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务员的好饭碗将来要成破饭碗?

 茉莉苑168 2012-06-14

公务员的好饭碗将来要成破饭碗?

楼主 [ 帖文联播 ] 发表时间:2012-06-13 15:13:19 

商务部中国企业走出去研究中心顾问 政府企业转型专家 吴东华

凤凰博报

据最近媒体报道,无锡转型已经到了部分地区公务员工资停发,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传统产业受到冷落,花巨资抓新兴产业,比如2006年出台530计划,即5年内引进不少于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为此付出12亿元巨资,这是透支未来20年的财政,比如无锡市本级财政累计拨付创业启动资金6.8亿元,市下县区财政累计拨付创业启动资金2.45亿元,市创投集团、市(县)区创投公司分别提供风险资金1.58亿元、1.84亿元,累计的12亿元投入没效果,将来再投入巨资仍然会无效,为什么?这不是钱能扔出来的,这不是过去的PE、VC大量扔进钱就能创造出工业强国的,而是管理上有问题,也即对产业的认识发生了错误。实际上,各地政府也有这种苗头,过去几年,土地财政收入尚好,没什么压力,现在地方卖地财政困难,转型马上面临困境,现在各地政府大多数象无锡一样进入冬天,出路在哪?
放眼全国,各地高新区、金融改革区遍地开花,实际上这些大都是创造了不了多少GDP的,传统产业被打入冷宫,这种“喜新厌旧”正成为各地政府经济增长之痛。公务员曾经的抢手货有可能成为被抛一族。请问各地土地收入大降、出口失灵、新兴产业闻起来香就是不下蛋,却还在大量烧钱,这烧的就是公务员的薪水。当初公务员铁饭碗好饭碗,万人争抢一个岗位争得头破血流,将来有可能成为破饭碗。
去年无锡市副市长谈学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无锡不走科技创新创业、新型战略性产业引领的路,没有其它的路可走。”
好像这种看法是无可挑剔、天经地义的,实际上,整个江苏省今年提出科技大省以科技转型为主,也是有些高估了技术转型,就算是真正的德国工业也仅仅是产生1300家全球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走技术制造大国不适合全国各地一窝蜂地上。实际上这是一片苦海,转型技术道路、转型金融服务业如温州金改,都成为各地政府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是增加技术产业、金融服务业,传统产业推陈出新。然而现实却是各地政府把传统产业打入冷宫,一腔热血不惜血本迎接高新区、新兴产业,“喜新厌旧”一目了然,然而中国根本学不了德国制造,中国也不可能成为工业强国,这都是中央的异想天开,中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发展道路。所以,各地政府一腔热血与中央的引导偏差有关,而这种偏差引导,与中央的认识理解能力弱有关,每个国家都有适合自己的制造业道路转型,并非各地政府这样一夜全部上马高新区,这种“大跃进”卷土重来。学发达国家转型金融服务业,就是进入低增长微增长,问题是中国还是中等收入国家,就陷入低增长微增长,等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这意味着转型的失败。
各地政府转型失误怎么办?
笔者认为,第一步先抛开过去的错误认识,“喜新厌旧”应该转换成新、旧对等重要,新旧产业均需要改造,千万别让“有限政府、小政府”理论这种“白粉”坏了地方政府脑神经。第二步,用第四驾马车原理来改造新旧产业。
无锡市是第一个经济错误转型进入冬天者,下一个又是哪个地方政府?考虑到地方政府转型理想化,公务员将成为一个不太令人喜欢的就业行业。
本人在去年就预测各地政府“喜新厌旧”会产生鸡(旧产业)飞蛋(新产业)打,目前来看,无锡转型进入冬天已经印证了笔者的预测是准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