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咳嗽1

 解脱之道图书馆 2015-11-18

 咳 嗽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多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诊断依据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3.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4.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5.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啰音。
  6.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证治概要
  咳嗽的主要病变在肺,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致病原因有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有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和久病肺虚,总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无论邪从外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在辨证时,首当区别外感与内伤,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治当祛邪利肺。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治当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分证选方
  一、风寒袭肺证 .
  【主症】 咳嗽声重,咯痰清稀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方】止嗽散(《医学心悟》)合三拗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各9g,陈皮6g,麻黄9g,杏仁9g,甘草3g。加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夹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厚朴、茯苓以燥湿化痰。
  2.如风寒外束,饮邪内停,症见咳逆上气,胸闷气急,舌淡苔白而滑,脉浮紧或弦滑,可加干姜、细辛、五味子温肺化饮。
  3.如风寒外束,肺热内蕴,症见咳嗽声重,气急而喘,痰粘稠,心烦,身热,口干,苔黄而腻,舌红,脉滑数,可加石膏、黄芩、桑白皮解表清里。
  【按语】
  1.止嗽散和三拗汤均能宣肺止咳化痰。止嗽散重在止咳化痰,适用于外感咳嗽迁延不愈,表邪未净,或愈而复发。三拗汤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风寒闭肺。
  2.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体弱、小儿宜用蜂蜜拌炒(名炙麻黄),辛散作用较弱,但有润肺之功。
  3.据报道:应用止嗽散汤剂煎服,治疗急性支气管炎153例。结果:治愈147例,占96%(其中服药最少2剂,最多8剂);无效(服药2剂后无明显好转)6例,占4%。
  4.据报道:用止嗽散作汤剂治疗外感咳嗽280例。结果:治愈273例,7例疗效不满意,平均服药3剂。
  【参用方】
  1.华盖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杏仁、苏子各6~lOg,化橘红6g,茯苓15g,桑白皮lO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疏风宣肺,化痰利气。主治外感风邪,肺气失宣,痰阻气滞,以致咳嗽上气,痰吐不利,呀呷有声者。
  2.通宣理肺冲剂(《中草药》,1993,24(8):427):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茯苓、枳壳。
  上药制成冲剂。每服1~2袋,温水冲服,每日3次。功用:宣肺化痰,理气止咳。主治:支气管炎。
  二、风热犯肺证
  【主症】 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肃肺化痰。
  【常用方】桑菊饮(《温病条辨》)。
  桑叶7.5g,菊花3g,杏仁、芦根各6g,连翘5g,薄荷、甘草各2.5g,桔梗6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肺热内盛,咳嗽较频,身热心烦,舌红苔黄,加黄芩、知母清肺泄热。
  2.风热上炎,清窍不利,咽痛明显,声音嘶哑,配射干、赤芍、挂金灯清热利咽。
  3.热伤肺津,咽燥口干,舌质红,酌加南沙参、天花粉清热生津。
  4.夏令夹暑,身热肢困,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按语】
  1.桑菊饮被称为辛凉平剂,是外感风热,肺失清肃而致咳嗽的常用方,但本方辛散作用不强,如风邪闭肺,无汗恶风,应酌加少量荆芥及豆豉等,以增其发表之力。
  2.据报道:以本方作小白鼠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其镇咳作用明显优于生理盐水组(P<0.05),祛痰作用亦较生理盐水组强(P<O.01),且与氯化铵相当。

  【常用方】清金化痰汤(《杂病广要》)。
  黄芩9g,栀子9g,桔梗6g,麦冬9g,桑白皮12g,贝母9g,知母6g,瓜萎仁9g,化橘红6g,茯苓9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痰热瘀结,有成痈趋势,症见咯痰色黄如脓或腥臭,壮热,酌加鱼腥草、金养麦根、薏苡仁、冬瓜子以清化痰热,散瘀清痈。 .
  2.肺热壅盛,腑气不通,症见胸满咳逆,痰涌量多,大便秘结,配葶苈子、风化硝泻肺逐痰通腑。
  3.痰热伤津,口干舌红,酌加南沙参、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按语】
  1.本方为治热痰的常用方,以咳嗽痰黄,粘稠难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但因苦寒之性较重,临床注意不可过剂。
  2.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伴感染,辨证属痰热壅肺,均可应用。
  【参用方】 ,
  清气化痰丸(《医方考》):瓜蒌仁、陈皮、黄芩、枳实、茯苓各30g,胆南星、半夏各45g。制成丸剂,每服6~9g,一日2~3次,白开水送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功用:清热化痰,降气止咳。主治:痰热内结。症见咳嗽痰黄,胸膈痞满,甚则气急呕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5、肝火犯肺证
  【主症】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平肝,顺气降火。
  【常用方】加减泻白散(《医学心悟》)。
  桑白皮30g,地骨皮、桔梗各15g,青皮、甘草、黄芩各9g,知母、陈皮各15g。
  每服15g,水煎服。
  【辨证加减】
  1.如痰粘难咯,胸胁疼痛明显,口苦咽干,为肝火偏旺,灼津成痰,可加黛蛤散、栀子、丹皮清肝化痰泻火。
  2.如胸闷气逆,为气机不畅,可加枳壳、旋覆花利肺降逆。
  3.如咳嗽日久不解,咽燥El干,为火郁伤津,酌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养阴生津敛肺。
  【按语】
  本证即所谓tt木火刑金’’之证。多见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或部分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属于肝火犯肺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参用方】
  1.黛蛤散(《上海市药品标准》):海蛤壳180g,青黛18g。上药为散,每服9~15g。每日3次。功用:清肝化痰。主治:肝火犯肺之咳嗽。
  2.丹青饮(《医醇媵义》):代赭石9g,麦冬4.5g(青黛拌),杭菊6g,石斛9g,潼蒺藜9g,白蒺藜9g,沙参12g,桑叶3g,化橘红3g,贝母6g,杏仁9g,旋覆花3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清肝息风,化痰止咳。
  主治:肝经之咳,痰少胁痛,易怒头晕。
  六、痰湿蕴肺证
  【主症】 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常用方】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合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半夏、化橘红各9g,白茯苓3g,炙甘草3g,白芥子6g,苏子9g,莱菔子9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寒痰较重,痰稀白多泡沫,怕冷,背寒,加干姜、细辛温肺化痰。
  2.如痰湿较重,痰多,脘闷明显,加苍术、厚朴、薏苡仁、杏仁燥湿化痰。
  3.如久病脾虚,神倦乏力,酌加党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
  【按语】
  二陈汤适用于痰湿在脾,咳而痰多粘稠,胸闷苔腻。三子养子汤适用于痰湿蕴肺,咳逆痰涌,胸满气急。临证可据情选用,或合方使用。
  【参用方】
  1.六安煎(《景岳全书》):陈皮4.5g,半夏9g,甘草3g,茯苓6g,杏仁3g,白芥子1.5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化痰止咳。
  主治:风寒咳嗽及痰滞气逆等证。
  2.苓甘五味姜辛汤(《金匮要略》):茯苓12g,甘草6g,干姜9g,细辛6g,五味子6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温肺化饮。
  主治:寒饮内停,症见咳嗽痰稀,喜唾,胸满呕逆,舌苔白滑。
  七、肺阴亏虚证
  【主症】 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1  【治法】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常用方】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
  沙参9g,玉竹6g,生甘草3g,冬桑叶4.5g,麦冬9g,生扁豆4.5g,天花粉4.5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如咳而气促,时喘,为肺气耗散,不能敛降,可加五味子、诃子以敛肺气。
  2.如见潮热,盗汗,是为阴虚火旺,津液外泄,可酌加功劳叶、银柴胡、鳖甲、乌梅以清热敛汗。
  3.如咳吐黄痰,为阴虚火热灼津成痰,可加海蛤粉、知母、黄芩清热化痰。
  4.如痰中带血,为虚热灼伤肺络,可加丹皮、栀子、藕节凉血止血。
  【按语】
  1.本方对阴虚燥热之咳嗽,均可用之。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等阴虚肺燥者均可加减使用。
  2.据报道:用本方加减治疗燥咳154例。结果:痊愈76例,显效5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6%。
  八、肺气亏虚证
  【主症】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舌淡嫩,苔白,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化痰宁嗽。
  【常用方】补肺汤(《永类钤方》)。
  桑白皮、熟地黄各15g,人参、紫菀、黄芪、五味子各7.5g。
  水煎服,每日1剂。
  【辨证加减】
  1.咳逆气短,加五味子、诃子敛肺气。
  2.如痰稀白量多而呈泡沫状,为兼有寒饮,可加干姜、细辛温肺化饮。
  3.如痰多色白,脘痞纳少,便溏,苔白腻,为脾气偏虚,可加白术、茯苓、炙甘草,或用六君子汤加味。
  4.如干咳,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为气明两虚,可加沙参、麦冬养阴清肺。
  【按语】
  此证多为虚中夹实,因此,补虚扶正,还应注意祛邪,如解表、化痰、清热等。
  【参用方】
  1.六君子汤(《医学正传》):人参、茯苓各lOg,炙甘草6g,陈皮、半夏各9g。
  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健脾化痰。
  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痰湿,食少便溏,咳嗽痰多稀白。
  2.八仙长寿丸(《寿世保元》):生地黄240g,山茱萸、淮山药各120g,丹皮、茯苓、泽泻、麦冬各90g,五味子60g。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服9g,每日2次。亦可作汤剂,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补肺益肾。
  主治:肺肾两虚或肾虚所致的咳嗽气喘。
  疗效评定
  1.治愈:咳嗽及临床体征消失,内伤咳嗽在两周以上未发作者为临床治愈。
  2.好转:咳嗽减轻,痰量减少。
  3.未愈:症状无明显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