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苏州李府半红楼”。不但因为《红楼梦》的史素材有很大一部分是取自于苏州织造李家,大观园的影子在苏州随处可见。即使现代,苏州也到处都令你想起红楼。
如果我的余生可以与苏州、与红楼梦链接,我会毫无遗憾!

这是苏州十中,浓浓的红楼氛围,苏州随处可见。
《红楼梦》的开篇就是从苏州写起,或许因为曹雪芹认为曹寅的荣华富贵是从苏州织造开始,祖父对曹雪芹影响很大,童年的记忆里满是苏州。幼时的曹雪芹当会往返于苏州、南京之间,对两地很熟,或许在苏州他遇到过高人,像甄士隐那样的高人。

曹雪芹用苏州吴江人计成的造园艺术理论,描写大观园。苏州织造府被很多红学专家认为是大观园的蓝本,如果留心一下大观园的布置,就会发现它的结构和传统的皇家园林有着天壤之别。大观园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这些文字处处透露着苏州园林的神采。

这是织造府的那条街上,很窄小的巷子,走在这里,仿佛回到了19世纪、20世纪的苏州小巷,马桶当街刷、煤炉路中生火。走在这里,令我想起儿时的小巷。
小巷太窄,车在这里,也考验着为我们开车的小王师傅。我喜欢这样的小巷,很有文化氛围和底蕴,车缓缓地开,我看见寻常人家的小房小院都摆放着我喜欢的笔、墨、纸、砚、各色笺纸,香袋、香珠扇子、扇坠、花粉、胭脂等物。薛蟠到江南做生意,回去时为母亲和妹妹带来了两箱子礼物,都是苏州土产,好诱惑人,可惜没时间进去一一把玩挑选。
最喜欢,路边的小河,清道船行着,我想起了《红楼梦》里的驾娘。
如果有一天实现了我们的梦想........行走在这里,畅谈红楼。

多像南京的夫子庙,南京的姑娘与苏州姑娘外表上没差别,可一开口差别就来了。软软的吴语很嗲,适合女性,南京话太男性化,或者适合王熙凤那样的辣子,黛玉的气质很苏州,好在她不是南京的姑娘。俞平伯只夜宿一宿杭州籍贯便是杭州了,他可是标准的苏州人。

时间紧,没去成拙政园。但在我们下榻的这个普通宾馆里我就感受到了苏州林园的风貌。
曹雪芹写作时,脑子里肯定有拙政园,入门的假山、潇湘馆的修竹森森、怡红院的长廊,还有“林潇湘夺魁菊花诗”的藕香榭,“留得残荷听雨声”的水阁,这些景观在拙政园里都能隐隐约约地找得到。
当初曹寅出任苏州织造的时候,就曾买下了拙政园的一部分,后来又归曹雪芹的李姓舅家,曹雪芹少年时常来居住,拙政园该是他描写大观园的模本。

苏州的老街最多的是苏式饮食,红楼梦里有许多与苏州相关的小吃,苏式糕点、菱藕和鸡头、玫瑰露桂花露、鹌鹑的烹饪法、芳官的食盒、椒油莼齑酱。
我们是临行前逛的这里,逛这样的老街适合独自慢慢逛。我们逛着,朱会长就发现杨国庆有点心不在焉了,男人有几个愿意逛街?我只好说,那我们走吧,下次再来。

就这么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苏州,苏州之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很多的遗憾。
《红楼梦》好比一个人躯体,这点点滴滴好比躯体上的经脉。苏州——南京,地灵人杰。唐诗宋词,吴歌昆腔,滋润了一个个江南才子的手笔。
苏州有许多值得去探究!等闲的时候,我要好好研究苏州与《红楼梦》,我最想学的是软软的吴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