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圳部分地名由来

 逐浪传奇 2012-06-09
对到过的地方,能对该地方的历史有些了解也不枉你来一回了,下面跟深圳夜客一起来了解一下深圳市内各地名由来吧,了解这些地名的由来你也就了解了很多深圳的历史了!
  罗湖 
 
  只存青砖的罗湖村,不见青山的罗湖山 
 
  罗湖村原位于深圳火车站广场东侧,村民以种菜养鱼为生。据深圳市博物馆的副研究馆员容达贤介绍,罗湖村因罗湖山得名。1982年,因建罗湖进出口联检大楼,罗湖山被夷平,大部分泥土用来填罗湖小区。 
 
  经过改制和发展,罗湖旧村所在之处,也已被高楼林立的嘉宾路、春风路等取代,不过,现在市博物馆的售票处,就是用罗湖旧村遗留下来的一些青砖修建的。这些青砖产于清代初年,可见罗湖村的历史也较为悠久。
 
  南山:山岗遗址先民繁衍 
 
  早在宋代之前,南山这一名称就已经存在。历史上,南山村名变更过多次,村民大多姓陈,以前曾叫“陈屋村”。因位于大南山麓北侧,又得名“南山村”。而大小南山的得名,一说是指南头城南面的山,还有一种说法是指陆地上最南面的山。市博物馆张一兵博士介绍,在广州东部一带,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处民村也叫南山,后来逐渐淘汰,只有深圳南山得以保留。 
 
  1999年深圳市在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发现,在南山村月亮湾荔枝园内,有一个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地下古遗址,它证明,至少在6000年前,深圳就已经有先民繁衍生息。这是深圳山岗遗址中时代早、面积大、保存情况好的一处。 
 
  南山区境内有南山大道贯穿南北,连接深南大道和大南山北的内环路。 
 
 
  宝安 
 
  宝安之名由来有二 
 
  广为人知的是,境内有宝山(在今东莞市樟木头镇),其山多银,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还有另一种说法:“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媚,珍宝之气聚焉,故旧郡名以‘宝安’而名”。 
 
  新安:革故鼎新,转危为安新安是宝安之前的县名,“新安”一名源于明朝万历元年,即1573年,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 
 
  现在宝安区的新安街道办事处,沿袭了历史上“新安”之名。有新安大道、新安一路至四路,都直接以新安取名。还有一些道路以“安”字取名,像裕安一路二路、建安路、安乐路等。 
 
  福田 
 
  “湖山拥福,田地生辉” 
 
  福田村的来历,跟沙头黄氏有关。南宋光崇年间(1192年),上沙村的始祖黄金堂的第四子黄西孙,迁到松子岭的南沿定居,带领儿孙开荒造田,因块块成格,就取名为“格田”,又因庄稼好似图幅,更名为“幅田”,后又改为“福田”,含“得福于田”之意。 
 
  黄西孙从沙头“一路东征”,发展到福田,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中间相隔着很远的距离,正以为此,有历史学家大胆猜测:他们可能在皇岗落过脚,后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皇岗,继续向东,到达福田。 
 
  福田的来历,还有另一种说法,据说是来自宋朝的题词“湖山拥福,田地生辉”。今年,以“湖山拥福,田地生辉”为主题的大型城市浮雕,在福田河畔的福田路,破土动工,浮雕长达百米,主面墙高7米、长30米,将艺术地展现深圳的过去和未来。 
 
  盐田 
 
  盐田区地名的由来 
 
  古代的深圳以盐产著称,由于自然环境的关系,位于南海之滨的深圳,先民“靠海吃海”,煮海水为盐,盐业也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从东晋一直延续了一千多年。盐田村和盐田墟,就是由行业经济产生出来的地名。 
 
  盐田:“靠海吃海” 
 
  盐田村、盐田墟的最早历史记录,出现在清康熙《新安县志》里,因在海边造田晒盐得名。清朝时期,在现在盐田港东北角的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交易墟市,许多人不走山路,而是从海路划船、乘船而来,这就是盐田墟。后来墟市越来越大,赶墟的人也在墟市边搭棚逗留,逐渐,露天的墟市演变成盐田村。 
 
  深圳历史上形成的与盐业生产有关的地名不少,除盐田村、盐田墟外,还有盐灶村(现在大亚湾核电站北侧)、盐寮下村、盐田田寮下村、盐下灶村等。盐田村位于梧桐山下,清代初年还在此设有盐田汛,“汛”是明清时期基层军事机构的名称。 
 
  在宋代,深圳地区制盐业的发展达到顶峰,当时五大盐场之一的叠福盐场,就位于大鹏半岛咸头岭一带,盐灶是盐场煮盐的一个最基层单位,一口锅,两三个盐丁,就是一个盐灶。后来盐灶越来越多,拥有一二十口锅,数十名盐丁,就慢慢地演变成村落。现在的盐田地区在宋朝时,就是叠福盐场的一个盐灶,是其下属的一个重要产盐地。 
 
  蔡屋围:蔡姓人“反客为主” 
 
  蔡屋围,深圳金融中心,地标性建筑地王大厦、深圳书城也在这里。它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这里本来没有蔡姓居民,300多年前,原居民都姓陈,清康熙年间,陈氏从松岗沙埔围村,雇了一名姓蔡的青年长工,专门养鸭。蔡姓青年后来成家立室,买田起屋,子孙后代日益增多,而沙埔围村的蔡氏人家也陆续迁居到这里。结果,外来的蔡氏反成了该村的主人,定名为“蔡屋围”,到上世纪80年代前,这里仅有几户陈氏及其他姓氏人家。 
 
  明朝时,“卫所”制度在全国推广,广东最初设立28个卫所,深圳归“南海卫”和另5个卫共同管辖。“南海卫”当时占据“月岗屯”(最早设立的军屯之一,位于今天的蔡屋围地区)。后“月岗屯”划归东莞所,蔡屋围地区真正建立,就是从此开始的。 
 
  靠着“跑马占荒”,当时“月岗屯”的范围很大,包括今天的笋岗仓库到深圳河边的很大一片土地,当兵的种地,当军官的收粮。还有村落“老陈家”夹杂在其间。到了明中后期,“月岗屯”逐渐衰败,土地被抢走、瓜分,明朝晚期时,只剩下现在蔡屋围北面的少数地方,有少量残兵留守。 
 
  再后来,蔡姓人家到“月岗屯”南部落脚,他们利用“月岗屯”的旧址建村,明末清初,经过较长时期“老陈家”———“月岗屯”———“蔡家围”的并存阶段。逐渐“老陈家”和“月岗屯”都转化为“蔡家围”,这也是蔡屋围的最早叫法。 
 
  车公庙:车元帅护帝驾 
 
  从前的广东、香港一带,建有很多的车公庙。传说,纪念的是车公———车大元帅,此人是宋朝的名将,智勇双全,曾经成功平定过江南之乱,南宋末年,宋帝南下避难,由车大元帅一直护驾到了广东深圳一带。车大元帅去世后,后人为表其忠勇,就为他立庙供奉。 
 
  还有一种说法是,到了明朝末年,广东一带瘟疫蔓延,不少居民染上恶疾,相传车公在乡民梦中显灵,协助他们消灾解困,令瘟疫尽除。于是,乡民就在车公显灵的地方,建庙供奉。 
 
  听到这样的传说,就不奇怪香港沙田车公庙的香火,为什么到现在都非常鼎盛。在深圳福田区,紧邻中心区的西侧,也有一片地方叫“车公庙”,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地铁,贯穿其间,当年香火旺盛的庙宇在哪里,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了。 
 
  梅林原属丘陵地带,山多林密,东有笔架山,西有龙顶山,南有莲花山,北有大脑壳山。有上梅林、下梅林等七个自然村。梅林立村500多年,因盛产杨梅而得名
 
  皇岗:黄家站-庄家围-邓家渡? 
 
  皇岗路从中心公园西侧贯穿深圳南北,得名于已经有700多年历史的皇岗村。村子的背后,有一个山岗,村子就起名“皇岗”。不过,蔡惠尧告诉记者,“皇岗”最早是叫“黄岗”,另外还有资料显示,这里的最早居民祖籍福建。黄岗会不会是沙头黄氏向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站”?不过,这还有待于历史学家的进一步考证。 
 
  后来,皇岗成为庄氏人聚居地。张博士认为,他们可能是明朝时到了这里,靠捕鱼、种田、经营渡口为生。到了清代初年,庄家人发了财,修建了他们的第一座广府式围村,这就是现在的“皇岗老围”,当时皇岗离海很近,村前就是渡口,村民在围村四周挖了水沟,把海水引进来,形成“护城河”,所以又叫“水围”。记者到这里,看到路口的牌子上写的是“水围”,到了老围,又看见门头上的匾额写着:“老围”。 
 
  清朝中期,庄家人在吉龙村东北角,修建了另一个更大的围村,叫“中心围”,可惜解放前后被破坏殆尽。张博士3年前在这里实地调查时,一棵大树下围着的一群老人纷纷诉说这些往事。 
 
  关于皇岗渡口,还有段想像空间很大的故事。皇岗对面,是深圳河口彼岸的锦田(现属香港),清代人们到锦田,要从位于现在福强路的皇岗渡口摆渡,可是乘渡船的费用,皇岗庄家却一分钱也收不到,全部归锦田的邓家。张博士说,这是在县志里明文记载的,不过后来在实地调查时听皇岗的老人讲,庄家也有船,也摆渡收费,是不是后来庄家夺回了渡口的经营权?不得而知。 
 
  东门:深圳墟东大门 “东门老街”
 
  “东门老街”是深圳的象征,是深圳的根,历史上著名的“深圳墟”,就指的是这里。 
 
  为何叫“东门”?有没有“西门”?记者充满了好奇。市博物馆的张一兵博士、蔡惠尧先生说,有一种推测是,深圳墟早期建有围墙,在不同方位开了几个大门,现在所说的东门,可能就是当年墟市的东大门所在,经过多年风雨沧桑,到了民国时期,只有东大门得以残存,解放前后,残存的东门也毁于一旦,而“东门”这一叫法还是流传了下来。 
 
  东门有300多年的建墟历史,“东门老街”也并不是一条街,它包含深南东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园路以东、东门中路以西的17.6万平方米范围内17条街道和所有商业设施,“老街”的另一个名字叫“罗湖旧城”。 
 
  老街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明代。当时,现在的东门附近,相继出现了赤勘村(今蔡屋围)、罗湖村、隔塘村(今水贝村)、湖贝村、向西村、黄贝岭村和南塘村,几个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间建起集市,名为“深圳墟”,最早由上大街、鸭仔街、养生街等几条街市构成,1688年的清康熙《新安县志》中,可以见到对“深圳墟”的最早历史记载。它一直是方圆数十里内名声显赫的重要商业墟市。 
 
  19l3年,广九铁路建成通车,罗湖车站启用,深圳成为内陆与香港的交通门户,卖农产品的谷行街(今解放路)、卖小吃和杂货的维新路(今人民北路)、永新街、南庆街等商业街迅速兴旺,形成今天的罗湖旧城。1958年,宝安县人民政府迁来老街,老街成为全县最繁华热闹的地方。 
 
  长期的商业氛围和商业环境,使各种商品交易、商业活动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场所和地点,久而久之,这些固定场所和地点的街巷,就有了自己固定的名称:今天的解放路,以前叫“谷行街”,是一条专卖农产品的街巷。“鸭仔街”,从上大街到南庆路,220米长,2米宽,是构成深圳墟的重要街道。还有“民缝街”、“晒布路”等。 
 
  现在,老街广场青铜浮雕《老东门墟市图》,生动地再现了清代老街的风貌,游客仿佛置身其中,回到300多年前的热闹墟市。 
 
  湖的名称来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就已存在的罗湖村。“罗”字源于古越语,是古壮侗语对山的称呼,带有“罗”字的山名是古代百越族人的遗留……“罗湖”就来自周围湖塘众多的那座山的名字。 
    
    ------深圳夜客推荐阅读:深圳旅游之东门老街------
 
  沙嘴:陈家建“老围” 
 
  在海边宽阔的沙地上,自黄氏在下沙建村后,在下沙的东侧又形成了上沙村,后来,一些杂姓的人迁入,在下沙和上沙的外围居住,并向东扩张,在上沙东侧的沙地上,逐渐地,“沙嘴”、“沙尾”依次而建,相对起名。 
 
  沙嘴最早由陈姓家族建成。博物馆的张一兵博士介绍,明末清初,这个陈姓的家族,从别处迁到沙头,刚来时很穷,清康熙时,陈家在上沙的东侧,修了一个大院,这就是现在的沙嘴。很快地,陈家开始发迹,到康熙二三十年间,就在沙嘴的东侧,依照正规的规划,又建了一个更大的“沙嘴围村”,后来也被称为“沙嘴老围”,围墙的四角建有4个炮楼。直到1996年,人们还可以见到这个典型的广府式围村。 
 
  穿过福强路、连接滨河大道与福荣路的沙嘴路,就是以沙嘴村得名 
 
  沙头:沙地上的村落 
 
  千百年的时光静静地流过沙地,下沙、上沙、沙嘴、沙尾,从西向东,沿着深圳湾顺次排开。这一带曾经统称为“沙头”,因为临海,清朝时期,还在这里建了沙头关厂、缉私所。上世纪20年代省港大罢工的封锁线,就是从东面的沙头角一直延伸到这里。现在,记者还不时听到这里的老人家讲“沙头上沙”、“沙头下沙”。 
 
  这些地名含“沙”,与地理特征有关。据下沙村老人家讲,由于这里近海,古时候海水把这里冲击成一个很大的沙滩地,这些村子都建在这个沙地上,所以都围绕“沙”来取名。 
 
  深圳处于珠江入海口,西江、东江、北江组成了珠江水系,而西江作为珠江水系的主流,经常形成大潮,西江的大水从西边猛冲到珠江河口,经年累月,留下了大片沙滩,在这片沙滩上就形成了沙头等村落,而在珠江口西侧的珠海、澳门地区,则少见沙而多淤泥。 
 
  沙头:沙地上的村落 
 
  千百年的时光静静地流过沙地,下沙、上沙、沙嘴、沙尾,从西向东,沿着深圳湾顺次排开。这一带曾经统称为“沙头”,因为临海,清朝时期,还在这里建了沙头关厂、缉私所。上世纪20年代省港大罢工的封锁线,就是从东面的沙头角一直延伸到这里。现在,记者还不时听到这里的老人家讲“沙头上沙”、“沙头下沙”。 
 
  这些地名含“沙”,与地理特征有关。据下沙村老人家讲,由于这里近海,古时候海水把这里冲击成一个很大的沙滩地,这些村子都建在这个沙地上,所以都围绕“沙”来取名。 
 
  深圳处于珠江入海口,西江、东江、北江组成了珠江水系,而西江作为珠江水系的主流,经常形成大潮,西江的大水从西边猛冲到珠江河口,经年累月,留下了大片沙滩,在这片沙滩上就形成了沙头等村落,而在珠江口西侧的珠海、澳门地区,则少见沙而多淤泥。 
 
  下沙:沙头黄氏寻宗 
 
  因为建在沙地上,下沙与其东侧上沙因方位不同各得其名。它是福田沙头的中心村落。 
 
  下沙人大多姓黄,世世代代以种田、捕鱼、养蚝为生,南宋时,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的黄氏后人在这里开基建村。下沙的老人告诉记者:相传在1100多年前,和平镇黄氏先祖黄峭山娶了三房太太,生有21子,人丁兴旺虽是好事,但想到历史上皇室、官宦家族中争权夺利的教训,他便与三房太太共同商议,要求各房只留长子在身边,其他儿子到各地创业。 
 
  从此,众子领父命外出发展、开枝散叶。在800多年前的南宋时代,峭山公的后裔黄默堂在深圳下沙建村,成为下沙的一世祖。现在,村内还保留着九世祖黄思铭公世祠,它始建于明代,距今也有近500年历史,经历代维修,现存的建筑已经主要是清代的风格,气势壮观、布局严谨,1998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沙村69岁黄老伯告诉记者,众子临行前,峭山公立下遗训,赠诗一首,让日后黄氏后裔相认时,以诗为证:“骏马堂堂出异方,任从随处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则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念祖宗香,惟愿苍天垂庇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至今,世界各地的黄氏宗亲在相逢的时候,都还能背诵此诗,虽然个别字会有差异,但总体相同,已经成为黄氏寻宗问祖的“密码”。 
 
  蔡惠尧先生介绍,清末民初下沙有个叫“黄恭喜”的,结识孙中山后,孙为他改名“黄耀祖”,1900年三洲田起义时曾任中路起义军的先锋官。 
 
  白石洲:村下沙洲,村后白石 
 
  现在的白石洲已经成了一个有名的地理坐标,旧村位于深南大道南侧、世界之窗西侧,过去,村的南面就是深圳湾,因村子建在海湾沙洲上、而村后的小山顶上立着一块大白石,得名“白石洲”。 
 
  小山上悬立的那块大白石,是粗粒的花岗岩,它同时让小山北面另一个村子得名“下白石”。而在下白石村的北面所形成的村子,人们就以“上白石”为之命名。上下白石之间,又形成个“白石村”。 
 
  没想到有这么多的“白石家族村”。当地人的这种解释,真让记者头晕:都是一块大白石惹的“祸”。 
 
  白石路从蛇口呈弧形一直延伸到锦绣中华之南。而当年填海建设滨海大道后,一些新的道路就以“白石”排序命名,如白石一道至白石四道,它们基本都是东西向。与它们垂直的南北向新路,则以深圳湾取名,分别是深圳湾一路直至深圳湾七路。 
 
  山老地名由来 
 
  大冲:原名“大涌”。涌是深圳居民对入海河段的一种特称,因村东侧流入深圳湾的大沙河而得名。村民郑姓,是黄田郑氏的一支后裔,清中晚期迁来。 
 
  白芒:羊台山西南。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荒芜的芒草地,清朝时,张氏从博罗县迁来定居,当时正是芒草开花时节,一片茫茫白花的景致印在先民的脑海里,于是得名白芒。 
 
  麻:在白芒东北角的山区,“”指山脚下,旧作“蔴”,因长满蔴草得名。 
 
  田寮:早期村民从龙华鸦鹊山迁来,在田野搭茅寮居住,得名。 
 
  田下:古时是一片沙滩,有3户梁姓人家在这里搭起茅屋定居,将屋周围的沙滩开垦造田,得名田下。后来郑姓人家迁入,成为该村的主人。 
 
  北头:面临前海,背靠南山,据说村民元朝时从福田沙头村移居于此,因村子建在南山北面滩头上,得名“北头”。 
 
  桂庙:清代建的小村庄,又叫“红花园村”。桂庙来源于“龟庙”,村民在庙宇供奉神龟。滨海大道向西,连接到前海路的东西向路,称桂庙路。 
 
  蛇口路名命名 
 
  蛇口新街:因蛇口山得名。南头半岛南高宽北低窄,形似出洞的蛇头,东侧山嘴,像张开的蛇口。 
 
  少帝路:因赤湾宋少帝墓得名。关于该墓的真伪,学者多有争议,认为是纪念性的陵墓。始建年代无从查考,清道光年间曾重修此陵。1982年,赤湾深水港动工时,宋帝陵被发现。为1911年赵宋的后裔所修建,这是广东省内发现的惟一的皇帝寝陵。 
 
  天祥路:曾名“炮台路”,从狮山左炮台山坡脚至山顶分水岭。为纪念文天祥而得名。 
 
  右炮台路:因小南山右炮台得名。 
 
  妈湾大道:因小南山原存的“妈祖庙”得名。妈祖也称天后或天妃,被奉为“海神”。另有妈湾港。花果路:得名于花果山,此山曾有荔枝等果林 
 
  坑梓"老坑"故里 
 
  坑梓有一著名的黄氏围屋群,分布于坑梓镇的东部和西部。黄氏一世祖于明清之际,由梅县迁居坪山江边村,二世祖于清康熙三十年,携3子迁居到坑梓老坑的祠堂街,三世祖仍住老坑祠堂街,育有9子,后分居草堆岭、对门岭等地。 
 
  “坑梓”得名与老坑有关。据坑梓居委会黄先生称,老坑因三面环山,居民住在中间的一个大坑上而得名。相传,坑梓镇城内以及沙梨园一带的村民,就是从老坑村的老祠堂分出的,所以史称“坑子”,意即“老坑村的子孙”,又因“子”与“梓”同音,后人遂改“坑子”为“坑梓”,意寓“老坑”是故里。 
 
  坑梓黄氏客家宗族子孙繁衍、后世族众渐多,逐渐形成黄氏围屋群,黄先生告诉记者,这些围屋现在几乎都没有住人,其中有个叫龙湾世居的,还在不久前申报了省级文物保护项目。 
 
  南澳蓝色的海湾 
 
  “澳”,是指“海边弯曲可以停船的地方”。南澳因三面环海,海水特别蓝绿,旧称“蓝澳”,又因“蓝澳”地处大鹏半岛的最南部,因此取谐音,易名为“南澳”。在清嘉庆年间,就有南澳村。 
 
  这里银滩秀水、奇峰异石比比皆是。风光秀丽处总有传说,南澳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就给记者讲述了两则: 
 
  “七娘山”在南澳中部,海拔876米,除了七位仙女到此游玩的传说外,还传说:古代一位皇帝带着7位娇娘,被叛军追到山顶,山下有一小船,只可坐7人从海上逃生,美丽而勇敢的七娘子主动留守7座埋藏珍宝的山峰…… 
 
  南澳还留着“仙人脚印”。“左脚印”在海滩的一块花岗石上,“右脚印”则在西面约2海里的另一块石头上,“脚印”长约21厘米,宽9厘米,深2厘米,小巧玲珑。据说“八仙”中的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云游大鹏湾,吕洞宾和铁拐李以石为棋子对弈,何仙姑不会弈棋,就在旁边仙鹤独立,练起功夫来,因观棋的水族围拥,就行至2海里之外的石头上继续练功,留下这两只脚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