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太极拳史——真相大白(10)

 水晶宫114 2014-12-14

  颜紫元 二零零七年三月

 

十一.张三丰祖师创拳之基础与目的 

A、祖师精通武技: 

        《道统源流志》说:张三丰,好道善剑;《道藏三丰诗集.云水集》中《北游》诗曰:明朝佩剑携琴去,却上西山望太行;《悠悠歌》曰:燕赵往来成逝波,到不如,携琴剑、整蓑笠。明正统

九年(1444)《道藏》之《逍遥墟经篇》曰:张三丰,……手持刀尺,一笠一衲,寒暑御之,……日行千里,静则瞑目。《三丰全集.刀尺赋》歌曰:刀兮刀兮妙之又妙,尺兮 尺兮要所必要……一刀一尺遍天涯,四海为家却无家;明代御史贾大亨在《题太和山》诗中云希夷月气满,邋遢剑光妍。明王渔祥先生云拳勇之技,少林为外家,武当张三丰为内家。清

初黄宗义的《王征南墓志铭》、清黄百家的《内家拳》、《宁波府志.张松溪传》均云:内家拳术源于武当张三丰。另据《太和山志》和《续大岳太和山志》记载:三丰祖师弟子如麸子李、李素希、蒲善

渊均善拳剑。
        故此三丰祖师既精于剑术、刀术,善拳则是毋庸置疑的。而近年发现武当山确有武术如:五遁阴阳八卦掌、武当纯阳拳、太和拳、太乙五行擒扑等等。祖师二入武当,据《明.道藏》之《逍遥墟经篇》所记张三丰

入武当居三十三年。祖师在武当早期所传之武法与晚期不同,其早期有不少尚与外家拳区别不巨。太极拳乃祖师居武当后期,总结了历代祖师的功法及自己早期所传之拳术及武当剑、内功导引等,又参以三教之精髓为拳理所创之拳剑。 

B、祖师精于三教经典及内功: 

   《太和山志》记载:张三丰过目成颂,精通三教经书;《明史》载:张三丰寒暑一衲一蓑,……日行千里;《微异录》云张三丰论三教经书则吐辞滚滚,登山如飞,或隆冬卧雪,鼻鼾如雷……每遇事辄先知。或三五日、

两三月始一食……”。祖师留有蛰龙吟专述睡功。李简易《玉溪子丹经指》卷首《混元仙派图》叙述此派传授为文始传麻衣,麻衣传希夷,希夷传火龙,火龙传三丰。或以为隐仙派者。希夷(即陈抟)老祖乃 贯穿隋唐以来儒、释、道三家学说,创立以《太极图》、《先天图》、《易龙图》、《无极图》为主体的先天易学,数传至火龙真人,火龙真人则传三丰祖师。

 

D. 三丰祖师之著作、丹诗 

1、十三势论 2、大道论 3、玄机直讲 4、玄要篇   5、道言浅近说   6、天口篇   7、隐鉴 8、云水前集 9、云水后集 10、云水三集 11、前三教上圣灵妙真经 12、中三教大圣灵应真经 13、后三教大圣灵通真经   14、先天神后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经   15、洞玄度人宝忏诸天无上真经      

 E. 祖师之其它才华 

         祖师除上述为天道祖师、武道圣人,及善诗词、通琴棋外,还精于书画,犹有神 画之称。祖师赠给岐阳王之自绘像,仙风道骨,栩栩如生,极为传神。在云南至今有祖师神画事迹之传说。在四川重庆老君洞石刻三丰祖师像旁,有祖师亲笔手书对联石刻,龙飞凤舞,一派仙气,为万世楷模。 

        祖师也精通医术,至今丹江口市民间仍有祖师善医之传说,称祖师为七针先生。针灸术高明,行走时把七针别在头上,专爱周济穷苦百姓,目前在白云观、老君洞、真武山、武当山、二仙庵、贵

州平越(今福泉)城南五里武胜关下江岸石壁上、宝鸡金台观等均有祖师像。 
 
E、结论: 

    因此,三丰祖师既精武技,又精三教经典,亦是先天易学之传人,创造太极拳乃必然之结果。盖太极一词出于先天易学,应以立体图而观之,乃是古代先哲的宇宙观,无极而太极。无极

指宇宙形成前无始无终之创造力,或曰上帝,或曰道,又指不生不灭人之本性,亦指万事万物之理性,无形无象,无无无,无无有。而太极即阴阳,宇宙为一太极,空间为阳,星球为阴;天地亦为

太极,天为阳,地为阴;人身一太极,灵性为阳,肉身为阴,灵性之中又分阴阳,即道心为阳,魔心为阴,肉身亦分阴阳,精、气、血为阳,内脏躯干肢体为阴,总之太极阴阳包容万事万物,放则弥六合

,卷则退藏于密。故太极为无极之太始、之太初,用之于修道,则可恢复人之初之本性,道修成则为纯阳子,道性始终如一,归于太虚,故为修道渐法中之上乘法门;用之于拳术,则可恢复人之初之婴儿打法,即本能打

法,亦即人本来先天之运动,自然而然,况且练太极除武法外,本身就是练桩功、吐纳、导引、睡功、坐功等内功,无需花时间分开练习,此较易筋经而言,更具多种效应,将有限人生更充分利用。练太极拳也就是金丹功,亦有助于

玄关一窍之开启,而出现种种异能,如辟谷、先知、隆冬卧雪、日行千里、登山如飞等。然万般神通皆小术,唯有空空是大道。悟道是祖师创拳的真正目的。 

十二.张三丰与张三峰。 

1、元武当派开山鼻祖、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与刘宋丹士张三峰
  
(1) 最早将太极拳祖师张三丰生卒搞混的是明朝的五个皇帝,即明太祖、成祖、英宗、宪宗、世宗。
        
据明朝岐阳王李文忠世家文物图像中,三丰祖师赠给岐阳王自画像旁的题字所载:仙姓张,号三丰,一号邋遢,仙元至正间,遨游湖海,遇太祖于草莽,决策多奇中,上知其非常人也。与先岐阳王尤友善,尝舍之,

劝王循留故事,从赤松之游,上以甥舅,且功冠诸侯王,不能释,乃不果,仙频行,手为肖像与一葫芦为赠,曰:慎藏之,后世子孙当大厄,不可得生乃启。……’”从此段文字上可以看出,后

来成为明朝开国皇帝的朱元璋在未取得天下时,于元朝至正年初(约公元1341),曾遇三丰祖师于草莽,那时三丰祖师已九十多岁高龄了,由于祖师决策多奇中,所以朱元璋感觉到祖师非常人也。 

        朱元璋取得天下后,即于洪武十七年甲子(公元1385)召求祖师未遇因那时祖师已仙逝近二十年了。 

        朱元璋的弟弟明成祖在夺取其侄儿(朱元璋子明惠帝)天下后,一则出于对三丰祖师文武大道的敬慕,二则借寻访祖师的借口去密探明惠帝的下落,于是非但制造了三丰祖师尚在世的假像,而

且永乐年间(1403—1425年间)还在武当山大兴土木,如此可进一步使世人对三丰祖师尚健在之说确信无疑,又可使永乐帝感到三丰祖师仙灵会对其保佑,从而慰藉其篡夺侄儿皇位不安之心。 

        明英宗于天顺三年(公元1460)又封祖师为通微显化真人。目前尚在武当山的明英宗御赐张三丰铜碑,其碑文曰: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朕惟仙风道骨,得天地之真元秘典灵文,集阴阳

之正气,顾长生久视之术,成超凡入圣之功,旷世一逢,奇纵罕见尔。真仙张三丰芳姿颖毕,(-)思孤高,存想 专精,炼修坚定,得仙录之宝诀,铒金鼎之灵膏,是以名( 丹台,神游玄圃,去来倏忽,岂但烟霞之栖,隐显渺茫,实同造化之妙。兹特赠尔为以通微显化真人,锡之诰命,以示褒崇于戏蜕不 老,永惟物外之逍遥,抱道绝化益勋寰中之景。慕尚期指宝要式惠耒英。天顺三年四月三日  

        1465年至1487年在位的 明宪宗亦封祖师为韬光尚 志真仙1522年至1566年在位的明世宗再封祖师为清虚元妙真君 
        如上所述,明朝五个皇帝除明太祖外,其它四个皇帝不断制造三丰祖师尚健在的假像,除了敬慕 祖师圣名,祈望得到祖师保佑外,还有政治目的,并列入明正史中,造成了后代对三丰祖师生卒的混淆与误传。 

 (2) 黄梨洲 (宗义,1610—1695) 于康熙八年 (1669所攒的《南雷文定.王征南墓志铭》中写道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 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微宗召之,道梗不得进,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三丰之术,百年之后,流传于陕西,而王宗为最着。 

        另有黄宗义之子黄百家(1634—)1676年着《内家拳法》一书中写道自外家至少林,其术精矣!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得其一、二者,已 足胜少林。王征南先生从学于单 思南,而独得其全。 

        清雍正十三年(1735)出版的《宁波府志.张松溪传》云:张松溪,鄞人。善搏,师孙十三老。其法自言起于宋之张三丰三丰为武当丹士,微宗召之,道梗不前,夜梦元帝授之拳法,厥 明以单丁杀贼百余,遂以绝技名于世。 

        武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李亦畬(1832--1890)在同治六年(1867)抄录拳谱有太极拳始自宋之张三丰 

        清未民初,宋唯一(1858—1926)1922年着《武当丹派剑术》一书中云武当剑术乃洞玄真人张三丰受真武之大法,原为护道降魔起见。.……溯祖师之讳,上玄下素,宋英宗时人。……” 

上述几段文字将三丰祖师误传为宋朝人,并起码是宋徽宗(1101—1126年在位)时人,这样将祖师的生日提早一百多年。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他们将三丰祖师与刘宋时期(420—479)的朴阳子张三峰混同起来。南北朝宋之孝武帝刘骏(史称刘宋”)时期正有朴阳子张三峰。故此,黄宗义等及《宁波府志》均将

朴阳子张三峰误当作元朝太极拳创始人张三丰祖师。 

        据《神仙鉴》载:刘宋时有张三峰者,号朴阳子。未入道时,曾授人以房中御女方。天帝恶之,终于草岛游仙。何一阳仙姑游华山,曾见其金丹秘诀,悉务于身。因无天诏,难升玉阙,深慨惜焉。 

        武当鼻祖张三丰祖师据载生于元定宗二年四月初九子时(即南宋理宗七年),仙逝于元惠宗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享年119岁。祖师尝对沈万三自叙云:延右初年,余年六十七。元运北起,祖师生于辽东,入元之版籍,故称为元人。所谓祖师于宝鸡金台观仙逝又复活之说,乃指祖师之灵性升天登仙,非指祖

师之肉体也,后人皆误之(如基督教之耶稣,佛教的达摩 ,都有相似的说法。)盖有形必有始,有生必有灭,祖师之肉体有生有终,而终于119岁之天年。而祖师之真如灵性,无始无终,无生无死,与天地共长久尔。 

        又据太和山志记载,祖师之弟子邱元靖于洪武二十六年辞世(即公元1394);祖师另一弟子卢秋云亦于1410年辞 世,此也是祖师生卒的一个重要佐证。在《乐育堂语录》原跋中记述:著名道教人物黄元吉曾师承张三丰。而黄元吉是元未豫章丰城人,生于1271年,卒于1325年。在历史

上与祖师交往并有证可查的有:刘秉忠(1216—1274,初名倪,字仲晦,自号藏春散人,邢州人。年十七,为邢台节度使府令史,旋即弃官入武安山为僧,后随海云禅师被召入                                              朝,辅佐元世祖,官至太保,参领中书省事。)、朱元璋、岐阳王、沈万三(元未明初人﹒史载﹐元至正十二年即公元1352年朱元璋二十五岁﹐沈万山为二十四岁﹐

洪武元年即公元1368年三丰祖师已仙逝二载矣)。另外祖师自称元人,明五帝寻之不遇,与邱长春不同(元帝召之即赴),盖明朝时祖师已仙逝,故不可能去见明帝。这 些都是祖师生卒的重要佐证。 
        
  三丰祖师是陈博一脉嫡传,得火龙真 人传授先天大道,称为先天隐仙派。张祖师三丰与丹士朴阳子张三峰的字,虽音同但字不同,二者取义是截然不同的。 
                                                                                     
 三丰是祖师得先天大道后的自号,其中精、气、神又指天、地、人,亦指儒、释、道,以竖划来贯穿字,来表示祖师得道后的精、气、神合一,

天、地、人合一,儒、释、道合一,所谓一以贯之,而且字暗含字,悟道之人见之可明,此即含号称天地之根、灵性出入门户的玄关一窍之方 位。但绝不能讲出具体方位而泄漏天机遭天遣,非遇大慧根而至诚求道者不可传也。 

又曰:者乃干三连,者坤六断,即之形意,三丰即乾坤也。祖师以三丰合一为号,乃指乾坤相交,而生者,如字,此非中外之中,亦

非天地四维上下之中。天地有天地之中,人身有人身之中,守

人身之中,以应天地之中,致人身之中,以合天地之中,此即天人变化、天人合一之微旨,此亦即玄关也。 

        而刘宋时朴阳子张三峰的三峰含义迥然不同。此处三峰指采战女子的三个部位即:口舌、双乳、下阴。朴阳子张三峰着有三峰采战

房中采真机要等丹诀传于世,被正统道家称为旁门左道,列入下品,称为泥水丹法。朴阳子的入炉铸剑、久战不泄 、御女采补以及清采、浊采等,一味在阴阳龙虎、人须人度的原则下,行有益于己,有损于彼的采补接命要诀,与太极拳三丰祖师早期修道时的体隔神交,形

不交气交清静阴阳,双修双成之法,实无相同之处,祖师曾在金丹论中指出过那种采女子之法的弊端,其云:行御女之术者,是犹披麻救火,飞蛾扑灯。然世人非但将其与祖师 混为一谈,也将二人之丹诀混为一气,实大误特误耳。 

        另外,三丰祖师为先天大道隐仙派一代传人,承三教之真义,深藏普救生灵之志而著书立说,又开创太极拳,广大法门,散药于世,顿法、渐法、随时救度,岂能如

《王征南墓志铭》所云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滥杀生灵?此也必定是张冠李戴,误戴在三丰祖师头上。另外,又岂能一夜梦后,就有绝技,此皆个别文人想象,不负责任写法。 

 

(3) 到了清末民初,有奉天北镇县人宋唯 一于1922年着武当丹派剑术一书,其系谱序云:三丰祖师,籍辽东,姓张名金一,又名君宝。 

    时人因其形状邋遢,号为邋遢张。赵宋时,徽宗诏之,因北方多匪,道梗不得前,祖师以剑飞击之,群盗 尽歼,故以剑术名于世也。嗣后,至元顺帝时,祖师在武当山收弟子八名,嘉靖时游四名山,续传张松溪一名,前后共九人,成为三黍九派焉。……” 

        此文实源于黄宗义《王征南墓志铭》,笔者已分析过其误处。此外,宋徽宗到元顺帝相隔二百多年,再到明嘉靖又差不多近二百年,如此祖

师活了四百年后又传给张松溪,这种夸

张是不切实际的。道门中常有言祖不言师之习惯,这续传张松溪的人不是指祖师本人,而是祖师之术传人。张松溪师孙十三老,孙

十三老也是明嘉靖时人,其术得武当云游道士所传,系三丰祖师一脉。 

        笔者想附带说明一下,本世纪初形意八卦门中个别人,又传出宋唯一是董海川小师弟宋练的是剑形八卦,董练的是刀形八卦,此皆制造混淆,毫无根据。宋

唯一从未练过八卦掌,也没有刀形、剑形八卦之分,是形意八卦门人将董海川的师弟阴阳八盘掌宗师李振清(1830年前后—1900)与宋唯一混同起来。

李振清艺成后曾遵师命去董海川家乡拜望董,得知董在京城王府中做事,又赴京城找董,并于1900年牺牲于抗击八国联军的战斗中,与宋唯一完全是二人。李振

清的传人有萧海波(1863—1954) 、任树南、任致诚 (1878—1967) 等,他们所下传的阴阳八盘掌仍保持原貌。 

另外,在北京白云观道教派别宗谱记有张三丰云游时,在嵩山崇福宫住过,在济源王屋山也住过。还有张三丰与出家为僧,后又自号散人的刘秉忠交往过,所以

黄百家在其《内家拳术》中所述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而翻 之,是名内家。是有根据的。 

十三这里所述的六合枪与六合门无关,六合枪早就存在。 

在明代,六合枪十分著名的有河南李克复的梨花六合枪,程宗猷在明天启元年(1621年)着的《长枪法选》就是从李克复处学来的枪法。与李克

复同代的戚继光曾向年长21岁的唐荆川问过枪法,很有可能向同龄人李克复也问过枪法。他在《纪效新书》中收录的有关杨家枪之八母枪、六合枪、二十四枪。唐荆

川的《武编选》的六合枪与戚氏所载的六合枪大同小异。杨家枪的六合枪也称梨花枪,或称梨花六合枪,与宋朝杨家将杨六郎之枪法无关,也与

宋时红袄军领袖李全之妻杨妙真的梨花枪无关,那是一种火器与冷兵相结合的产物,枪前装有药筒,临阵点燃,火焰可出枪前丈余,目的在于烧伤敌人,火尽则用枪刺
 
可考的、有详细枪法的六合枪始于明代,到了明嘉靖、万历年间,河南李克复已十分著名(王宗岳也是此时期人),那么河南博爱千载寺的董秉干老道是同程宗猷一样,也很可

能曾授教于李克复。源于千载寺的太极拳在吴门中尚有:救命三枪(也称拌三趟大杆)、单势八枪、十三大枪、二十四枪以及二人对练的粘杆、缠枪、合枪(共十三路),而心意

门中也有单练十三枪、合枪十三枪、二十一枪、三十六枪(六合枪)。三十六枪中主要技法是:八母枪、十三枪与二十四枪,心意的二十一枪就是八母枪与十三枪的融合,而二十四

枪则是否是二十一枪与救命枪的融合?  

总之,心意门的枪与吴门太极的枪名十分相同,而源于王堡枪的苌氏武技中也有十三枪、二十一枪、二十四枪等,并说出与心意六合拳十分相似的三尖论,可见

其彼此有一定的关系,难怪心意门买壮图的弟子丁兆祥于光绪十五年(1887年)去汜县苌乃周家乡与其五世孙苌德普交流时, 抄录了苌乃周的理论著述《易筋经贯气诀》,收入自己的心意拳谱中,王书文老师也曾不止一次地对本人说:卢老师(卢嵩高先师)说过,太极门的不少与我们心意门的相同,只是知不知用法而已。

看来源传自道家的十三势拳、械与心意门有亲戚关系是无可置疑的。 

{按:苌乃周(1724-1763)曾作中气论、《阴阳入扶论》等二十余篇,称为易筋经贯气诀其中的有关三尖论的著述似与心意六合拳谱中三尖论同源而异流,可能与苌乃周是王堡枪法的弟子有关,而王

堡枪则来自千载寺的董秉干老道,董老道的六合枪、棍精妙绝伦,又精太极十三势拳。董老道年长心意六合拳创始人姬龙峰约三十余岁,姬龙峰的六合枪、棍是否得之董老道?}

{再按:苌乃周曾与陈家沟的十二世陈继夏有交往,其所著的《易筋经贯气诀》,可能是那时传到陈家沟的,而苌乃周的一位老师是洛阳的阎圣道,而当时河南府李佚名的心意六合拳《十大要论》,也在那时

那地传抄,如有乾隆年间的汝州马振定、王振林等,是否传到阎圣道手中再传给苌乃周,由苌乃周连同其着的《易筋经贯气诀》一同传到陈家沟。}

陈氏十六世陈鑫曾乙太极拳理法来修订心意拳谱,其所修订者约为心意拳谱十之三云,并改称拳谱为《三三拳谱》,陈氏十四世陈长兴也曾将传入温县一带的心意六合拳九要论等改成《陈氏太极理论》。 

苌乃周的另一位老师是太极宗师李鹤林,从苌乃周创的拳来看,常在李鹤林处学的不是最珍秘的传自千载寺道人的十三势拳,而是李仲、李岩及陈王廷合创的太极养生功或当地流行的通背功,不然

没有必要再创拳,况且博爱县至今也未发现心意拳谱。 

十四姬龙峰创拳的思考

任何一门拳术的创立不可能凭空而起。 

从已故世的山西永济尊村的老村长姬根全的来信,及本人亲访尊村的现任村长姬建江,及村中老人,都说姬龙峰不止一次地去河南少林寺。 

从路线上说,由尊村到河南有两条路可走 ;一是由尊村往晋城的阳城县,阳城县与河南博爱县仅以一关之隔,即太行山在阳城县处形成了一个小山谷,过了关口便是河南,古代大多晋商都是从此关来往山西河南的。 

另一条线是翻越中条山到茅津渡,过黄河而抵河南陕县(现三门峡市)。这条道虽近,但需翻山越岭,走崎岖巅险之路道。 

姬龙峰所处明末之际,山西、陕西、河南贼寇四起.。作为医生的姬龙峰也担心盗匪的入侵,生命财产遭到危害,于是决心习武保卫家乡。 

第一次去考察少林寺武术时,可能走的就是上述的第一条路:即永济阳城-—博爱登封少林。 

在少林寺当时主要的拳种是太祖长拳(红拳系)、炮捶之类的拳术(见戚继光的 纪效新书”)。而元代白玉峰等所创的少林拳术的精华 少林五形拳” (正宗的少林五形拳皆属地躺拳,大概那时已流入民间,姬龙峰并未受大的启发。可是往来山西、河南的第一条路线之必经之地是博爱的千载寺。而千载寺的博公道长董秉干老道,都以十三势软手及通背功著名,尤其

董老道的六合枪精妙绝伦(世称:东枪西棍、 南拳北腿) ,姬龙峰很可能在董老道处得授六合枪及十三势软手的关键内功与身法也可能董老道云游时在尊村教的姬龙峰六合枪) 这与晋商王宗岳路过千载时传授博公、董老道十三势拳的情形相似。因为任何一门拳的创立,不可能凭空就产生,张三丰也是集前人之大成而创立十三势,姬龙峰也是有老师的。 

姬龙峰得六合枪及十三势软手身法之要求,回到永济后,在黄河滩上,朝夕揣摩,终练就六合神枪。于是,再赴少林试艺。这就

同明代的程宗酋(1561-0)

一样,一听说哪里有名师,则不怕路远定要前去求教,练成后一听说哪里有名师便前去拜访试艺。如他不仅在少林寺学棍也从河南李克复学六合枪,又去浙江刘云峰处学长刀。听说毫州郭五刀名,即亲访之,与郭切磋而发现 刘之妙又胜于郭多矣 

这次姬龙峰已有相当的功夫,于是选择了第二条路线,即永济出发,翻越崎岖巅险之山道的中条山到茅津渡,过黄河到三门峡,经河南府而去少林寺。有关

记载说:姬龙峰曾马失前蹄跌入深谷之中,凭籍精深的武功,攀上万丈悬崖 (本人在永济时,只见黄河边上的中条山高耸入云),就在深谷中寻找攀登之径的日子里,姬龙峰观察到了各种飞禽走兽的生存之本领,领

悟到十大真行的精义、心意,为后来开创心意六合拳又获得了更多的灵感。 

到了少林寺,姬祖的六合神枪绝无伦比,于是少林方丈恳切地要求,姬祖在少林寺传艺。在姬氏家谱上记载着姬龙峰 传艺河南 今仍以夫子事之……” 

在少林寺珍藏的资料中,有一份枪谱,标题为 姬老师枪谱 原少林寺憎释永文仍收藏着那份枪谱。(本人2006年底去开封释永文处考证过)。那份枪谱与本人收藏的心意六合枪谱是完全相同的 。看得出,少林寺对姬龙峰十分恭敬,称老师, 与家谱上 今仍以夫子事之是一致的。 

非但谱上,而且少林寺曾为姬祖立碑。姬氏后代第十七氏孙在民国初去河南经少林寺时,曾在少林寺见到过。后毁于军阀石有三的火烧少林寺的劫难中,可

见姬祖在少林寺中的影响(姬祖的徒孙,雍正乾隆年间的河南府李佚名与少林方丈友善,李也曾将其雍正十一年着的<心意六合十大要论>留给少林寺一份,并被少林寺历代珍藏。李

传给少林寺的心意六合十二大势,一直被历代方丈视为绝品,只有方丈级的人物才得传授,据记载:少林寺佛殿地上的练功的坑是指自乾隆年间。可惜少林寺几遭劫难, 如今的心意把十二大势全会的人几乎没有,而且所存的也面目全非了,心意们李佚名的弟子洛阳马学礼及马学礼的弟子马三元都去过少林寺) 

姬祖再次回到尊村后,感觉到太平之日,刀枪入鞘,如猝遇敌人如何应对?于是由枪化拳,以一脉相承的奥妙身法一身备五弓,融入十大真形的灵意而开创心意六合拳,以动不见形,一动即灵,而成为此拳派的开创鼻祖。 

近世所谓 姬龙峰在陕西终南山岳王庙得岳飞拳谱而创拳之说,诚从伪文 戴龙邦六合拳序始。姬氏后人说姬龙峰从未去过陕西,更未去过在陕西境内的秦岭余脉之一遥远的终南山,终南山也无岳王庙。 

注:吴门太极地一身备五弓的身法要求与心意门的身法要求极为相似,而吴门太极十三势来源自武当圣道张三丰,可见心意门与道家有着亲缘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