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论托里拆利实验与反引力、反重力的关系
张哲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宇宙大爆炸理论,扩张的宇宙最终会在万有引力的作用下呈现出一种减速、趋缓甚至是最终塌陷的趋势,然而1998年国外的两组天文学家在测量一批超新星的扩散速度和距离时不约而同地得出同一个惊人结果:宇宙扩散不仅没有呈现减速的趋势却恰恰相反正在加速扩张!这也就意味着: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与引力作用方向相反的、可以抵消、平衡引力的未知作用力即“反引力作用力”,科学家将与这种“反引力作用力”的载体能量就被称为“暗能量”,这一发现被《科学》杂志列为1998年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了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体物理学家萨尔·波尔马特、美国/澳大利亚物理学家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科学家亚当·里斯,据来自瑞典皇家科学院网站消息,这三个人获得该奖项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的发现。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公布和颁发,将意味着物理学界正式承认并接纳, “暗能量”为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这也就意味着:物理学界正式承认并接纳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与引力作用方向相反、至今还没被人类发现的“反引力”作用力这一事实,这同时也暗示着,物理学主流自2011年起开始承认在自然界中继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之后的确存在着“暗能量”这个“第五种作用力”,并且这个“第五种作用力”是一种呈负压、斥力性反引力、反重力作用力!
那么宇宙和自然界之中到底存不存在“暗能量”呢?也就是说自然界中到底存不存在和引力、重力作用方向相反的一种神秘力量呢?如何才能发现并证明它的存在呢?实验室中是否可以发现并证实它的存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新实验看看是不是可以发现这种和引力、重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 但凡上过初中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及其现象,所谓托里拆利实验及其现象就是指给一根1米长、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内灌满水银后堵住管口,倒插入一个装有水银的水银槽中再松开管口,管内1米高的汞柱开始下降并且下降至76厘米处不再下降,维持在一个约76厘米高的汞柱现象而不再变化。
为什么科学界和学术界会对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极其简单的小实验如此重视而如此大动干戈呢?也就是说研究、探索托里拆利实验有什么价值和重大意义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那就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个实验吧!
下面请看第一个实验:如图1所示
将一根1米长两端都开口的玻璃管的一个端口插入到装有水银溶液的水银槽中,然后从高端的开口处给玻璃管内灌注水银溶液,结果发现,无论怎样给管内浇灌、注入水银溶液玻璃管内的水银溶液都会一丝不剩的全部从高端开口处坠落到低端开口处的水银槽中,即管内、管外的水银溶液均保持同一个水平高度。
为什么该玻璃管内浇灌、注入的水银溶液总是一丝不剩的坠落降至水银槽内,为什么管内管外的水银溶液均保持同一个水平高度呢?其实图1中这个实验装置就是一种特殊的连通器,根据连通器原理在自然状态下处于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均会保持一种静止的、无高度差现象即水平现象。当我们把烧杯里的水银溶液从低端开口处提升到高端开口处时,水银溶液就产生了一个1米高的高度差,根据重力定律和连通器的原理,玻璃管内的水银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而然的就要回归到最低的水平线的位置,所以图1中的玻璃管内的水银溶液最终都坠落降至水银槽内,管内管外水银溶液均会保持同一个高度差现象。
这种“水流低谷、雨落高空”的现象由于我们是经常见到也是司空见惯了的自然现象故而已经是多见不怪了的。
下面请看第二个实验:如图2所示
将一根1米长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已经抽成真空的真空管倒插入一个装有水银的水银槽中内并打开管口。结果发现,管内的水银溶液在没有任何外力作用的前提下,竟然不但可以克服重力的影响、抵消引力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反重力、反引力方向竖直的、自低到高向上爬升到76厘米处后“悬浮”于半空之中。
这样一来就产生一个非常奇特而奇怪的问题,相同的水银溶液为什么在图1所示的容器内只能自高而低(红箭头所示)的坠落下降,而在图2所示的容器内又能自低到高(红箭头所示)的攀爬上升呢?是什么能量抵消了水银溶液的重力作用、又是什么力量克服了水银溶液的引力作用,从而导致图2中的水银溶液能反重力、反引力方向自低到高、从下而上攀爬上升呢?
众所周知,图1中导致水银柱发生自上而下运动的作用力是重力和引力作用,这就意味着图2中促使水银柱发生自低到高运动的作用力则是一种和重力、引力作用力方向相反的作用力即反引力、反重力作用力。
说的在明确一点、再细致一点,即托里拆利实验中存在着一种可以平衡或是制衡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力,并且这种作用力具有一种反重力、反引力的功效!
那么图2中这种可以平衡甚至是制衡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力到底是什么呢?
大气压理论认为,图2中的这种可以平衡或是制衡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力是大气层所具有的重力作用,原因就是图2中管内汞柱内部上方是一无所有的真空而汞柱外部下方是成千上万千米高的空气,因为空气具有质量在地球引力作用下会产生重力作用,正是这成千上万千米高的空气重力压迫、支撑着图2中的汞柱底部,才最终导致了图2中管内汞柱高度现象的形成和产生。
事实果真如同大气压理论所认为的这个样子吗?大气重力压迫果真是导致图2中汞柱高度现象形成和产生的真实因素吗?换句话问图2中那种可以平衡甚至是制衡汞柱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力果真就是大气层的重力压迫吗?
假设图2中那种可以平衡甚至是制衡重力和引力的作用力就是大气重力压迫,那么根据大气压理论,如果降低或消除大气压力因素后汞柱高度现象也就应该也随之降低或者消失掉,事实果真如此吗?
请看第三个实验,如图3所示:
将托里拆利实验安放在一个密闭的真空箱(舱)内,先让真空箱(舱)内的托里拆利实验容器与外界大气重力作用隔离、隔绝;再用抽气机抽取真空箱内的剩余空气直至真空,此时我们会发现,随着真空箱(舱)内、箱(舱)外的大气被隔离、隔绝继而气压不断的降低成为真空后,真空箱内的托里拆利实验中的汞柱高度现象并没有随着气压的降低、消失而降低消失而是依然巍然耸立着。
这可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
零气压的真空环境下托里拆利实验中的汞柱高度现象的存在有力的证明并说明了:
1. 大约四百年前科学界把大气重力作为托里拆利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一种错误的判决!即托里拆利实验现象并非是大气的重力压迫导致的! 2.继而将托里拆利实验作为大气压强的测量标准也是科学界的一种错误判决!即托里拆利实验不应该作为大气压强存在及其标准的测量实验,而应该作为发现暗能量、测量暗能量的标准! 3.托里拆利实验中那种让汞柱克服重力、抵消引力”悬“于半空”浮“而不降的神秘作用力至今依然仍未被科学界所认知、所发现! 4.托里拆利实验中导致汞柱不下降的、至今仍未被发现的这种神秘作用力是一种具有克服重力、抵消引力性质的作用力,即反引力、反重力作用力! 5.托里拆利实验中这种可以克服引力、抵消重力的神秘作用力是一种继万有引力、电磁力、强力、弱力之后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全新的作用力,即“第五种基本作用力”简称“第五种力”! 6.又由于这种具有负压反引力、反重力性质的作用力来源于真空空间本身,所以这种力也可以称其为“真空空间作用力”简称“真空力”! 7.综上所述,可见由于“真空空间作用力”是一种具有负压、反引力、反重力性质的作用力,故而“真空空间作用力”也就是科学界正在追寻着的“暗能量”作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