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公·三略·中略(原文及译文)

 宏鑫书屋 2012-06-10
黄石公·三略·中略(原文及译文)
 中略 

  夫三皇无言,而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 

  译文:远古三皇为政,没有什么说教,天下的人心风俗依然良好。所以,天下的人也不知道将功劳归于。 



  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待礼赏有功,美而无害。 

  译文:上古五帝,效法自然,既有说教,又立法令,使天下太平无事。君臣相互谦让,没有人争夺功劳,四海之内统一教化、同一风俗,平民百姓也不知道为什么天下如此化一。所以,在当时,驱使臣下,不必礼请,也不必赏赐有功之人,君臣相处,完美和谐,没有丝毫利害关系。 



  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四海会同,王职不废。虽有甲兵之备,而无斗战之患。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家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 

  译文:到了三王时代,用人与人之间相亲的常道来管理天下百姓,人们甘心受法律的约束、服从统一的管理。建立法规以防止世衰民乱,天下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这样君主的权力就不会衰落。因此,虽然设有军队武装,但并没有战争之患。君主信任大臣,大臣也不怀疑君主。国家太平,君权也很稳固,大臣以国家利益为重,到时候告老致仕,这也是一种完美无缺的政治。 



  霸者,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则士疏,赏亏则士不用命。 

  译文:到了诸侯争霸的时代,主要以权术来驾御士人,用信誉来团结士人,用赏赐来驱使士人。如果君主不守信用,士人就会疏远他;如果君主赏赐太少,士人就不会听从命令。 



  《军势》曰:“ 出军行师,将在自专。进退内御,则功难成。” 

  译文:《军势》上说:“ 军队出兵作战,将帅应有独立的指挥大权。如果军队的前进后退、一举一动都受君主控制,那么就很难夺取战争的胜利。” 



  《军势》曰:“ 使智,使勇,使贪,使愚。智者乐立其功,勇者好行其志,贪者邀趋其利,愚者不顾其死。因其至情而用之,此军之微权也。” 

  译文:《军势》说:“ 将帅既要使用善长谋略的人,又要使用勇猛的人,既要使用贪财的人,又要使用头脑简单的人。因为,有谋略的人,喜建功立业;勇猛的人,乐于实现他的志愿;贪财的人,急于追逐财物;头脑简单的人,打仗不怕牺牲。可以根据他们不同的特点使用他们,这是统率军队的奥妙权术。” 



  《军势》曰:“ 无使辩士谈说敌美,为其惑众;无使仁者主财,为其多施而附于下。” 

  译文:《军势》说:“ 不要让能说会道的人谈论敌方的长处,因为,那样会迷惑军心;不要让仁慈的人主管财物,因为,他会过多地施与财物而渐渐靠近下边的人。” 



  《军势》曰:“ 禁巫祝,不得为吏士卜问军之吉凶。” 

  译文:《军势》说:“ 要严禁巫祝,不允许巫祝为官吏、士人卜卦占问军事上的祸福吉凶。” 



  《军势》曰:“ 使义士不以财。 ”故义者不为不仁者死,智者不为门 音主谋。 

  译文:《军势》说:“ 不要以财物相诱惑来驱使那些看重节义的人。 ”所以,重义的人不会去为不讲仁道的人卖命,有谋的人不会去为愚昧昏庸的君主出谋划策。 



  主不可以无德,无德则臣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失权。臣不可以无德,无德则无以事君;不可以无威,无威则国弱,威多则身蹶。 

  译文:君主不能没有德行,没有德行,臣下就会叛离;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就会失去权力。大臣也不能没有德行,没有德行,就不能尽忠敬业;也不能没有威势,没有威势,国家就会衰败,但威势过分,自己就要遭殃。 



  故圣王御世,观盛衰,度得失,而为之制。故诸侯二师,方伯三师,天子六师。世乱,则叛逆生;王泽竭,则盟誓相诛伐。 

  译文:所以,圣明的君主统御天下,观察世道人心的盛衰好坏,审度施政用人的得失成败,从而制定相应的规章。因此,小的诸侯国只能拥有二军的兵力,大的诸侯国三军,天子拥有六军的兵力。天下大乱的时候,叛离君主、逆行天道的事情会相继发生;君主的统治一旦衰弱,连订立了盟约的诸侯国之间也会相互征伐。 



  德同势敌,无以相倾,乃揽英雄之心,与众同好恶,然后加之以权变。故非计策,无以决嫌定疑;非谲奇,无以破奸息寇;非阴谋,无以成功。 

  译文:双方军、政势力旗鼓相当,?也没有办法打败对方,于是就需要延揽、笼络英雄豪杰,与民众同心同德,除此之外,再加上运用机谋权变。所以,不精心筹谋划策,就无法决断嫌隙、判定猜疑;不运用奸诈出奇的手段,就无法破除奸贼、消灭敌寇;不采取隐私的谋略,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圣人体天,贤人法地,智者师古。是故《三略》为衰世作。“ 上略”设礼赏,别奸雄,著成败。“ 中略”差德行,审权变。“ 下略”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故人主深晓“ 上略” ,则能任贤擒敌;深晓“ 中略” ,则能御将统众;深晓“ 下略” ,则能明盛衰之源,审治国之纪。人臣深晓“ 中略” ,则能全功保身。 

  译文:上古圣人体察天道,后世贤人效法地道,今世智谋之士以古为师。所以,《三略》是为衰败之世而作的。“ 上略”是摆明礼赏的作用,分析奸雄的区别,阐述成败的道理。“ 中略”是分别德行的好坏,审度权谋的变化。“ 下略”是陈设道德大义,详察安危之境,表明贼臣与贤士各自可能所遭受的灾祸。因此,君主如果 通晓“ 上略” ,就能够任用贤人、打败敌人;如果通晓“ 中略” ,就能够驾御将帅、统属士众;如果通晓“ 下略” ,就能够明白 世道盛衰的根源,审察治国的纲纪。大臣如果通晓“ 中略” ,就能够保全功名、事业及身家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