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期货市场,到底为谁而开?

 翁氏奇门易道 2012-06-11
  2004年,期市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石油价格从年初的28美元一路飙升到56美元。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已经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仅中国的石油进口已为此多付出100亿美元,直接导致国内石油产品和石化产品进口成本增加额超过国内GDP总量的1%。另一组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国际市场油价波动曾令中国当年GDP增长率损失0.77个百分点。

  当今,在资源有限的世界中,中国进口的胃口之大让周边国家愈发紧张,国际石油市场的操纵者皮肯斯虽不像金融大鳄索罗斯那样在华尔街赫赫有名,但以他为代表的对冲基金等国际金融炒家在石油期货市场上近乎疯狂的投机炒作对油价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短短的几个月里,皮肯斯在石油期货市场中获得了7亿美元的投资收益,而2004年全年中国石油贸易逆差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就是为高油价支付的。因为不掌握国际定价权而被迫“高买低卖”造成的损失,已成为中国贸易逆差逐年加大的原因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金属密集”阶段,消费量占全球主要初级产品总量约20%,中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量消耗着自然资源。到2020年,中国GDP预计将实现翻两翻,目前中国经济离目标要求还很远,但全球很多初级资源已不堪重负,同时国内资源也已到了捉襟见肘的境况,而世界资源又无法同时满足所有国家达到西方生活水准。中国目前类似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前西方所处的生产和贸易扩张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在主导全球初级资源的占有、开发、勘探、和资源定价权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这势必阻碍中国民族资本在全球资源上的竞争力。前段时间有22个国家发起要求延长中国纺织品配额,中国平等利用世界资源的努力将会遇到越来越大的阻力,改革已涉入“深水区”,而全球资源竞争则使中国面临“半渡而被击”的危险,这将迫使中国企业以更加亢奋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挑战。

  近期在上海召开的国际金融论坛上,上海期交所的一位负责人谈及中国2004年铜的采购量居全球第一位,而上海期交所期铜的成交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LME,这个数字令人高兴也令人忧虑,高兴的是我们看到了中国期货市场的繁荣发展,看到了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发言权,忧虑的是我们的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学会如何利用好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这将错失一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佳时机。

  企业利用期货市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控制生产成本、锁定利润的成功案例以前也曾在许多媒体中读过,但真正重视起来还是近几年的事。加入WTO,市场在逐步放开,懂得使用期货投资工具为企业服务是发达国家企业的必修课,面对资源的匮乏,如何使中国企业在竞争中烈波动,有色金属价格的飙升,使得许多相关企业损失惨重,但同时一些懂得使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的企业却受益匪浅,真是冰火两重天。现在看来,最大的赌徒是那些不参与或不懂得期货套期保值的相关企业,它们的代价甚至是走向毁灭。

  近期巴菲特先生的合伙人——国际财经明星罗伯特先生在全球演讲中对巴菲特先生的投资组合及其获得稳定收益增长的方式做了细致的描述,他的观念是,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在操作过程中是一次正确的决策,将终身受益,它不仅在胜算率上取胜,同时也在投资回报率上取胜,因为他投资一个企业后接下来就是不断分享企业成长的成果,而期货仅从投机交易的层面上看收益是不稳定的,因为决策的次数越多失误就越多。这个观念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期货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获取暴利的机会,因为它是一种杠杆投资工具,是被放大了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如果风险控制得好,再加上科学的操作方案,利润是相当可观的,所以难怪国际炒家如此青睐这个市场;另一方面,纯粹的投机交易它的获利稳定性稍差。谈到这里,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是投资者应如何利用期货投资工具实现资产的稳定且较快的增长?

  首先,我们要着眼于目前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在发展初期所出现的能够获得稳定收益的套利机会,虽然这种套利机会所带来的利润一年也就在15%-20%左右,但这也不排除像2004年5、6月份大连商品交易所出现的一次比较好的获取暴利的期现套利机会:当时大豆东北地区定购价格为2800元/吨,而期货市场中远期合约的价格已升至3500元/吨,农民可以在大豆播种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中以3500元/吨左右的价格抛出大豆锁定利润,这中间不乏许多投资机构与现货商联合实现期现套利的做法,中央电视台曾在新闻联播的头条就农民利用期市增收做了专题报道,如此算下来仅大豆一项就帮助农民增收36个亿。其次,在稳定的无风险跨期套利的基础上,冒适量风险去捕捉期现套利和跨品种套利的机会,去获得适度的利润增长。最后,拿出全年收益的30%去参与风高浪急的投机炒作。我想,如此下来,不但可以在期货市场中获得稳定的20%-30%的年回报,甚至可以在把握住大势的情况下让利润充分增长,实现极其可观的回报。从罗伯特中国之行的演讲中我们获悉,巴菲特先生如此稳健的投资组合中已开始加入外汇、高科技甚至海外投资,相信大师的投资理念也会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发展,让我们静观新一轮的投资热潮在中国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