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旬太婆与子女吵架晕倒 送医被诊出心碎综合症

 永峰书轩 2012-06-13
2012-06-12 11:15   四川新闻网 

  和子女大吵了一架,83岁的李婆婆心都“碎”了,突然胸痛、气紧不说,一度还没了呼吸和心跳……紧急送往川大华西医院经过抢救后,她的病情暂时稳定下来。昨日,心内科医生告诉记者,李婆婆是由于受到强烈的情绪刺激,导致心尖变形而患上了“心碎综合征”。

  病症

  胸痛晕倒太婆患了“心碎综合征”

  一周前,李婆婆在家中突然胸痛晕倒,就在医院抢救时,李婆婆还一度休克,没了呼吸和心跳!医生立即对她做了心肺复苏,这才恢复了生命体征。

  心内科医生崔凯军副教授告诉记者,按照以往经验,李婆婆胸痛、气紧的症状可能为心肌梗塞或冠心病。如果是冠心病,就会持续气紧、感觉疲惫,但李婆婆这次发病是她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拿到冠状动脉和左心室的造影结果分析后,最终确定李婆婆患上的是一种特殊的心脏疾病“心碎综合征”。心碎?!听到这两个字,一家人可吓坏了!

  病因

  情绪受刺激 导致胸痛心紧

  “心碎并不是指心脏真的碎裂了,而是由情绪突变或受到刺激而引起的胸痛、气紧等症状,这种痛的感觉就像心碎!”崔凯军告诉记者,在和李婆婆的交谈中得知,就在发病前两天,她和子女“大战”了几场,“估计这就是她的病因。”

  原来,李婆婆的老伴早已去世,现在自己一个人独居,子女会经常轮流来探望她。“他们总觉得我哪里都不对,挑三拣四,那我也看不惯他们!”李婆婆说,她最近经常为了一些生活琐事和子女吵架。“那天下午又吵了一架后,我就觉得胸痛得厉害,就被送到医院来!”不过,李婆婆的子女却说母亲向来脾气急,有一点意见不合就会和他们争执起来。

  崔凯军说,当人遇到重大的情绪刺激时,交感神经会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心肌肾上腺素等,导致心脏心室收缩无力,心脏的跳动能力减弱,造成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李婆婆的心尖球囊已有扩张,这就是典型的"心碎综合征"。”

  小心

  别把“心碎综合征” 当冠心病治

  “其实有很多人都有过"心碎综合征"的症状,只是可能被误诊或漏诊。”崔凯军说,“心碎综合征”一般多发在45岁以上的女性身上,由于该病症状和心肌梗塞、冠心病相似,很容易被误诊。

  那如何区别一般心脏病和“心碎综合征”呢?崔凯军说,受过强烈情绪刺激的人突然发生胸痛、气紧症状,对其进行左心室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则能确诊。如果患者平时没有经常胸痛胸闷,那就需要排除冠心病。

  “无论什么时候,一旦发生胸痛,需要立马到医院就诊。”崔凯军称,一般情况下,"心碎综合征"的病人经过住院治疗能够恢复良好,而冠心病等往往还要动手术。虽然“心碎综合征”是较轻的心脏疾病,但如果发病后不治,一旦引起心肌梗死,则对人是致命的伤害。

  中西医专家:

  “急性子”更易患“心碎” 要善于调解情绪

  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临床心理部副主任康林解释,心脏、血管、汗腺、肠胃等会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这是不受主观意志控制的,“心碎综合征”是典型的身心疾病。性格急躁容易引起机体的变化,加大对心脏的压力而易患此病。一般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患该类疾病的几率要小一些。不过强行压抑情绪,“生闷气”也容易使心脏等器官受到影响,导致患此疾病。

  对此,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也表示赞同,“喜怒哀乐是人的正常情绪反应,一旦受到突如其来的刺激,则可能会打破平衡,影响内脏功能,气血调节功能紊乱而致病。”

  中西医专家均称,要避免“心碎综合征”,就要善于调解好自己的情绪。

  【心碎综合征】

  ·病因:当人受到巨大情绪刺激时,交感神经大量分泌儿茶酚胺、心肌肾上腺素等,会导致心脏心室收缩无力、心脏的跳动能力减弱,出现类似心脏病的症状,甚至改变心尖形状。

  ·症状:胸痛、气紧

  ·高发人群:45岁以上女性、脾气急躁者

  ·诊断:可通过左心室造影和核磁共振检查

  延伸

  “心碎综合征”开始受到关注

  1991年,几位日本广岛的心脏科医生在心脏学报上首先报导了五个相似病例。它们都有个共同之处,心脏B超显示:左心室心尖收缩无力,室底部收缩力正常或过强,造成左心室像章鱼罐形状一样。这种别样的心脏疾病由此进入了医学研究舞台。

  2005年2月1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载美国巴尔的摩市约翰斯·霍普金斯医学院医学系心脏病科的亨特·钱皮恩等人的研究报告称,过度悲伤有可能令心脏受伤,出现类似心脏病发作时的症状,包括胸闷、呼吸急促等。他们将这些类似心脏病发作的症状称为“心碎综合征”。从此,“心碎综合征”进入医学研究的范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