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含杂率对推进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制约

 笔底阡陌 2016-12-13

?????



资料图

  就当前甘蔗砍收请工难、成本高严重制约甘蔗发展的现状看,甘蔗收获机械化将是甘蔗持续稳定发展的唯一出路。但采用甘蔗收获机械进行收获时,原料蔗夹杂物(含杂率)过高,严重制约了中国甘蔗收获机械的推广应用。同时,阻碍了中国蔗糖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为何含杂率会影响到甘蔗收获机的发展?


  含杂率会影响糖厂提炼糖,含杂率越高提炼出的糖越低。由于这些本身不含蔗糖的夹杂物在制糖过程吸收部分蔗糖随废液和废物排出,造成蔗糖损失,降低出糖率;同时还以原料蔗价格支付夹杂物部分的蔗款及运输费用,增加了原料成本。


  使用甘蔗收获机械收获时无法达到较高剥净率,收获的原料蔗夹杂物多,夹杂物含量(含杂率)高达7%~10%,而国内制糖业对机械化收获后的原料蔗含杂率有严格的要求,含杂率不得超过5.0%。因此,采用机械收获时,因原料蔗含杂率高对制糖生产成本影响较大,导致糖厂和蔗农对使用机械化收获积极性不高,制约了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的推广应用。减少机械化收获原料蔗夹杂物的含量,提高原料蔗质量,成为实现甘蔗收获机械化的关键。

  

为何含杂率对国外甘蔗收获机械发展没有影响?


  国情不同造成了含杂率对甘蔗收获机械发展的影响不同。


  国外收割机收割的甘蔗,剥叶不干净,含杂率在20%以上,有时候超过50%。在我国这样的甘蔗在国内糖厂是不收的,但在美国就没事,因为糖厂和种植者都是一家的。国外更加注重“效率”,所以甘蔗收割机更重视收割效率而忽视含杂率。


  在中国,农民为扣杂的事情跟糖厂质捡人员吵架和打架,是很平常的事情,这就是我国蔗农和糖厂关系的真实写照。蔗农与糖厂是独立的个体,所以糖厂十分注重甘蔗收获的含杂率,这对甘蔗收获机械化提出高要求。含杂率越低蔗农和糖厂就越愿意接受,而只要甘蔗收获时有含杂,糖厂就要扣蔗农的钱,如果含杂率超过3%,蔗农就会难以接受,因为,糖厂扣杂太多。含杂率如果超过6%,糖厂是不收这样甘蔗的。

  

含杂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在甘蔗联合收获过程中,各工序结构没有很好地解决自身工序中的问题,导致工序含杂率的叠加,最终使收获后的原料蔗含杂率过高。


  其次,中国蔗区的自然因素与种植模式。一方面,中国甘蔗种植地区以丘陵、山地为主,生长环境恶劣,基础设施条件差,影响了甘蔗的生长,带来甘蔗生长矮小,倒伏现象严重。采用机械化收获的切割、包叶等工序很难做到低含杂率;另一方面,受现行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制约,以广西为例,广西户均甘蔗种植面积是4亩,甘蔗生产中普片采用0.9-1.0米行距种植,沟宽20厘米左右双行条植模式,这种行距种植后的甘蔗根系不发达,后期容易倒伏,不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这就给机械化带来不利,势必增加收获时的含杂率。

  

如何改善含杂率高的问题?


  国家进行政策支持,蔗农和糖厂积极配合,共同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


  逐步改进甘蔗种植模式,加强农机与农艺融合。目前传统的甘蔗种植的行距基本为0.8-1.0米,而适应机械收割的行距为1.2-1.4米。为此,推广宽行深沟高培土的种植方式是甘蔗收获机械能够实现的前提。目前蔗农担心的是宽行种植会对甘蔗的产量影响,而通过示范试验田的种植试验表明,宽行种植甘蔗的产量不会减少。在推行新的种植模式的同时,机械技术的提高,收获率和效果的提高,收获原料蔗破头率减少,也推动新的种植模式的推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国家建立甘蔗机械化收获示范区。在适应机械收获的地区建立甘蔗收获示范区,实行生产一体化,统一规划,统一种植规格,统一品种,统一种植时间,实现连片规模种植,连片机械化收获,通过示范区的作用,最终达到大规模机械收获的目标。


  执行原料蔗质量和含杂率双重标准。人工砍收原料蔗执行现行规定,含杂率控制在1%以内;机械收获含杂率要重新制定新的标准,按目前机械收获现状,现阶段机械收获原料蔗含杂率应可以在8%以内,含杂率应由蔗农和糖厂相互协商共同承担,承担比例在双方可承受范围内。


  加大财政支持和保护力度。在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糖厂担负着甘蔗种植技术改进、生产设备及技术的完善、甘蔗生产机械的推广等方面重任,也承担着推进甘蔗收获机械化发展带来的压力。为此,建议设立发展甘蔗生产机械化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糖厂购置大型甘蔗机械补贴。

  

甘蔗收获机械的发展还得靠技术创新。


  很多外国公司都看好中国市场,比如,凯斯和迪尔的甘蔗收割机产品已经销往中国市场,但是,目前的市场推广情况并不理想。外国公司销往中国的收割机产品,就是专为中国市场设计和制造,但是,其设计本身,保留着美国收获机的设计理念,更加注重“效率”。国外甘蔗收割机只重视收割效率而忽视含杂率,没有设计安装有剥叶器,所以收割的甘蔗含杂率高得离奇,而没有完全融合中国的国情来设计甘蔗收获机。


  农机企业应考虑我国实际的国情,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出能够适应中国大部分地区的甘蔗收获机。并通过对收获过程中各工序装置的改进和优化,使其在收获作业中减少原料蔗夹杂物,提高原料蔗质量,满足糖厂对机械化收获时原料蔗的进厂要求。


农机360网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农机360网征稿啦!

  农机360网面向全行业征集稿件、图片、视频啦。征稿信箱:tougao@nongji360.com 电话:010-62278600转810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