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学家破译二氧化碳之谜12

 钟家台 2012-06-10

中国科学家破译二氧化碳之谜12

历经近十年的研究,中国科学家日前发现,近20年来,中国森林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能力明显增强,每年工业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平均有5-8%也就是2600万吨被吸收,从而为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做出了积极贡献。

  人类活动每年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其中近一半增加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一部分被海洋吸收,而约有不到13的二氧化碳却“去向不明”。作为全球变化的前沿课题,近年来,这一著名的“二氧化碳去向不明”之谜强烈地吸引着各国科学家进行研究。

  就像银行存储现金一样,森林可通过光合作用“存储”碳,而森林砍伐则释放碳。此消彼长间,中国森林究竟是吸收碳的“银行”,还是释放二氧化碳的“源泉”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系方精云教授等人利用大量的野外实测资料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森林资料,研究了中国森林植被50年来碳存储量的动态变化。

  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毁林开荒等因素,中国森林向大气净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在最近20年里情况发生逆转,森林净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明显增强:近20年共净吸收约4.5亿吨碳,相当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工业二氧化碳年均排放量的一半。在被“固定”的碳中,人工林占了80%。

  “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倡导的植树造林工程,初衷本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干旱,却出人意外地延缓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速度。”方精云说。据悉,中国人工林累计面积目前已居世界第一位,森林覆盖率也上升到16.55%。

  “森林并不能奇迹般地阻止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但可在未来的几十年显著地缓和上升的速度。”哈佛大学史蒂文教授说,“中国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专家认为,中国科学家的发现,不仅为解释大气二氧化碳累积速度较低之谜提供了直接证据: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部分被森林所吸收,从而减轻了大气的压力;而且为环境外交事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美国不久前退出《京都议定书》的理由之一,就是像中国、印度这样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也应承担减排义务。

  方精云教授等人的研究结果对中国及国际上的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从而得到了中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科学》杂志同期发表两篇评论,以相当多的篇幅,评述了他们的工作,认为他们的工作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准,也为敏感的国家间及国际的森林及碳循环政策提供了一个基本原理。《科学》杂志的审稿人评价此研究是长期以来少见的优秀工作。“它作为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将会被长期引用,”权威杂志《科学》编委会首席指导萨格登说。美国前白宫科学顾问JMellilo教授认为,该项成果大大推动了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关系的研究。另外,美国著名的《国家地理杂志》也高度评价了他们的工作。

  方精云教授等人研究的另一个重大意义在于为中国将来的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了有力证据。这就是,他们发现中国陆地植被,尤其是森林植被能吸收一部分人工排放的二氧化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