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百家谈第七十三期:打响夏季保胃战

 刘燕燕 2012-06-09

健康百家谈第七十三期:打响夏季保胃战

 本期嘉宾:张友平

北京同仁医院医生,内科专家。毕业以后一直在临床工作,多次成功的解决疑难疾病的诊断。多次成功的抢救呼吸内科和心血管危重病人。现在是北京日报、健康报、保健时报和新浪.搜狐等网站的特约医学咨询专家。卫生部高级医学咨询师。


过去发病者多为中年人的胃病,而今发病年龄大有提前的趋势。现在25~35岁的年轻人甚至儿童胃病的患病率逐年递增,尤其是从事销售、金融、媒体等工作的年轻白领。

肥胖 热量摄取过多 

营养不均衡,最容易引发的疾病就是肥胖症,肥胖症能引起身体多种疾病,健康影响非常大。洋快餐、饮料、甜食,这些都是导致孩子肥胖的元凶,热量过多、蛋白质过量,导致脂肪增多,从而引起肥胖,引发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痛风等疾病。如果体重比正常超标20%,就可以定义为肥胖,需要开始重视了。平时发现肚子比胸脯高了,那么是肥胖的一个信号,需要及时调整饮食或者就医。肥胖最好在13岁之前治疗,效果比较好,因为13岁以后雌激素在体内增加,雌激素带动骨骼闭合,促使脂肪合成。另外,最好不要吃一些减肥产品,这很可能造成消化吸收能力退化。

胆结石 饮食不规律

多数人都知道饮食不规律经常不吃饭也能导致胆结石,其实过度肥胖也可能导致胆结石的发生。一般肥胖人群多是胆结石的高发人群,一旦过度肥胖,血脂升高、胆固醇过多,这样胆汁中的胆固醇也在增加,于是就导致结石在胆道部位沉积。一旦胆结石发作后,就容易造成剧烈疼痛,会导致发热,一旦延误治疗,还可能致死亡。另外一旦患上胆结石、胆囊炎,就需要限制脂肪的摄入,可是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间的学生来讲,脂肪对免疫力提高、细胞组建、脏器组织发育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在治疗胆结石的同时,膳食就不够平衡,也容易影响发育,以及各个方面的健康。

高血压 油脂多 因运动少

高血压是一种成年性疾病,最近几年也出现了儿童化的趋势。像临床上12~13岁有高血压的儿童已经不再少见。其实高血压的成因就是血液对血管压力增加,可能与心血管功能有关。为什么肥胖会导致高血压呢?主要是血液中的黏稠物质增加,沉积在血管壁,而导致血管壁弹性下降,从而导致功能下降,从而血液对血管壁压力也增加,于是血压也就跟着升高。对于成年人来讲,高血压主要反应是脑出血等,而青少年则主要表现在头痛、头晕上。并且高血压是一种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物辅助治疗,而药物也可能影响孩子的发育。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高血压患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吃的油脂多,运动却太少”。理论上计算,油脂的热量高,吃多了更容易发胖。不过现在很多研究发现,维持体重的更关键的因素是活动量,在有较多体力活动时,较多的脂肪摄入也不一定导致发胖。尤其对于身体发育来讲,缺乏运动是最危害身体健康的。

发育异常 挑食导致

学生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又高又壮,但是有的孩子却生长发育缓慢,这也与营养摄入不均衡即挑食有关。影响孩子生长发育问题有很多,有可能是能量、蛋白质摄取不足,也有可能是碘缺乏,还有可能是缺锌、缺铁。生长发育问题会影响青少年的性发育,因此需要均衡、合理的饮食。由于生长发育期间,特别容易缺锌、缺铁,因此家长应该让孩子们多吃一些含有这些微量元素的食物。

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注重心理调节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由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部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饱胀和早饱之一种或多种,可同时存在上腹胀、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据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占了门诊病人的30%~50%,而当中约有8成都是年轻人。

该病的诱因主要是胃动力失常、胃感知过敏。此外,还与精神因素有关,很多长期处于焦虑状态的年轻人都容易患病。研究表明,约1/4的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其中女性患病率略高于男性。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人其胃部是没有病变的,胃镜以及其他相关胃部检查多显示正常。功能性消化不良虽然不是什么恶性疾病,但却能给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困扰。

治疗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心理治疗  由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伴有焦虑或抑郁症状,因此用药物治疗有时会难以控制病情,有的病人甚至需要看心理医生进行心理调节才能最终根治。

饮食及生活调理  高强度工作压力下的年轻人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和作息。饮食中要注意多吃含有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和水果等。另外,觉得压力过大时要适当放松自己,运动或者外出旅游都是不错的减压方法。

药物治疗  精神抑郁者可选用多虑平、阿咪替林,焦虑、失眠者可选用安定、阿普唑仑等;运动障碍型: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比利、伊托必利等;反流样型:促动力药物、抑酸剂、黏膜保护剂;溃疡型:可选用制酸剂、抑酸剂和黏膜保护剂。

消化性溃疡选用抑制胃酸分泌药

溃疡病是一种与多种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患者可以因为一种或多种不同的原因致病。

  中国约92.6%的溃疡病患者罹患幽门螺杆菌感染,而另一些研究表明约30%-65%的溃疡病是由精神压力引起的。另外,过去药物引起的溃疡病很少,但是随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越来越多,药物引起的溃疡病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显而易见,不同的病因之间存在重叠,即很多病人并不是由单一的病因,而是在多种致病因素重叠影响之下患病的。

  不良的饮食习惯真的就能引起溃疡病吗?一些研究者认为在长期慢性精神压力的情况下,长期饮食不规律会减弱流经十二指肠的食物对胃酸的缓冲作用,从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这种机制可能与溃疡病的发病有关,但是对健康人来说,即使在饥饿状态下缺乏食物的缓冲,胃和十二指肠的屏障功能仍然能保护其黏膜不受胃酸的腐蚀;对溃疡病患者来说,饮食不规律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另一个不良习惯———睡眠过少则会通过扰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而使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这些因素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或精神压力等因素交互作用而更增加了溃疡病的风险。

  如果说幽门螺杆菌和压力是溃疡病主谋的话,不良的饮食习惯只能算是从犯,仅因“饮食不规律”而罹患胃溃疡,最后导致大出血死亡的情况极为罕见。此外,拜近几十年来医学的飞速发展所赐,高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已经使溃疡病的死亡率大大下降。虽然溃疡病仍然是年轻人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已经很少有人为此而丧命了。饮食不规律对健康没什么好处,应尽量予以避免。典型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表现为慢性、节律性、周期性上腹痛,同时还伴有一些恶心、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其中餐后痛是胃溃疡最典型的症状。疼痛多在餐后半小时到两小时出现,持续1~2个小时。而典型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表现为饥饿痛以及夜间痛醒。青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原因很多,主要有饮食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和长期精神紧张、烟酒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常用的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有H2受体阻断剂类,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潘托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埃索美拉唑等;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铝碳酸镁、替普瑞酮等。另外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应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常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的治疗方案,如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的三联方案。

胃溃疡愈合需要正规服药6~8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需要正规服药4~6周。大部分患者在腹痛症状很快改善后即不再服药,但溃疡仍然存在,导致病情反复。因此,提醒广大患者一定要正规服药足够疗程。

胃食管反流病切勿误诊为咽炎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上消化道运动障碍性疾病,是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临床症状及食管炎症的一种疾病。目前,大多数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都是中青年人,因为这种疾病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有直接关系,比如长期精神紧张和多坐少动、吸烟、酗酒等。这些不良习惯很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神经调节功能障碍,使食管和胃连接处的括约肌松弛,导致进食后无法正常关闭,造成反流。患者往往出现反酸、烧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因出现咽部异物感、咳嗽、哮喘等而常被误诊为咽炎、慢性咳嗽。工作节奏加快、不规律的饮食、过大的精神压力,都可能成为诱发该病的因素。因此,青年人已成为胃食管反流病侵袭的重点对象。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药物以及外科手术等治疗。抬高床头、睡前3小时不再进食、避免高脂肪食物、戒烟酒及减肥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使一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从中获益,但这些改变对于多数患者来说并不足以控制症状。因此,抑制胃酸治疗是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基本方法。抑制胃酸的药物包括H2受体拮抗剂和质子泵抑制剂等。

尽早做胃镜排除胃癌

近年来胃癌中年轻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35岁以下年轻人胃癌已占到胃癌总数的6%~11%。年轻人胃癌有如下特点:恶性程度高,死亡率高,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年轻人的胃癌常被诊断为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等疾病。有数据表明,年轻人中胃癌的漏诊、误诊率高达27%。

年轻人对胃癌重视不够,拒绝胃镜检查,会错过早期诊断的最佳时机。目前胃镜检查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最佳检查手段,对于部分早期局限于黏膜层的胃癌,早期发现后,可在内镜下行切除术,能收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对于年轻人上腹部不适症状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尽早进行胃镜检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