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常识
现代救护
现代救护是立足于现场的抢救,在医院外的环境下,“第一反应人”应对伤病员实施有效的初步紧急救护,以挽救生命,减轻伤残和痛苦。关键在最短时间内排除一切可能出现的危险,确保在场人员的安全。
如何进行现代救护
表明身份。对伤病员进行救护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身份,以解除伤病员的疑虑。如果伤病员已丧失意识,则要向周围的人说明。
心理安慰。在检查处理伤情的同时,还应该安慰伤病员,对其实施心理支持,以减轻其思想负担和因过度惊恐造成的心理创伤。
早期通路。拨打急救电话“120”,电话报告内容:报告人姓名与电话号码,伤病员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伤病员所在的确切地点;伤病员目前最危重的情况;现场所采取的救护措施。应在征得急救中心同意后再挂断电话。
早期徒手心肺复苏。保持气道通畅、氧的供应,保证循环。
早期心脏电除颤。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伤病员进行心脏除颤,是最容易维持生命的环节。
早期高级心肺复苏。如果专业救护人员能尽快赶到现场,对伤病员采取急救措施,使用急救药物等“高级生命支持”,伤病人的存活率可能会更高。

心肺复苏
任何原因的严重疾病、创伤或意外,都有可能导致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呼吸和心跳的停止。当一个人出现呼吸、心跳停止的时候,是否意味着这个人已经死亡?其实这个时候他还没有真正死亡,如果我们能够及时正确地实施心肺复苏术的话,他还是有可能被救活的,因此,心肺复苏术又被称为“救命术”。
但心肺复苏术的最佳抢救时间是在出现呼吸、心跳停止后的4分钟以内,如果超过4分钟,则随着伤病员没有得到心肺复苏术的时间不断延长,救活的成功率会不断降低。
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DRABC)
1.D (Danger):检查周围环境是否安全,以保证救助者自身的人身安全。
2.R (Response):通过拍双肩并大声呼唤观察伤病员是否存在意识反应,如果伤病员没有意识、没有反应、没有看到呼吸及没有活动,则表示已经昏迷。
3.呼救求助: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寻求帮助,如果现场有其他人,可让其他人代为执行。
4.A(Airway):保持伤病员平躺低卧位,使其头后仰以保持气道处于开放状态。如果目击或高度怀疑伤病员嘴里可能有东西堵塞,则侧头清理。
5.B(Breathing):通过眼睛观察有无胸部起伏表现,同时将耳朵靠近伤病员鼻孔听有无呼吸音和用脸颊感觉有无气流拂过,如果看、听和感觉达5—10秒仍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则表明呼吸停止,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6.C(Circulation):对于成年伤病员,双手掌根重叠按压胸骨中下1/3处,双手臂保持垂直用力,按压深度要达胸廓厚度的1/3-1/2,以大约100次/分钟的速度进行按压。如果是儿童,则需减少按压力度或用单手按压;婴儿则使用两指并拢垂直按压或双手环抱拇指按压。
持续进行胸外按压,直到“120”医生赶到并接手抢救。
二、创伤救护
扭伤
常见的扭伤部位包括脚踝、手腕、腰椎等部位,扭伤的原因是突然牵扯导致肌肉或韧带拉伤,内部细小血管破裂后出血,从而导致疼痛和肿胀。
扭伤时要停止运动,扭伤关节要保证休息,用冰袋进行冰敷扭伤处,以减轻肿胀和疼痛,24小时内严禁热敷。
流鼻血
指甲刮伤、空气干燥、某些特殊疾病等均容易导致流鼻血,流鼻血一般是比较轻的症状或疾病。
流鼻血后要上身前倾,以避免鼻血流入口腔和污染衣服。用捏住鼻梁中部、用干净的柔软布料或卫生纸填塞鼻孔、或直接冷敷鼻梁处等方法进行止血,一般流鼻血几分钟后即可止住。
不建议使用仰头、举手、冷水拍脖子或额头等方法,因为这些方法对流鼻血并没有真正作用,尽管这样处理几分钟后流鼻血也能止住,但那只是因为流鼻血自身停止的原因。
割伤出血
割伤是最常见的出血原因,根据割伤位置和深浅不同,可以选用不同止血方法,常用的有:
1.直接压迫法:即用干净的手或垫着布料压迫出血处,此法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割伤出血,但直接压迫止血法使用时间较长时容易疲劳。
2.指压止血法:通过压迫出血动脉的上游,阻止血液流向割伤部位,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适用于四肢割伤和头部出血。
3.包扎止血法:使用绷带对伤口进行包扎止血,起到持续压迫止血作用,此法适用于四肢割伤。
4.止血带止血法:如果割伤较深,伤及大动脉时,单纯压迫或包扎止血难以达到有效止血,需要使用布带在上臂或大腿处绞紧,起到彻底的止血作用,此法仅适用于四肢的大出血。
内出血
当身体受到重大打击,特别是腹部受到钝性物体打击或车祸中,容易导致肝脾肾等实体器官出现破裂出血,因为腹腔或胸腔内部出血无法通过压迫等方法止血,所以一般止血效果均较差,需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进行手术止血。
送往医院途中可用冰袋在出血部位进行冰敷,以减少出血,同时使伤员平躺并垫高下肢,以促进血液向大脑和心脏的分配。
四肢骨折
骨骼是人体能够保持形体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到撞击或用力过大时容易造成骨骼受损,即骨折。骨折本身并不会致命,但由骨折引起的大出血则容易致命,如果损伤到骨骼旁边的重要神经,亦会导致肢体功能的丧失。
骨折时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骨折固定,可通过使用夹板、书本、衣服悬吊等方法进行固定,以防止骨折断端进一步损伤到周围神经血管等组织。同时使用冰袋在骨折处进行冰敷,以减少骨折处出血,并尽快送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如果遇到较严重的骨折、脊柱骨折、多处骨折等现场不好处理时,如无大出血,可等急救医生赶到后再处理,以免因处理不当造成更严重损伤。
肢体离断
在一些严重创伤中,也会出现肢体的断裂,如果肢体尚未完全离断,需在有效止血同时保护好断肢以方便手术缝接;如果肢体已经完全离断,则应在有效止血同时,用冰袋隔离保存断肢,连同伤员一起送往医院。注意断肢不要直接接触水,更不要用清水清洗,以免造成肢体吸水肿胀而无法缝接。
三、紧急救护
晒伤
当皮肤长时间过度暴露于紫外线,会导致皮肤出现红斑、疼痛、脱皮、水疱,甚至发热、虚脱和休克等,即为晒伤。夏季中午最容易的阳光最容易导致晒伤,所以,酷暑季节上午10点至下午3点之间尽量减少外出,并需特别注意防晒保护。
一旦感觉皮肤疼痛或出现红斑,应尽快到阴凉处或室内避暑,以防止进一步晒伤,并用冷水或冰袋对晒伤部位进行降温。同时应多饮水,最好是含有矿物质或盐分的饮料。
中暑
当人体长时间暴露于炎热、潮湿闷热等环境中容易造成体内热量积聚过多,而造成头晕、大汗、虚脱,甚至抽搐、昏迷等,即为中暑。
出现中暑症状后,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环境,使用温水擦浴、冰袋冷敷和风扇吹风等方式进行降温,同时补充大量水分,最好是含有矿物质或盐分的饮料。同时也可服用解暑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
溺水
对于溺水者,自救时一定要尽量保持冷静,使用仰泳或手脚同时拍水和踩水,以防止身体下沉,同时要大声呼救。
如果是去救助其他溺水者,则不要轻易下水,尽量采用岸上救助方式,如使用绳子、竹子、救生圈、衣服等将溺水者拖上岸。
如果现场没有可用的物品,而必需下水才能施救时,在自己水性足够好的前提下,先大声呼救和寻求帮助,再下水去施救,下水后要注意从溺水者身后靠近,以防止被抱住。
救上岸后,如果溺水者仍存在意识清楚,则等待“120”医生或送往医院;如果溺水者意识和呼吸均已消失,则进行救命心肺复苏术至“120”医生到达。
猫狗咬伤
随着城市里养宠物的增加,被宠物致伤,特别是被猫狗咬伤的事情时有发生。那么,当不慎被猫狗咬伤时,应该怎么办?
首先应观察被咬伤有无皮肤破损,如果皮肤完好,则只需用清水清洗干净即可;如果皮肤有破损,甚至有出血,则要尽量挤出可能受污染血液和彻底清洗伤口,以防止狂犬病病毒感染,并尽快去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
注意,如果宠物本身已经注射过狂犬病疫苗,自己被咬后仍要去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因为宠物注射过疫苗,只能保证宠物不发狂犬病,但并不能保证宠物体内不携带狂犬病病毒。
火灾
火灾是指 着火失去控制而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等灾难性事件。
现场主要救助原则为:
逃生预演,临危不乱。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通道出口,畅通无阻。扑灭小火,惠及他人。
明辨方向,迅速撤离。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简易防护,蒙鼻匍匐。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缓降逃生,滑绳自救。避难场所,固守待援。
缓晃轻抛,寻求援助。火已及身,切勿惊跑。
跳楼有术,虽损求生。
拥挤踩踏
武汉人口相对集中,在举办公共活动时尤为拥挤,人群过密,很容易发生拥挤踩踏事件。
在公共场所一旦发生意外,人们由于恐慌往往会相互拥挤踩踏造成伤亡。球场、演唱会现场、狭窄的街道、室内通道或楼梯、电影院、酒吧、夜总会等地最容易因意外事件发生踩踏事故。
1.发现拥挤的人群向自己涌来时,应马上避到一旁,但不要奔跑,以免摔倒或绊倒,切忌逆着人流前进。要远离店铺的玻璃窗,以免因玻璃破碎而被扎伤。
2.若身不由己陷入人群之中,一定要先稳住双脚,不要采用向前倾或低重心的姿势,即使鞋子被踩掉,也不要弯腰提鞋或系鞋带。如有可能,要抓住坚固可靠的物体。
3.当发现前方有人突然摔倒后,一定要大声呼喊,尽快让后面的人知道。如果有孩子在身边,要尽快把孩子抱起来。
4.一旦跌倒,如有可能应立即站起,若无法站起,就要蜷缩身体,用身体护住头、颈部等身体重要部位,尽量缩小身体与地面的接触面。如果感到颈部疼痛,应向救助者说明,以免造成颈椎永久性损伤。
5.进入活动场所,特别是封闭的活动场所时,应首先熟悉周围的安全出口。
四、汽车事故
车辆落水
一旦车辆落水,不要胡乱开窗开门逃生,这样做往往徒劳无效。当车辆冲入水中,有亮光的方向为水面方向。尽可能判断出车体、车门的受损情况,因为变形的车门很难打开。
如感到车辆在下沉,车厢在灌水,应先拉开车门的保险,解除自身系着的保险带,不要急于去试图打开车门和车窗,因为此时压强很大,很难打开车的门窗,只会白白消耗体力而使自己更紧张,要等到车舱快要灌满水,内外的压力基本相同时,深深地吸入一口气,打开车门或破窗逃生。
高速爆胎
车轮爆胎在车辆的故障率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而爆胎往往会导致严重的车祸,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车辆。遇到爆胎,不能惊慌,切忌急踩、猛踩刹车,要紧紧拉住方向盘,保持车辆的直线行驶,轻点刹车,让车辆减速,然后控制车辆慢慢向道路右侧靠边停车。爆胎是可以预防的,如平时加强对轮胎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轮胎的气压在标准的范围内,杜绝轮胎低气压行驶和超速行驶等。
车辆自燃
车辆发生自燃时,驾车人应火速向119报警,立即疏散人员,当着火的车辆处在加油站、油库、仓库等危险区域时,要设法将车辆驶离、推离这些危险区域。并通过车辆自带的灭火器或借助其他灭火器材进行灭火自救。
防止车辆自燃重在早期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若闻到有不正常的气味,如电线、塑料燃烧时难闻的气味等,应马上停车检查,用随车带的灭火器对浓烟或火苗进行喷射。
刹车失灵
刹车失灵后,可用手刹来进行刹车,但要操控得当,不能因惊慌而猛拉手刹。如果猛拉,可能会导致手刹的钢丝绳因用力过猛被绷断,使手刹失效。拉手刹过猛还会使车辆的后轮抱死,车辆很容易失控。正确的方法是缓缓地拉起手刹车手柄,不能用力过猛,分几次拉紧、松开、拉紧、松开的方法,使车辆减速停下。需注意的是,拉手刹的手柄时要摁紧手刹车手柄的保险按钮,这样可以使手刹手柄在拉紧、放松的过程中操作自如,防止拉紧时手刹锁死。
手动挡车也可通过抢挡减速停车。抢挡一般直接抢入二挡,抢入后再松油门抬离合器,这时如果有一种急刹车般的感觉,说明抢挡成功了。然后再伺机推入一挡,可以把电门关掉,利用发动机气缸压缩的作用使车辆停车。也可把上述两个方法并用,以达到更好的紧急避险效果。
另外,若在一些下坡等危险路段出现刹车失灵,为防止险情进一步扩大,必要时可利用路边的沙泥堆、草堆、路沟、树林等障碍物给车辆施加阻力而停车。
即将翻车
车辆在行驶中,常常会由于侧滑、转向不足、转向过度等原因导致车辆冲出路面致使翻车。
在翻车的一瞬间,首先要把电门钥匙关到底,使车辆的方向盘处于锁定的状态,这样就能紧紧抱住方向盘,同时将双脚勾住踏板或顶住底部,使身体固定随车体翻滚。其次则是防止被碰伤或甩出车外(翻车时驾驶员若被甩出车外,在车辆的翻滚时很有可能会被车体碾压致死)。另外,系好安全带,这样可得到相应保护。
车祸自救
当自己受伤时,应尽快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和“120”急救电话,如果受伤较严重时,最好保持原地不动,等候急救人员到达。
车祸中的伤员多见各种创伤伤员,在救助这些伤员时一定要注意仔细检查受伤情况,先止血处理再进行骨折固定等。如果伤员伤情复杂,且没有大出血时,可等待专业急救人员赶到后再做进一步处理。
五、火车失事
火车失事的自救原则
1.抓住牢固的物体,以防被抛出车厢。
2.低下头,下巴紧贴胸前,以防头部受伤。
3.留在原座,保持不动;若接近车门窗,就应尽快离开。
4.火车出轨向前行进时,不要尝试跳车,否则身体会以全部冲力撞向路轨,还可能遇到其他危险。
5.经过剧烈颠簸、碰撞后,火车不再动了,说明火车已经停下,这时应迅速活动一下肢体,如受伤应先进行自救。一般说来,紧靠机车的前几节车厢出轨、相撞、翻车的可能性大。车厢连接处是最危险的地方,故不宜停留。
6.火车停下来后,不要贸然在原地停留观察,因为车厢起火爆炸的情况很可能发生。可将装在紧急物体箱内的锤子拿出,打破窗户爬出或采取各种方式打碎玻璃逃离车厢。
7.离开火车后,马上通知救援人员。如附近有一组信号灯,灯下通常有电话,可用来通知信号控制室,同时报警。
火车发生火灾后的逃生方法
1.火车失事后,如果发生火灾,一定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切勿盲目跳车。
2.及时告诉列车乘务人员,并听从乘务人员安排。
3.若条件允许,应立即关闭车窗,因为列车在运行中的风速特别快,如不关车窗,火借风势会更加严重。
4.火灾无法扑灭时,必须顺列车运行的方向撤离,因为在通常情况下,列车在运行中火势是向后部车厢蔓延的。
5.车厢内的火势不大而浓烟弥漫时,被困人员可采取低姿行走的方式从车厢的前后门疏散到相邻的车厢。
六、轮船遇险
运载旅客的轮船遇险后,乘客要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迅速穿上救生衣,不要惊慌,更不要乱跑,以免影响客船的稳定性和抗风浪能力。

七、航空事故
飞机在起飞、飞行和降落时都可能发生意外,如起飞时起落架未收起;高空飞行过程中发生爆炸、坠毁、发动机停止工作;降落时偏离跑道等。
飞机失事的预兆:机身颠簸;飞机急剧下降;机舱内出现烟雾;机身外出现黑烟;发动机关闭,一直伴随着的飞机轰鸣声消失;在高空飞行时发出一声巨响;舱内尘土飞扬等。

八、电梯安全
随着武汉市内高层建筑的急剧增多,使用电梯的场合也越来越多。而因停电、电气故障、机械故障、操作失误等原因,时常会发生电梯中途停止运行的情况。若被困在电梯内,由于环境黑暗、空气不畅,很容易给乘梯人员造成精神和身体伤害。
救助措施:
1.保持镇定,避免因采取错误手段引起的人身伤害事故。
2.立即按下轿厢内配备的警铃或拨打报警电话。
3.电梯内一般都配备了紧急照明电源,一旦断电,紧急照明电源就会启用,照亮轿厢。乘客可以互相照应,从容应对。
4.不要强行扒门,这样会带来新的险情。万一手机没信号、警铃不响或报警电话无人应答,则应拍打电梯门呼救,以便引起过路人员注意。如无人回应,需镇静等待,观察动静,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5.救援应答后,乘客要告知故障,然后听从指导,等待救援。

九、防骗防抢
防骗
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骗术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对此我们一定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比如可乐罐中奖骗取钱财、谎称家属发生交通事故、以交朋友或相亲为名义行骗、“克隆”信用卡或储蓄卡、丢包或掉包诈骗、兑换不流通的廉价外币、高价出售“贵重”药品、虚假招工招生、“借手机”为名诈骗、谎称“需要帮忙”行骗、街头写文行骗、“多次乞讨”行骗、“路边押注”诈骗、“换零钱”诈骗等等行骗行为令人瞠目结舌。

防抢
1.外出时身上不要携带过多的现金和贵重物品。不外露或向人炫耀贵重物品,应将现金,贵重物品藏于隐蔽处。
2.若在银行等机构存取较大数额的钱款时,要有人陪护。
3.尽可能减少夜间单独外出,不在僻静的地方活动,宁可多走些路,也不要步入僻静街巷、小道。
4.在回家探亲、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实践等途中尽量结伴而行,减少夜间乘车。
5.遵守交通规则,不要走在机动车道上。
6.对骑摩托车停停走走和车站闲散的人员应多加留神。
7.对那些无牌、使用外地牌照的摩托车或在银行、大型商场门口停车未熄火的摩托车以及长时间在自己身旁低速慢驶的摩托车应提高警惕。
在遭到抢劫时只有保持镇定,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切忌手忙脚乱,并应看清犯罪分子的衣着、身高、体态等特征和逃跑方向,向周围群众寻求帮助,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十、雷雨避险
户外防雷击
1.雷雨天气时远离孤立的电线杆、广告牌、大树等。可躲在有金属顶的各种车辆及金属壳体的船舶内,千万不能将头、手伸出车外。人坐在车内一般不会遭遇雷电袭击,因为汽车是一个封闭的金属体,具有很好的防雷电功能。
2.立即停止室外钓鱼、划船、游泳、高尔夫等活动。
3.不要停留在高楼平台上,在户外空旷处不宜进入孤立的棚屋、岗亭等。
4.打雷时,最好关掉手机电源,切忌使用电话。由于雷电的干扰,手机的无线频率跳跃性增强,很容易诱发雷击和烧机等事故。
5.由于身体的跨步越大,电压就越大,也越容易伤人,所以雷雨时不宜快速开摩托、骑自行车或在雨中狂奔。
6.若在树林中,最好找一块空地,双脚并拢蹲下,与树保持3米远的距离。
7.在空旷田野上,应尽量降低自身高度,不要把带有金属的物体抗在肩上或放的高于头顶。
8.在户外遭遇雷雨来不及离开高大物体时,应马上找些干燥的绝缘物放在地上,并将双脚合拢坐在上面,切勿将脚放在绝缘物以外的地方。
9.雷电交加时,若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遇到这种情况,应马上蹲下来,低下头,身体前倾,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曲成一个球状,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和发卡、项链等,可减少遭雷击的危险。
10.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被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雷击后的急救
被闪电击中后,强大的电压会使人的心脏停止跳动,出现失去知觉和假死现象,这时千万不要以为已经没救了。在未完全证实患者死亡之前,如果能在4分钟内用心肺复苏法对其进行抢救,可能会使心脏恢复跳动。如果有人遭到雷击,应立即对其进行抢救。如果遇到一群人被闪电击中,先抢救那些已无法发出声息的人。
发生雷电伤人事件后,市民在打“120”求助的同时,对于轻伤者,应立即转移到附近避雨避雷处休息;对于重伤者,要立即就地进行抢救,迅速使伤者仰卧,并不断地做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术,直至呼吸、心跳恢复正常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