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区伯现象”之反思

 eptsm 2012-06-09

“区伯现象”之反思

http://www.dayoo.com/ 2011-04-13 09:07来源: 信息时报 大洋网 网友评论 (0)

    作者:韩志鹏

    众所周知,公务用车是我国最大的公务消费开支之一,在许多地方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沉重负担,公务车的购置、司机的人头费和车辆维修保养等费用,占了行政开支很大一部分,既严重浪费了国家财力,也严重挤占了公共资源,损害了政府执政为民的形象。公务车私用、滥用更是成了官场腐败的重灾区。无论是财政负担、损害政府形象乃至官场腐败,公务车的使用不当都引起了民愤,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近日,广州一位普通市民——区伯挺身而出,举报民警严某动用公车接送子女上学放学。区伯此举经过媒体的“放大”,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区伯也因此成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热心市民代表。

    很明显,区伯的行为属于“业余爱好”,典型的个人行为,和他的工作、和他的职务无关。这只是一位普通市民凭着一己良知,拿着一部可供随手拍的手机,向特权阶层、向集体腐败、向公车私用叫板,本文姑且称之为“区伯现象”。

    毋庸置疑,“区伯现象”是一种民意的示范、是一种觉醒了的公民意识,任何一位市民自发参与监管公车都应该是值得提倡、值得肯定的。据悉,有网友已经在响应区伯“随手拍公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但,“区伯现象”产生的效应,还远远不止于此,它应该同时引起我们深刻的反思:

    一、区伯近日批评某民警公车私用反遭辱骂,肇事者慑于社会舆论的压力作出口头道歉和单位内部的书面检讨,这种现象正常吗?

    二、去年区伯已经开始举报公车私用,例如,他举报过白云山一警车私拉瓷砖,也曾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然而,尽管老百姓对“车轮上的腐败”怨声载道,可为什么公车私用、公车滥用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这说明了什么?

    三、在区伯以他不专业的、个人的方式监管公车私用的同时,为什么看不到职能部门的身影?或者说,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表现,反而没有区伯这位“业余爱好者”那样受到社会舆论的追捧?

    四、当今的公车究竟是与公务联系在一起,还是实际上被公权捆绑?治公车私用是否应该先治理某些领域、某些公务员对公权的滥用?

    五、“保障公务”真的需要目前那么多的公车配备吗?究竟有多少公务需要如此之大的公务车普及量?

    六、什么样的机制才能有效监管公车,才可以为监督公车私用发力,如何为监管公车启动一个外部监管体系?

    七、如何规范公务员的公、私界限,约束某些公务员公、私不分的习惯性行为,最大限度避免公共利益被某些公务员蚕食?

    八、政府每年花纳税人的钱,为公务员进行培训,为什么还有像严某这样的公务员,素质如此不堪?

    上述情况,公权机关更应该好好反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