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与苏州饮食

 苏迷 2012-06-11
《红楼梦》与苏州饮食
 
      《红楼梦》中的饮食描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颇能反映作者曹雪芹的人生阅历和对世态人生的洞察力。其中涉及到苏州饮食的地方不在少处。使用得别具匠心。

  首先,要提到的是《红楼梦》用苏州饮食揭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的妙笔——柳嫂子给芳官送食盒之事。

  芳官原来是从苏州买来学唱戏的女孩子,戏班子散了,被分到宝玉房里做丫头,很为宝玉赏识。芳官也能拿班使事,觉得宝玉生日宴会上,没有喝上酒,而面条子和菜又不对胃口,就指使厨房柳嫂子为自己“做一碗汤,盛半碗粳米饭来”。

  柳嫂子对于各房里有头脸的姑娘,本来不敢得罪,加上最近想通过芳官走贾宝玉的后门,把女儿送进怡红院当丫头,就格外讨芳官的好,依据苏州口味,设计了一套饮食小品。

  在六十二回中写道:“……柳家的果遣人送了一个食盒来,春燕揭开看时,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酒酿清蒸鸭子,一碟腌的胭脂鹅脯,还有一碟四个奶油松瓤酥卷,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绿畦香稻米饭。”

  食盒之中,除了一色点心奶油松瓤酥卷是北方的,其余的三色菜全都是苏州口味,虾丸鸡皮汤,是苏州的风味菜。江南盛产鱼虾,然而用虾仁做丸子(南方称圆子),却不是常做的菜肴了,因为太费工费事。这道菜先要挤出虾仁,再要用刀背锤碎,勾芡,捏成团。看来柳嫂子为了女儿的“前途”,不惜花气力来做这碗汤。要补充一点的是,一般做法用鸡汤作底子,再放一点紫菜。柳嫂子为了使菜的内容更精彩些,改用了鸡皮。不过这个小改革有些吃力不讨好,芳官反嫌油腻了。

  酒酿清蒸鸭子,也是苏州菜。鸭子盛产于水乡,苏州一带是水乡泽国,养鸭是农家重要的副业。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在任江宁织造时,曾向康熙和雍正皇帝献过“宁鸭”(《关于江宁曹家档案史料》),曹家在南方日久,对于食鸭,情有独钟。鸭是水居之禽,《吕氏春秋·本味》有云:“水居者腥”,鸭子很有些腥臊之气,烹饪时都要用酒解臊去腥。蒸鸭子一般是用料酒,柳嫂子用了酒酿,大概是鉴于芳官是苏州姑娘,酒酿有甜味,更投她的口味。

  特别要提一提的是“胭脂鹅”,“胭脂鹅”本是苏州的一道名菜,可是现在的苏州人已经觉得陌生了。其实,不过是柳嫂子的做法上有了点小小的变化,春夏之交,苏州熟食店里卖的蒸腌鹅就是。

  “胭脂鹅”的做法并不复杂,是将鹅宰杀以后,洗净用盐擦其腹内,外面涂了酒和蜜,放在锅里蒸,蒸熟后,即可食。因为鹅肉本身是红色的,又经盐腌,在盐的作用下,会显得更红。但是鹅皮仍然是白色的。明朝时,苏州人在蒸鹅时往鹅身上浇“杏腻”。“杏腻”是红色调味汁,浇上以后,蒸鹅表里俱红,成了名副其实的“胭脂鹅”了。

  芳官吃剩下的,被宝玉和春燕分食了,宝玉觉得“比往常之味又胜了似些”。不知是爱屋及乌的心理作用,还是柳嫂子的苏州菜烧得好。吃完之后,春燕问上一句“但只五儿的事怎么样?”宝玉道:“你和柳家的说去,明天直叫他进来吧,等我告诉他们一声就完了。”当代作家王蒙在这件事后面加了个批语:“小丫头自有其关系网”。妙哉斯言!这段文字在《红楼梦》全书之中,也许称不上特别精彩之处,但是通过“改良”苏州菜去讨好芳官,把背后人物——出身于小市民的柳嫂的机心,刻画得入木三分,也点出了他在贾府执掌厨房始终处于不败之地的原因。

  用苏州饮食去讨好有权势者,不只是柳嫂子,连贾府的上层人物有时也在所不免。《红楼梦》第九十回写道,中秋将至,王夫人等至贾母处商量事情,贾母进食时很赏识的是王夫人进献的椒油莼齑酱。

  椒油莼齑酱这个名目,如今苏州人已经很陌生了。为了讲清楚问题,还是先从这味菜的主料——莼菜讲起。

  莼菜,亦作“蓴菜”、“水葵”,睡莲科,水生宿根草本,叶片呈椭圆形,深绿色浮于水面。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天抽生花茎,花小,暗红色。性喜温暖,在清水池中生长。我国长江以南多野生,也有人工栽培的。春、夏季采作蔬菜;秋季植株老衰,叶小而味苦,多用作猪饲料,宋代诗人陆游有云:“老却莼丝最恼人”。

  莼菜食用的历史是相当早的,西晋时,吴地名士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而归”(《晋书·张翰传》)张翰归来,秋已暮矣,莼菜羹肯定是吃不上了,不过表示的是一种时机错失。曹雪芹之所以不让贾母去品尝莼羹,要老太太品尝一下椒油莼齑酱,是鉴于中秋将近,莼菜已不堪入口。

  莼菜做成齑酱,并不那么简单。“齑”是什么?现代人已经很陌生了。宋人《东京梦华录》有云“菜蔬精细,谓之''造齑''”。说白了,“造齑”就是把蔬菜的茎叶切细,加盐或其他调料,如茴香、花椒末、酒、醋等等,进行腌制,制作成家常食用的酱菜。如今苏州人腌雪里蕻,仍有沿用此法的。荣、宁两府,食齿繁多,下粥小菜,总是要多备一点的。曹寅的《楝亭诗钞》中写道:“已办萍齑到岁除” 。“萍齑”就是以荇菜、莼菜等水生植物为主料加工而成的。荇菜加工方便,莼菜就有些麻烦了,一要挑选茎叶较嫩的,二要洗净,三要放入沸水锅子中焯水,再捞入冷水盆中漂洗,用包布挤干水,切碎,加入适量的调料拌匀。“莼菜”茎叶细碎,又有粘液,加工费时费力,因而连贾母也不能经常吃到。

  至于“椒油”,就是苏州民间的一种调味品,“麻油加花椒,熬一两滚,收贮。用时取一碗,入酱油、醋、白糖少许,调和得宜。凡诸菜宜油拌者入少许,绝妙。”(《食宪鸿秘》)这种用椒油拌出的莼齑酱,想来其味当不在莼羹之下。

  其二,扩大了作品的环境描写的艺术空间。“京华何处大观园”?我们从《红楼梦》中时令节气和大观园的草卉花木的描写,难以确定贾府的所在地。其实作者就是故意扑朔迷离,模糊作品的背景,营建出一种亦真亦幻的氛围。书中苏州饮食描写也起了某种点化作用。

  比如关于水产果蔬的描写。《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了袭人专门打发老宋妈妈去给史湘云送时鲜果蔬,袭人“端过两个小摄丝盒子来,先揭开一个,里面装的是红菱、鸡头两样鲜果”,并且说明“这都是今年咱们这里园里新结的果子,宝二爷送来与姑娘尝尝”。

  菱,据史料记载,苏州一带种菱已经有二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唐代诗人杜荀鹤诗有:“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之句。菱的品种很多,有元宝菱、懒婆菱、和尚菱、馄饨菱、小白菱、乌菱和水红菱。其中水红菱一品又名苏州红,果实大,易剥壳,水分多,肉脆味甜,最宜生吃,不过其性凉,脾胃虚弱者应慎食。

  鸡头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芡实”的别称。生长在池沼湖泊的浅水之中。叶子圆形,漂浮在水面,有如小荷叶,花朵呈紫色,花谢后,结的果实的外壳像鸡头,俗称为鸡头。鲜时可当鲜果生吃。袭人送去的当是此类。成熟后,收获的种仁叫做“鸡头米”。

  苏州的鸡头多产于东部娄葑镇一带,秋天,鸡头成熟了,菜场上都有农民卖鸡头的,有的是卖剥好的子仁,有的是边剥边卖,有的是连硬壳一道卖,堪称姑苏秋日一景。沈朝初诗云:“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爱乳盈瓯,细剥小庭幽。”用凝练的诗句绘形绘色,不仅写出了鸡头米的形貌,也写出农家剥鸡头米的劳动情景。鸡头米能健胃化湿,益精强志,利耳目,为体弱者和老人良好的滋补品。

  如果大观园是在北方,池中养菱,还可以讲得通,至于说养“芡实”,就有些匪夷所思了。

  再如藕的描写。第二十六回,薛蟠请宝玉参加生日宴会时提及:“只因明儿五月初三日是我的生日,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北方人也吃藕,但那是当菜吃的。可以生吃并且能当做生日礼物,从北方人眼中看来,有点难以想象。薛蟠是个粗人,吃食不问来方,《红楼梦》中此处用了“那(哪)里”,言在意外,留有人们想象空间。如果说“大观园”在北地,迢迢千里运过去,藕是不能保存这等新鲜。这样使人觉得大观园应该坐落在南方,有可能离苏州不远。

  苏州有一种可以生吃的藕,叫做“荡藕”,亦称“花下藕”,也产于东部娄葑镇一带,白嫩鲜美。薛蟠的生日正是荷花争艳、荡藕上市之时,藕正是当令食品,送得再合适不过。《本草纲目》有云:“白花藕大而孔扁者,生食味甘,煮食不美。”又云:“生食生津,行瘀,开胃消食,析酲(即醒酒),治霍乱口干,疗产后闷乱”。薛蟠结交的多为酒肉朋友,除了鱼肉以外,再加上这味醒酒的,可谓珠联璧合了。

  《红楼梦》用苏州饮食来写事写人,同时又让我们感受到这种饮食文化的魅力,显得别有情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