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保健药茶

 hangxing_441 2012-06-10

    药茶,是指以饮茶方式饮用含茶叶或不含茶叶的单一或数种药物,以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养生及润肤美容的功效。下面介绍《肺系疾患防治类药茶》,供参考选用。

  杏梨饮茶:苦杏仁10克,大鸭梨1个,冰糖20克。

  【主治】口鼻咽喉干燥,口渴,干咳无疾或痰少而粘,不易咯出。

  【制法】先将杏仁去皮尖,打碎。鸭梨洗净,不去皮,只去核,切块。加适量水同煮,待熟,入冰糖令溶。代茶饮用,不拘时。

  【按语】杏仁,苦、微温,有小毒。有苦泄降气、止咳平喘之功。《珍珠囊》:“除肺热,治上焦风燥,利胸膈气逆,润大肠气秘。”其所含的苦杏仁甙口服后,在体内慢慢分解产生微量的氢氰酸,对呼吸中枢有镇静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达镇咳平喘作用。但因其有小毒,故不可过量服用。鸭梨,甘、微酸,凉。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本草纲目》称其:“润肺凉心,清痰降火,解疮毒、酒毒。”冰糖,能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嗽、化痰涎。三药相伍,具润肺止咳之功。故本茶对肺燥所致的咳嗽痰少而粘、咯之不爽者效果甚佳。

  六安煎茶:制半夏、茯苓、杏仁各6克、陈皮4克,甘草、白芥子各3克,生姜3片。

  【主治】寒痰咳嗽,痰气滞逆,痰质清稀,量多,脘闷不畅,饮食减少,舌苔白,脉滑。急、慢性支气管炎,见有上述症候者。

  【制法】原方前六味研成粗末,置保温瓶中,加生姜3片,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年老体弱者,白芥子可不用)。每日1剂。

  【宜忌】风热咳嗽及肺虚阴亏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六安煎”,出自《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原书指证主治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者。加减法有外感风邪咳嗽而寒盛者加细辛;冬季严寒加麻黄、桂枝;风盛而邪(寒)不盛加防风或苏叶;头疼鼻塞加川芎、白芷。兼有寒热加柴胡、苏叶;兼肺胃之火加黄苓,甚者加石膏、知母等,可见本方是从外感初期,痰滞气逆而致咳嗽的病机设计的基本方。方中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五味是“二陈汤”方,所加杏仁、白芥子二味,杏仁能散寒、止嗽、定喘,白芥子味辛性温,有利气豁痰,温中散寒的功效。白芥子的下气宽中作用较强,故老年或气虚病人可去之不用。

  宣肺止嗽茶:浙贝母、前胡各6克,光杏仁8克,薄荷叶4克,生甘草3克。

  【主治】感冒风邪,咳嗽,痰多色白质稀,伴有恶寒,头微痛,舌苔薄白,脉浮滑。

  【制法】按原方组成用量,研成粗末,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不拘时频频代茶温饮。

  【宜忌】咳痰色黄,发热有汗,口渴者忌用。

  【按语】本方用薄荷、杏仁解表宣肺,大贝、前胡能消痰下气,为外感咳嗽要药。生甘草和中润肺,《本经》说它“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在外感病证方中多配伍用之。贝母有两种,一为浙贝,一为川贝。浙贝母又名象贝、元宝贝,性味苦寒,能清热化痰,散结解毒,《本草正义》说“象贝清泄肺气而辛能疏散。”故外感咳嗽多用之。川贝母味甘苦,性凉,能润肺散结,止嗽化痰。因其甘苦性凉而润,故内伤咳嗽或久嗽多用之。动物实验:小鼠用氨水引咳法证明,灌服川贝的总生物及非生物碱部分,均有镇咳作用。而浙贝母对此无作用。二氧化硫引咳法证明,川贝生物碱无镇咳作用。而浙贝粉及其乙醇浸剂有明显作用,并可持续两小时。以上资料说明川贝、浙贝在药理作用上,有一定程度差异,故于临床使用时,仍宜参考传统药方的用药经验而对症选用。

  萝卜姜汁茶:萝卜不拘多少,姜汁适量。

  【主治】感受风寒,咳嗽音哑,痰稀色白,形寒口不渴,舌苔薄白。

  【制法】将白萝卜、生姜洗净后,各捣碎取液,按5:1兑和,搅匀,再冲入温开水适量,代茶饮。1日2~3次。

  【按语】萝卜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鲜根,为人们喜爱的蔬菜,生食、熟食均可。性味辛甘、凉,能消积、化痰、下气、宽中。民间单方,小儿常吃生萝卜,能预防痰滞、食积。生姜性味辛温,有发表散寒、止呕化痰之功用。与萝卜同用,既能发表散寒,又可监制萝卜之凉性,使之充分发挥化痰止咳作用。又据《中国防痨》介绍,用红皮大萝卜2公斤,加水300O毫升,煎至1000毫升时,除去残渣,再加入明矾9克、蜂蜜9O克,每次5O毫升,用开水稀释后,空腹饮用,每日3次。可治肺结核咯血。

  川贝批把茶:枇杷叶、桔梗、川贝母、光杏仁、薄荷。

  【主治】伤风咳嗽或急性支气管炎,咳嗽痰少色白,畏寒,头疼或微疼,舌苔薄白。

  【制法】枇杷叶洗刷去毛后切碎备用。每次取枇杷叶、杏仁各5克,桔梗、川贝、薄荷各3克,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频频代茶饮。亦可加入白砂糖少许。

  【宜忌】风热咳嗽及虚劳咳嗽忌用。

  【按语】本方以枇杷叶、杏仁镇咳;桔梗、川贝化痰。薄荷辛散,能疏散风邪,配合杏仁有散风寒、宣肺气之功效。如考虑川贝药价较贵,泡用浪费过多,可以研成粉剂,每次用2~3克吞服;或改用象贝母。用于外感咳嗽,有同样的功效。

  桑菊杏仁茶:桑叶、菊花、杏仁各1O克,白砂糖适量。

  【主治】外感风热,咽痛喉痒,咳嗽音哑,痰稠微黄,口渴,身热恶风,舌苔薄黄。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

  【制法】将杏仁捣碎与前二味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再加入白砂糖适量,代茶频频饮用。每日1剂。

  【宜忌】慢性咳嗽,痰黄调厚者忌用。

  【按语】方中桑叶、菊花能疏散肌表风热,一般风热感冒、初起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咽痛者多用之。本方配以苦杏仁祛痰止咳,砂糖甘寒凉润,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效。近代药理研究表明,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菊花对多种致病菌以及流感病PR8和钩端螺旋体均有一定抑制作用。临床研究亦表明,鲜杭菊制剂及桑菊复方,治疗上述病症总有效率约为8O%,并具有预防意义。

  蝉衣牛子桔梗茶:蝉衣、生甘草各3克,牛蒡子9克,桔梗5克。

  【主治】风热感冒,咳嗽失音,咽喉疼痛。

  【制法】按原方用量比例,共为粗末,置保温瓶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孕妇慎服。

  【按语】蝉衣又名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蝉壳。药用去翅、足。它性味甘咸、凉,能散风热、宣肺、定痉,常用于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和小儿麻疹透发不畅、风疹搔痒、惊痫以及破伤风、疔疮等证。《本草拾遗》治哑病(音哑)用蝉衣研1钱七,井花水服。药理研究表明,蝉蜕有抗惊及镇静作用。牛蒡子味辛苦,性凉,能疏散风热,宣肺解毒。甘草、桔梗二味为《伤寒论》桔梗汤方。原书指证:治少阴病咽痛及肺痈,咳而胸满,咽干,时出浊唾腥臭。本方在桔梗汤基础上,加用疏散风热之蝉衣、牛蒡子,对于外感风热、咽痛、咳嗽、失音有良好疗效。

  百合杷藕茶:百合(鲜良者)、枇杷(去核)、鲜藕(洗净,切片)各30克。

  【主治】①风热咳嗽,日久所致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粘难咯,声音嘶哑。②燥咳,咳唾痰中带血,口干舌燥,舌苔薄干。

  【制法】上药切成薄片或研成粗末,每次用40~5O克,置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10分钟左右,即开始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沉渣。百合、藕片也可细嚼服。

  【宜忌】风寒咳嗽痰多色白者忌用。

  【按语】百合甘而微寒,能清肺润肺而止咳嗽。《本草纲目拾遗》:“清痰火,补虚损。”鲜藕清热生津。枇杷能清热化痰、下气止咳,合之共奏清热润燥止咳之功。据药理研究:枇杷种仁含苦杏仁甙及脂肪油,也含有少量蜡醇、蜡基棕榈酸盐等。其中苦杏仁甙能分离出氢氰酸,而有止咳镇痛之功,杏仁甙水解产生苯甲酸在消化道内有抑制酵母的作用,防止发酵。

  清咽止嗽茶:薄荷6克,沙参、炙百部各9克,生甘草4克。

  【主治】秋季感受凉燥之气,干咳痰少或无痰,咽喉燥痒不适,时有形寒者。

  【制法】先将薄荷置保温瓶中,沙参、百部、甘草用清水适量煎15分钟后,趁沸倾入瓶中,盖闷10分钟,代茶频频饮用。

  【宜忌】风寒咳嗽、咳痰色白量多者忌用。

  【按语】秋季干燥低温时,每易发生燥咳,其症以咽喉燥痒、干咳无痰为主,全身症状可有畏寒无汗。本方以薄荷辛凉发散;沙参、百部、甘草润肺止咳。如畏寒、咽喉不适消失,干咳变成咳痰粘稠者,可在本方基础上,去薄荷,加入银花1O克、黄苓6克,连用3天,咳嗽即止。

  冬瓜蜜茶:冬瓜皮(经霜者)15克,蜂蜜少许。

  【主治】秋燥干咳无痰,咽喉燥痛。

  【制法】取经霜的冬瓜皮洗净切细,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后去渣,调入蜂蜜10~20克,分次代茶饮。

  【宜忌】脾虚便溏者忌用。

  【按语】冬瓜皮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外层果皮,性味甘凉,能利水消肿,消痰。常用治水肿、腹泻和痈肿等证。《滇南本草》说它能“止渴,消痰,利小便,治中风”传统蜜饯食品中的冬瓜糖是以冬瓜瓢浸糖晒干而成,有润肺化痰止咳功用。本方以冬瓜皮与蜂蜜同泡茶饮,方法简便,具有同样效果。

  利痰止嗽茶:车前子10~15克,橘皮8克。蜂蜜2O~3O克。

  【主治】新久咳嗽,痰多难咳,胸脘病闷。亦可用于小便淋痛。

  【制法】车前子微炒黄,橘皮切细,用纱布包之,并入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去渣,冲入蜂蜜20克,代茶频饮。每日1~2剂。

  【宜忌】脾虚肠滑易泄者忌用。

  【按语】车前草及子均有止咳祛痰、清热利水作用。临床上,清暑利湿多用鲜草;止咳化痰和治疗眼病多用其子。药理研究表明:车前煎剂,给麻醉猫口服,可使呼吸道粘液分泌明显增加和一定的镇咳作用。水浸剂在试管内对某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平板打洞法证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其高度敏感、宋氏痢疾杆菌中度敏感。本方以车前子与橘皮相配使用,对上呼吸道感染、百日咳、气管炎有良好的镇咳、祛疾效果。又据药理研究报告,车前所含之甙,小量能使心跳变慢、振幅加大、血压升高。大量则引起心脏麻痹、血压降低,所以使用本方时,不要随意加大车前的用量,以防发生不测。

  紫苏童参茶:苏叶、苏便各1OO克,太子参8O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冬春遇寒即发者。

  【制法】上药按比例配制成散剂,用纱布袋包,每包重6克,每次取1包,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闷置15分钟后,弃去药渣,兑入蜂蜜15克,代茶饮用。每日早晚各1包。

  【宜忌】咳痰黄稠者伴有发热者慎用。

  【按语】紫苏叶性味辛温,能发表散寒、理气、和营,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和胎动不安。苏梗与苏叶功效相近,但发表散寒之力较弱,而以理气解郁见长。临床报道,取干苏叶与干姜(1O:1)制成25%苏叶药液,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观察552例,经4个疗程(1O天为1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后,近期控制62例(11.2%),显效15O例(27.2%),好转213例(38.6%),无效127例(23%),对单纯型和喘息型的疗效相似。用药后多数患者反映食欲增加、心跳减轻、咳喘咳痰均有明显改警。本方配以太子参能补肺、健脾、化痰止咳,《本草从新》说:“太子参,虽甚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人参。”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患者,冬春之季常饮此茶,能控制急性发作,减轻咳喘、咳痰的症情。

  松塔茶:白皮松塔400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咳痰迁延不愈。

  【制法】白皮松的球果(不带松子)拣去杂质,洗净后以清水适量煎2次,去渣。二煎药汁混合,用文火煎成浓汁备用。每次取药汁(约相当生药3O克左右)加温,加入冰糖屑适量,待溶化后饮用。每日2~3次,食后服。

  【按语】本品为松科植物白皮松的球果。性味苦温,主含挥发油、皂甙、酚类等。药理试验:小鼠氨水引咳法,口服有明显镇咳作用;豚鼠用组织胺与乙酸胆碱混合喷雾引喘,有明显平喘作用。体外试验,本品挥发油对肺炎球菌、流感杆菌、甲型链球菌及卡他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临床报道,据2000余例系统观察,一个疗程的近期有效率在8O%左右,临床控制及显效率占15~2O%左右。其作用以止咳、祛痰效果较好,平喘次之,消炎作用不明显。副作用可有口干、恶心、头晕、上腹不适。动物实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

  灵芝半夏厚朴茶:灵芝6克,半夏、苏叶各5克,厚朴3克,茯苓9克,冰糖适量。

  【主治】过敏性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

  【制法】前五味共研成粗末,以纱布包之。置保温瓶中,用沸水运量冲泡,盖闷15分钟,再加冰糖屑适量,发作时可1次饮下。待哮喘缓和,每剂可分2~3次饮用。至症状完全消失停用。

  【宜忌】热痰哮喘忌用。

  【按语】本方是《金匮》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加灵芝。原方治痰气郁结,咽中如炙脔,咯吐不出,吞咽不下,以及胸胁满闷,湿痰咳嗽,呕吐等症,近代也用治食道痉挛、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本方去生姜之苦辛,改用灵芝,滋补强壮,扶正培本。据实验报告,灵芝有良好的镇咳平喘作用,并有促进气管粘膜上皮再生修复作用。还有调整免疫功能、抑制过敏反应的作用。临床报道,灵芝制剂对老慢支病人喘息型效果较好。配合半夏化痰开结;厚朴下气平喘。紫苏助半夏、厚朴宽胸畅中。茯苓健脾利湿。诸药相合,对湿(寒)痰型哮喘有一定的疗效。现代药理报道,茯苓制剂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能显著增加血清IgG含量,有促进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作用。

  苏子杏仁茶:紫苏子、巴旦杏仁各6克,橘皮4克。水煎去渣,加蜂蜜1匙,分2次服。

  【主治】慢性咳嗽,痰多,咽喉干燥不适。

  【制法】苏子、杏仁共杵细,橘皮切碎,用纱布包之。置保温瓶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再调入蜂蜜15克。分2次饮用。早晚各1剂。

  【宜忌】寒湿痰饮、脾虚易泄者忌用。

  【按语】巴旦杏仁有甜、苦两种。另有甜杏仁,可供果食(仅含少量苦杏仁甙,含油量高于苦杏仁)。在江苏、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地有时将甜杏仁作巴旦杏仁使用。甜杏仁的主治与苦杏仁相同,因无音劣之性,故在虚劳咳嗽方中用之。苦巴旦杏核仁中,含有苦杏仁甙及苦杏仁酶,小量内服后可在体内产生微量氢氰酸,而呈镇咳平喘的功效。本方与苏子、橘皮相伍,能增强化痰下气的功效。由于杏仁、苏子均富含油脂,性滑易泄,故脾虚肠滑者不宜使用本方。

  冬花紫菀茶:茶叶6克,款冬花、紫菀各3克。

  【主治】外感风寒所致的咳嗽痰多、喘逆气急、恶寒发热等症。

  【制法】将上三味药放入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至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即可当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沉渣。

  【按语】风寒上受,内合于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喘气逆,寒为阴邪,凝液成痰,故咳嗽痰多。寒郁肌表,卫阳被遏,故见恶寒发热之症。紫菀性质温润苦泄,有较好的化痰止咳作用。《本经》:“主咳逆上气、胸中寒热结气。”款冬花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茶叶苦甘、凉,能清头目、除烦渴、化痰消食、利尿。《本草纲目》称茶叶:“浓煎,吐风热痰涎。”三药相配,具有止咳化痰之功。据药理研究:紫菀中的紫菀皂素能使动物呼吸道分泌物增加,而有祛痰作用。从紫菀根部的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种无色针状结晶,对小白鼠实验性咳嗽有镇咳作用。对多种病菌有抑制作用,并对艾氏腹水癌有抗癌作用。茶叶中所含的茶碱能松弛平滑肌,故用以治疗支气管哮喘。

  佛手半夏茶:佛手、半夏各6克。

  【主治】慢性咳嗽、咳痰量多色白,胸脘痞闷,食欲不振或食后上腹饱胀不适,舌苔腻,脉缓。如慢性支气管炎湿痰型。

  【制法】将佛手切碎,半夏(制)微杵后,放入保温杯中,再加砂糖少许,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后,代茶饮,1日内饮完。

  【宜忌】肺热或阴虚咳嗽忌用。

  【按语】佛手正名佛手柑,又名佛手香櫞,为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鲜柑可供观赏,药肆饮片为干品。其味辛苦酸、性温,无毒。能理气、化痰、解酒。临床常用于胃痛、肋胀、呕吐、噎膈、痰饮咳喘等证。本方用它与擅长燥湿祛痰、止咳的半夏相伍,对痰湿留滞胸膈、上中二焦气机不利的疾嗽有良好疗效。

  川贝莱菔茶:川贝母15克,莱菔子15克。

  【主治】久咳痰喘,咳嗽咯血(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

  【制法】将上二味研末,每次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

  【按语】川贝母主产四川、云南、甘肃及西藏等地。夏季采挖,宜烈日曝晒,或微火烘干。当晒至贝母表皮现粉白色时,将泥土筛去,去皮晒干。川贝母苦、甘,微寒,能清热润肺,止咳化痰。《日华子本草》曰:“消痰,润心肺。”《本草别说》曰:“能散心胸郁结之气。”莱菔子能下气定喘、化痰消食。《本草纲目》称莱菔子:“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两药相配,可润肺定喘,止咳化痰。适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所致的咳喘证。

  祛痰宽胸茶:炒枳壳4克,苏子10克,炙甘草5克。

  【主治】咳嗽痰多、胸脘病闷、不思饮食、舌苔厚、脉滑、体实肥胖者。

  【制法】枳壳切碎,苏子与甘草略杵,放入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分2~3次饮完。每日1剂。

  【宜忌】老年、虚人忌用。

  【按语】枳实为全香科植物枸橘、酸橙或香橼的幼果。性味苦寒,能破气、散痞、泻痰、消积。《本草衍义补遗》说:“枳实泻痰,能冲墙倒壁,滑窍泻气。”枳实与枳壳为同一植物。《纲目》指出:“枳实、枳壳,气味功用俱同,上世亦无分别,魏、晋以来,始分实、壳之用。”临床使用,一般破气消积用枳实,利气行痰用枳壳。本方配以苏子,性滑能降肺气,消壅痰,利膈宽肠。炙甘草,扶正益气,能监制前二昧的消伐太过。如一般老年人,体质尚健壮者,枳实改用枳壳,有同样的功效。

  杏仁蜜茶:苦杏仁10~15克(去皮尖),蜂蜜1O~15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咳逆上气,痰少,咽燥舌干。

  【制法】取苦杏仁捣碎,置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调入蜂蜜,代茶饮用。

  【宜忌】风热、湿痰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原名杏仁丸,治咳道上气。制法颇为费时,不及改成蜜茶方便。杏仁善能宣降肺气,为止咳平喘之要药。因配伍的不同,广泛用于各种咳嗽证。杏仁分苦、甜两种,苦杏仁长于宣泄,多用于各种外感咳嗽实证;甜杏仁长于滋润,多用肺虚劳嗽。本方所用杏仁可因人因证选择。

  二冬茶:天门冬、麦门冬各等分,蜂蜜适量。

  【主治】肺胃燥热,咽燥于咳,或痰粘滞难以咯出。

  【制法】前二味均剖开去心,各取6~9克,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再加蜂蜜10~20克,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湿痰或风寒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为“二冬膏”改制。天门冬为百合科植物天门冬的根块。麦门冬为百合科植物沿阶草的块根。二药均有养阴润肺止咳作用。《本草蒙筌》说:“天、麦门冬,并入手大阴(肺)经,而能祛烦解渴,止咳消痰,功用似同,实亦有偏胜也。麦门冬兼行手少阴心,每每清心降火,使肺不犯于实邪,故止咳立效;天门冬复走足少阴肾,屡屡滋肾助元,使肺得全其母气,故消痰殊功。”可见天冬、麦冬二药润肺养阴是其共同功效,但天冬长于祛痰,麦冬长于止咳。用途稍有差异。

  萝卜柿霜饮:大白萝卜500克,饴糖15克,柿霜9克,川贝粉6克。

  【主治】阴虚肺热,肺燥,气逆咳嗽,痰液粘滞,色白,或连声咳嗽,而痰不易出者。

  【制法】将白萝卜绞汁,加入饴糖,置闷锅中,隔水蒸化,临服时将柿霜、川贝粉调入,趁热缓缓呷下。1日内分2~3次饮完。

  【按语】萝卜能消积滞,化痰热。《日用本草》说它能“宽胸膈,利大小便。熟食之化痰消谷;生啖之止渴宽中。”《随息居饮食谱》说它善“治咳嗽失音,咽喉诸病。”药理研究表明,萝卜的醇提取物对革兰氏阳性菌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还有报告,萝卜的榨取汁可防止胆石形成而应用于胆石症;水煎液可用于粘连性、或机械性肠梗阻等,可见萝卜虽贱而药治用途不凡。本方以萝卜汁加饴糖制成稠液,与润肺止咳的柿霜、川贝粉同用。对于阴虚肺燥咳嗽有良好的效果。

  沃雪茶:生山药45克,拧框子(炒捣)12克,柿霜饼18克。

  【主治】肺脾气阴不足所引起的虚热、短气、懒言、纳差、形体消瘦,肺结核咳嗽。

  【制法】先将山药、拧框子煮汤,去渣,再入柿霜饼泡溶即可。不拘时饮。

  【按语】山药,甘平,益气养阴,补脾肺肾,能补脾气,益脾阴,又能补肺气,益肺阴。拧框子(别名天力子)能清热利咽,且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柿霜饼,甘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本草纲目》称柿霜饼:“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又云:“柿霜,乃柿精液,入肺病上焦药尤佳。”三药相合,共奏补牌润肺、清热止咳化痰之功。对肺脾气阴两虚之痨咳,治疗尤宜。

  柿霜饼的制法:取成熟柿子,剥去外皮,日晒夜露,约经一个月后放置席圈内,再经一月左右,即成柿饼,其上生有白色粉霜,用帚刷下,即为柿霜。将柿霜放入锅内加热熔化,至成饴状时,倒入特制的模型中,晾至七成干,用刀铲下,再晾至足干即成柿霜饼。宜置阴凉高燥处,防止潮解。

  苦丁茶:苦了茶500克。

  【主治】肺痨咳嗽,劳伤失血,腰膝痿弱,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

  【制法】将上药晒干,碾为粗末,混合均匀,加入适量面粉糊作粘合剂,用模型压成方块状或饼状,烘干,每块重约4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次1块。或取上药各3~5克,直接用开水冲服亦可。

  【按语】苦丁茶即枸骨叶的嫩叶加工而成,全年均可采得。性味苦凉,能补肝肾、益气血、祛风湿。茶叶有清头目、化痰消食、利尿之功。本方对肺结核潮热、咳嗽咯血、骨结核、头晕耳鸣、腰酸脚软以及白癜风等均有良效。

  肺痨咳血茶:沙参、百合各9克,马兜铃、银紫胡、侧柏叶炭各6克,蛤粉炒阿胶10克。

  【主治】肺结核、咳血、潮热。

  【制法】上药共置砂锅中,以清水适量,煎沸后,盖闷15分钟,去渣代茶饮,1日内饮完。

  【宜忌】痰多质粘稠,色黄者慎用。

  【按语】肺结核是一种慢性消耗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肺痨”。常表现为慢性咳嗽,反复咳血、潮热盗汗和形体消瘦等。在病理方面,肺阴不足、肺失滋润是本病的基础。后期可见肺肾同病或肺病及脾。治疗方面,主要是辨证施治。本方针对肺虚阴亏之咳血、潮热而设。方中沙参、百合润肺止咳;银柴胡能清虚热,适用于午后潮热,体虚低热之证。马兜铃性味苦辛,长于治疗肺热咳嗽。阿胶能补血止血,滋阴润燥。临床习用,因其性粘腻,入煎剂时,多炒成“珠”用。如清肺用蛤粉拌炒;止血用蒲黄拌炒。近代阿胶制剂已有口服液,应用颇为方便。

  甘桔茶:桔梗6~9克,生甘草6~12克。

  【主治】①肺痈轻症,痈脓已成,时有恶寒微热,咽干不渴,其气腥臭,胸满或隐痛,舌红苔黄脉滑数。②咽喉肿痛,吞咽不利,或伴有寒热头痛。

  【制法】二药共切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饮用,1日内饮完。

  【宜忌】肺痈发热,痰液黄稠,舌苔厚腻者忌用,禁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按语】本方为《伤寒论》名方,又名桔梗汤,喉痹甘桔汤。本方重用甘草。据药理研究,甘草具有良好的抗炎解毒和镇咳作用,体外试验还有抗肿瘤、抑制结核杆菌等一些病菌的作用。实验治疗能促进实验性肺结核病灶纤维化。并有减轻链霉素对前庭神经的损害的功用。方中桔梗能祛痰、利咽排脓。其主要成分为桔梗皂甙,药理试验:桔梗无直接抗菌作用,但其水提取物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增强中性白细胞的杀菌力,提高溶菌酶的活性。

  鱼腥草茶:鱼腥草30克,冰糖适量。

  【主治】①肺热咳嗽,高热不退,痰黄量多,以及肺痈咳吐脓血。②小便灼热疼痛,点滴不畅。③热毒疮疡,局部红肿疼痛。

  【制法】先将鱼腥草煎汤后,去渣,纳入冰糖,令溶即得,代茶饮。

  【按语】鱼腥草,又名蕺菜,味辛,微寒。归肺经。夏秋间采集,洗净晒干。对热毒壅肺而致之高热、烦渴、汗出、咳嗽气粗、痰量多色黄、口渴咽干、舌红苔黄者疗效甚著。《本草经疏》称:“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本品具有解毒消痈之功,治疗疮疡红肿疼痛。亦可用本药鲜品捣烂,外敷患处。本品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故可用于小便淋漓涩痛、点滴不畅之症。据药理研究,本品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杆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流感病毒及埃可病毒有抑制作用。鱼腥草素可以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和提高血清各种介质,能调节机体本身防御功能,对提高机体免疫力有重要意义。对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肠炎及尿路感染均有较好疗效。

  千全苇茎茶:苇茎,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主治】肺痈病,症见咳嗽腥臭黄痰脓血,胸部隐隐作痛,咳时尤剧,口干咽燥,脉浮数。如肺化脓症,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

  【制法】先取苡仁、冬瓜仁各15克,桃仁9克,捣成粗末,用纱布包后,置保温瓶中。再取苇茎鲜品2OO克(干品6O克)洗净切碎(去节),用清水30O毫升,煎3O分钟,取清汁冲泡上药,盖闷15分钟后,分2~3次饮用。每日1剂。

  【宜忌】肺寒咳嗽、痰白质稀者忌用。

  【按语】苇茎为禾本科植物芦苇的嫩茎。原植物的根(芦根)、叶(芦叶)、嫩苗(芦笋)、箨叶(芦竹箨)、花(芦花)等亦供药用。本品甘寒无毒,能疗肺痈烦热。《本经逢源》说:“芦苇中空,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千金》苇茎汤以之为君,服之热毒从小便泄去最佳。”本品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戊聚糖、木质素等。据《医学衷中参两录》:“干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很实胜于茎明矣。”近代之用苇茎者均以苇根(芦根)代之,一是为了方便,二是从药效考虑。本方用苇茎清肺泄热、冬瓜仁祛脓排痰、薏苡仁清热利湿、桃仁活血祛瘀。对于肺痈将成,服之可使消散,已成脓者,服之可使脓排瘀去。药虽简便,实有不凡的功效。

  人参胡桃茶:人参3~6克,胡桃肉6~12枚,生姜3片。

  【主治】慢性喘咳证,致肺肾两虚、胸满喘逆、不能安卧,甚则气不相续、额上时见微汗、舌淡红、脉细而弱。如慢性肺心病,心、肺功能不全时。

  【制法】人参切成薄片,胡桃肉(连皮)捣碎,与生姜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共同时将参片细嚼咽不,胡桃肉亦可食之。

  【宜忌】热痰喘证忌用。

  【按语】胡桃为滋养强壮果品,核仁富含脂肪油和蛋白质、糖类、烟酸及维生素(A、B2)和钙、磷、铁等。性味甘温。《纲目》说它能“补气养血,润燥化痰,益命门,利三焦,温肺润肠。治虚寒喘咳,腰脚重痛,心腹疝痛,血痢肠风。”《纲目》中还介绍:一人患疾病,以胡桃肉3颗、生姜3片卧时嚼服,并饮汤两三口,又嚼桃、姜如前数,静卧至次日晨,而痰消嗽止;一幼儿病痰喘,用人参胡桃汤灌之,喘即定。以上是李时珍的诊余记录,说明本方使用对症,其效有如桴鼓。

  款冬花茶:款冬花9克,冰糖15克。

  【主治】咳嗽、气喘(急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

  【制法】将上药放入热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即可代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沉渣。

  【按语】款冬花,别名冬花。在冬季花尚未出土时挖出花蕾,阴干,除去泥土、花梗。生用或蜜炙。本品性辛温,功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为治咳要药。治疗恶寒、咳嗽咯痰清稀、色白量多。《本草逢源》:“润肺消痰,止嗽定喘……肺痿肺痛,咸宜用之。”冬花主要含款冬二醇、山金车二醇、蒲公英黄色素。此外,尚有鞣质、挥发油三萜皂甙、蜡类等成分。药理研究表明:款冬花有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等作用。所以,对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痰喘有较好疗效。

  枇杷叶茶:鲜枇杷叶3O克。淡竹叶15克。

  【主治】肺热咳嗽,咽燥不适,声音嘶哑。

  【制法】鲜枇杷叶刷去绒毛,与淡竹叶同洗净,切细。放入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饮用前可酌加白砂糖或冰糖,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批把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片,全年皆可采取。果实为鲜果中的佳品,能润肺、止渴、下气。枇杷叶性味苦凉无毒,有清肺和胃、降气化痰的功效。《滇南本草》说它“止咳嗽,消痰定喘,能断痰丝,化顽痰,散吼喘,止气促。”《本草再新》说它能“清肺火,降肺气,止咳化痰,止吐血、呛血。”淡竹叶性味甘淡,能消痰止渴,除上焦火。《草木便方》说它能“消痰、止渴。治烦热、咳喘、吐血。”本方用药虽然平淡,但清金(肺)降人、止咳化痰的功效毋庸置疑。

  丝瓜花蜜茶:鲜丝瓜花2O克(干品1O克),蜂蜜1O克。

  【主治】肺热喘咳,痰黄,粘滞不爽,气急,口干。

  【制法】将丝瓜花洗净,放入盖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调入蜂蜜,趁热顿饮,或分2次饮用。每日1~2剂。

  【按语】本品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粤丝瓜的花,于夏季开花时采集备用。性寒,味甘微苦,无毒。《滇南本草》说它能“清肺热,消痰下气,止咳,止咽喉疼,消烦渴,泻相火。”生捣汁外用,可治红肿热毒疮、痔疮和外伤出血。丝瓜藤(叶)含皂甙,有止咳祛痰作用。药理试验表明:丝瓜藤(叶)粉、煎剂对呼吸道常见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肺炎球菌作用稍强。如在秋冬无丝瓜花时,用干藤粉泡饮,有同样功效。

  薄荷芦根茶:鲜薄荷10克,鲜芦根6O克。

  【主治】夏燥秋热,夜卧露宿冒风致咽痛、干咳、口渴欲饮、伴畏寒、无汗者。

  【制法】上二味洗净后切碎,共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

  【宜忌】暑湿证、发热、泄泻、舌苔厚腻者忌用。

  【按语】夏秋之季,白天燥热,夜晚多凉,如夜卧不慎或露宿,每易受凉,而腠理郁闭,汗气不能正常疏泄,导致肺气失宣,成为“凉燥”之证。本方用薄荷辛凉,发汗解表,《纲目》说它“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芦根甘寒,能清降肺胃、渗湿行水,夏月以之煎汤代茶有祛暑生津、去烦渴的功效。二药合用,辛凉发散、甘寒清肺,服后得微汗,肺卫之气宣达,诸恙自愈。

  双花大海饮:菊花、金银花各1O克,生甘草、胖大海各6克。

  【主治】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干咳无疾。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冲泡,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方中菊花疏散风热,银花清热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二药均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胖大海为梧桐科植物胖大海的种子,又名安南子,性味甘淡、凉,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的功效。临床常用之泡软,治干咳失音、咽喉燥痛。生甘草解毒消炎。四药合用,能清咽开瘖,爽嗽豁痰。

  参苏止嗽茶:党参9克,苏子、制半夏、黄羊各6克,炙甘草4克。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喘咳多疾、反复不已、胸脘痞闷、短气、痰涎无力咯出、体倦乏力者。

  【制法】上药共研成粗末,用纱布包后置保温瓶中,用沸水运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阴虚咳嗽、口干舌红者忌用。

  【按语】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日久不愈者,每多本虚标实之证,在老年人中,比较多见。本方用黄芩清泄肺热,苏子、半夏化痰涎、止咳喘以治其标。党参、炙甘草能补脾肺、益中气,扶正以固本。标本同治,于老人、虚人、咳喘痰多者尤为适用。

  仙人掌茶:鲜仙人掌茎(去皮、刺)6O克,蜂蜜3O~4O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症见喘息痰鸣,不能平卧,咯吐黄稠痰,口干舌红,脉滑数。辨证属热喘者。

  【制法】取仙人掌鲜品,洗净切细,置保温杯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置闷15分钟,取清液,调入蜂蜜2O克,顿饮或分2次。症状消失后即停药。

  【宜忌】脾肺虚寒,畏寒便溏者忌用。

  【按语】仙人掌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性味苦寒无毒。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贵州民间方药集》记载它“为健脾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闽东本草》记述它“能去瘀,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民间常用之治疗胃痛、痞积腹痛、急性菌痢、痔疮出血和支气管哮喘、心悸失眠等。外用治疗疔疮、腮腺炎、乳腺炎、湿疹、黄小疮和火伤、蛇虫咬伤等(以上用法可参阅《中药大辞典》)。可见它是一种作用范围广的草药。本方配以蜂蜜润肺止咳。对于热证咳喘,有一定的疗效。

  地龙甘草茶:干地龙2份、生甘草1份。

  【主治】支气管哮喘。

  【制法】地龙、甘草按比例,研成粗末,每次3~4克,用开水冲泡,盖闷15分钟,连渣饮下。每日2~3次。

  【宜忌】寒痰性哮喘忌用。

  【按语】地龙学名蚯蚓,以“白颈”者为佳。本品味咸,性寒。能清热、平肝、定惊、止喘、通络。《科学民间药草》说它:“有解热、利尿,舒展支气管作用。可治气喘等病。”动物实验表明,广地龙的90%醇提取浸膏,能明显增加大白鼠和家兔气管肺灌流量;能对抗组织胺和匹罗卡品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使其流出量增加2~3倍以上。其抗组织胺的有效成分为琥珀酸,也有认为其有效成分可能是6-羟基嘌呤。临床报道,应用地龙注射液、复方地龙注射液及口服地龙粉治疗无严重并发症的支气管哮喘及哮喘性支气管炎,据52例和1O1例的统计,前组显效为25例(占48.1%),后组控制不发44例,显效17例,共占66%。据观察,地龙粉及注射液对哮喘具有一定的解痉、平喘作用,痰多的病人,可使痰易咳出。口服粉剂后患者胸闷可见逐渐减轻。对辨证为“热喘”(舌质红,苔较厚,痰粘黄)的疗效较满意。同时还观察到使用地龙粉或注射液期间,未引起严重的全身反应。但对高敏体质的患儿使用此注射液时应提高警惕。本方采用粉剂口服,并配以生甘草(因其具有皮质激素样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故使用时)更为安全可靠。

  柚皮茶:柚子皮6~9克(干品),冰糖适量。

  【主治】咳嗽痰多,胸闷脘痞,不思饮食或食入不消化。

  【制法】上药切碎,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0分钟,加入冰糖屑适量,代茶饮用。

  【宜忌】孕妇及虚人忌用。

  【按语】柚又名“文旦”。柚子的果皮外层部分制成药材名“化杨红”,味辛甘苦,性温,能化痰消食、下气、快膈。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滞、咳喘、疝气等症。《四川中药志》说它还能“解酒毒,治肾脏水肿”。由于本品的口味较苦,且消伐之性太强,故配以冰糖之甘润,以监制之。

  止咳喘茶:满山红12克,广地龙、紫菀各6克。

  【主治】支气管哮喘,咳嗽,哮喘气急。

  【制法】将上三味药研末,置于热水瓶中,以沸水冲至大半瓶,盖闷10多分钟即可当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奔去沉渣。

  【按语】止咳喘茶,原名止喘茶。满山红生于干石质山坡、石砬子灌木丛中,我国东北地区有产。秋冬季采叶,晒干或阴干备用。其根随时可采,切片晒干。其性平,味甘微涩,有解热毒的作用。药理研究:满山红含有挥发油,有较强的镇咳祛痰作用,有对抗乙酰胆碱所致支气管痉挛的作用,能防治组织胺所致的支气管痉挛,兴奋呼吸中枢,并有抑制葡萄球菌等作用。地龙,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故药材称广地龙。夏秋捕捉,捕得后用草木灰呛死,去灰晒干,或剖开用温水洗净体内泥土,晒干。生用或鲜用。性味咸、寒。清热平喘,用于痰鸣喘息,本品能扩张支气管而有良好的平喘作用。紫菀能祛痰、镇咳、杀菌。故本茶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肺系疾患疗效颇佳。

  三子养亲茶: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3克。

  【主治】咳嗽频作,咳声重浊,痰多色白,质粘稠厚,胸闷脘痞,呕恶少食,体倦肢重,舌苔白厚腻。

  【制法】将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用生绢小袋盛之,置暖水瓶中,以沸水冲泡大半瓶,盖闷1O分钟左右,即可当茶饮用。1日内作数次饮完。弃去沉渣。

  【宜忌】阴虚燥热、咳嗽痰少者忌用。

  【按语】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疾之器,脾失健运,则湿聚生痰,痰多则壅遏肺气,故咳嗽频作,胸闷脘痞,呕恶少食,体倦肢重。苏子有降气消痰、止咳平喘之功。《本经逢源》:“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剂。”白芥子有辛散利气、温肺祛痰之功。《本草经疏》曰:“白芥子味极辛,气温,能搜剔内外痰结及胸隔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莱菔子有降气消痰之功。三药配伍,则有降气化痰之功。

  润肺止咳茶:玄参、麦冬、桔梗各6克,乌梅、生甘草各3克。

  【主治】久咳不已,肺阴亏损,症见咽喉干燥,咳嗽剧烈,无痰,口干,舌红,或有潮热、盗汗。

  【制法】上药共置保温瓶中,用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咳嗽忌用。

  【按语】慢性咳嗽,每易损伤肺阴或肺气,阴虚者要养阴,气虚者应补气。肺之气阴恢复,咳嗽才能治愈。方中玄参、麦冬养阴润肺;桔梗、甘草化痰止咳。乌梅能敛肺生津,《纲目》用它能治久咳不已。药理试验表明,乌梅的水煎液或乙醇浸液对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皆有显著抗菌作用。

  沙参麦冬茶:沙参8克,麦冬、桑叶各6克。

  【主治】肺热阴虚,久咳不已,咽燥无痰。或痰涎粘稠而少,不易咯出,伴有虚热、盗汗者。

  【制法】上三味共置保温杯中,以沸水适量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

  【宜忌】风寒或湿痰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以沙参、麦冬润肺养阴,止咳;桑叶能祛风清热,治肺热咳嗽,并有止盗汗(《丹溪心法》)的作用。三药合用,对肺热阴虚之新久咳嗽均有良效。方中所用沙参为南沙参,它是桔梗科植物及其同属植物的根,主含三萜皂甙和淀粉,有良好的祛痰作用。北沙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本草求真》说“沙参有南、北二种,北沙参质坚性寒,南沙参体虚力弱。”可见二者科属虽不同,但主治相同,唯力有厚薄。

  二冬二母茶:麦冬、天冬、知母、川贝母。

  【主治】肺虚燥热,咳嗽喘逆,咽燥口干,痰粘不能咳出。连咳不已,则面赤气急,舌苔黄,脉沉微数。

  【制法】先将川贝母研末备用。前三味各取6克,置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分2~3次饮用,同时每次吞服川贝粉3克。每日1剂。

  【宜忌】风寒或湿痰咳嗽者忌用。

  【按语】本方系“二冬膏”方加知母、贝母组成。其清肺、祛疾、止咳功效较强。方中知母味苦,性寒,能清热除烦,泻肺滋肾。李果说:“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 .

  百部茶:百部、红糖各20克。

  【主治】新久咳嗽,百日咳,肺结核咳嗽。

  【制法】将百部研成末,开水浸2O分钟后,加入红糖,代茶饮用。

  【按语】百部,别名药虱药。春季新芽出上前及秋季苗将枯萎时挖取,洗净泥土,除去根须,入沸水烫或蒸至无白心,晒干,切段。生用或蜜炙用。性味甘苦、平。能润肺止咳。暴咳、久咳均可用之。《药性论》:“治肺家热、上气、咳嗽,主润益肺。”药理研究表明:百部含百部碱、百部次碱、原百部碱等成分,有明显镇咳作用,能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对人体多种寄生虫有杀灭作用。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绿脓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此外,百部尚可用于荨麻疹、皮炎、体癣、蚊虫叮咬。以鲜品切断,用断面涂搽患部。

  核潮热茶:地骨皮9克,银柴胡6克,生甘草3克。

  【主治】肺结核病,午后潮热或低热不退。

  【制法】上药研成粗末,置保温杯中,用沸水冲泡,盖闷15分钟,代茶频饮。每日1剂,热退后即停。

  【宜忌】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者忌用。

  【按语】地骨皮为枸杞子的根皮,性味甘寒,有清热凉血作用,主治虚劳潮热盗汗、肺热咳喘、吐血、衄血、消渴、高血压等症。药理试验,本品有良好的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比氨基比林弱,约与其它解热药相等。还有降血压、降血糖作用。银柴胡为石竹科植物银柴胡的根,味甘苦,性凉,能清肺胃脾肾之热,兼能凉血。因其无解表之性,故古今虚劳发热方中多用之。方中配以少量生甘草能清热和营、调中。三药合用,对结核潮热有良好的退热作用。

  双花杏蜜茶:金银花、菊花、杏仁各1O克,蜂蜜3O克。

  【主治】肺痈初期,咳嗽胸隐痛,或咳则痛甚,呼吸不利,痰涎粘滞浓浊,恶寒发热。舌质红,苔薄黄。

  【制法】先将金银花、菊花、杏仁(捣碎)共煎成药汁,去渣,贮瓶内。饮用时兑入蜂蜜,代茶频频饮之。

  【按语】本茶剂治肺痈初起效果颇佳。《类证治裁》:“肺痈由热蒸肺窍,致咳吐臭痰,胸胁刺痛,呼吸不利,治在利气疏痰,降火排脓。”金银花能清热解毒,且有轻宣疏散之效,常用治疮痈、疖肿。《本草纲目》:“一切风湿气及诸肿毒、痈疽、疥癣、杨梅诸恶疮,散热解毒。”菊花能清上焦风热,清头目,解毒。杏仁能止咳平喘。蜂蜜,甘,平。能润肺止咳,解毒。《本草纲目》称蜂蜜:“蜂蜜入药之功有五:清热也,补中也,解毒也,润燥也,止痛也。生则性凉,故能清热;熟则性温,故能补中;甘而和平,故能解毒;柔而濡泽,故能润燥;缓可去急,故能止心腹肌肉疮疡之痛;和可以致中,故能调和百药而与甘草同功。”药理分析:金银花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效,对慢性气管炎中某些常见细菌(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也有抑菌作用,它还能延缓呼吸道病毒对细胞的病变作用。菊花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β-溶血性链球菌)有某些抑制作用,菊花提取物能抑制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有抗炎作用。故本方能宣肺化痰,解毒。

  冬瓜子茶:冬瓜子30克,红糖2O克。

  【主治】 肺热咳嗽,或肺痈,高热不退,咳吐脓血气味腥臭,胸痛,苔黄腻。

  【制法】先将冬瓜子捣碎,煎汤,去渣,溶入红糖。不拘时,代茶饮用。

  【按语】冬瓜子,为冬瓜的种子。性味甘寒,能清肺化痰、排脓利水。对痰热咳嗽、肺痈、肠痈、水肿、痔疮等病均有良效。《本草述钩元》:“主腹内结聚,破溃脓血,凡肠胃内壅,最为妥药。”红糖色赤,味甘。能益气补血,行血活血,缓中止痛。红糖中所含的钙是糖类中含量最高的,还含有较多的铁和少量的维生素B族。故本方能化痰排脓。本方也适用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肺组织化脓症,如肺脓肿、化脓性肺炎、肺坏疽以及支气管扩张继发感染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