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时期岷县中药材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昵称4735378 2012-06-11

新时期岷县中药材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对策

来源:甘肃省扶贫信息网    2011年08月17日    点击[ 3640 ]     【打印】     【 字号:

一、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岷县是全市中药材资源大县和种植大县,也是全省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植大县,享有“千年药乡”、“中国当归之乡”之美誉。县境内蕴藏各类中药材资源238种,岷县所产当归又称“岷归”,其种植历史长达1500多年,“岷归”因品质优良、功用广泛而驰名中外,在中药方剂中有“十方九归”之说,当归被尊为“药王”、“血中圣药”。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农展会甘肃馆内为“岷归”题词“发扬祖国医药遗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并把岷县誉为“药材之乡”;1979年,岷县药材公司被国务院授予嘉奖令;1989年“岷归”获世界博览会金奖;2001年岷县被授予“中国当归之乡”称号。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把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大产业来抓,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陇药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政策出台后,县上及时调整和完善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全市中医药产业转型提升,以道地、绿色引领产业发展,按照“建设甘肃南部较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优质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现代中药制药基地和现代物流仓储基地”的目标定位,在药源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仓储、品牌营销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稳步扩大种植面积。近年来,我县按照“三个遵循、三个顺应”的要求,着力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199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为5万亩、产量0.5万吨。目前,全县年种植以当归、黄芪、党参、红芪等为主的道地中药材25万亩,总产量5万吨左右,分别占全市的23%31%,全省的12%25%,其中当归10万亩,产量2万吨,分别占全市40%45%,全省的30%33%。截至目前,今年全县共种植中药材25万亩,其中当归10万亩,黄(红)芪8.5万亩、党参5万亩,其它中药材1.5万亩。

 

二是不断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县在以“岷归”为主的中药材标准化认证和标准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2002年“岷归”获得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认证书,成为西北地区第一个获得原产地标记认证的农产品;2003年通过绿色食品认证;2004年取得了“岷县当归”证明商标;2005年当归种植基地通过了国家GAP认证,成为我省首个通过GAP认证的中药材品种;2006年我县当归生产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授予“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自“岷归”通过GAP认证以后,全县每年建设优质当归种苗生产基地3000多亩、当归GAP示范基地2万多亩,天津天士力、天津中新药业、岷海制药等县内外10余家中药材加工企业按照“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积极参与基地建设。同时,县上还积极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加强合作,开展了中药材优质新品种选育、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生物有机肥料应用等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并制定了《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产地环境条件》、《定西市无公害中药材当归质量安全》及《生产技术规程》、《甘肃道地当归种子、种苗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当归规范化生产技术规程》、《当归药材指标成分及指纹图谱质量标准》、《甘肃岷归饮片加工质量标准》等一系列地方执行标准,标准化步伐不断加快。今年,全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10.3万亩,建设集中连片规模在500亩以上的当归、党参、黄芪、板蓝根等GAP基地26个、2万多亩,其中企业参与和自建基地15个、1.3万亩。结合基地建设推广了“五项实用技术”,即:当归麻口病综合防治技术、除草膜(黑地膜)覆盖技术、无公害新农药使用技术、沼液沼渣应用技术、配方施肥技术;开展了“七项先进技术示范”,即:当归除草膜(黑地膜)种植示范、无公害新农药3%辛硫磷颗粒剂预防地下害虫示范、生防菌(B2Z10)示范、有机肥料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缓控释肥示范和稀土旱地宝浸苗示范,示范面积达2万亩;联合科研机构开展了以当归为主的新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有机肥料施用等丰产栽培技术试验44项。同时,在对现有未颁标准进行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又起草了《当归原条加工质量》、《当归提取物生产质量》、《中药材标准化仓库建造技术》、《当归安全仓储技术》等4项标准,正在请相关专家进行修定,计划尽快申请省上颁布。

 

三是不断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全县共有各类中药材加工企业117户,其中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有7户。有1户制药企业和6户饮片加工企业的10条生产线通过GMP认证,全县年加工中药材饮片2万多吨,占全县药材总产量的40%。去年在中药材饮片加工户相对集中的梅川、岷阳、茶埠3个乡镇建设集中饮片加工园,规划建设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的GMP饮片生产线30条,引导加工大户和企业入驻加工区,实现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工;目前,3个乡镇饮片加工园正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动员入驻工作。同时,县上抓住兰渝铁路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了占地11.5平方公里的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目前,正在制定环评及详规。另外,康达公司年处理1200吨原药材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当归有效成分生产线、岷海制药公司年处理2000吨原药材提取物生产线等一批重点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现代制药和保健食品、化妆品等生产企业规模继续扩大。今年,已启动建设的岷海制药公司妇女用当归卫生巾生产线、康达公司当归天然VE胶囊、当归固元硬胶囊新产品研发及GMP生产线改造,饮片加工园4条饮片GMP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岷海制药公司钴60辐照站、一次性医疗器械生产线、GMP饮片扩建,当归城公司GMP饮片生产线和GMP保健品生产线等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四是不断完善市场营销体系。近年来,我县重点实施了中国当归城和梅川中药材市场扩建等项目,市场的带动功能不断增强,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当归城占地560亩,建成商铺及配套服务设施3万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当归博物馆、电子显示屏、中国当归网等服务设施,年交易量达5万吨、交易额近5亿元;梅川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达3万吨、交易额近3亿元;全县中药材主产区的中寨、清水、西寨、十里、禾驮、蒲麻等乡镇已形成了产地区域市场,中药材年交易量均达5000吨以上。吸引了安徽亳州、广西玉林、四川成都、湖北安国、湖南廉桥等全国各大药市客商常驻岷县的达280家,流动客商650多家。同时,县内岷海制药、顺兴和等企业还在安徽亳州、成都荷花池、广州清平等全国知名药市设立营销专区,扩大了对外销售。全县从事药材加工贩运大户达2100多户,从业人员3万多人。今年,当归城6900平方米中药饮片交易大厅及信息交易平台即将开工建设,配套建设电子交易、银行结算、当归博物馆等配套设施,并与中药材天地网达成了电子交易中心建设的合作事宜;中寨、西寨两个区域中药材市场建设正在加紧建设。

 

五是不断扩大中药材仓储能力。充分利用适宜中药材安全仓储的有利自然气候条件,把中药材仓储库建设作为打造甘肃南部中药材集散中心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已建成企业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库近1.5万平方米,仓储能力达1.5万吨。今年,当归城2万平方米的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库已开工建设,全县中药材加工企业计划新建中药材标准化仓储库1.5万平方,部分已开工建设;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仓储设施建设项目正在规划。

 

六是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了保证药材品质,县上积极成立了中药材质量检测中心,重点围绕基地环境监测、生产监测、产品检测等方面开展工作,着手建立我县重点中药材品种的质量数据库。同时,以甘肃岷归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为主体,以甘肃中医学院为科技支撑,与我县联合组建了“甘肃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开展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加工炮制技术研究和质量标准研究;以岷海制药公司为主体,组建了“定西市当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岷县中药材检验检测服务中心”、“定西市药品检验所岷县分所”。全县中药材质量检测及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2010年,全县种植中药材25.03万亩,总产量达3.6万吨,其中:当归10.04万亩,产量1.6万吨。中药材总产值达7.4亿元,占全县GDP46%,农民人均药材纯收入113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5%。近年来,虽然我们在发展中医药产业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医药产业开发的层次和水平还比较低,标准化基地建设推进机制还不健全,饮片加工还需进一步规范,现代制药企业少,中药材仓储能力不足,科技研发和品牌宣传还比较滞后,发展资金严重不足,专业人才还比较缺乏,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今后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今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工作

 

(一)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抢抓国家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国药都”的战略目标,按照建设“甘肃南部以当归为主的道地绿色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现代中药生产基地、中药材物流仓储基地”的目标定位,力求在药源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市场仓储、品牌营销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走出一条绿色、生态、特色的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之路。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县种植以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道地品种为主,以大黄、黄芩、甘草、秦艽、柴胡、板蓝根等为补充的中药材30万亩,总产量达到6万吨,其中当归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总产量达到3万吨,每年建设中药材GAP基地15万亩以上,其中种子种苗基地2万亩,到201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基本实现标准化;加快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发展壮大西川工业园,建设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中药饮片加工园3个;新发展年生产规模在1000吨以上的中药饮片GMP生产企业50户以上,全县中药饮片生产量达到4.5万吨;新发展中药制药企业3户以上、“健”字号保健品生产企业5户以上、中药化妆品生产企业5户以上、“甘卫食”号生产企业5户以上;着力培育或引进产值超亿元的加工企业5户以上,产值超5亿元企业1-2户以上;规划建设当归城中药材物流园,逐步形成以当归城中药材物流园为主体,以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仓储区建设和企业仓储设施建设为补充的中药材物流仓储基地,使全县中药材年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动态仓储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通过GSP认证的营销企业达到10户以上;提升中国当归城核心市场,建设4个区域专业市场、13个产地市场。到2015年全县中医药产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0亿元、工业产值15亿元),中医药产业对县财政的贡献率达到35%以上,加工生产领域带动就业人数达到4万人。

 

(三)重点工作

 

1、以建设全国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为目标,全面提升基地建设的层次和水平。一是围绕重点品种,建立稳定的种子种苗生产、供应和销售体系。每年建设当归育苗基地1万亩、当归种子基地5000亩、黄(红)芪、党参种苗基地5000亩。同时,加强中药材种苗标准化储藏库建设,保证种苗安全仓储。二是采取农业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合作经济组织营销的模式,建立“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标准化基地。每年建设高标准的当归GAP种植基地5万亩、黄(红)芪、党参GAP种植基地3万亩、当归等多元化特色适宜中药材有机生产基地5万亩。积极鼓励县内企业和引进国内知名企业参与基地建设。三是适当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品种。对板蓝根、黄芩、大黄、秦艽、甘草、柴胡、贝母等优势品种,有选择性的适当扩大种植,提高药源基地的市场竞争力和药农抗市场风险能力。

 

2、以加工园建设为平台,扩大加工规模,提升生产能力。一是加快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按照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总体规划,通过培植龙头企业和招商引资,引导企业向产业园集中,形成规模效益,打造集精深加工、物流仓储、科技研发、商务配套于一体的现代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5年内,入驻以饮片加工、中药制药、中药提取物、保健品等高端下游产品生产以及物流营销为主的企业达到50户,力争培育或引进产值达亿元的企业3-5户、5亿元企业1-2户。二是发展壮大西川工业园。大力扶持岷海、顺兴和、康达、岷归、天容、岷当等现有加工企业进行技改、扩建、扩能,积极鼓励县域内已形成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入园。5年内新入园企业达到10户以上,园内中药材生产企业总量达到20户以上,中药饮片加工能力达到3万吨,实际加工量达到2万吨;力争培育产值达亿元企业3-5户、产值达5亿元企业1-2户。三是配套建设重点乡镇中药材加工园。在中药饮片加工已形成规模且具有区域带动性的梅川、岷阳、茶埠规划建设3个有一定规模的中药饮片加工园,逐步规范生产,扩大加工规模,对有拓展空间的加工园进行扩建,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中药饮片加工基地,设计总加工能力达到4.5万吨,实际饮片加工量达到2万吨以上,入园饮片加工企业全部实现GMP生产。

 

3、大力发展中药材仓储物流业,打造甘肃南部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我县周边漳县、宕昌、迭部、卓尼、临潭等县中药材年产量约15万吨,加上我县5万吨,以岷县为中心的集散区药材总量达20万吨左右。目前,全县中药材仓储能力仅为1.5万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因此,要充分利用我县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地理气候优势,大力发展中药材物流仓储业。规划建设当归城中药材物流园,打造以当归城中药材物流园为主体,以中医药循环经济产业园仓储区建设和企业仓储设施建设为补充的中药材物流仓储基地,使全县中药材年静态仓储能力达到10万吨以上,动态仓储能力达到20万吨以上。同时,积极发展中药材(中医药)营销企业,五年内,取得GSP认证的中药材(中医药)营销企业达到10户以上,进一步规范提升全县中药材仓储物流标准化水平。

 

4、加快中药材市场营销体系建设。一是加快中药材市场体系建设。全力抓好中国当归城、梅川两个中药材专业市场建设,使之成为甘肃南部重要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当归城要按照建设成为全县中药材(饮片)的交易中心、仓贮中心、信息中心、展示展销中心的目标定位,着力改善市场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建设集信息服务、产品展示展销、电子交易于一体的对外宣传和营销服务窗口;积极改善中药饮片的交易环境和条件,逐步使露天交易向室内交易转变。梅川中药材市场要以产地交易为主,着力改善种子种苗及饮片交易环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商铺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力度,配套建设中药材种苗贮藏设施。同时,加大乡镇区域中药材市场建设力度,规划建设西寨、中寨、蒲麻3个区域市场,完善13个农贸市场的中药材市场服务功能,加大市场环境秩序整治力度,维护公平交易,为客商提供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二是完善营销体系。建立健全多渠道、多形式的产品营销体系。充分发挥当归产业协会的作用,定期不定期地组织药农、商贩、企业召开市场专题座谈会,对全国中药材市场定期进行专题调研,了解掌握中药材的销售趋势,形成我县市场与外地市场的有机对接,组织企业形成规模营销。积极动员岷海、顺兴和等更多的加工企业在安徽亳州、四川成都、广西玉林、广州清平、河北安国等国内中药材专业市场设立直销窗口或展示展销厅。积极发展骨干营销企业,5年内新发展年营销量在500吨以上的营销企业50户,培育1000吨以上的营销企业20户。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创建出口基地。积极组织企业和主管部门的业务骨干,聘请经济专家进行营销知识培训,为市场营销培养专业队伍。积极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每年新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0个以上,规范提升5个以上,鼓励支持专业合作社实现实体营销。三是加快信息服务体系及现代电子交易平台建设。结合当归城市场建设,整合中国当归网、大屏幕电子显示屏等现有资源和设施,组建当归城信息服务中心,及时收集、整理、发布生产技术信息、市场信息、行业动态等信息,逐步建立起以当归城信息服务中心为主,以梅川、中寨、西寨等区域市场信息站为补充的中药材信息服务体系;加强与中药材天地网等国内主流专业网站的交流与合作,在合作开发、联网互动、发展会员等方面求突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加快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为药农、药商、药企提供市场信息、合作交流、期货交割、网上交易等服务平台。同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开设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系统,开展电子交易,降低营销成本。

 

5、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一是通过创建中医名院、打造中医名科、培养中医名医,全面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创建中医名院:按照《中医医院建设标准》,用5年时间,把县中医院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人才结构合理、中医专科特色明显的“标准化县级中医医院”,积极创建“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打造中医名科:继续挖掘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巩固提高县中医院省级重点专科“中风病专科”和市级专科“中医骨伤科”的基础上,积极努力创建省级、市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医、教、研相结合促进中医临床学科建设。培养中医名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采取师承与进修、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形式,加快全县中医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合理学科人才梯队;选拔优秀中青年临床医师进行系统的中医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培养新型中西医结合人才和中医药学科带头人。二是加强中医机构网络建设。结合“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创建工作,加大配套设施建设力度,积极筹建中医药制剂大楼,建设中医院康复医院;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室建设,开设中药房和中医专科专病;在社区(村)卫生所配备针灸针、火罐、艾条、刮痧板等基本设备,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三是加强医疗机构与制药企业的有效对接。按照提升创新现有院内制剂和引进外院院内制剂相结合的办法,扩充院内制剂数量,加大中药配方的开发力度,积极与制药企业有效对接,探索院内制剂和配方的企业化生产开发模式。同时,县内中医医疗机构要优先采购地方中医药产品。四是加大中医药民间单方、验方的收集、整理和申报。进一步收集整理民间、名医的单方、验方,通过科学提升、临床研究,建立中医药科研应用基本数据库。五是做好中医药文化的挖掘与宣传。积极组建“岷县中医药学会”,通过从古籍记载查询、名医访谈、民间走访,积极挖掘整理我县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历程,建立岷县中医药文化宣传平台,进一步宣传和保护岷县中医药文化。

 

6、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主导产品。根据目前岷县中药材加工业发展现状,扶持现有龙头企业,在做专、做精、做强上下功夫。一是规范提升饮片加工企业。以岷海饮片、顺兴和、岷归、永康泰、金当归、汇利等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及“饮片加工园”为主,规范提升饮片加工业。已通过中药饮片GMP企业认证的企业在扩大认证工艺、增加认证品种、创新产品等方面寻求突破,积极开发配方饮片、超微粉等新型产品。同时,积极鼓励现有规模饮片加工业和新建饮片加工企业进行中药饮片GMP认证,提高全县饮片加工的技术装备和产品水平。二是积极推进中药提取物生产。以康达公司为龙头,扩大中药提取物生产规模,加快提取物系列产品的开发,积极开发口服液、软胶囊等新产品。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中药材提取物生产线,使全县中药材提取物生产能力达到1.5万吨(原药)以上。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制药。以岷海制药为龙头,扩大现有批号药品的生产规模,创新产品开发,争创省内制药行业龙头。同时,以最优惠政策和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制药企业,扩充制药企业数量。四是积极发展以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为主的特色产品开发。以天容公司、草春缘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主,围绕当归、黄芪、红芪、党参等药材药食两用功效的开发,积极开发茶制品、食用汤料、口嚼饮片等高附加值产品;以岷当、草春堂、当归源公司等化妆品生产企业为主,积极开发新型系列化美容、美肤及洗液类等产品。

 

7、加强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强道地中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及种植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以下简称工程中心),着力解决种植领域的技术难题和技术瓶颈。工程中心要围绕为中医药产业提供工程技术试验和征询服务,建设中药材加工炮制中试基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中药材质量检测服务基地展开工作。积极与甘肃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合作,重点破解制约“岷归”生产的熟地育苗、早期抽薹、麻口病防治等技术难题,积极开展新农药、新肥料、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二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持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成分、多形式兴办现代制药企业,鼓励优势企业采取联合、兼并、参股、控股等手段,加大现有产业资源的整合,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融资上市,实现资本与市场的有效对接,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引导企业加强与省内外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及中医药院校的技术研发和合作,开展多学科、多领域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实现中医药科技创新和重点项目的重大突破,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品为核心、产学研相结合的较为完善的中医药创新体系,开发和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加快中医药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和应用。以企业运作、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参与的方式,积极争取在岷县建立省级、市级重点实验室或研发中心,建立中药现代化研发孵化基地,创建下游产品研发平台。

 

8、加强中医药产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完善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当归、黄芪、党参等优势地产中药材种子标准、种苗标准、成药质量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研究制定中药材种苗安全贮藏技术、中药材标准化干燥及安全仓储标准,建立完善的中药材生产质量标准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托当归产业协会,进一步引导全县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对原药及饮片实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二是研究制定当归、黄芪、党参等中药材加工标准体系。开展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生产工艺、设备软件及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研究制定,主要包括原料SOP、工艺SOP、检测SOP三项规程的制定,努力实现道地药材当归、黄芪等加工炮制的标准化流程。三是加快标准化体系认证进程。积极开展中药材种植生产环节的无公害产地认定、无公害产品认证、绿色认证、有机农产品认证、GAP认证等质量认证;鼓励支持中药材加工企业进行GMP认证、药品经营企业进行GSP认证、食品加工企业QS认证等行业强制性认证。

 

9、加大品牌宣传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中国当归之乡”和“岷归”品牌作用,坚持“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建立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机制,进一步强化产业品牌宣传推介。一是大力宣传“中国当归之乡”及“岷归”品牌。在玉林、亳州、成都、广州、深圳等主要专业市场地方电视台,播放岷县专题宣传片或广告。同时,加大平面媒体的宣传力度,利用报刊杂志专题宣传,在全国各大药市以及重点消费市场设立以“中国当归之乡”、“岷归”文化为主题的宣传广告牌。二是发挥好品牌效应。发挥“岷归”系列产品的原产地标记认证、“岷县当归”证明商标、无公害产地认定、“绿色食品”认证等成果的作用,推行中药材加工产品质量、标准、条码、包装、商标“五统一”。集中力量培育催生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省级以上医药产品品牌,着力打造一批省级著名商标、名牌产品乃至国家级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产品品牌,促进中医药产业尽快从被动营销向品牌营销转变。三是参加和举办相关节会。通过参加大型行业节会,举办当归节、产业论坛等宣传推介活动,加大中医药产业对外宣传与交流力度。

 

10、加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今后5年,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制定完善切实可行的招商引资政策,做到千方百计引项目、想方设法留项目,积极与国内大型制药企业对接,通过以资招商、以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途径,吸引外地客商和企业到岷县投资办厂或建立前处理车间,积极发展与亳州谯城区、中国进出口银行、天津中新药业、天津天士力集团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基地建设、饮片加工、精深加工、药企药商合作、人员培训、节会合作、产品推介、人才交流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每年至少引进5户技术含量高、投资额度在1000万元以上的中药材加工生产企业。

 

(四)措施及优惠政策

 

1、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中医药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的协调领导作用,建立中医药产业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加强各部门对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产业指导和综合服务。

 

2、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以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间投资参与、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资体系。创造条件吸引省内外中医药企业到岷县建立药源基地,支持鼓励县内企业建基地。积极争取国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实施好省农牧厅下达的产业化扶持项目。紧紧抓住今年省上对中药材GAP标准化基地建设扶持的政策机遇,争取省上扶持资金。县财政每年预算支持中医药产业资金500万元以上。

 

3、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中介,中介带农户的格局,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连接起来。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召开企业座谈会,研究政策,沟通信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帮助龙头企业建立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引导龙头企业以“订单”方式到中药材主产区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解决原料供应问题。同时,搞好技术和信息等服务。

 

4、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在做好农民技术培训和指导的同时,利用“中国?定西中医药产业大会”等节会,积极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参加中医药高端论坛等活动,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学习和借鉴省内外中药材标准化基地建设的先进经验。

 

5、落实奖励扶持措施。一是全额兑现省市奖励政策。按照省市扶持办法,对2008年底前获得GMP认证的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规模的,每增加1000吨,奖励10万元;对2009年以及以后获得GMP认证的道地药材加工企业,规模在1000吨以上的,奖励30万元,每增加1000吨加工量,奖励10万元;对新建的中药制药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申报省上给予资金扶持,经过省上认证的,每户奖励5万元。二是加大县级财政扶持力度。对进入加工园、新办的各类中药材加工、中医药生产及流通企业,根据其投资额和科技投入,对贷款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贷款额度给予相应贴息;对没有企业贷款,自投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新建药材加工项目,项目投产运行良好,效益较高,运行指标高于上年一定比例,带动农民增收成绩突出,按企业实际投资规模给予相当于银行同期利率比例的奖励;对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为农户生产经营提供技术服务等项目给予适当补助;对获得国家药监局“健”字号批文(包括转让)并通过保健品GMP认证的生产企业,除落实省上奖励的30万元之外,县上进行适当配套奖励。三是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定西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全市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定政发[2010]128号)精神;认真执行入驻中药材加工园区的企业可享受《意见》所列之优惠政策。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文件)的规定,对符合条件的从事药用植物初加工的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积极引导中药材加工营销企业申报一般纳税人,享受进项税抵扣优惠。

 

6、加强督促检查。建立检查监督工作机制,组织力量,定期督查基地面积落实、物资、资金、技术培训和人员到位以及企业与农户对接等情况;实行工作月通报制,根据实地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年终进行考核,促进工作落实。

 

 

(供稿:岷县扶贫办  杜富强

【责任编辑:许斌】 【关闭窗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