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娲遗骨知多少?

 guanzzcl1949 2012-06-11
女娲遗骨揭秘:女娲是母权制末期、父权制初期时的英雄人物,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之一。虽然在史前社会时被神化了,并编出了女娲补天、抟土造人等神话,但近年来许多专家考证,女娲确有其人。她曾率领着子孙们披荆斩棘、四处奔波,与天斗与地斗与猛兽毒蛇斗,寻求适宜生存的地方,她的足迹遍布神州大地。由于当时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只有靠人们口耳相传,甚至添油加醋肆意发挥,于是到有文字时就只能记载一些有真有假的神话。

  新中国到了改革开放的年代,各地政府为了开发旅游资源,拉动经济建设,纷纷抬出名人古人为当地建设服务,女娲当然也被请了出来。如此一来,女娲遗骨的发现就不再是浮云了。

  2009年9月,全国19个省市的专家齐集河北省涉县,参加中国女娲文化联谊会。全国有18个提出女娲曾在本地留下遗迹的县市参加了会议。兹将一些主要的女娲遗迹介绍于下:

  一、河北省涉县唐王山女娲庙。涉县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女娲文化源远流长,县境内有中国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娲皇宫建筑群。据史料记载,自北齐天保年间(550~560)涉县就有了女娲祭祀活动,迄今已有1450多年的历史。娲皇宫建筑群位于涉县县城西北10公里唐王峧沟的凤凰山上。2003年9月25日~10月10日,河北邯郸市人民政府、河北省旅游局举办“中国涉县首届中华女娲文化旅游节”,同时举行了“女娲文化研讨会”,大型公祭仪式和民间祭祀活动。 2006年,涉县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并挂牌成立了“中国女娲文化研究中心”,涉县“女娲祭祀大典”也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自从2003年以来,涉县委县政府累计投入3亿多元资金,修建了娲皇宫生态景区、补天广场等重点工程。还连续三年举办了女娲文化节,连续6年举办女娲公祭活动,并出版了9部专业书籍和影像资料,还创作了大型舞剧《女娲》。目前,每年到涉县拜谒女娲圣迹的海内外游客达100多万人次。

  二、甘肃省秦安县“女娲故里”。《史记·补三皇本纪》记载:“女娲出生于成纪,亦姓风……”古时候的成纪大概在今秦安县和静宁县一带,所以这两个县都说他们那里是女娲出生地。秦安县陇城镇一带,有风沟、风台、风茔等地名,有娲皇、凤尾、龙泉等村名,有女娲祠、女娲庙、女娲洞等古迹。

  三、河南省西华县女娲城。宋《太平寰宇记·卷十》载:(西华)“县西二十里,古老传云女娲氏之都,本名娲城。”清《读史方舆记要·卷四十七》云:“娲城在西华县西,女娲所都也。”此地今名思都岗,意为女娲氏遗民思故都。与伏羲之都陈(今淮阳)仅隔30多公里。

  四、河南省淇县娲皇庙。与《封神演义》所写“商纣王淫诗戏女娲”故事有关。2006年7月15日,淇县举办了第二届女娲山水旅游节。

  五、湖北省竹山县女娲山。该县投资740多万元,重塑18米高的女娲雕像,建起了女娲祭坛、圣母亭、问天阁等景观。

  六、陕西省平利县中皇山女娲庙。《新唐书·卷四·地理志》在平利县条目下特别指出“有女娲山”。 2003年10月8日,陕西平利县人民政府举办了“中国平利女娲文化研讨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秦汉研究会副会长王子今认为女娲作为传说时代的圣母,在各地多有纪念性遗存,而陕西平利的女娲传说和文化遗存,记录年代较早,文化影响也比较显著。

  七、陕西省蓝田县华胥镇的华胥陵,亦称羲母陵,陵址现在是一处土台,上面住着二十多户农民。此外在蓝田境内还有与之相关的华胥沟、三皇庙、遇仙桥、阿氏村(娲氏村)、女娲堡、女娲谷、补天台、磨合山、人宗庙,华胥窖、画卦台等,都是十分宝贵的人文遗址,在一些史籍中可以得到印证。《太平环宇记》载:“蓝田为三皇旧居,境内有华胥陵。”《陕西通志》载:“羲母陵在(蓝田)县北三十五公里。”《蓝田县志》载:“蓝田有华胥陵,尊卢氏陵、女娲氏谷遗迹,史称三皇旧居。”

  八、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女娲氏谷、女娲氏庄。清乾隆《临潼县志》云:“丽戎国,古女娲氏继兴于此。”今骊山北麓有女娲氏谷,西麓有女娲氏庄(俗称娲氏庄)。骊山最高峰曰“九龙头”,上有人祖庙,内祠伏羲、女娲像。附近有补天洞、磨子谷等。骊山雕塑的女娲像高达30m(见下图)。

  九、陕西省潼关县女娲山。

  十、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侯村女娲陵。阴历三月初十为女娲诞辰,每岁例行女娲庙会,唱大戏。

  十一、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圣母庙。

  十二、山西省晋城市浮山娲皇窟。

  十三、山西省平定县浮化山补天台。

  十四、山西省长治市望天台娲皇庙。

  十五、山西省黎城县广志山娲皇庙。

  十六、山西省临汾市女娲补天、造人岩画。

  十七、山西省永济市风陵渡女娲陵。

  十八、山西省交城县女娲陵。

  十九、山东省日照市天台山女娲补天台。

  二十、山东省枣庄市女娲冢。

  全国还有不少女娲遗迹,女娲文化联谊会正在调查。


女娲遗骨不过是现代科学的搞笑产物

  娱乐化时代,娱乐的禁区越来越少,就连最严肃的科学领域,也埋下了娱乐的种子。纯粹的娱乐,逗的是乐子。它与科学联姻,产生的效果除了奇特,别无选择。凡是科学研究不可能得出的结论,一旦注入娱乐元素,风马牛就成了亲兄弟。娱乐把科学研究送到“演义”的舞台上,这个世界想不奇妙,恐怕都很难。

  据近日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文儒等23位专家达成的共识,日前在山西吉县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属于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皇”遗骨。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该遗骨距今约6200年。(《新快报》6月10日报道)

  女娲本是传说中的女神,古书形容她是“人首蛇身”,有登苍穹补天之本领。如此超自然的本领,即便科学技术绝对先进,怕也难以企及。当然,女娲也就不可能属于人类,她只是存在于人类想象的世界里。就是这样一个神话人物,考古专家团竟能鉴定出女娲的遗骨。不知道诺贝尔奖授予考古学家不。如果有的话,相信没有哪个国家的考古学家敢宣称找到了耶稣、亚当、夏娃、释迦摩尼等神的遗骨。如此说来,女娲遗骨发现想不进入考古史册,岂不是太冤枉?

  鉴定组专家预料到非议的声音,借用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认为他们发现的女娲遗骨“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进而得出“这个遗骨无疑是明朝人认为的‘娲皇’遗骨”的结论。把女娲群体化,以此规避舆论指责,看似聪明,其实还是无法掩饰其“科学演义”的荒唐。

  看来,所谓的“女娲遗骨”,不过是“科学演义”下的一个怪蛋而已。若问这个怪蛋是如何被孵化出来的,答案并不难寻找。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几十年来,这几乎成为不少地方官员的座右铭。不把GDP弄上去,升迁就无望。不是沿海发达地区,不是科技硅谷,经济指标要上去,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是个捷径。争文化资源,就是争古人。有据可靠的争完了,还要争无法考的。花果山在哪里,不就曾被争抢过吗?神魔小说中的地名都在争,有古庙、古寺的地方,更不会轻易失去自己的优势。吉县的“女娲遗骨”,凭着一块骨头,能把女娲留下来,别的地方的女娲庙就不正宗了。吉县靠着女娲的名气,开放旅游文化资源,就有了很硬的招牌。当然,女娲有没有骨头,吉县的这块骨头是不是女娲遗骨,必须通过专家的嘴说出来才能唬人。专家的话要可信,还有借助科学仪器。这样,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测年,一堆专家,假借科学的名义,终于演绎出一块“女娲遗骨”。照这个路子,只要有好处,某些专家鉴定出盘古的骨头又有何难?

  学人应该有风骨,不给利益当奴才。如果成了算命先生,谁给钱就给谁算命,让得出什么结论就能得出什么结论,未来的“中国科学”,岂不是世界笑话?果真如此,“以科学的名义行骗,以专家的名义蒙人,所以,科学和专家都等于狗屎了”(网友语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