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浅予作品欣赏

 楼底堂主 2012-06-10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转载]叶浅予 <wbr><wbr>作品欣赏 <wbr><wbr>3
 
 
 
 
 叶浅予 作品欣赏 2
 
叶浅予 漫画家 作品欣赏
 
 
 

叶浅予先生艺术简介

  叶浅予
  (1907.3.31 -1995 )

浙江桐庐人。
中学时自修绘画 。
1926年起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
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後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 。
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
抗战爆发後,在上海组织漫画宣传队,任领队并参加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投身抗日宣传工作。
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温画《逃出香港》。
1942年於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 。
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後举办旅印画展 。
抗战胜利後曾赴美国举办画展 。
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
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 。
1980年将补发的“文革”中被扣三万元工资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
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 。
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
後期擅长中国人物画 。
1982年於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 。
中国画《维吾尔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 。
其他作品有中国画《婆罗多舞》、《长安怀古》组画以及小说《子夜》插图等。
出版有《叶浅予作品选集》、《叶浅予画舞》等 。
著有《画馀记画》和《十年恶梦录》 。

 

 
 
 
 
作者简介:叶浅予(1907-1995),原名叶纶绮,浙江桐庐人。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1907年3月1日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少时喜爱书画及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1922年入杭州盐务中学,始作西画写生。1925年因家贫辍学,翌年被上海三友实业社录取为绘图员,后改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中学时自修绘画。1926年起在上海当过柜台伙计,画过广告、教科书插图,并事时装设计、舞台美术布景。1928年任上海漫画社编辑,开始漫画创作。1929年开始创作漫画,后集成《王先生别传》和《小陈留京外史》。1936年出版《旅行速写》、《浅予速写集》,并联合全国漫画家举办第一次全国漫画展,次年成立中华全国漫画界救亡会,为该会负责人之一。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组织漫画宣传队,任领队并参加郭沫若负责的政治部第三厅,投身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赴香港经办《今日中国》,次年回重庆,作《战时重庆》组画及叙事漫画《逃出香港》。1942年于贵州苗区写生,开始转向中国人物画创作。1943年访问印度,归来后举办旅印画展。抗战胜利后曾赴美国举办画展。1947年到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现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4年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教授。1980年将补发的“文革”中被扣三万元工资捐赠中央美院中国画系作奖学金。1981年任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历届副主席,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
    从40年代开始,叶老就由漫画转向中国画。根据速写加工,进行中国人物画创作,逐渐形成笔墨爽利、造型夸张富于装饰感的画风。速写在叶老的艺术生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叶老不是科班出身,早年自学绘画。速写不仅成为连结创作与生活的桥梁,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常年不懈、大量的速写实践,还练就了过硬的造型能力。叶浅予的中国画主要靠自学,曾一度从张大千。40年代的作品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如《贵州马帮图》、《苗家姑娘》、《凉山舞步》等。画风工细,有装饰味。50年代作《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等,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兼作山水写生和花鸟小品及人物速写。60年代前后是他的创作盛期。代表作有《程砚秋在舞台上》、《梅兰芳》、《夏河之秋》、《在内蒙古草原上》等,表明了他善于捕捉富有运动趋向的瞬间舞蹈动作和美的情态。1978年作《富春山居新图》,展现了故乡富春山水的新貌。1981年作《长安怀古》组画,以近于漫画的思维和借文物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评价。综观叶老一生,在中国画人物画创作上致力最勤,为衰落的人物画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时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五、六十年代,是叶老艺术创作的鼎盛期。这时叶先生才四、五十岁,精力充沛,欣逢盛世,全国性的建设热潮,丰富的生活积累,激发了创作热情。许多代表作都产生在这一阶段。如:中国画《中华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小说《子夜》的插图,还有一大批舞蹈人物画,都是难得的经典之作,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可惜这种旺盛的创作势头,不久即因文革开始而中断。叶老身陷囹圄,面壁、封笔十年之久。这无法弥补的损失也是美术事业的不幸。待到冤案昭雪、焕发第二次创作热情,先生已是白发苍苍、年逾古稀的老人。
    叶老本性耿直,虽历尽磨难,仍遇事直言不讳,一身正气。晚年撰写数十万字的回忆录,秉笔直书,心胸坦荡,疾恶如仇。在老先生中能这样处世的诚属少见。1990年起,先生不顾80多岁高龄,三次发起组织叶浅予师生艺术行路团,南揽富春,北走齐鲁,西赴湘鄂,带领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社会,谈艺创作,言传身教,了无倦意。
    没有遗言传达,但有作品传世;身体已然仙逝,精神长留人间。中国美术界一代宗师——叶浅予先生1995年5月8日下午5时因病长逝于北京,享年88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