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请君入彀”:共享权力的千年阳谋

 昵称503199 2012-06-09

“请君入彀”:共享权力的千年阳谋

 

  上一篇:中央集权:中国稳定统一的基石,中华前进发展的包袱


  ——引言


  “请君入彀(gou)”,虽无明确的史料记载,野史的说法是,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后看见士人子弟入科场时的一句话,意为网尽天下英雄。“彀”字,原意为“张满弓”,也可以指一箭可达的路程。


  仅从表面看,唐太宗这句“天下英雄尽入吾彀矣”,是一种最高统制者对国家全面控制的自负,特别是对有才华的社会精英的全面控制、为我所用。有不服从君权的,随时可以一箭穿之,因为已入彀中。


  但若褒义的方面看,这句话表达了唐代君王的一种气度,他愿意邀请有才华的社会精英,进入权力核心 —— 与之相比,周代直至南北朝,都是以嫡长为贵、以血统垄断权力,在血统之外的人,再有才华,也只能服务于权贵做一个士,而很难真正成为贵族大族的一份子。


  “请君入彀”,这种与社会精英共享权力的历史传统,为现代中国留下了贵重的、也是无比沉重的遗产,在这样的历史传统下:

  —— 国家稳定,读书人有官做,有才华的人能够行使国家权力、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

  —— 每个人都有获取特权的机会,便也就没有人真心想打破特权

  —— 不称职的权贵可以换掉,但以皇权和官员权力为代表的特权的存在,却受到无比尊从

  —— 怨恨,只是指向被垄断的“特权获取机会”,上升无门的普通人念念不忘的还是特权,很少有真正的民权思想

  —— 从民权开始的英雄,掌握权力以后,都走进了特权的“彀”中……



读书人有官做,有才华的人能够行使国家权力

 

  个人很习惯于把从夏商到清末的中国历史,称为帝国时代,而非教科书中所说的“封建时代” —— 因为秦代以后,经典意义上的“封”、“建”,即宗主领导下的众多小封国的正治形式,在中国土地上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集权的统一王朝,地方官员由中央任命,即使分裂时期亦如此。


  与欧洲相比,中国的古代史要优秀一千年。

  —— 欧洲人奴隶制崩溃,建立封建制的时代,从查理曼大帝建立法兰克帝国开始,到意大利文艺复兴,大约经历了一千年。而中国从秦汉开始,到清末,大约是二千年,而且在这二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一直持续不断的有一些“盛世”,如果没有外侮,还看不出衰败的迹象。


  能够优秀,因为中国有一个优秀的制度 —— 那就是“科举制”。它保证了读书人有官做,有才华的社会精英能够行使国家权力并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 —— 无论他是为了建功立业,还是为了填饱私欲 —— 必须承认:由一群有才华的精英管理的国家,一定比无才华的庸人,特别是平庸无能、靠门荫掌权的贵族子弟管理国家要好、要有效率。


  这种主动吸纳社会人才的制度,在科技、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一定能创造出一个相对高效国家管理系统。与此相比,靠血统垄断权力的欧洲封建时代,即使有才华也只能做个高级顾问,比如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他们再努力也成不了掌握国家权力的大贵族。



那些上升无门的普通人,纵使怨恨诅咒,但念念不忘的依然是特权


  在儒家的精神世界了,亲情是有等级的“制五服以为亲”,社会权利也是有等级的。往上走,成为了儒家文化背景下,中华大地上的普世价值。月工资一万比五千的有本事,高级餐厅比平民小馆有档次,教授比讲师学问深,局长比科长官大,领导比下属的能力强 …… 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对这样的高低上下比较作出否定,即使绞尽脑汁也很难在中华文化中找出异见,更别说充分的反驳理由了。


  从科举开始的分等次理念,到儒家文化里仁与爱都是分等级的,这样的观念下。证明自己能力、保障自己财产和权利的最佳方式,甚至是唯一方式,就是“上升”!


  上升,上升,再上升,能力越强就该权力越大。 —— 明清小说中描写的那些科场失意者,酗酒聚会,只会骂科场舞弊、考官贪赃,然后依然孜孜以求的钻营如何谋得个上升的机会。他们所怨恨和咒骂的,从来就不是“特权”,而只是那被垄断的上升的机会,那被垄断的获取特权的机会!



缺乏民权思想,就只能徘徊在近代化的门槛上

 

  以西方观点看,民权思想的启蒙,只能由那些自身无法、或者不能享受到特权的人来完成。如果说,一种思想的启蒙与探索,需要一批优秀的社会精英的积极参与,比如卢梭、孟德斯鸠等等,虽然他们中有些也是贵族,但无一是掌握国家权力的大贵族。但是这种思想启蒙与探索的养料,在中华的土地上是极其缺乏的!


  “只要你有才能,就有机会参与到核心圈子里来,哪怕你是乞丐出身;如果你是个能力强的精英,那便可以与皇帝一起共治天下。”—— 这是多么大的一个诱饵啊!!—— 顺从与合作,便能获取,那有何必要对抗与斗争?!


  特权与平权,是二种对立的模式 —— 而特权到底握在谁手里,并不能掩盖一国缺少民权、平权这一问题。 —— 但在中国,似乎一直被很好的掩盖着。


  理由,无外乎,在中国“权贵”从来不是固定的,无论是“终南捷径”、“科举入仕”还是“揭竿而起”,历史上已经有过无数次“平民”变成“权贵”,“权贵”沦为庶民的记载!


  赌一把,有可能为天下之主,那何必要建立一套天下无主的制度呢? —— 很多打着人民旗号的英雄,最后,还是走到了唐太宗的“彀”中,被一箭穿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