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之冠!安岳石刻造像数量之多......

 RK588 2023-08-11 发布于美国

丛中的一颗明珠。

,堪称我国石刻艺术

精妙的摩崖石刻造像

江,古称普州。这里

,东邻大足,南接内

安岳,位于四川中部



安岳石刻



图片
图片

华严洞三圣像




造像中,l5米以上的两尊,5米以上的五十余尊,3米以上的二百余尊,总数十万余。如果依次排列起来,长可达十余里。我国著名的云岗、大足石刻造像只有五万多尊,龙门的不足十万尊,敦煌的数量虽然较多,但多是泥塑的。由此可以说,安岳石刻造像数量居全国之冠。只是由于安岳石刻分散在全县境内,所以它的规模、气魄不是一眼就能看得出来的。

安岳石刻造像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可追溯到南北朝普通二年(521);题记则以卧佛院的唐开元十二年(724)开始,一直延续到晚清盛唐至北宋年间,是安岳石刻的鼎盛时期。毗邻安岳的大足石刻,多系晚唐和南宋时期的作品,较之安岳石刻要晚约两百年。过去,曾将大足石刻视为我国北方石窟造像走向衰落之际而崛起的摩崖造像群,甚至把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大足宝顶山佛垮的石刻造像看作是建宝顶的首创;其实,这些造像的相当部分是集安岳石刻精华而编排发展的。

如果按南北朝以前的石刻作品属早期,隋唐时代属中期,唐末至宋代的属晚期的界线来划分,那么云岗、龙门石刻多系早期作品,安岳石刻属中晚期作品,而大足石刻则为晚期作品。因此,安岳石刻在我国石刻艺术史上享有上承云岗、龙门石刻,下启大足石刻的特殊地位。

安岳石刻如此丰富并非偶然。安岳,在古代曾为成渝通衢,扼巴蜀要冲。地多浅丘,气温适宜,物产丰富。在巴蜀“三秀”之中,安岳的“石秀”与眉山的“水秀”、阆中的“山秀”齐名。大量的优质天然岩石,为雕刻高手们提供了物质基础。宋初,安岳社会生活稳定,出现了“文风鼎盛”的大好局势,仅端拱至宝祐的百余年间,进士及第者260余人,并涌现出杰出数学家秦九韶、蜀中才子刘仪奉等名流学者和诗人。一时竟有“东普西眉”之说,把安岳与出了“三苏”的眉山并提。文化的繁荣,更促进了石刻艺术的发展,把它推上一个新的高峰。



卧佛寺



图片
图片

卧佛



卧佛寺位于县城北部35公里的八庙乡境内。这里倚山傍水,翠竹掩映,景色幽雅。卧佛横卧在巨大岩石中,背北面南,全长23米,算得上是我国古代全身石刻卧佛之首。大足卧佛虽然比她长一些,却是半身的,且晚四百多年。佛经上说,释迦牟尼涅槃(俗称“卧佛”)是“北首右胁(侧)卧,枕手累(重叠)双足。”而安岳卧佛却依山取形,为头东左胁侧卧,既大体符合佛经经文的宗教仪轨,又不落前人窠臼。这是安岳卧佛很值得注意的特点之一。

卧佛左臂下面的方块石上,刊刻有宋代兵部侍郎刘仪奉的《临赋旧制》题咏,及其表侄承直郎雍涓和的原韵。据说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此也留有墨迹,可惜现已难觅。以前这里曾有寺庙,谓之卧佛寺,规模十分宏大。今寺庙已荡然无存。据经刻得知,卧佛寺在唐开元二十一年(734)叫卧佛院。那么这尊卧佛亦至少刻于开元年间。

卧佛头戴绾有圆圈小花的发髻,枕着凿花方石枕,大耳垂挂一对绽花耳环,双眸微闭,像熟睡的淑女,俊美的脸庞显得慈祥端庄。身着佛衣的褶纹,粗犷明晰,动感强烈。右手平伸至大腿,腰前禅坐的弟子。背微躬,看上去像在切脉。卧佛右臂上面所展示的,是他与诸弟子、菩萨、护法天神(共21尊)嘱咐的情景;左臂下面却是若干尊姿态各异的小佛,好像缀连成篇的一册画图,生动地介绍了释迦牟尼出世、讲经、超度的全过程。卧佛脚弯处威立一尊丈高的护法力士,怒目攥拳。情态生动。

卧佛两侧和对面的龛窟中除刻有千余尊造像以外,还有16个龛窟刻有佛经经文,其中满龛的7个半龛残缺的9个造字面积达150多平方米,有40余万字。有的经文额上配刻有飞天、经幢。字迹遒劲俊逸,工整质朴。计刻有佛经20多部,其中的《檀三藏经》是我国现存佛经中绝无仅有的。



真相寺圆觉洞



图片

圆觉洞在城东南的云居山,距县城约两公里。其全称为真相寺圆觉洞。真相寺在山之阳,圆觉洞在山之阴。摩崖刻像1993尊。

圆觉洞创刻于北宋,以凿有十二圆觉而得名。洞口酷似穹庐状,洞壁正中凿两米多高的三世佛像,两侧各禅坐六尊高近两米的弟子像。弟子的衣饰精致华美,肌肤质感强,几乎看不出石痕雕迹。洞左侧的净瓶观音,高七米,背倚车轴似斑斓佛光,足踏莲蕊之上,呈倒“八”字形手提净瓶,仿佛欲将瓶中的甘露遍洒人间。洞右边的阿弥陀佛,高七米,一对杏眼脉脉含情,略带几分娇羞之色;嘴角含笑。其神态令人想起《诗经》里的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阿弥陀佛旁边的大势至菩萨,高七米,头戴繁密贴金花冠,胸前杂饰璎珞,肘悬腰际,脚踏莲台。她手执的莲花蕾重达百斤,却历千年而不坠。这是雕刻家用力学原理,镂空了手与花蕾、花枝的空间,巧妙地将花蕾、花枝的重量承受于袈裟的缘故。阿弥陀佛和净瓶观音侧壁上刻有飞天,或托藕捧花,或布撒花雨,或翩跹旋舞,洋溢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的意境。飞天是西方极乐世界中最美好的神灵,因专采百花香露,散天雨花,放百花香,故又称“香音神”。飞天的“飞”,并非靠身上长有的翅膀,而是凭借身披的几条临风飞舞的彩带,无论是平驰、斜趋、仰升,还是俯降,都如同游鱼戏水,飞鸟当空,轻盈而美妙,是雕刻上最巧妙而优美的艺术形象之一。

真相寺的刻像多为五代作品,比圆觉洞的更早。这里除有一定数量的经变图外、还有民间妇女、王建部将聂公等世俗图,以及表现民间生活情景的扑相图。宋初大理学家陈抟的墓冢也在这里。墓冢正壁上阴刻有陈抟的像,两侧配有一幅对联:“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



毗卢洞



图片
图片

毗卢洞佛像群



毗卢洞在距县城47公里的赤云乡境内。毗卢洞由观音堂、千佛洞、幽居洞、毗卢道场四处石窟群组成,尤以观音堂和毗卢道场的刻像为精湛。毗卢洞凿创于五代,有造像446尊碑石32处,是五代至北宋时期川中密宗造像的主要道场


图片

毗卢洞紫竹观音石刻



观音堂的美神——紫竹观音,因背倚紫竹林而得名。紫竹观音高3米,悬坐在长、宽约10米的石窟中,凤眼下垂,好像在观赏水池中漾动的涟漪,既显巍峨庄严之壮,也不乏温雅亲昵之感。她上身穿着短袖薄袈裟,袒胸露肘,璎珞像虬曲而下的几绺金色瀑布,翠环网坠于胸腹;下身彩带结一绣花轻薄如蝉翼的长裙,裙角、褶纹飘逸自然而有风韵。紫竹观音的设计也奇绝:一是,身体并非全是浮雕,右手臂、荷叶、莲花,甚至五指和细小巾带,皆取镂空雕技;二是,十分注意自然采光,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欣赏到她的风姿;三是,注重美学与力学的和谐,所坐的莲台与足踏的莲蕊间,镂出了大量空间,再以肩搭的帔巾相连接,既减轻了巨石的重力,也给人以镂空美的艺术感;四是,身躯的侧坐和翘脚,突破了观音刻像一律正坐的宗教仪轨,表达了古代艺术家大胆冲破陈套桎梏的精神和对美的憧憬。


END

编辑:尼松义   蔡冰冰

审核:傅文忠  李自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