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四川安岳访石窟

 龙溪舟子 2012-06-09

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四川安岳访石窟

2012年06月08日 08:15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阿娥

 

安岳卧佛院卧佛(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西风瘦马)

看石刻除了云冈、龙门、大足,新发现的四川安岳县又是一处宝地,此处石刻上承云冈、龙门,下启大足,有着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成为四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项目。

安岳位于四川盆地东部,距成都166公里,东邻重庆市,南接内江市,北连遂宁市;而石刻分布于全县4个区32个乡,保存较完好的有45处,主要有卧佛院、圆觉洞、毗卢洞、华严洞、茗山寺、玄妙观等处,计有摩崖造像105处,造像约10万身。根据现存题记,造像盛期主要在盛唐至北宋末近400年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古代佛教造像遗址最集中之地。安岳石刻是我国石刻艺术成熟和鼎盛时期的作品,具有很高的雕刻艺术价值,造像风格除少数敦朴、粗犷的魏晋风骨外,大多是体态丰满,雍容华贵的唐代风格,也有一些精细华美、璎珞盖身的宋代特征。其中,也有安岳人的独创,他们凭自己特有的匠心,高超的技法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对宗教仪式有许多大胆的突破。现对外开放的有以下几处:

卧佛头部(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西风瘦马)

距县城25公里的八庙乡卧佛沟,在半公里长的两边崖壁上,凿有139个龛窟,造像1600尊。以释迦牟尼涅槃图最为壮观,这座卧佛长25米,刻在离地面约5米的岩腰,比大足卧佛早成400多年。卧佛头东脚西,为全国所仅有(卧佛一般都是头西脚东),这可能是依山取形,既大体符合佛经,又不落窠臼。卧佛颈枕花石枕,大耳垂挂一双绽花耳环,双目微闭,脸庞慈祥端庄,显出坦然神情,令参观者对佛的美喟然浩叹!卧佛旁有21尊弟子、菩萨、护法天神,形象地反映出释迦牟尼讲经涅槃的全过程和当时的氛围。

卧佛沟另一著名文物是藏经洞,共有刻于唐代的佛经经文龛窟16个。经文刊刻在洞窟的正面和两侧,总面积达150多平方米,有40万字。有《佛说报父母恩重经》等20多部,其中《檀三藏经》是现存佛经中的绝版。北京房山区石经山也有九个刻石藏经洞,千多年来,共刻石14000多块,约5000万字,都是国之瑰宝。

毗卢洞紫竹观音01(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曹立君)

距县城3公里的大云山千佛寨,是一天然崖寨,长700米,有105处佛龛、3016尊刻;其中最吸引人的要数56号窟的菩萨造像,头戴镂空花冠,面部丰腴,腹部微挺,腰肢微扭,胸腹盖璎珞,气质高雅,极富动势和曲线美,流泻着慈爱的双眼,微微努嘴所流露的微笑,有人把这种神秘的美称为“东方蒙娜丽莎”。

距县城47公里的石羊区毗卢洞,有4处石窟群,造像共446身;其中,观音堂的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这个造像设计奇绝,造像右手臂、荷叶、莲花、五指和巾带,用镂空雕技,莲台和足踏的莲蕊间镂刻出大量空间,以肩搭的披巾连接,减轻了巨石重量,具有和谐美感;最令人叫绝的是身躯侧坐和跷起右脚,突破了佛像正襟危坐的常态,加上注重自然采光,人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同样的审美效果。这一造像被人们称为美神,成为安岳石刻的代表。这样姿势的佛像,山西平遥县以彩塑闻名全国的双林寺有,在那里叫自在观音。

距县城最近的是圆觉洞,共有石刻像1993尊,为北宋作品,洞因刻有十二圆觉像而得名。洞内五尊飞天,凭借身披的几条彩带,让参观者宛若置身于“天衣飘扬,满壁风动”之中,看到飞天正轻盈曼妙,翩翩起舞,进入这般意境,谁还忍心离去,因此,这些飞天便成为安岳石刻的一朵奇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洞左侧为净瓶观音,右侧为阿弥陀佛和大势至菩萨,都高7米。观音的脸微侧向,花冠璎珞等饰物飘逸有致,和常见的正面立佛不同。大势至菩萨手执莲花花蕾,重达百斤,却千年不坠。这是匠工镂空了手和花蕾、花枝的空间,巧妙地将花蕾、花枝的重量承受于袈裟的原故,它和大足宝顶山华严三圣手托石塔等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