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柱:“两头乌”舞出大市场

 千岛花园 2012-06-14
石柱:“两头乌”舞出大市场
作者: 徐睿 叶宁 发布时间: 2010/04/27 责任编辑: 施坦然 来源: 金华日报

谈起金华,总能想到“金华火腿”,知道金华火腿是用金华“两头乌”的肉做的,但是“两头乌”长啥样?

  记者只在资料里了解到,金华“两头乌”这一特有的地方名猪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毛色两头黑中间白,具有皮薄骨细、肉味鲜美、性成熟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是我国适宜腌制优质火腿的肉脂型地方良种,但从未亲眼所见。听说永康石柱镇能看见一万多头“两头乌”,不禁慕名而去。

  石柱镇与前仓镇相隔不远,沿江水而建,两年前才分的“家”。石柱没有前仓忙碌,路边的店面没有不停运转的机器,也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

  一位镇里的居民告诉记者,要看石柱镇最有特色的“两头乌”,就要去找一个叫“伟丰”的公司。在村民的指引下,终于在石柱镇瑶石路口找到了“两头乌”的最大聚集地———浙江伟丰肉食品有限公司。这个公司已被评为浙江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不过公司的大门并不起眼,门牌上的字已经有些退色。见到公司总经理杨振伟后,发现公司就和他的性格一样内敛。

  一度濒临灭绝的“两头乌”

  杨振伟是土生土长的石柱人。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初中毕业后便与猪打起了交道。改革开放以来,外国猪如大约克、长白、杜洛克等进入金华市,这些猪种同金华猪杂交,产生了大金、杜金、长金等猪种。它们同纯金华猪相比有明显的优势:生长快、瘦肉多、体重大、饲料料化率高。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养殖户偏向饲养“洋猪”。当时杨振伟也一直做“洋猪”生意,对“两头乌”也没有研究。他说,小时候还能经常听到“两头乌”,那肉的味道一直留在回忆里,后来渐渐很少有机会再吃到了。

  2002年,金华“两头乌”濒临灭绝。全市仅存栏原种“两头乌”公猪22头、母猪238头。杨振伟当时已是当地的猪肉经销大户,现在公司的土地是他1995年买的,他说那时没有资金,就在空旷的土地上造了一幢小房子。了解到“两头乌”的情况,杨振伟作了大量市场调查后,决定进行“两头乌”的养殖和销售。

  杨振伟投资120万元,在山清水秀、依山傍水,空气及卫生环境优良的石柱镇西岐村三合常水库上游建立了“两头乌”种猪养殖基地,基地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青绿饲料种植面积30亩,存种猪300头。杨振伟说:“我是个爱吃肉的人,想把老祖宗的宝贝保存下来,同时在这里依然有市场可寻。”如今,公司用“两头乌”猪肉加工而成的系列化产品已打入杭州、上海一些超市。

  创新传统产业共同致富

  记者在小路上颠簸了许久,在一处四面环山的地方,看到了伟丰公司的“两头乌”猪场。杨振伟说,养猪场一定要远离村庄。穿上“白大褂”、套鞋,经过消毒池,眼前出现一排整齐的房子。

  据猪场技术员介绍,这里共有19幢房子,每幢是一栏,根据猪的成长阶段来分栏养。最先看到的是刚刚出生的小猪,粉嫩的皮肤煞是可爱,母猪则在一旁安静地休息。在待产的母猪房里,母猪优雅地踱着步,时不时地到屋外的“阳台”散散心。出栏猪体重都控制在55~60公斤,年出栏“两头乌”生猪达一万头以上。

  猪场边是一个大水库,还有一片100多亩的牧草种植基地。杨振伟称之为“循环农业”:养猪场建起净化沼气池,猪的排泄物转化为沼气用来点灯烧饭,沼渣作为果树的肥料,沼液用来养鱼。这样既解决污染问题,又可节省能源。另外还探索新的饲养方式,把黑麦草、苜蓿草作为饲养“两头乌”的主饲料,这一成果由以往的饲料、米、糠等熟食为主转向青草等生食为主,提升了猪的品质,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利润。

  这些年来,杨振伟坚持以自主创业带动群体创业,以龙头企业拉动相关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带领广大农民一起发展、共同致富。

  除了扩大猪场规模,他还建立了金华“两头乌”肉类营销合作社,现有34户社员,除了永康当地的,还有不少是杭州、萧山、金华、武义、东阳等地的养殖专业户。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年出栏商品猪3000头。目前,“伟丰”已带动200多农户养殖“两头乌”,年出栏商品“两头乌”8000余头。石下村10多户农户、善塘村50户农户已与杨振伟签订了生猪饲养合同,加盟“两头乌”饲养行列。

  杨振伟现已成功开发了金华火腿、火腿小包装、台式香肠、博士菜等系列“两头黑”牌产品,并曾在金华、杭州、上海等市农展会上获得金奖、优质奖等。在杭州开出一家“金华两头乌”肉食品经销部,每天可出售两头“两头乌”鲜肉,价格每公斤达24至36元。

  杨振伟说,现在猪肉掉价,“两头乌”的价格也不会掉。老祖宗用很长时间打出了这个响亮的牌子,今人从中得到了实惠,那就要将“牌子”做得更好。

  打造“两头乌”生态产业链

  当天中午,记者品尝了“两头乌”特色菜肴。农庄的主厨童师傅介绍,“两头乌”全身都是宝,“猪三腑”、“伟丰羹”、“老妈红烧肉”是这里的特色菜,吃过后确实感到红烧肉皮薄肉细,回味有点甜,不塞牙缝。

  中午时分,有不少各地牌照的车辆陆续开进农庄,大多都是为了品尝“两头乌”的味道。杨振伟说,以“两头乌”为特色开办一个农庄,既能保证“两头乌”的销售,形成一个产业链,又能让传统菜肴得到发展。农庄得到“两头乌”猪场和品牌的支撑,能够以特色和新鲜正宗的“两头乌”吸引各地人,让更多人了解金华“两头乌”。

  据悉,农业部不久前公布的首批138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中,金华“两头乌”名列其中,正式成为“国宝”。在石柱镇,像杨振伟一样,通过传统产业发家致富的人还有不少。他们把对家乡的情感化为实际行动,把老祖宗留下的品牌发扬光大,以使企业增利、农民增收。

  

  【发展档案】石柱镇地处永康市东南部,全镇区域面积72平方公里,辖43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常住人口3.16万人,建成区面积584公顷。

  石柱镇是浙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永康市交通中心,金温铁路、330国道、金丽温高速、省道等交通网络呈放射状与周边地区相接,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体现了交通区位优势,为石柱镇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改革开放以后,石柱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工富镇、以农稳镇,以贸活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经济与社会都有了长足发展。农业生产打破单一种粮的格局,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新店”舜芋种植面积达10000多亩,总产达3万多吨,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浙江省绿色农产品。

  本报记者 徐 睿 报道组 叶 宁

  摄影 傅 俊

  上篇:永康前仓 下篇:永康龙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