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任之堂跟诊日记(56--60 )

 周口店人 2012-06-10

56
第七个是皮肤病患者,病人来复诊,明显是皮肤脱屑已好多了。

老师跟他说,可以不用服汤剂了,然后老师直接叫我开桂附地黄丸为底,加补气的红参、黄芪、白术,再加透邪走皮的生麻黄、龙衣(蛇蜕)、蝉蜕,还用上阳阴血的黄明胶、生姜、大枣,再用枳壳、桔梗、木香,把诸味药理一理,然后准备做成丸剂。

丸者,缓也。这丸剂可以久服,以其药力缓慢持久专一故也。所以这愈后收功的各类慢性杂病,老师经常都会做丸剂。

又有咽喉息肉、说话声音沙哑的女售票员,她心性非常急躁,那该怎么消息肉呢?

老师还是用他散收的思路,只给病人开了虎杖与乌梅两味药。

虎杖,能活血定痛,清热散结,解毒。可以做跌打药用,能散各类淤血,热毒结聚。还可以化痰止咳,因为痰核凝结在咽部,虎杖可以苦降泄热。由于它还有类似大黄般泄下通便之功,故能引咽喉热毒之气,从下面大肠排泄而出。

而乌梅是酸敛的,能让各类息肉、肿结收敛缩小。可内用,可外敷,治疗息肉、胬肉。而《神农本草经》也说它可以“去死肌,噬恶肉”。

提到这两味药时,还是在知粥味喝小米粥东梅她提起的。

她问,这两味药怎么可以治疗息肉呢?

我们说,就拿个形象的比喻吧,这乌梅酸收,就是把息肉肿结抓住。虎杖,苦降、散结、泄下,就是以杖往下击打息肉。如果但用虎杖击打,而没有乌梅来抓住,病邪则会躲闪,去而复来。如果单用酸敛的乌梅抓住病邪,却没有用虎杖往下打,那依然耐病邪不何。所以老师用散收的思路,把病邪往手中一收,然后再把它打散。这也是今天的一大心得吧!

这种治病思路,散收并用,针对病邪就是抓起来打。东梅听后,就赶紧把这“抓起来打”的思路记下来,这是以前很少养成的好习惯,就是在学习期间,要有随时准备拿笔记下知识亮点的心。

机遇、灵感,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在老师身边跟诊,最忙的就是眼睛耳朵跟手中那根笔。

关于这散收的思路,我们又扩展了思维,联想到乌梅丸,它可以下蛔虫,机理何在?

也是抓起来打。方中用乌梅大量,抓住蛔虫,令其安静不动。再用黄连、黄柏,苦下之药,令蛔虫不能逗留,向下散去。

正如古人所说:“蛔得酸则静,得苦则下。”

所以我们再把思维放宽点,那治疗肿瘤癌症呢?是不是也用这个简单的散收思路?

老师常跟我们说到难易相成,越是疑难的疾病,思路对了,方法则越是简易。癌瘤肿块,也先要令他酸收起来,抑制它过度嚣张生长。

老师除了用乌梅酸收外,还善用常用一味民间良药——抽抽桃。这是普通药店都没有的,什么是抽抽桃呢?

就是桃子还没有成熟,就枯萎掉到地上,可以捡来晒干收藏入药。老师说这药能抑制肿瘤的生长速度,是肿瘤变小。

比如,有喉癌病人,水谷不能进,奄奄一息,咽喉部严重闭塞,抽抽桃下去,咽喉就开了,病人还可以喝些水谷精微。至于这抽抽桃治癌瘤的机理又何在呢?

老师说,这桃子未成熟就萎缩掉下来,处于生长最旺盛的时候,突然被阻止住了生长速度,以这种自然界的现象,去通人体的变化,就是令癌瘤在未完全长成的时候,使其萎缩脱落。

我们又想到其他方子体现的散收思路,即“抓起来打”。

如二陈汤,专治各类痰湿结核,它里面就有乌梅。以前想不明,现在也想通了,加乌梅是把痰湿收敛到一处,再用陈皮、法夏、茯苓,把它散开化去。

又有小青龙汤,专退各种白痰、白饮,里面最有特色的三味药就是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也是抓起来打的思路,散收并用啊!用五味子把各种湿浊之气收敛到一处,再用干姜、细辛,一起涤荡打散。

故古人说:“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痰饮本来就是无形无迹,变动不拘的东西,如果没能把它收敛捆绑起来,很难真正彻底制服。我们想一下,那女乘务员的咽喉息肉,有何尝不是痰饮结聚所作呢?

所以还是要“抓起来打”。

这抓起来打,从治疗简单的咳嗽痰饮,到重一点的各类息肉、蛔虫,再到严重的癌瘤、肿块,它都是一理贯通的。中医叫做“以法统方”,用这个方法就可以统领很多方剂,治疗起病来也各有信心。

所以,老师并不惧怕治疗任何疑难杂病。

57

第十一个病人,病人来说他血粘稠,老起夜尿。

老师说,血脂稠,跟血粘度偏高时不同的,血脂稠,是血中油脂高。血粘度偏高,可以打个比方,煮粥的时候,熬到后面水越来越少,那粥就越来越粘,这时再往粥中加些水就不粘了。所以治疗血粘度偏高,要用滋阴的思路。一般重用白芍三十到五十克,养好肝阴就见效。

这个病人老师就叫他晚上用点生姜和大枣煮水喝,可适当加点糖跟盐。因为病人脉细,主血少,用姜枣助脾胃化生气血。

至于血中油脂多、血脂高,老师的治疗思路又是不同。

一般老师会用苍术跟鸡矢藤搭配重用,苍术升脾清气,鸡矢藤降胃浊积,脾胃升降正常,油脂就容易消化掉,减肥也是从这个道理。

治疗血中油脂,并不在血管中治,而是要在化生血液的胃肠中去治。

这第十三个病人,老师一把她的脉,就说关部郁住了,平时思虑太多,思虑伤脾,脾不能生气血,故唇白贫血。

老师又看她手黄,叫她伸出舌头,舌质淡白。便直接叫我开归脾丸。肾脉也不足,肾主骨生髓,西医说骨髓能造血,而中医也是通过补肾以助气血升华。故老师又加入杜仲、川断、桑寄生三味药补肾中精气。

肾精为阴,取水能生木,木生心血,肾气为阳,取火能生土,以助脾胃运化。所以治疗心脾,也需要兼顾到肝肾。尤其是气血不足,又腰膝酸软的病人。

病人又诉苦说,睡不沉,老容易生气。

老师又加入夜交藤、香附,以理气安神。

还加入火麻仁,火麻仁,润肠通便,大凡思虑过度、谋虑过多的人,气都会郁结在肝、脾、心中,同时大小肠也会气结不畅,加入火麻仁,专利大肠气结积滞,使归脾丸补养气血,又能通调胃肠,补而不滞。

第十七个病人,口苦失眠,而且烦躁,多油汗。

老师说,为什么病人会流油汗?你看夏天的松树,木热则流脂。肝火郁旺,则油汗出。一旦碰到秋天或肺主的天气,下敛下降时,那油汗便好了。

所以,秋天松树就很少流脂。

从这个道理,老师治疗各类脂溢性脱发、脂溢性皮炎、酒渣鼻,都会用到降肺气的思路。

降肺气,令金能克木,则肝火、肝郁可调,则油脂、油汗通通归入大肠。

降肺气,为何可以把污浊油脂降入大肠?

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

老师常说,只要把这个气机走一圈,身体就好转了。这个气机是什么?

就是肝气往上升,肺气往下降。

接着,老师给这个口苦、失眠、烦躁的病人,开了个合方。

用交泰丸(黄连、肉桂)与柴胆牡蛎加葛根汤。这方是专治肝胆火旺、口苦的。

然后老师又重用枇杷叶,以降肺金,还加入栀子豉汤,解胸中郁热。还加泽泻、黑豆两味利水而不伤阴的药,让肝肺下降下来的郁热能从小便排出。

《药性赋》说:“泽泻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从胸膈肝肺降下来的郁热,必须要有个出路,泽泻可以给病邪一个出路。

至于黑豆,老师常说,牡蛎与黑豆相配,就相当于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泄的思路。黑豆还能安神、解毒、助睡眠、补肾利水,是通补之物,补而不滞,利而不伤。老师常说,像这类又能补养,又能流通的药物,非常符合人体的机能,应该特别注意。

黑豆是“肾之豆”,是养肾的。而肾又开窍于耳,黑又为夜晚的色彩,所以黑豆能养肾以助睡眠。所以黑豆拿来煮粥,养肾通耳窍的同时,能够令人沉睡。尤其是在冬天服用,助肾封藏,正当其时。

说一下这黑豆的作用,以前人在养马的时候,到了冬天,都会在马的饲料里加一点黑豆,那马吃一个冬天,比平常的马更要膘肥体壮,甚至很多病老的马吃过后,都还能显露出难得的生机。这黑豆尤其是冬天服用,对强壮少身体真是功不可没。
58

中午,我们一起吃晚饭后,王蒋回宿舍休息,东梅则一起和我们上五楼学习。

老师曾说,东梅小女子,不简单。

她学打坐,第一次就把双盘练上去了,还学会通过八段锦分解腿部酸胀压力。这时,她也边打坐边看书。昨天她上来时,还帮黄剑老师整理“中医百家谈”的录音,完全是主动为中医事业做贡献。

我们都说她外柔内刚,很能自强。

我们则在一旁些跟诊日记,一写一个下午,直到我们去吃饭,而王蒋跟东梅两人,则去找房子,他们由于要在老师这里久学,所以要找到一套合适的房子,长期住在旅馆,也并不合适,价钱也太高。

后来他们终于在富康小区找到了套房子,两室一厅,非常宽敞明亮。

晚上饭后,王蒋也一起上五楼来学习,他在一旁背《药性赋》,我们则一起在整理医案。由于明天广州的同学要南下了,要南下广州。我们想今晚老师一定会谈论很多医事,我们八点半就过大药房,他们已经开始谈话了。

我们连忙拿出笔记本与签字笔,开始边听边记录。

幸得当时全心记录下来,笔记都做了近三十页,才有下面这些老师的谈话记录。

晚上一起听老师讲的还有两位病人,一位是山西的书商,一位是深圳的白领。

老师前面都已经开方给他们调了,晚上闲聊,主要是教他们要端正心态,正确看待疾病。

书商很担心自己的身体,怕什么肿瘤癌症。

老师说,人的身体就像大自然一样,他会废物利用,重新吸收。自然界没有废物,全部都可以被吸纳转化。人身体的脏器也一样,完全可以消耗掉邪气肿块,肺可以宣化掉,脾可以运化掉,肾可以气化掉,肝可以疏泄掉,心可以流通掉。

不要以为肿瘤癌症就那么可怕,很多癌症患者的包块不过是痰湿停聚的产物而已。它可以停聚,也可以消散,身体都有途径可以排出。

那该怎么排除呢?我们都心中存疑。听老师说下去。

老师又说,排浊靠五脏,五脏不好,是管五脏的大脑,心脑出了问题。所以要给它放放假、爬爬山散散心。

山西的书商就问,我气力不足,一爬山就气喘,怎么办呢?爬不了山了。

这山西书商也只有三十多岁,年轻得很,身体看起来并不弱,可是对自己却不够自信。

老师说,八十岁的老太太都可以虔诚地爬上山,烧香拜山,何况年轻人,别把自己定位得太柔弱。你可以上牛头山走那黄土地路,人要心理上先战胜疾病,第一个就是我没病,这是前提。如果未打仗,就先怯战,那是必输无疑的。

大自然没有废物,都可以被利用,人体也一样,没有废物,都可以被消化。人会生病,只是五脏一时失调。

接着,老师讲了一个案例,就是一个观念的差别,完全把疾病救治过来的。

一个小伙子得了阴囊潮湿,非常自卑,不敢见人,烦躁得很,后来,便发展成了抑郁症。

他父亲特别带他前来找老师看病,老师说,这病没啥问题,完全可以自愈。药物我帮你开,你要心情放开,尽管爬山去。

于是,这父子俩就去爬牛头山,刚开始走一公里,就觉得腿子痒痛,走不动。后来坚持爬上山,反而觉得腿脚越来越有劲,小伙子非常高兴,觉得我也能爬山了,爬得比他们更有劲,我并不比别人差啊!

这样,心胸一打开,只吃了老师的八付药,就把病治好了。

所以说,一个人不能太自卑,认为自己能干,就一定能做好,认为自己身体行,肯定行。

老师然后总结说,这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人是没什么病的,只是五脏失调了,五脏为什么会失调?就是你长期紧张憋住,不让它运化。如果我天天放松,那么五脏就自然正常运化了。

你如果不放松,就等于不让脾动,那就身体停满痰湿,把腰圈长得粗粗肥肥的。

如果紧张憋住抑郁,那就不让肺动,那肺就充满浊气,老觉得自己气力不够。

所以身体,都在观念转变,都在这一念之差。

就像那阴囊潮湿得抑郁症的小伙子,一爬上山去,转一圈回来,就哈哈大笑,说我能爬山了,很高兴。心胸一放松,五脏六腑就把那些湿浊给打垮了。

而当代许多人说他每天都忙不过来,怎么能闲下来去放松呢?老师也常说,这是意识的问题,并不是身体的问题。引用古代一位智者的话,就很好的说明这点:

“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法外。”

人活在这个浮躁的都市里,要自己心中有一片净土,用自己一颗真心去耕耘。
59

看到我们跟王蒋、东梅都到齐了,老师便说,我们就来谈谈学医吧。

学医很复杂,很不容易,汗牛充栋的典籍有成千上万册,如果都背下来,会觉得很忙累。

张三这样说,李四那样说。同样的病,有用下火派的大黄,也有用补肾派的熟地,还有对立统一、寒温并用的,这么多机理要来治病,我们何去何从,怎么能搞得清楚。

如果单记方歌,一部方剂大全就有一两万个汤方,怎么可能记得住?方子就像圈套,你套好了就是好方,而套不好,执着于方,记得越多,并不是越好。

方是人定的,你也可以定方。就像《伤寒论》张仲景定了了一百一十三方。而我临床上常用小伸筋草、淫羊藿,治疗脚抽筋,来一个治一个,治一个好一个。这就是一个定方,方就是理法里面用出来的。

中医讲究理法方药,你有了理法,也可以定方。

比如,病人有瘀血,我们用的理法就是活血,它可以用三七、丹参,它也可以用鸡血藤、川芎,他可以用三菱、莪术,它可以用桃仁、红花,它可以用穿破石,这些都可以用好、治好,都有效。药物虽然不同,但它背后治疗的作用机理是一样的。

我小时候,也一直在背方药,背理法。后来,才渐渐明白,中药真正是以简制繁。并不需要太多方药,比如,我平常用的这三十多味药。

如玄参、牡蛎、白芍、当归、柴胡、麦芽、丹参、桂枝、鸡血藤、川芎、附子、白术、红参、茯苓、麻黄、杏仁、枳壳、桔梗、木香、竹茹、鸡矢藤、穿破石、火麻仁等。

你们信不信,我就用这简单的几十味药,就可以把常见的疾病都治了。这全都在于里面的药味与剂量的加减变化。

如柴胡,从五克到五十克,枳实从五克到五十克,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中药要把人体气血循环参悟透,再根据人体病邪的性质去调理就行了。这样,可以用这药,也可以用那药。比如,用半夏降逆,我也可以用竹茹降逆,都有效,都是一样的道理。

后来老师又说,即使把他常用的几十味药抛开,用其他的要,照样可以治好病。

老师要我们不必执着于一方一药,关键是要把人体气机、升降、循环的道理参悟透。看《黄帝内经》通篇都很少讲真正的治病,而是讲正常的人体气机是怎么循环的。

所谓知常达变,知道正常的身体循环,就可以调理异变的各种疾病。

这时,深圳的这位白领,也是来找老师治疗不育的。

老师便讲到肾亏,老师说,用中药可以很快把他的气机调好,可如果他天天同房,自己又搞亏了,或者饮食不忌,食用生冷水果伤精,致使精子没活力,这就是教育的问题了,不属于医疗的范畴。

常言道:“医得了病,医不了命。”人的命要靠自己去该,去纠正,去向善。《了凡四训》这本书我看了很好,因为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人的生命线、健康险、智慧线、财富线,不都是通通掌握在自己手中吗?都是要靠自己去主宰。

确实,《了凡四训》是不孕不育者,乃至各类有身心疾患的人,最佳的医嘱,里面关于生育小孩就有这段非常精彩的论述。

《了凡四训》此书即是袁了凡自己婚后多年无子,并且仕途不顺,在得高人指点后,依教修行,终至子孙满堂,仕途显赫的经验之谈。里面有育子妙方,如袁了凡的自我检讨(原文如下):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好彻夜长坐,而不知保元毓神,宜无子者六;其余过恶甚多,不能悉数。”

我们看里面袁了凡先生自我反省的六点,正是我们当今时代绝大部分人的通病。

第一,有洁癖。爱弄各种化妆品、香水、沐浴露、洗面奶等。把神志注意都集中在外表的干净,而不重视心灵的清净。

第二,一有小事不顺,便烦躁发火,不能和气包容,天地和则万物生啊!

第三,“忍”这里是残忍的意思,残忍自私,缺乏慈爱之心,不利于生子。

第四,言多伤中气,一坐在一起,就讨论他人是非,很少反求诸己。

第五,吃喝应酬多,酒为穿肠毒药,多饮拔肝气,消耗肠精肾水。

第六,熬夜、上网、彻夜长坐,久坐伤肉,久视伤血,久熬夜伤精,精血肉俱伤,伐根以求木茂,可得为乎?
 
60

老师是因为今晚喝了点小酒,借着酒性好发挥。又因为我们这一两天就要离开了,还有王蒋是刚来老师这里学医的。

王蒋原本在温州做生意,特别放生发愿,弃商从医,要把中医学好。

后来,一找就找到老师这里来了。医不叩门,老师这里的大门时敞开的,谁有心想学好中医,都可以在老师这里学到传统中医。

我们在聊时,还做了个比喻说,老师这任之堂大药房,是流动人口集中地。老师是渡舟人,既渡病人也渡学生。

确实,这里有些病人成为学生,有些学生也是带病来学的。

老师接着又说,这学医打基础,功底是越扎实越好,如同金字塔,要想建得高,先得打好底层,所以,学医打基础,还是要厚积的。功底基础扎实,那将来攀登的高度,便也越高。

老师又提到盖房的原理,说旁开一寸,更上一层。房子基础打不好,楼房一建高,反而就倒下。所以我们人生,想修为更上一层,只有再回归基础,基础多牢决定多高。

现在我也还在背诵药性、汤头,看张锡纯的书,地基打深厚了,房子盖得才稳妥。这里其中比没有什么技巧可言。

老师谈完了打基础,这是教我们:要得真学问,须下苦功夫。

接着,老师又谈到悟性,怎么悟呢?要在平时生活中,时时存疑。道在生活中,譬如这个湿怎么除?人腰腿为什么会酸胀?太阳出来为什么会好点?阴雨天为什么会加重?想久了,你的医理药性,就会豁然开朗。

又比如,这血粘度高怎么治,用常规的活血化瘀药,却偏燥治不好。这比如稀饭煮得那么粘稠,再怎么搅动它,都觉得粘稠。可如果加点水下去,不就稀释了吗?

这样,用滋阴的药物,重用白芍五十克以上,就把血粘度给解决了。老师说,这个道理还是北京一位在校那学生悟到了,后来还写成论文发表。

又比如,肠道有硬块积滞,如何推动?像船搁浅在摊上如何行走?当然是“增水行舟”了,可用增液汤。

肠道是管道,血脉也是管道,那血脉走不动了,不也可以用增水行舟之法吗?尤其是脉细涩,心肝血少的。重用白芍,效果就出来了。这跟单用桃仁、红花之类活血化瘀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悟性这种东西要相信,在煮稀饭的时候,也能够悟出怎么治血粘度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