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记数学日记

 倦云出岫 2012-06-10

数学教师要教会学生记数学日记

本文已发表于《教学与研究》

数学学习中我们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很好的想法,但转瞬即逝,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它们便留不下什么痕迹。只有记录下来,并进一步思考,才能使这些思想逐渐变得明确,保持在脑子里,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作用,记数学日记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好方法。近年来,我坚持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提供四点建议与大家分享。

一、学会预习,提高课堂交流效益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材可读性很强,一般学生通过自学能看懂百分之六七十。但是,预习是不仅仅是看看书或是回答书上提出的问题,而是要让学生感悟知识的发生过程,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通过概括教材内容,形成预习提纲,将已经理解的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并记下自己尚未弄清的部分,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走进课堂进行交流,借助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

二、学会交流与合作,吸取他人所长

“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那种“独善其事”,“万事不求人”等以自我为核心的学习,生活的方式和行为准则将直接影响学生的交往和学习质量。古罗马哲学家昆体良始终强调一个观点:“大家一起学习,可以互相激励,促进学习。”人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往,在交往中学习,在交往中发展。因此我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健康心理,培养学生健全个性。经常用“水涨船高”的道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竞争,让学生明白112的道理,使学生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平时努力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交流氛围,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加以放大,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对知识进行纵向和横向的联想,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这里,合作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通过合作学习和研究,学习者可以取长补短,获益更多。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记下人有我无,我有人优的东西。

三、学会审题,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的学生解题时没有思绪,不知从何下手。因此,我平时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着力提高他们搜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并总结了三步审题法:①通读:养成耐心细致的读题的习惯,通过阅读,了解题意;②精读:对题中已知条件逐一进行发散,提倡自问自答,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这个条件说的什么?换言之是什么意思?另一个条件又说明什么?条件之间有什么联系?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等等。通过自问自答,启发了解题思路,也提高了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提高了思维的质量。③追问目标:通过追问,逐步与已经条件接轨,对照目标,看看已具备什么条件,还缺什么,然后再根据已经条件进行推理,填补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空间。同时,当总目标无法一下子实现时,将总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子目标,各个击破。

四、学会反思,领悟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承担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乔治·波利亚说过:“没有任何问题能解决得十全十美,总剩下些工作要做,经过充分的探讨和钻研,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总能提高对这个解答的理解水平。”独立思考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其中反思又是领悟数学思想的最好方法。几年来,我通过指导学生记数学日记,培养他们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学生可以记录下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挫折和成功,可以记录下自己在找到解题方法时的兴奋或遇到某一解题思想无法实施时的苦恼。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带着问题走向教材,这种记录可以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一段时间后再回顾这些日记,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进行反省。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自己对学习的总结,可以逐渐培养起对学习结果自我负责的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承担学习任务的责任感。

总之,笔记是学生学习体验的基础。学生记笔记的过程,也是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在参与中把握住知识的要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发展点。便于学生明确哪些知识自己明确和系统化了的,哪些知识不尽明白、也没系统化的,再现知识形成过程和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记能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课堂教学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效率最大化,而记笔记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笔记为基础,做到课内外相结合,教与学两方面相结合,把课上不懂的弄懂,把不清楚的、不系统的弄清楚和系统化。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构建自主学习机制、情境,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数学老师一定要教会学生记数学笔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