰——王宗——辰洲同——张松溪——叶继美——吴昆山、陈贞石、夏枝溪… …(近代)夏宝峰。
吴昆山之后的传人不须论,由吴昆山前朔,则叶继美、陈洲同、王宗均未有涉足少林历史,而张松溪先生,更与少林存有过节。他们这些人,都未和少林寺发生过学术联系。这就是说,易筋经内容登陆内家拳谱只能是在他们之前。
在他们之前,只能是张三丰。
内家拳史料记载张三丰与少林寺有学术联系:“三丰精于少林”便是无可置辩的铁证,任何人都否认不了的!这是文证。而内家拳谱中的相关内容,便是物证。请大家看明白了,四明内家拳的《吕祖式》,便是如假包换的少林八段锦(易筋经);而《拳术论语六十五篇》中的相关内容,则明明白白就是易筋经贯气诀!
把内家拳经典认祖归宗于少林,很可能自认私淑于内家拳的读者都会不高兴,明明白白写在内家拳谱上的文字,怎么成了少林原传呢?先生为什么就不判定心澄禅师就是六十三篇全卷的创建人呢?
说实在话,我也很想一锤定音,了结这宗学术公案。但是学术考证是老老实实的学问,需要的是事实说话、时间验证,感情和个人爱恶均无法改变既成事实。所以,尽管我自己也很想把此荣誉归于心澄禅师,但事实所在我也就爱莫能助。
内家拳与少林拳同出一源,都是通背拳、都是张三丰先生所传。但从第二代传人起,竹林拳与内家拳就形同参商,素无往来,这种情况从1505年竹林李氏继承竹林拳开始,直到2004年我认识四明内家拳传人夏宝峰先生为止,我们两家是500年没有来往,因此也就谈不上任何学术交流。
竹林古拳谱编录于正德年间,即1520年后。而心澄法师是生活于嘉靖年间亦即1550年前后的张松溪先生的再传弟子。所以心澄法师辑拳术论语六十三篇的时间,至少应在1570年之后。同样的内容,早在50年之前即付诸竹林拳谱了,在这种情况下,就是我满心帮吴先生说话我能把易筋经贯气诀划到吴先生的名下??我不能,还有谁能吗?
也许还有人对竹林李氏始祖的通背拳的第四代传人的身份表示怀疑,对此我的回答是:四明内家拳的第四代传人张松溪先生得传于嘉靖年间都无可置疑,那么早于其近半个世纪的竹林李权成为通背拳第四代传人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和学术资料,我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易筋经贯气诀》源于少林寺,作者佚名。
在新的史料和证据出现之前,我们可以认为《易筋经贯气诀》的源流已经澄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