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河蔗糖业发展现状及产业发展建议

 昵称4735378 2012-06-11
红河县生物办 王东升
 
为全面实施“农业稳县、工业强县、商旅兴县、生态立县、机制活县、和谐建县”六大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我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存在困难问题,挖掘潜在发展空间,为县委政府决策和进一步深入开发蔗糖产业奠定基础,根据我县制糖业发展现状,结合自己近十年对全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了解。对全县甘蔗产业发展报如下:
一、全县蔗糖产业发展背景
(一)自然资源条件
我县地处红河上游南部位于东经101°49 ′— 102°37 ′北纬 23 °05 ′— 23 °27之间,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以上,降雨量870毫米以上,夏秋多雨,雨热同步、终年无霜、昼夜温差大,土地总面积达313.5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9万亩,宜林宜农荒山地67.6万亩,境内的土壤为燥红土、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和紫色土,境内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大小流域20余条,具有发展甘蔗产业的优势条件。
(二)蔗糖产业在农村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蔗糖产业已成为我县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09-10年,全县蔗糖产业工业增加值为 3620万元,实现利税230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4.6%以上;全县有 4828户农户、23783人,从事糖料甘蔗生产,农民实现甘蔗总收入 36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 35.5%左右直接或间接来源于蔗糖产业。蔗糖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全县建筑建材业、交通运输业、加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并吸纳了农村大批的剩余劳动力,有力的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地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蔗糖产业已发展成为我县覆盖面最广、关联度最大的支柱产业,其地位和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是其它产业不可替代的。
二、全县蔗糖产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现状
发展蔗糖业十四年来,县委、政府把蔗糖生产作为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来抓,为加大产业培植力度,组建红河县糖办,机构单立、专门从事全县糖料生产布局与发展。几年来,通过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机制,甘蔗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稳步增长。截至目前,全县共有7个乡镇、 29个村、 132个村组、4828户种植甘蔗,总面积达 4.2万亩。其中迤萨镇13219   亩、乐育乡10932亩、宝华乡4066亩、甲寅乡2873亩、石头寨乡3187亩、浪堤乡5696亩、大羊街乡2030亩。
(二)发展机制
企业和乡镇为了进一步稳步发展甘蔗生产,确保县委、政府所下达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整体联动,互为依托,出台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解决了部分蔗农的生产困难,充分调动了工作队员抓蔗、蔗农种蔗的积极性。
一是企业方面。红河糖业公司,健全完善扶持优惠政策,并严格予以组织实施。2011年春植扶持面积达19000亩,计划支付扶持资金800万元。同时,在种植过程中及时组织公司班子成员分片负责,确保了种蔗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出台制定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在种植技术规范,蔗农新植、翻桩、轮作在三亩以上,每亩无偿补助现金80 元;加盖地腹每亩无偿补助现金100元,并无偿补助1包有机肥、同时,种植面积在10亩以上、信誉度好的,每亩有偿扶持300元。特别是针对2009年受旱灾影响严重的实际,公司投入抗旱救灾资金215.821万元,调供种苗1000吨,以每吨补贴460元调供化肥1500吨。通过企业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出台制定和相继兑现,进一步提高了蔗农种蔗的积极性。
二是乡镇方面。高度重视,坚定信心,转变作风,务实工作,把县委、政府下达发展目标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把目标任务进行层层分解、层层下达、层层抓落实,为打破以往“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的不良思想观念,结合实际,依托企业,种蔗乡镇均建立健全了甘蔗产业发展奖惩考核机制,乡镇组建工作组分别包干到村组,落实地块、宣传引导、促进发展。通过考核机制的严格实施,强化监督、奖惩分明,进一步调动了乡镇发展甘蔗产业、服务甘蔗产业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进一步做强做大蔗糖产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为改善蔗区种植条件,提高甘蔗单产,红河糖业不同程度的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蔗区上,不断加强以水利、蔗路等为主的蔗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截至2010年5月,共开挖蔗区道路 1270公里、修复沟渠5条20公里。
(四)1011榨季生产情况
10—11榨季,全县实现甘蔗农业产量12万吨,工业入榨量91213吨;企业平均收购价超过400/吨,蔗农直接收入达3649万元;企业生产白糖 10316吨,实现工业增加值8532万元,预计实现销售收入8400万元
(四)全县“十二五”期间发展规划
通过深入调研,全县实现县委政府确定的“通过2至3年的努力,全县实现甘蔗农业产量30万吨,工业入榨27万吨”的发展目标问题不大,通过努力可以实现,关键是要在提高单产、提质增效上下功夫,通过积极、稳步发展,到“十二五”末,全县甘蔗种植总面积将达6万亩左右,农业产量将达30万吨左右,工业入榨量将达27万吨左右。 其中迤萨镇20000亩、宝华乡8000亩、乐育乡13000亩、甲寅乡5000亩、石头寨乡4000亩、浪堤乡 6000亩、羊街乡4000亩。
三、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种植管理粗放,平均单产较低,蔗农素质有待提高。多半群众受文化层次低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种蔗、科技管蔗水平不高,近年外出打工较多劳力紧张,多数蔗农素质偏低,普遍存在着甘蔗下种和中耕管理比较粗放的现象,部分理或管理不及时、不到位,这是造成甘蔗平均单产较低的主要因素。同时,受其它产业冲击,舍不得拿出良田好地来发展甘蔗生产,导致新品种难以推广,新技术难以规范,单产较低,效益不高。截至目前,全县甘蔗平均亩产仅3吨左右,甘蔗种植成本高,企业无法实现规模化运作。
(二)蔗区水利化程度低,基础设施不够配套。近年来,企业对蔗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是,由于资金困难,道路和水利建设质量不高、效益不显,一定程度上制约甘蔗的提质增效。一是水利化程度低。目前,蔗区水利建设因受历史、资金和环境的影响很大程度存在着“靠天吃饭、靠雨灌溉”的现象。二是高优蔗园比例小,平均单产低。山地、陡坡地种蔗比例较大,水浇地、田蔗比例小,严重制约产量的提高。三是运距较远。过去为了稳定粮食生产,充分发展旱地、山坡地资源种蔗,造成蔗区运距较远、路况较差,且在海拔超过1100米—1500以上,坡度25度以上种植较多,这些蔗区管理、种植、砍运十分不便,造成了我县甘蔗单产低、糖份低,工农业生产效益差。
(三)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甘蔗良种推广速度较慢。总体上看,我县甘蔗种植品种老化、混杂,病、虫、杂草为害严重。目前,全县当家品种为云引3号,69421品种,其次,种植比例较大的还有从2002年开始种植的粤糖93/159,而重点推广的抗旱品种云引03∕258、03/194、03/422、等优良品种推广速度较慢,严重延缓了高糖、高效、高产的“三高”生产目标。同时,还普遍存在品种结构不够合理的现象,早熟品种少,中熟品种占比例过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早期开榨生产和科学砍运调配。
(三)多半蔗区地理位置较差。县内蔗区的种蔗海拔在500—1600米之间,高差达1100米,区内陆形复杂,小区气候明显,全县蔗区山多坝少,对于良种推广和蔗区道路、水利投入难度大,蔗区范围小,劳力紧张,对高优蔗园建设工作有很大的制约。
四、几点发展建议
目前,全县甘蔗产业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和恢复期,在新的形势下,如何积极稳妥的推进甘蔗生产、加快甘蔗产业化进程和产业的提质增效,是我们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应当认真重点研究和切实解决好的重要问题,建议在“十二五”期间,全县甘蔗产业的发展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统一思想,合力攻坚,巩固和提升蔗糖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提高蔗糖支柱产业的效益,巩固和提升蔗糖支柱产业,实现蔗糖产业化经营,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必须把改造、提升蔗糖支柱产业作为保稳定、促发展的头等大事,把思想统一到积极稳妥的推进甘蔗生产、加快甘蔗产业化进程上来,形成共识,合力攻坚,全方位使蔗糖产业提质增效,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企业增效的目的。
(二)逐步调整品种结构。针对我县甘蔗种植品种混乱,分布不科学,结构不合理,中晚熟品种过多,早熟品种相对较少的实际,建议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重视好抓好种植品种的结构性调整工作。一是要结合我县多年来甘蔗生产的现状和复杂多变的地理气候环境条件,建议甘蔗品种和更新换代应以引种、繁殖为主,坚持科学地实事求是的态度,既要积极又要慎重,避免盲目的大调大运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在引种时要注意工农两者利益兼顾,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促使高产高糖优质的早熟品种切实得到推广。二是研究建立甘蔗良种基地。根据不同的蔗区分布,以企业为主,研究建立甘蔗良种引试、扩繁示范基地,同时完善配备相应的工作设备。三是建立甘蔗二级良种扩繁园,加速良种扩繁。针对外引的优良品种就地加速扩繁,按各蔗区对品种的需求,签订供需合同,满足生产需要。
(三)进一步加大高优蔗园和甘蔗专业村(组)建设力度。目前,我县的蔗糖产业往往是以规模取胜,种植规模越大,生产效益越明显。如何进一步推进蔗糖产业化进程,对于降低成本,适应市场竞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首先,必须推广高产、优质、高效的甘蔗良种,逐步淘汰单产低和含糖份低,农艺性状和工艺性状差的品种;其次,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和分工,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职责,建立起职责明确,措施配套,网络齐全,协调配合,务实高效的服务体系,确保高优蔗园和甘蔗专业村(组)建设的顺利实施;第三,按照甘蔗丰产栽培综合配套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增长。进一步加大投入,使高优蔗园园区山、水、林、路得到综合配套,确保高优蔗园能够提供高产优质的甘蔗原料,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四)切实调整甘蔗规划布局。按照规划长远、布局合理、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认真搞好蔗区规划。一是要始终坚持把甘蔗种植范围划定在土壤、水、肥力等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对陡坡种植、不适宜种植区域和运输半径大大超出规定范围的蔗区,建议结合实际,依托退蔗还林、还草等政策,改种其它经济作物;二是抓好蔗区水利、道路、蔗园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工作,为实现提高种植条件和高产稳产奠定基础;三是蔗区主管乡镇应采取多种激励措施,实现部分蔗园按照集中连片,科学种植的要求引导规范种植;四是条件好的蔗地块,应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引导推广甘蔗下田。
(五)完善和配套蔗糖生产政策,充分调动蔗农发展甘蔗生产的积极性。一是建议企业要根据实际和市场情况,合理制定甘蔗收购价格,确保收购价格的基本稳定和蔗农收入的逐步提高;二是研究建立甘蔗生产发展基金,进一步改善甘蔗生产条件。
(六)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一是进一步提高科技人员自身素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法,不断探索,运用新科学、新技术,切实帮助引导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二是全面提高蔗农素质。建议借鉴内陆农业产业发展成功经验,采取分级培训,对口管理的方式,根据农事节令,结合生产栽培配套技术的各个环节,加强引导和教育,通过以会代训,专业培训,形成一整套运行模式,切实使广大蔗农理解、掌握、运用,稳步推进蔗糖原料生产,为全县蔗糖产业的提质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针对甘蔗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实落实好以上建议措施,鉴于红河县蔗农素质低,科技推广难的实际,为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山区甘蔗生产发展,建议对种植发展甘蔗的乡镇配备专职科技副乡镇长,以便切实帮助引导农户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进一步做大做强蔗糖产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