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六十年”会成为许多王朝的兴亡点?(二)

 宏鑫书屋 2012-06-11

10

 

如果以六十年为一个分界线,那么中国历史上众多的王朝都没能超越这个界限,为什么?

中国从秦始皇开始,奠定了大一统的社会心里基础和以皇权为中心的政治基础,到西汉武帝时期更进一步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尤其确定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社会等级秩序。

在秦朝以后的两千多年历史中,在崇尚儒家封建秩序的社会普遍心理基础上,大凡谋逆篡位者,其政权大都短命。

秦以后最早的篡位者要算王莽,尽管西汉政府当时已经腐败透顶,尽管王莽潜行改革为民谋利,但当他的改革未能在短时间内为人民带来益处时,更大的社会动乱便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刘秀等打着“光复汉室”起义声中,王莽政权只维持十几年便垮台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曹操在诸侯征战中崛起,成为事实上的中国北部统治者。但曹操一生始终“挟天子以令诸侯”,不敢担当篡位的名声,只把这副“重担”留给儿子曹丕。

曹丕于公元220年篡汉建魏,但曹魏政权只存在了二十多年。公元449年,司马懿父子发动兵变。从那时起,曹魏政权其实就已名存实亡。司马懿掌握了兵权,但终其一生未敢篡逆,始终以魏臣自居而将篡位的“重担”留给了孙子司马炎。

像曹魏政权一样,司马氏通过篡位得来的西晋政权并没能维持多久,便灭亡了。足见篡位而来的政权其脆弱不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