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归与咳嗽

 文斌A 2012-06-09

当归与咳嗽

1.平喘作用

中医认为,当归主治咳逆上气。现已证明,当归成分正丁烯夫内酯和藁本内酯对气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并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引起的支气管哮喘

 

制作及配伍

  1.主要以辅疗形式添加到粥,汤中。

  2.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宜当归身,破血宜当归尾,止血宜当归炭,酒制可增活力之力;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3心肝血虚而见面色萎黄、唇爪无华、头晕目眩、心悸肢麻者,可与熟地白芍、川芎配伍 ,则补血之力更强。

  4.月经不调,属肝郁气滞,经来先后无定期者,可与柴胡、白芍、白术等同用。

  5.年老体弱、产后以及久病血虚肠燥便秘者,可与火麻仁、枳壳生地等配伍。

 

配伍禁忌

  1.用量过大 口服常规用量的当归煎剂、散剂偶有疲倦、嗜睡等反应,停药后可消失。当归挥发油穴位注射可使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口干恶心等反应,可自行缓解。大剂量给药,可使实验动物血压下降,剂量再加大则血压骤降,呼吸停止。当归乙醚提出物毒性较强,少量即可造成实验动物死亡。临床使用当归不可过量,服药后也应注意有无不良反应。

  2过敏反应 有报道复方当归注射液穴位注射引起过敏性休克

  3.用药不当当归辛香走窜,月经过多、有出血倾向、阴虚内热、大便溏泄者均不宜服用。用药不当会加重出血、腹泻等症状。

  4.热盛出血患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历史文献谈禁忌 :

  1.《本草经集注》:恶南茹。畏菖蒲、海藻、牡蒙。

  2.《药性论》:恶热面。

  3.《本草蒙筌》:当归甚滑,大便泻者须忌。

  4.《雷公炮制药性解》:风邪初旺及气郁者,宜少用之。

  5.《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6.《本草正》: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

  7.《本草汇言》:风寒未消,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8.《药笼小品》:不宜於多痰、邪热、火嗽诸症。

 

[性能]

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食疗

  伞形科草本植物当归的根。产于甘肃、陕西、四川等省。秋末采挖,去须根、泥沙,烟火熏干。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藁本内脂、正丁烯、内酯、当归酮等;并含阿魏酸、烟酸、蔗糖、多糖,多种氨基酸,维生素B12.E,以及猛、锌、铜、镍等微量元素。

  [用途]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肠燥便秘;久咳气喘。

  [用法]一日5~15g。煎汤,煎膏滋,入菜肴。

  [注意]用该品活血时宜酒炒用。

  [附方]

  当归补血汤:当归10g,黄芪60g。煎水饮。亦可将用量增加,煎成膏滋食。

  源于《内外伤辨惑论》。本方重用黄芪,次为当归,意在补气而益血。用于失血后气血耗伤,或气虚血亏,体倦乏力,头昏。

  当归、巴刊戟各9仙茅。仙灵牌各915克,黄柏知母59克。水煎服。治疗更年期高血压及更年期综合征,表现为头昏乏力,腰酸腿软,体倦畏寒,口干心烦[2]

 

补血活血作用

  据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的说法是:“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可见,其解释与上述诗词不谋而合。此外,当归还有另一种意义,即宋代陈承《本草别说》云:“使气血各有所归。恐当归之名,必因此出也。”两种说法均通,后者尤为贴切。

  功效古今谈

  当归味甜、微苦、略有麻舌感,以主根粗长、支根少、油润、断面黄白色、香气浓郁者为好。当归一般分为当归身(含当归头)和当归尾,多用全当归。

  当归归肝、心、脾和大肠经,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医早已明确其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等主要功能。正如清代《本草经百种录》所说:“当归为血家必用之药……实为养血之要品。”若分用,当归身长于补血、润肠,当归尾长于活血止痛。

  现代研究对当归有了新的认识。它含有挥发油、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物质,能显著促进机体造血功能,升高红细胞、白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抑制血小板凝聚,抗血栓,调节血脂;抗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扩张血管,降低血压;调节子宫平滑肌。还能增强免疫、抗炎、保肝、抗辐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等。

  5个常用方

  当归片、当归丸(浓缩丸)、当归流浸膏,以及水煎剂(用当归15):用于血虚兼有淤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口服,片剂,每次34片,每日3次;浓缩丸,每次1020丸,每日2次;流浸膏,每次35毫升,每日3次,水煎剂,分3次服。选其一即可。

  四物汤:当归10,熟地黄12,白芍10,川芎6,加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用于妇女血虚而有淤滞,症见月经不调,脐腹疼痛,或产后恶露不尽(相关成药有四物合剂,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当归补血汤:黄芪30,当归6,加水煎煮取汁,分3次服。用于气血虚弱者,症见疲倦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舌淡苔白,脉虚细;或见阳浮外越,发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相关成药有当归补血丸,每次9,每日2次;当归补血口服液,每次10毫升,每日2次)。

  应用需对症

  1.血虚肠燥的便秘。常与肉苁蓉、火麻仁等润肠药配伍。

  2.血淤阻滞的病证,如跌打损伤,淤肿疼痛;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肩周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与川芎、赤芍等活血药配伍。

  3.血虚或血淤所致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常与熟地黄、川芎、丹参等补血活血药配伍。

  4.痈肿疮疡者气血不足,脓成不溃或溃后不易愈合。常与黄芪配伍以扶持正气。

  5血虚证或贫血,症见眩晕、疲倦乏力、面色萎黄、舌质淡、脉细等,以及血虚腹痛、头痛。常与熟地黄、白芍,或羊肉、黄芪等补血益气之物配伍。

  此外,当归还可用于心律失常、缺血性中风等,其用量因用法而定。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脾湿中满、脘腹胀闷、大便稀薄或腹泻者慎服;里热出血者忌服。

编辑本段各家论述

  《注解伤寒论》:脉者血之府,诸血皆属心,凡通脉者必先补心益血,故张仲景治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用当归之苦温以助心血。

  《汤液本草》: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太阴,以其脾裹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头能破血,身能养血,尾能行血,用者不分,不如不使。若全用,在参、芪皆能补血;在牵牛、大黄,皆能破血,佐使定分,用者当知。从桂、附、茱萸则热;从大黄、芒硝则寒。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以其诸头痛皆属木,故以血药主之。

  《韩氏医通》:当归主血分之病,川产力刚可攻,秦产力柔宜补。凡用本病宜酒制,而痰独以姜汁浸透,导血归源之理,熟地黄亦然。血虚以人参、石脂为佐,血热配以生地黄、姜黄、条芩,不绝生化之源;血积配以大黄,妇人形肥,血化为痰,二味姜浸,佐以利水药。要之,血药不容舍当归,故古方四物汤以为君,芍药为臣,地黄分生熟为佐,川芎为使,可谓典要云。

  《本草汇编》:当归治头痛,酒煮服,取其清浮而上也。治心痛,酒调末服,取其浊而半沉半浮也。治小便出血,用酒煎服,取其沉入下极也,自有高低之分如此。王海藏言,当归血药,如何治胸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

  《本草汇言》:诸病夜甚者,血病也,宜用之,诸病虚冷者,阳无所附也,宜用之。温疟寒热,不在皮肤外肌肉内,而洗在皮肤中,观夫皮肤之中,营气之所会也,温疟延久,营气中虚,寒热交争,汗出洗洗,用血药养营,则营和而与卫调矣,营卫和调,何温疟之不可止乎。

  《本草正》: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若血滞而为痢者,正所当用,其要在动、滑两字;若妇人经期血滞,临产催生,及产后儿枕作痛,具当以此为君。

  《本草正义》:归身主守,补固有功,归尾主通,逐瘀自验,而归头秉上行之性,便血溺血,崩中淋带等之阴随阳陷者,升之固宜,若吐血衄血之气火升浮者,助以温升,岂不为虎添翼?是止血二字之所当因症而施,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误谓其无所不可也。且凡失血之症,气火冲激,扰动血络,而循行不守故道者,实居多数,当归之气味俱厚,行则有余,守则不足。

  《本草新编》:当归,味甘辛,气温,可升可降,阳中之阴,无毒。虽有上下之分,而补血则一。入心、脾、肝三脏。但其性甚动,入之补气药中则补气,入之补血药中则补血,无定功也。

  《神农本草经》上讲:

  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在皮肤中(《大观本》,洗音癣),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煮饮之。一名干归。生川谷。

  《吴普》曰∶当归,神农、黄帝、桐君、扁鹊∶甘,无毒;岐伯、雷公∶辛,无毒;李氏∶小温。或生羌胡地

  《名医》曰∶生陇西。二月、八月采根,阴干。

  案∶《广雅》云∶山靳,当归也。《尔雅》云∶薜,山靳。郭璞云∶今似靳而粗大。又薜,白靳,郭璞云∶即上山靳。

  《范子计然》云∶当归,出陇西。无枯者,善。

  食用宜忌:

  【别名】干归。

  【性味】性温,味甘辛。

  【归经】归心、肝、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润肠。

  宜:妇女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或产后出血过多,恶露不下,腹胀疼痛者宜食;血虚体弱,气血不足,头痛头晕者宜食;老年肠燥便秘者宜食。

  忌:慢性腹泻,大便溏薄者忌食。

  【临床应用】

  1.治疗肌肉、关节疼痛及神经痛

  2.治疗慢性气管炎

  3.治疗慢性盆腔炎

  4.治疗月经病

  5.治疗高血压病

  6.治疗带状疱疹

  7.治疗鼻炎

 

适合人群

  1. 适宜月经不调者、闭经痛经者、气血不足者、头痛头晕者、便秘者。

  2.热盛出血者禁服,湿盛中满及大便溏泄者、孕妇慎服。

 

当归治咳嗽

咳嗽为临床常见的疾病,一般经治疗都会预期而愈。但部分内伤咳嗽,久咳、夜咳不止,常常治之非易,每予止咳化痰,肃降肺气,培土生金,补益肺气之品而未能奏效。若于方中加入当归,竟获显效。

当归止咳,古方有载。

例如:《局方》的苏子降气汤,景岳的金水六君子汤,《医方集解》的百合固金汤等均伍以当归。

 “苏子降气汤之所以用当归,乃因气以血为家,喘则流荡而忘返”。故当归有使耗散上逆之气收敛肃降,即有使“荡子归母”的作用。而景岳之金水六君煎,则取二陈化痰,配当归、熟地血药,扶正达邪,其正是以阴阳互根,阴生阳化,水生万物的原理为基础,使精血充而气化振,终使痰浊镯消。
    当归止咳,本草亦载,如《本草经》说:“当归主咳逆上气”。《本草从新》也谈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本草汇编》说得更好:“当归血药,如何治腼中咳逆上气?按当归其味辛散乃血中气药也,况咳逆上气,有阴虚阳无所附者,故用血药补阴,则血和而气降矣。”上之载正道破了苏子降气汤、金水六君煎、百合固金汤用当归之玄机。
    咳用当归验案:

    验案1,宿饮致咳  ,女,68岁,退休老师。门诊时间:20051110。主诉:咳嗽二月余。经多方治疗,效甚微来就诊。刻见:咳嗽气息喘促,痰多白沫,日夜不止,晚上尤甚,苔薄白,质淡,脉滑。辅助检查: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模糊。血液分析无特殊。此为宿饮停留,上逆阻肺,出纳失常,治以降气化痰为法,拟二陈汤加味,茯苓15g,半夏10g,陈皮5g,甘草5g,旋复花10g,代赭石10g,前胡10g,杏仁10g,苏子10g,沉香10g,当归10g。方中以二陈汤化痰,旋复花、赭石、前胡、杏仁、苏子降气,沉香入肾以纳气,佐以当归以辛润通降,服5剂好转,再稍出入5剂乃痊愈。

    验案2,因虚致咳  患者,女,65岁,退休老师。门诊时间:20031016。  主诉:反复咳嗽3个多月,曾经过多方检查无特殊,用药效未著来就诊,刻见咳嗽无痰,或者痰少粘稠。先后3次咯血,口干舌燥,舌红少苔,脉细虚数,此为营阴不足,痰阻气机之症。治以润肺肃降,佐以和血畅中,拟沙参麦冬汤加减,沙参20g,百部10g,麦冬15g,桑叶10g,甘草5g,苏子10g,炙紫菀10g,枳实10g,当归10g,方中沙参、麦冬、桑叶、甘草润肺,苏子、炙紫菀、百部肃肺,枳实行气畅中,配当归以补血增阴,和营降气,药症合拍,服十余剂,诸症痊愈。
    验案3周女,21岁,移动公司职员.咳嗽5天,咳嗽频作,夜间尤甚,睡眠几废,咽痒咽痛。愚素知周某阴虚体瘦,正逢冬至,一阳初生,而病咳嗽,想来定时阴不守阳,木火生风而冲肺金,遂处以麦门冬汤加味,两剂后只取少效。心生疑虑,来青面诊,补述咳嗽有痰,量少难咳,口干,脉细弦稍稍有力,舌瘦小尖红胎薄白,大便正常,小便稍黄。处于金水六君加味:当归30g  生地30g 茯苓10g 半夏10g 陈皮4g 炙甘草10g 山药30g 白芍20g 款冬花10g 百部10g 黄芩6g  二剂.患者于夜里9点多服药后,当夜咳嗽大减,安稳的睡到天亮,至次日夜里药尽,咳嗽十愈八九。嘱用少量阿胶炖水服以善后。

    有一个张姓的中年妇女.患哮喘18,有萎缩性胃炎.中西药吃了若干,无寸效,北京西苑中医院的常客,专家的方子基本是清肺化痰,滋胃阴活血通络一类的.此人我见到时,面色萎黄,眼神有点呆滞.比较怕冷,主诉症状非常多,说晚上睡到夜里一两点就会气接不上,要起床才喘过气来,这段时间每天如此,睡不好,痛苦不堪,胃胀,吃不多,痰浓黄,左耳听力越来越差.......处方小建中汤去饴糖加蜂蜜,八月扎10,当归30.我当时想的是这个方子吃下去她的阳气慢慢恢复,情况会慢慢好起来.没想到,她去同仁堂配药后,一剂当夜安睡,哮喘未作,四剂后咳嗽也不发了.后来,我回家了,嘱咐她减当归到10,就一直服用,同时吃云南白药,一次一颗,一天两次.四个月后,我又到北京.去亲戚家,她听到后,上门来感谢我,说我救了她,而且药价极便宜,1.2元一服,且香甜可口.观其人,面色已经如常人.瞳孔有神矣

    有个民间中医老师,江苏菱塘桥人.有用当归治疗咳嗽的经验.他年轻时,碰到一个人阑尾手术后.咳嗽不止,西医药无能为力.中医看了一堆,也无效.找到我的老师,老师观其面色略苍白,又无明显寒热,认为血虚有痰之证.用二陈加当归七钱,两剂痊愈.后发展到咳嗽兼血虚者,皆重用当归,随手取效.


                  当归主“咳逆上气”浅析

    当归,味甘辛性温质润,归肝、心、脾经,其作为补血活血、润肠通便常用药,为临床所公认,而对其止咳作用,则为大多医家所忽视。然早在《神农本草经》就记载了当归的止咳平喘作用,谓其主“咳逆上气”。本文将就其主治内伤咳嗽的机制加以阐述,并结合现代研究加以例证。
     一、机制探讨
    1.补血之不足以使血和气降  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生理上,气存于血中,赖血之运载而达全身。血为气之守,气必依附于血而静谧,故气与血不可须臾相离,必须相互依附,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病理上,若由于血虚或血液运行不畅,血不载气,则气将易于流散,无以所归。气散乱无主则易影响肺气的升降出入,而致“咳逆上气”。
当归之名源于其能“使气血各有所归”(《本草崇原》)“使血滞能通,血虚能补……血乱能抚,俾血与气附,气与血固,而不致散乱而无归耳”(《本草求真》),即当归能通血滞,补血虚,令气血相附,血和气顺,则上逆之气自降。
    2.活血化瘀以散瘀结  中医认为,津血同源,痰瘀相关。痰饮易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的升降,亦可流注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致气滞血凝。而血瘀亦可使气机流通障碍,影响水液的代谢输布,而令水聚生痰。肺主气,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气壅遏,则津液不布,聚而为痰;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贯心脉,协助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肺气壅塞,则心之血脉运行不畅,其血脉瘀滞;病程日久,瘀血和痰饮易相互胶结阻滞,使肺气失于宣肃而致“咳逆上气”,同时,气血痰之间形成了上图所示的恶性循环。
    当归,气轻而辛,能活血行血,对此《本草蒙筌》释云:“殊不知当归,非独主血,味兼辛散,乃为血中气药。”故在化痰行气基础上加入活血化瘀之当归,更有利于气机的通畅,抑制上述恶性循环的形成,令瘀化痰消,气得宣肃,不止咳而咳自止。
  3.补心肝血虚以制君相二火
  心主血,肝藏血,二者之内分别寄居君相二火,肺为娇脏,性喜清润,最畏火刑。心肝血充,则君火不亢,相火不旺;心肝血虚,则君相二火妄动,火性炎上而熏灼肺金,耗伤津液,使肺失清肃,清肃之令失司,肺气郁而上逆,即为咳逆上气。
    当归甘温质润,入心肝二经,故可补心肝血之不足。心肝血充,则君相二火潜降,火伏金清,肺气自不上逆为咳。正如《本草经解》所说:“心主血,肝藏血,血枯则肝木挟相火上刑肺金,而咳逆上气也,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
    4.润肠通腑以降肺气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功能;大肠传导功能正常,则有助于肺气的肃降。若肠腑血虚津少,可致津枯肠燥,大肠传导失司,大便艰难,而令腑气不通,肺气不降则上逆为咳。当归能养血补血,润肠燥,通大便,便下则腑气自通肺气自降。
    5.用为反佐监制药燥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性喜清润而恶燥烈,而在治疗肺系咳喘时,多用祛痰止咳平喘之品,其多为辛温燥烈之品,故在古代著名方剂中,如《局方》之苏子降气汤。《医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汤,《景岳全书》之金水六君煎,均配用当归,一则发挥其主“咳逆上气“之效,二则用于补养阴血,监制药燥,以防阴伤。
    二、现代研究
    当归含挥发油0.2%~0.4%,油中有29种成分,其中主要为藁本内酯及正丁醇稀内酯。近年来从其水溶性部分中分离出阿魏酸,丁三酸,腺嘌呤,其主“咳逆上气”的作用可能与以下药理作用有关:对α、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抗菌作用。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板中致炎物释放,产生抗炎作用。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解痉平喘作用。对急性肺损伤有保护作用,对肺动脉高压有降低作用。
    总之,当归能通过各种途径发挥其止咳平喘的作用,据报道,对夜咳、久咳者效果更佳。临证时当充分利用其“主咳逆上气”之功。但尚须指出,以当归治内伤咳嗽时剂量应稍大,一般用至15~30g为宜。

 

当归不但补血且能治咳

www.39.net  2010-3-31  39健康网社区  

  当归“主治咳逆上气”,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就其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述。

  作用机理

  当归味甘辛性温,根多油脂主滋润,其功效以滋养为主,善补血养血,和血活血,又长于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咳逆上气”实指咳嗽气喘而言。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当归“主治咳逆上气”的机理是多方面的。

  ☆利气活血。气主传导,血主滋润。气行血盈,大肠传导顺畅。当归利气活血是“主治咳逆上气”的主要功效之一。《本经》当归列为中品,中品诸药“主通调气血,却邪治病。”当归之辛主利气,又能活血,气畅血和,肺气宣肃,咳逆自止。

  ☆甘滋辛润。肺为娇脏,喜滋润,恶燥涩。肺燥失润,宣肃失常,是以作咳。《景岳全书》治外感咳嗽用六安煎加生,“若肺脘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气衰,咳嗽费力者,于本方加当归二三钱。”甘润之品颇多,于邪气外感,而燥涩于内之时,诸甘润药多不及当归之甘辛,其甘润以滋燥,辛通能利气,有润燥之功,而无甘缓凝邪之弊。《医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汤用“归芍养血”,养血便有滋燥之功,故可用于肺肾阴虚、肝血不足之咳嗽痰血证。

  ☆滋肾纳气。肾主藏精,血能化精,当归养血补血,善补肝血之虚,故能使肾精内充。肾主纳气,精血不足,气失摄纳,不能归根,是以作咳作喘,正所谓虚喘出于肺肾二脏。当归滋肺养血,有益于肺肾二脏,故可治肺肾虚喘。《景岳全书》贞元饮用熟地、当归、炙甘草以滋阴养血,填精纳气,为治元海无根而虚喘欲脱之要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哮喘门》引张介宾之大补元煎、右归丸、大营煎、小营煎,以治气血亏损、真阴精少、元阳不足之喘息,诸方皆用当归熟地、枸杞等药物,以补血生精,纳气定喘。

  ☆活血消痰。《证治准绳》以川当归散(川当归、牡丹皮、白芍药、子芩、木通、华阴细辛、麦门冬、甘草、生地黄)“理荣卫,消瘀血,出声音,治痰嗽。”

  ☆润肠降气。《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苏子降气汤“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大便风秘,涩滞不通。”当归与苏子、半夏、前胡、厚朴等配伍,降气润肠,可以平喘、通便。

  ☆养血缓肝。肝主疏泄,赖血养之,肺金制之。血虚失润,阴虚火灼,上侮肺金,是以作咳;或气机壅滞,肝气逆乘,犯肺作咳,此时,当归皆为要药。《医学见能》加味逍遥散治小儿咳嗽连呛数十余声者,由肝血之不和。方中用当归、白芍、茯苓、柴胡、煨姜、薄荷、丹参、香附、半夏、黄芩、五味子、丹皮、白术、甘草。

  ☆辛温散邪。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辛主发散,能走表达邪,辛散行气,辛润滋燥,故表证咳嗽亦可用当归辛温散邪,辛散利气,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归柴饮、归葛饮既以当归分别配伍柴胡、葛根,治疗血虚感邪之证。

  综上所述,当归确能治“咳逆上气”。其所主治咳喘气逆,多属内伤久咳,无问虚实、有痰无痰,皆可应用;但以精血不足者最为恰当。若系外感病程中所出现的咳逆,当以证属风寒而偏燥者为宜,临证须审慎。

  临床应用

  ☆干咳喉痒。喉痒作咳,连咳数十声,可经年不愈,或反复发作,此即喉风咳,治用六味汤(桔梗、甘草、荆芥、薄荷、蝉蜕、防风)加全当归,疏风利咽,养血止咳,常能迅速获效。随证配伍,偏热加菊花;偏寒加苏叶;偏燥,加百合、白芍;血瘀,加红花;肝风上扰,加天麻、钩藤。

  ☆燥咳。干咳无痰,口干便结,或咳而音哑,舌质红,苔薄而少,脉虚细。治用当归杏仁煎(当归、百合、知母、麦冬、杏仁、炙百部、炙紫菀、五味子)养阴滋燥,润肺止咳。

  ☆痰喘咳嗽。咳嗽或气逆喘咳息促,痰涎壅盛,咯吐不已,舌质淡,苔白腻,脉虚浮。治当化痰降气,止咳平喘,证属虚实夹杂者宜苏子降气汤;咯痰味咸,喘促息短,为下元亏虚之甚,治用金水六君煎以滋肾填精,化痰纳气平喘。

  ☆虚喘。喘促日久,气息短促难续,动则益甚,语音低怯,精神萎顿,体力不支,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重按反小。此由肾虚不摄,气不归根,宜贞元饮滋肾纳气;若元气大亏,则用大补元煎益肾填精,大补元气以定虚喘,有痰可合三子养亲汤。

  案1.患者陈某,男,76岁,离休干部。200726初诊。

  主诉:咳嗽咯痰近两年。现病史:咳嗽,咯吐白痰,晨起痰量较多,时有胸闷,但无憋喘,情绪好,体力尚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听力下降咽痛,口渴,记忆力减退。又数十年来入睡慢,大约需要两小时,睡境中梦多纷扰,易醒,可再入睡,白天困倦。既往类风湿病史10年,现双腕、膝关节疼痛。支气管炎病史12年。两年前患突发性耳聋,治疗后耳聋略好转。

  诊见:舌体胖,色红暗,苔黄腻,脉滑大有力。咽峡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

  诊断:(1)咳嗽,(2)不寐。

  辨证:肾元亏虚,痰热内阻。

  治法:补肾填精,清热化痰。

  方药:金水六君煎加味。处方:熟地24g,全当归15g,半夏9g,陈皮15g,牛膝15g,川贝母9g,茯苓15g,炙甘草9g,桔梗12g,木蝴蝶6g6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诊(2007年3月20),上方共服用20服,现咯痰减轻,但口干明显。胃纳可,睡眠仍多梦,大便正常,情绪稳定,右膝关节及左手拇指指间关节疼痛,余无所苦。舌红暗,苔薄黄,脉滑大。此虽痰热渐化,但阴虚难复。治疗仍需滋肾养阴,化痰清热。

  处方:熟地30g,当归15g,五味子12g,川贝9g,茯苓15g,清半夏6g,北沙参20g,苦桔梗12g,百合24g,天麦冬各15g12服,水煎服,每日1服。

  尽剂,咳嗽咯痰消失,口干逐渐缓解,睡眠趋安,多梦减少。要求服成药。二诊方6服,共细末,水丸桐子大。每服6g,日3次。又予金水宝胶囊服用。

  案2.患者王某,男,45岁,职员。济南市人。2007912初诊。

  主诉:干咳半月。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继之发热,打喷嚏,流鼻涕,服康泰克后体温渐降,1周后感冒症状消失,出现干咳,晨起、夜间干咳,咽痒不痛,痒即作咳,无明显咽干,现已不发热,体温正常;无胸痛、胸闷、气短,体力良好。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吸烟30年史,每日20支,现已戒45月;嗜肉,但节制。舌质红暗,苔黄腻,脉微浮缓。体格检查:血压:120/80mmHg。声音嘶哑,咽峡充血,色暗红。两肺未闻及干湿。胸透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喉风咳。

  辨证:风热夹瘀,上壅咽喉。治法:疏风清热,活血利咽。

  处方:桔梗12g,甘草9g,薄荷9g,当归15g,红花6g,丹皮15g,荆芥穗9g,僵蚕15g,蝉蜕15g,川贝母9g(打碎)6服,水煎服,每日1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