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记载人类文明被大洪水毁灭的事实(6)

 关心明天 2012-06-12

  今天介绍南山经第三条路线,叫南次三经,即南山第三经脉。从今埃及开罗城西的一座矮山出发,一直往东走,经过伊拉克的两河流域,到伊朗高原的一座大山结束。全程3265公里,共有十四座山。
  这条路线正好在地球北纬30°,古人记录有犀、兕和象,还有凤凰和鹓雏鸟,还有一座活火山。
  远古的犀和象两种野兽,就是今日的犀牛和大象,相信大家听说过吧,在今东南亚、非洲的热带地区还有。但兕是什么?您知道吗?不知道吧!我研究了很久,才敢确定它是我们所熟悉的哪种动物呢。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凤凰是传说的神鸟,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甚至中国的教科书上说,凤凰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以百鸟为蓝本组合成的古代氏族图腾。凤凰究竟是真实的禽鸟,还是图腾呢?
  古代还有一种吉祥鸟,叫鹓雏。庄子在《秋水篇》里提到。庄子说,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但没有告诉我们它是什么样子。您想知道吗?
  四千年前,伊朗有一座活火山,古人做调查时,山上到处都是山火。真有其事吗?
  当您看完这篇介绍之后,以上疑问就有答案了。下面是《山海经》的记载。
  
  原文:南次三经之首,曰天下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译文:南山第三列山系的首座山,叫天下虞山(今埃及开罗市城西50公里,一座海拔150米的矮山)。山下有很多水流,人不能攀爬上去。
  
  这座山记录很简单,只有两句话,其下多水,不可以上。很神秘哦!只有150米的矮山,怎么不能上去呢?
  先说说埃及。埃及首都叫开罗。开罗城位于尼罗河下游,古城在河的东岸,后来扩展为河的两岸。尼罗河流贯市区后,分为两支,继续北去,注入地中海(古称西海),形成富饶的尼罗河三角洲。
  开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所谓开罗,是由阿拉伯人改名的,含有胜利之意,是阿拉伯人占领埃及后,起的名字。后来不断扩展,变成如今的样子,所以既有远古都城的风貌,又有欧洲式样的新城。
  中国人对历史是很感兴趣的,但一些编写历史的人,为既得利益的需要,往往把历史的时间顺序调换,因果关系颠倒,看得人晕乎乎的。
  看埃及的历史,要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概念,必须以大约千年为单位,进行理解,因为每一个千年,埃及就不是原来的埃及了。它的内容太丰富,很容易使人把五千年、四千年、三千年、两千年的历史混为一谈。
  再说这座山。我们先看看山的名字,叫什么?天下虞。很特别吧!
  虞是什么?原来是古代一种祭祀的名称,既葬而祭叫虞,有安神之意。比如,虞殡,是送葬的歌曲;虞祭,是葬后所行安神的祭名;虞主是虞祭时所立的神主名。天下虞,顾名思义,就是天子的陵墓,及其祭祀的地方啊!对不对。
  这么说,在山的周围,会有大型墓葬,是吗?是的。不说您或许不知道,说出来吓人一跳。在山的东边,就是古埃及最大的吉萨金字塔群。有胡夫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及著名的狮身人面像。周围还有许多小金字塔。
  呵!有祭祀场所吗?在附近,还有一个叫孟菲斯的远古遗址。所谓孟菲斯,大意为白色的墙。很可能就是一个供天子进行大型祭祀活动的场所了!
  我之前曾经说过,每条山经的开头,都是具有特别意义的地方。这条山经也不例外。古人说山下有很多水流,人不能攀爬上去。水流多的地方,必定环境优美。对吧!可是现在这一带的环境非常恶劣,原因后面再说。
  那么,这个天下虞山,与远古时候黄帝创立的天下有什么关系吗?
  我查一下古埃及的资料,发现埃及法老王的名称,原来是后人给他的称呼。法老自己称呼自己是什么呢?用现代西方人的名称,翻译过来,就是太阳神之子。我们转一下脑筋,太阳神是什么?上天吧。对了。法老的称呼,就是上天指定来管治天下的人。这不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天子吗!
  可能有朋友去过埃及,有朋友看过《圣经》,对古埃及有所了解。尼罗河流域,特别是尼罗河三角洲,是古埃及经济最富裕的地方。
  然而,富裕归富裕,可惜地方太小。以尼罗河那么一点地方,有可能积聚如此巨大的物质财富,建造一座又一座规模巨大的金字塔吗?绝对不可能!
  正是这个原因,西方人在埃及考古研究了几十年之后,得出结论,古埃及的奇迹不是人类的能力所能做到的。于是,有考古人员转移研究方向,把古埃及与外星人造访地球联系在一起。
  想不通嘛,转移方向,避重就轻,以维护科学的尊严。这就是现代科学思想指导下的研究方向。事实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人们的思想束缚,比宗教统治时期更加严重。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埃及那个小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不能做到,就不可能是地球人的成就了吗?如果把眼光放开,看看全世界呀?
  难道我把眼光放开,放眼全世界,得出的研究结果,就不是科学研究的结果?悲哀呀!现代人!可能有人要说话了,你这种研究就是不科学!胡说八道!
  好,就算我胡说吧。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古埃及金字塔,就是黄帝所创立的天下,在大洪水之前,天下帝王的陵墓呢?后面再详细分析。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到的埃及开罗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到的孟菲斯古城图片,请参考。

 
  原文: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译文: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祷过山(今埃及苏伊士东北,一座海拔800米的大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下到处是犀牛、兕和大象。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音xiao)(古籍注解为一种形状像野鸭,但个子小一些,脚长在接近尾巴部位的禽鸟),却长着白色的头,人一样的脸孔,有三只脚,名叫瞿如。它鸣叫时像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泿水,向南流去,注入大海(古渤海,今红海)。水中有一种水兽,叫虎蛟,形状是鱼的身子,却长着蛇一样的尾巴,发出的叫声像鸳鸯鸣叫。据说食用这种水兽的肉,不会患浮肿病,还可以治愈痔疮。
  
  这是一座十分特别的山,虽然最高峰只有海拔800多米,但山体在海拔600米左右,形成一个广阔而平坦的高台,面积达几十平方公里,水源丰富。因此,是动植物的乐园,还幸运地避过了大洪水的吞噬。
  这真是一座宝山呀!山上有丰富的黄金玉石,山下到处是犀牛、兕和大象。有一种叫瞿如的怪鸟,长着白色的头,人一样的脸孔,有三只脚。水中还有一种叫虎蛟的怪兽。可能是一种两栖动物吧。
  古籍注解,犀是一种个子像水牛,头像猪头,蹄似大象蹄,有坚韧的黑色皮毛,长有三只角,一只在头顶上,一只在前额,一只在鼻子上,爱吃荆棘,常被荆棘刺破嘴,因而口吐血沫的野兽。兕是一种个子像水牛,有坚韧的青色皮毛,长有一只角,体重达三千斤的野兽,皮可做盔甲。象有一条长鼻子,长着两个大耳朵。
  如果我们的世界还是封闭的话,古人的注解有些描述容易使人迷惑。事实上,旧的插图《山海经》,就是按这种解释来理解的。
  其实,犀就是今日的犀牛,有黑犀牛,有白犀牛;象就是大象,有亚洲象,有非洲象;现在东南亚和非洲还有,中国云南以及南方的动物园也有,就不多说了。
  兕是什么动物呢?人们一般都以为它已经灭绝了。如果按照古人的解释,它应该灭绝了。但是,其实没有灭绝,兕就是今日的狮子。
  神奇吧!凭什么说,兕就是狮子呢?我找来有关狮子的资料,发现狮子和大象、犀牛一样,原来都是生活在北纬30°一带的野生动物,后来生活在东南亚和非洲热带雨林。查查字典,兕和狮的读音相似,把兕说成狮,很可能是后来人们的讹传。四千年前,中国也有狮子。
  古人记录山上有黄金和玉石,有水兽可以治病,说明远古时候,在山周边有都邑,是经济繁荣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圣经》里说的西奈山。大洪水后,以色列人为了脱离埃及人的统治,曾经一度占领着此地。
  如今在山的西边,有一座城叫苏伊士。苏伊士处于苏伊士运河的南端,由新城、旧城易卜拉欣港、陶菲克港三部分组成,是重要的军港和商港,今红海和地中海水路交通的咽喉要道,经济活动十分繁忙。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到的苏伊士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丹穴山(今约旦马安城西南,北纬30°,东经35°,一座海拔1600米的大山)。山中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丹水,向南流去,注入渤海(今红海)。
  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家鸡,但全身上下都是有花纹的五彩羽毛,名字叫凤凰。这种禽鸟很神奇,头部的花纹形成一个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形成一个义字;背部的花纹形成一个礼字,胸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仁字,腹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信字。这可是真实的禽鸟啊!饮食和其他禽鸟一样,没有什么分别,但它是那样的悠游自在,经常独自一边唱歌,一边跳舞。据说如果能见到它出现,天下就太平,社会就安宁了。
  
  几千年来被人们认为是传说的神鸟——凤凰,在这里出现了。
  曾几何时,凤凰涅槃的神话,风靡中国大陆,人们都以为凤凰是传说的神鸟,经过火炼而重生。凤凰在世界上是根本不存在的,甚至教科书上说,凤凰是古人想象出来的,以百鸟为蓝本组合成的古代氏族图腾。
  然而,神话破灭了。我也很难过。凤凰并不是神鸟,古人说它的饮食和其他禽鸟一样,没有什么分别。它最特别的地方,是羽毛的花纹,包含着人类推崇的自然道德的图腾。
  头部的花纹,形成一个德字;翅膀上的花纹,形成一个义字;背部的花纹形成一个礼字,胸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仁字,腹部的花纹形成一个信字。这样的禽鸟多么的高贵啊!简直就是自然道德的化身!
  然而,它真正高贵的地方,不是因为有自然道德的图腾,而是它总是那样的悠游自在,经常独自一边唱歌,一边跳舞。这是多么的快乐啊!古人似乎在暗示我们,幸福和快乐才是人类追求自然道德的真谛!
  可是,几千年来,除了老子留下《道德经》,还有谁告诉我们,自然道德的真谛,是追求幸福和快乐的人生呢?
  古人记录的凤凰,不是神话传说,原来是真实存在的。从古人的描述,我们对凤凰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高不可攀的神鸟,使人仰视,高不可攀;二是拥有华丽的外表,使人敬畏,保持距离;三是对幸福快乐的追求,自然的生活,以德仁义礼信立身处世,以平常心待人。
  “德仁义礼信”不就是孔子不遗余力倡导的,希望人们“克己复礼”的人生哲学吗?看到这一段,我深受感动。两千多年过去了,圣人的教诲犹言在耳,我们社会却依然故我。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才能回到追求“德仁义礼信”的和谐状态啊!
  为什么凤凰如此快乐?因为它们生活的地方像天堂一样优美呀!古人说,如果能见到它出现,天下就太平,社会就安宁了。反过来说,只有天下太平,社会安宁,才是追求自然道德的最高境界啊!
  古籍记载,大禹治水之后,天下就太平了。因此,在一次舜帝出席,大禹主持的大型庆典活动中,现场引来了凤凰翩翩起舞。那是多么美妙的时代啊!
  从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在大洪水之前,这座山是风水宝地无疑了吧。
  我给大家描述一下这座山的形状。山形像一个人字,西北高,东北低,中间是一个盆地,南面是一个大开口。盆地的海拔800米,山中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上水源丰富。真是难得的宝山啊!这样的山,当年的景色是多么的宜人啊!
  然而,四千年过去,如今这一带都是赤红色的山体,气候环境十分恶劣。别说凤凰,人影都不多了。凤凰早已离开了,但它们究竟去了哪里呢?我不得而知。
  四千年了,凤凰始终不现身。值得全人类深思!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氾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发爽山(今沙特阿拉伯泰布克东北,一座海拔600米的矮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汎水,向南流去,注入渤海(今红海)。山中有很多白色的猿猴。
  
  这座山位于沙特阿拉伯与约旦交界,阿拉伯高原盆地上的一座矮山,估计大洪水时期,被连续的大暴雨降水所淹没。所以,山上没有花草树木。
  在山的西南方有一个城市叫泰布克,是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一个绿洲。绿洲有许多水泉和水井,种植椰枣和谷物。这是居住在阿拉伯高原北方的阿拉伯人通往南方圣城麦加的一个重要驿站。
  
  原文: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到旄山的尾部(今沙特阿拉伯塞卡凯西北,内夫得沙漠北部边沿的一座山,海拔800米)。在山的南面有一个山谷,叫育遗谷,有很多怪异的禽鸟在山谷里寄居,经常有旋风从山谷中吹出。
  
  用Google地形图查看,这座山南边有一个高达100米的大山谷。古人说,经常有旋风从山谷中吹出,山谷里有很多怪异的禽鸟,但没有记录它们的形状,可能是难以形容的。相信是大洪水期间突变的结果。
  查看现在的地形,周边游几条小河,估计山谷里还有水流,但还有没有怪异的禽鸟,就不得而知了。
  在山的东南方不远有一个绿洲,叫塞卡凯,是沙特地阿拉伯西北部的绿洲,是古代商队的一个驿站。现在人口不多。
  
  原文: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出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就到非出山了(今沙特阿拉伯杜韦德镇南,一座海拔400米的矮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中没有溪水流出,山下有很多蝮虫。
  
  这座山位于沙特阿拉伯与伊拉克交界,山的西南方是今内夫得沙漠。大洪水时期,是被大洪水淹没的地方。山虽小,却有黄金玉石,是一座宝山呀!所以,估计大洪水之前,山周边有都邑。
  古人记录山下有很多蝮虫。什么是蝮虫?它的样子如何?无法形容,但一定是比较怪异的。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麦加圣城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阳夹之山,无草木,多水。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阳夹山(今伊拉克塞勒曼东南,一座海拔200米的矮山)。山上光秃秃,没有花草树木,山下有很多水流(曾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
  
  可能由于气候的变化,如今这座山附近一带都是荒漠,没有找到水流,也没有城镇。找不到什么资料,就不多说了。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灌湘之山,上多木,无草;多怪鸟,无兽。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灌湘山(今伊拉克巴士拉西南,一座海拔200米的矮山)。山上有很多高大的树木(可能是木质比较坚实的枯树),但没有花草生长。山中有很多怪异的禽鸟,却没有野兽(曾被大洪水长时间淹没)。
  
  这是伊拉克与科威特交界的一座山。远古时候,这里可能是一个经济繁荣发达的地方,矮小的山上,长着奇特的高大树木,长时间被水淹,依然屹立。
  而且,当年这里也是一个鸟兽的乐园。滔天的大洪水淹没了这里的一切,花草枯绝了,野兽淹死了,只有鸟儿避过大洪水。洪水退却,它们又飞了回来。
  不知是因为大洪水太突然,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禽鸟都产生了变异。想想那场大洪水,真是多么的可怕啊!
  如今在山的东北有座城,叫巴士拉,是伊拉克最大的港口城市,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交汇处。巴士拉市风景如画,水道运河纵横交错,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历史上曾是阿拉伯文化、科学、商业和金融中心。
  在山的东南也有一座城,叫科威特,是科威特国的首都。科威特城位于波斯湾北部,是阿拉伯半岛东岸最重要的深水港。科威特在波斯湾地区的地位,有点像东南亚的香港和新加坡。
  
  原文: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山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里,叫鸡山(今伊朗帕扎嫩南,一座海拔500米的矮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山下有很多丹雘。
  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黑水,向南流去,注入大海(今波斯湾)。水中有一种鲭鱼,形状像鲋鱼(古籍注解为鲫鱼,体形侧扁,背面青褐色,腹部银灰色),却长着一条猪尾,发出的叫声像小猪叫。据说见到这种鱼出现,天下将会有大旱。
  
  这座山位于今波斯湾北部东岸,山上有黄金,山下有丹雘,是一座宝山。说明远古时候,在大洪水之前,山的周边会有都邑。
  古人说,溪水里有种怪鱼。见到它出现,天下将会有大旱。对天下气候产生影响的地方,估计是有比较厉害的神灵所在的缘故吧。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巴士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科威特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东四百里,曰令丘之山,无草木,多火。其南有谷焉,曰中谷,条风自是出。有鸟焉,其状如枭,人面四目而有耳,其名曰颙,其鸣自号也,见则天下大旱。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四百里,叫令丘山(今伊朗设拉子北,伊朗高原上的一座山,海拔3600米)。山上没有花草树木,到处是山火(今从卫星图可看出山顶褐红色的死火山口)。
  山向阳的南面有一个山谷,叫中谷。谷中经常吹出强烈的条风(古籍注解是东北风或西北风)。山谷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枭(俗称猫头鹰),却长着一副人的面孔,有四只眼睛,耳朵突出,名叫颙(音yu),发出的叫声像在呼叫自己的名字。据说见到这种禽鸟出现,天下就会大旱。
  
  这座山在古人调查时,是一座活火山,到处是山火。不知道发生大洪水的时候,是不是同时有地震和火山喷发。但在山经26条路线中,只记录这座山有山火。还有一处是,望见昆仑山上有红红的火光。或者会有地震和火山喷发的,但水克火,一切都有可能被滔天的大洪水掩盖了。
  古人说,山谷中有怪鸟,形状像猫头鹰,长着人的面孔,有四只眼睛,耳朵突出。见到这种禽鸟出现,天下就会大旱。说明这一带原来可能有大都邑,是经济发达的地方。这里的神灵比较厉害。
  我研究《山海经》,确认每座山的位置,虽然没有到当地进行实地勘察,但是古人记录的山,都是远古时候的天下名山。按照常识,或者常理,我们是可以对天下名山的特点做出判断的:一是山本身比较特别;二是山周边有政治、经济、文化的特色。您说呢?
  在这座山的南边是一块谷地,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叫设拉子。公元前6世纪,曾是波斯帝国的中心;公元 1O 世纪时,为波斯首都;13世纪初期,蒙古人在此建新清真寺和塔赫特城堡。
  在山的东边有一个盆地,今有一座古城遗址,叫波斯波利斯。大约在2500年前,波斯部族的安山居鲁士,曾以此地为中心,创建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曾一度十分强盛,所向披靡,征服周边很多地方,包括今伊朗、伊拉克、以及阿拉伯高原的不少国家,留下一段辉煌的历史。
  在波斯帝国辉煌时期,这里建造了一个城,叫波斯波利斯城。城建在一座长近 460 米、宽约 300 米、高 10 多米的平台上,平台外层包砌着排列有序,并用铁钩相互固定的石板。
  城西北入口有一条坡度平缓、装饰精美的,宽六、七米的石阶路,策马可循阶入城。平台上建造一系列精美绝伦的城门、皇家宫院和厅室等建筑。今日看到的遗址,留下的雕塑依然十分精美,华丽。
  
  上传一幅从网上搜索的波斯波利斯城遗址图片,请参考。

  原文: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谷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艹咎},可以血玉。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三百七十里,叫仑者山(今伊朗巴瓦纳特南,一座海拔3400米的山)。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青雘。
  山上有一种树木,形状像构树(古籍注解为一种高大的乔木),树皮有红色的纹理,树干会流出一种像漆一样的汁液,汁液的味道像饴糖一样甜。据说汁液可以食用,并能充饥,还能解除疲劳。这种树的名字叫白咎。这种汁液还可以用于涂染玉石,使玉石增加光泽。
  
  这座山上有黄金、玉石和青雘。说明是一座宝山。
  古人说山上有一种叫白咎的神奇树木,树干会流出像漆一样的汁液,汁液的味道像饴糖一样甜,可食用,能充饥,能解除疲劳,还可以用于涂染玉石,使玉石增加光泽。真是不可思议啊!
  不知道这种树现在还存不存在呢?如果存在的话,开发出来必定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呀!
  然而,如果有机会来到这个地方,相信您会失望的,现在这里的环境十分恶劣,与古人的记录相差甚远,什么黄金玉石饴糖树,所有的念头都会一扫而光,有蔬菜吃就不错。
  在山的东面有一块沼泽地。古人说山上有高大的树木,相信沼泽地原来有大片的水域,现在干涸了。因此,在远古时候,这一带可能有都邑。或许以后会有考古发现的。
  如今山的周边小城镇有一些,但没有比较大的城市。
  
  原文: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稾之山,多怪兽,多大蛇。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八十里,叫禺稾山(今伊朗克尔曼,库赫鲁德山脉中的一座大山,海拔3700米)。山上有很多怪异的野兽,有很多大蛇。
  
  这座山位于卢特荒漠的西边。从卢特荒漠的情形判断,大洪水之前,这里有大面积的水域,后来才干涸的。因此,在荒漠没有干涸之前,这里可能是水草丰美的地方。
  大洪水发生时期,这座山周围很多地方,可能都被大洪水淹没了。因此,山上出现了怪异的野兽。相信这些野兽样子恐怖,难以形容。否则,古人会把它们记录下来的呀。您说呢!
  如今山脚下有一座城市,叫克尔曼,是伊朗东南部最大的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外有大片农田与花园。当地人用水依靠坎尔井。这里的坎儿井与新疆的坎儿井差不多。这里出产的地毯,因质量好、花式特别而闻名世界。
  
  原文: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鹓雏。
  
  译文:再向东行走,直线距离五百八十里,叫南禺山(今伊朗扎黑丹西北,萨尔哈德高原的一座大山,海拔23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溪水流出。
  山中有一个洞穴,水从洞中流出,到洞口之后往回流;到了夏天,洞内的水才会流出洞外,冬季没有水流出。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佐水,向东南方流去,注入大海(今阿富汗高德济雷盐沼,原来有大片水域)。山中有凤凰和鹓雏。
  
  这座山位于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交界,正好在北纬30°,东经60°附近,是远古时候大地的中心点。山的东面是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高德济雷盐沼,西面是伊朗的卢特荒漠。
  古人记录山上有黄金和玉石,有凤凰和鹓雏栖息。凤凰是一种吉祥的禽鸟,在前面已经介绍过。现在说说鹓雏。
  我想,鹓雏和凤凰一样,应该也是一种吉祥的禽鸟。但古人没有记载鹓雏的形状。为什么?最大的可能是,它在当时是很常见的禽鸟,人们对它不陌生,不用说什么,大家都知道。比如虎、兕、犀牛、大象、骆驼等,和鸡、猪、牛、羊、马一样,古人都没有记录它们的形状。
  一千多年之后,庄子在《秋水篇》的文章里,对鹓雏做了介绍。
  庄子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大意是说,它每年往返于南海和北海,途中非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练食,即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醴泉,即甘美的泉水不饮。因此,后人都相信鹓雏和凤凰一样,都是神鸟。
  然而,我经过多方考证,认为鹓雏很可能是今日的孔雀。为什么?因为在所有的禽鸟之中,孔雀是最特别的,世界上独一无二,不需要解释,见过它的人,听说过它的人,都能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孔雀一直是被饲养的禽鸟。在印度历史上,有孔雀家族,就是因为饲养孔雀而得名的。
  孔雀有蓝孔雀、绿孔雀、白孔雀。现在分布在东南亚、非洲、以及中国云南等低纬度的热带地区。
  孔雀是一种喜欢嬉戏,非常快乐的禽鸟。雄孔雀在求偶表演时,将尾屏下的尾部竖起。达到高潮时,尾羽颤动,闪烁发光,并发出嘎嘎响声。
  如今在中国南方不少城市的动物园里都有孔雀。不过看不到它们的快乐。我在云南的西双版纳野生动物园看到的孔雀,才有快乐的感觉。
  古人记录这座山有黄金和玉石,有凤凰和鹓雏,远古时候必定是一个环境非常优美的地方,一块十分难得的风水宝地。因此,今山东边的高德济雷盐沼,西边的卢特荒漠,原来可能都有广阔的水域,后来才干涸的。
  如今在山的东南,有一座城市叫扎黑丹,是伊朗东部锡斯坦地区的绿洲城市,俾路支斯坦-锡斯坦省的省会。
  
  原文:又东八百里(这一段遗漏了)。
  
  根据原文的记载,这条路线共有十四座山,全长6530里。但到南禺山,只有十三座山,路程是5730里,差800里。所以,最后一座山,可能在传抄过程中遗漏了。估计记录比较简单。
  这座山在南禺山以东,直线距离八百里,位于今阿富汗西南部,高德济雷盐沼东边,是一座矮山。山的东边是沙漠,相信原来是水域。
  山脚下有一条河流。如今在山的东边和西边都已经荒漠化的情况下,沿河还有很多村镇,真是十分难得。
  
  原文: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
  
  译文:以上为南山第三列山系的开头,从天虞山到南禺山,共有十四座山,直线距离六千五百三十里(约3265千米)。
  这些山的山神都是龙身人面的形状。调查时祭祀山神的礼仪是:用一条白色的狗当祭品。拜祭时用精选的稻米饭供奉。
  
  古人说,这系列山的山神,都是龙身人面的形状。究竟龙身是什么形状,我也无法形容,总不能说它像蛇吧?《山海经》里经常有大蛇的记录。相信蛇与龙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系列山的山神,是龙身人面的形状。龙可腾云驾雾,上天下海,正好说明这条山经在远古时候的重要性,是很不一般的大地龙脉。
  
  原文:右南经之山志,大小凡四十山,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译文:以上为南山经三条路线一系列山的调查记录,在南山地区的古埃及附近几座山作为起点,自西向东行走,总共调查了大小名山四十座,行程直线距离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约8190千米)。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条西山经的路线,叫西次二经,即西山经的第二经脉。从今四川若尔盖县,岷山西边的一座山出发,往西南方向行走,经过甘肃、青海,到达西藏,喜马拉雅山东侧的一座山。
  这条路线所经过的地方,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现在大多人烟稀少,有些是无人区。但四千年前,古人记录各座山的情况,大大超出我们所料。有些山森林茂密,花草繁盛,还有大量野兽和禽鸟。
  在西藏那一段路线,如今古人记录的山以北都是无人区,据说极少人能进入。我们通过Google卫星地图观察,那些地方之美妙,令人难以想象。褚红色的山地,天蓝色的湖水,一些白雪间杂其中,简直太美、太神奇了,神奇得令人无法相信,远古时候那里不是天神聚会的地方!
  好,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上路吧!
  《山海经》的记载如下:
  
  原文:西次二经之首,曰钤山,其上多铜,其下多玉,其木多杻、橿。
  
  译文:西山第二列山系的首座山,叫钤山(今四川若尔盖县东,岷山西边的一座山,海拔40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铜矿,山下有很多玉石。山上的树木以杻树和橿树(古籍注解是两种高大的乔木)居多。
  
  这是位于四川若尔盖县与甘肃迭部县交界的一座大山。
  前面说过,每一条山经开头的山,都是有来历的。这座山处于青藏高原,人烟稀少的荒凉之地,会有什么来头呢?开始的时候,我也很有怀疑。
  按照五行原理,西方属金,应该多矿产。金克木,因此,西山经脉的路线,农业不会太发达。这是正常的。
  深入考察之后,发觉青藏高原的实际情况,与我们固有的观念有很大的差异。如果只是以物质经济繁荣作为衡量事物好坏的标准,这里是荒凉的。但换一个角度,以精神充实来考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在山的北部,如今是甘肃的迭部县。迭部古称叠州,藏语是“大拇指”的意思,意为山神摁开的地方。有神灵眷顾的地方哦!因此,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此地山青水碧,有悬泉、飞瀑、神湖、秀峰、隘峡等等,十分奇丽壮观。
  在山的西南方是一个盆地。黄河九曲的第一湾,就在这里流过。河面宽达300多米。河中有无数小岛屿。岛上红柳成林,是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
  在河边的山坡上,有一座寺白塔。远远望去,茫茫原野与无边的蓝天融为一体,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在盆地上有一个县城,叫若尔盖。远古时候这里是不是也有都邑呢?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据说有一种叫安多的藏族文化,在这里一直很流行。安多藏戏、安多锅庄、安多壁画、唐卡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想,这是远古文化与当地气候环境相结合的结果吧。
  古人记录这座山有铜矿,有玉石,还有很多木材。说明这一带当时可能会有比较大的都邑,是经济发达的地方。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黄河第一湾的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黄河第一湾岛屿动物的图片,请参考。

  原文:西二百里,曰泰冒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铁。浴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其中多藻玉,多白蛇。
  
  译文: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二百里,叫泰冒山(今甘肃玛曲县南,阿尼玛卿山东边的一座山,海拔3800米)。山的南面有很多玉石,山的北面蕴藏丰富的铁矿。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浴水,向东流去,注入河(今黄河)。水中有很多藻玉(古籍注解为一种带有彩色纹理的美玉),有很多白色的水蛇。
  
  这座山在四川若尔盖盆地西边,位于若尔盖县与甘肃玛曲县交界。
  在这个方圆300公里左右的地方,非常奇特,黄河九曲第一湾在此地形成,又是远古时候中山、西山、北山三个山区交会的地方,有五条山经在此地纵横交错而过,如今是甘肃、四川、青海的交界之地。
  现代人认为,几地交界,大多是三不管地带,状况不会好到哪去。然而,远古时候的情况似乎并非这样。几地交界,反而是热闹的地方。
  这个地方对于身处中原或东南沿海地区的人来说,是很难想象的。真是神奇啊!难怪古人称这一带的山为神山了,实在有太多使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更加无法解析啊!
  因此,请大家不要多问了,就跟着我一起神游吧。
  其实,我也无法说太多,上传多几张图片给大家看看好了。
  青藏高原的神奇之处,后面还要给大家详细介绍。西次三经、北次三经记录的山,很多在青藏高原。在那两条路线,古人记载很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和传说,包括精卫填海的故事,非常有趣。
  我说过,对《山海经》的东西,我是非常谨慎对待的。我能够一直说下去,似乎神灵有暗示,世人有必要知道一些历史的真相。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呢?
  古人记录山上有铁矿和玉石。说明山周边当时可能是有都邑的。
  
  原文:又西一百七十里,曰数历之山,其上多黄金,其下多银,其木多杻橿,其鸟多鹦鹉。楚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渭,其中多白珠。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七十里,叫数历山(今青海久治县西北,阿尼玛卿山的一座山,海拔4400米)。山上有很多黄金,山下蕴藏丰富的银矿。山上森林茂密,禽鸟众多,树木最多的是杻树和橿树,禽鸟中有很多鹦鹉。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楚水,向南流去,注入渭水(今黄河支流),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珍珠。
  
  这是青海久治县与甘肃玛曲县交界的大山。大家留意到了吗?前面介绍的几座山,都是在今日两地的交界。
  古人记录山上有很多黄金和白银,我们可以理解。但古人说山上森林茂密,禽鸟众多,特别是有很多我们熟悉的鹦鹉。我就不大明白了。
  我在想,是不是四千年来,这里的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呢?如果有朋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发表意见,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
  古人记录在高山流水中有很多白色的珍珠。如果能找到这些珍珠,那有多珍贵呀!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我没有去过那里。
  说说久治县吧。久治古为羌地,唐朝隶属羁縻州,后来属于吐蕃王朝,宋朝时属于吐蕃厮,元朝属吐蕃等路。
  所谓羌,其实是远古华夏人的一个氏族。大洪水之后,中原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被大洪水淹没,大多数的人都死了。因此大禹治水时,到这些地方召集人员,去平原三角洲地区治水,很多人因而迁移到中原去了。可能是这个原因吧,这些地方后来逐渐变得冷清了。
  据说现在这一带还有鹿、猞猁、狐等野生动物,以及冬虫夏草、贝母等名贵药材,是旅游的好去处。
  
  原文:又西「北」(北是错误,应为百字)五十里(漏曰字)高山,其上多银,其下多青碧、雄黄,其木多棕,其草多竹。泾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渭,其中多磬石、青碧。
  
  译文:再向西行走,直线距离一百五十里,叫高山(今青海甘德县东,阿尼玛卿山的一座山,海拔4800米)。山上蕴藏丰富的银矿,山下有很多青碧(古籍注解为一种青绿色的美玉)和雄黄(一种古人用于制作解毒、杀虫药物的矿石,又叫鸡冠石)。山上有很多高大的棕树,还有茂密的竹林。山中有一条溪水流出,叫泾水,向东流去,注入渭水(今黄河支流),水中有很多馨石(古籍注解是制作乐器的石头)和青碧。
  
  这一段有错误。“西北五十里高山”明显与前后各段的语法不同,语言不通。所以,可能“北”是“百”之误,高山前面漏一个“曰”字。
  古人记录山上有很多高大的棕树,还有茂密的竹林。然而,我查看很多资料,现在这一带属高寒半湿润性气候,只有冷暖两季。
  冷季风大雪多,气候寒冷,持续时间7-8个月;暖季湿润,持续时间4-5个月。没有找到高大树木的记载,只有各种草类和稀疏的小灌木。
  四千年的变化真是大呀!不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偏差呢?
  在山的西边有一块开阔的平地,估计远古时候会有都邑。如今这里有两个县城,一个是甘德县,一个是达日县。据说古时为羌地,唐朝属于“羁摩州”,后来属于吐蕃属地。
  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年平均温度零下2℃,年降水量只有550毫米。有大片的草原,野生动物种类很多,有鹿、麝、雪豹、猞猁、熊、野驴、黄羊、岩羊、雪鸡等。还有冬虫夏草、雪莲、贝母、大黄、秦艽等药材。
  
  上传一幅以上四座山的位置图,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甘德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达日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原文: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其兽多虎豹犀兕。有鸟焉,其状如翟而五采文,名曰鸾鸟,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向西南方向行走,直线距离三百里,叫女床山(今四川色达县北,巴颜喀拉山的一座山,海拔4800米)。山的南面蕴藏丰富的赤铜矿,山的北面有很多石涅(古籍注解是一种石墨,可制作黑色染料,古人用于化妆画眉和写字)。
  山中野兽禽鸟众多,最多的野兽是虎、豹、犀、兕。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翟(古籍注解为一种长着很长尾巴的野鸡),却长着五彩斑斓颜色的羽毛,名叫鸾鸟。据说如果见到这种禽鸟出现,天下就太平,社会就安宁了。
  
  这是四川与青海两地交界的大山,位置是北纬32.4°,东经100°左右。山的北边是青海的达日县,南边是四川的色达县。
  古人记录有铜矿,有石涅,说明山附近可能有都邑。如今在山的南边有座城,叫色达。色达有悠久的历史,各种寺庙很多,文化活动活跃,每年都举行一些传统文化活动。
  古人记录山中有很多虎、豹、犀、兕等野兽。这些野生动物,虎和豹,大家比较熟悉,现在虎生活的范围比较宽,温带、寒带都有;豹大多在寒带。犀和兕呢?犀是犀牛,兕是狮子。现在生活在热带。
  从古人记录的几种动物,很难判断当时这里的气候是热还是寒。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里的气候温和,有大片森林。
  查一查今四川色达县的资料,现在还有森林,有广袤的草原、野生动植物品种繁多,不过,没有虎、豹、犀、兕的记载。说明什么呢?四千年来,这里的环境已经改变了。
  虽然气候环境变了,但这里的自然景观依然非常好,草原绿茵似毯,花香沁人心扉,雪山冰川耀眼,溪水河流潺潺,牛羊遍地,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胡豆、土豆等。
  古人记录有一种禽鸟,叫鸾鸟,并说如果见到它出现,天下就会太平,社会就安宁了。由于这个记载,后来鸾鸟成为和凤凰并列的吉祥鸟。特别是在年轻人结婚等喜庆活动,就有鸾凤和鸣的字句出现,比喻和谐。
  我想,这种长着五彩斑斓颜色羽毛的鸾鸟,和南次三经记录的凤凰一样,是曾经存在过的。不过,鸾鸟是神鸟,平时是不现身的哦,很难见到它。
  鸾鸟呀!你为什么一定要在天下太平,社会安宁的时候才出现呢?现代人都很好奇呀!媒体都说现在是五千年来难得的太平盛世,你就出来露个面吧,让大家见识见识,这样多好呀!
  其实,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我们常人又怎能完全知道呢?如果什么都要知道,似乎也活得太累了吧。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色达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作者:赵家大树 回复日期:2010-06-16 08:59:48 
回复 
  上传一幅网上搜索的色达县风光图片,请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