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垃圾》

 情虚伪 2012-06-14

四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垃圾》

(2010-01-05 22:49:35)
标签:

杂谈

分类: 成长足迹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四六班

      这学期,我们开展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生活中不是缺少素材,而是缺少发现。浪费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往学生往往是熟视无睹。通过开展这一活动,一个个学生独具慧眼,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发现了生活中一个个浪费现象。素不知,生活处处皆教育,这些留给学生的,不是美的享受,而是浪费的烙印。开展活动的真正意义,就是要让学生具有广阔、开放的眼界,直抒胸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真正做到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实话实说。同时,学生也从生活的日常小事入手,如用扫帚打闹、大白天亮灯、自来水长流等,一一呈现事浪费实,再畅谈自己的感受。通过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浪费现象严重。从而深入地懂得浪费的可耻,也懂得了资源的宝贵。每位同学从我做起,从家庭做起,从学校做起,制订了可行性的节约方案,想出了各种可取的金点子,并路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大大减少了浪费现象,树立了节约光荣的信心。不少学生通过这次活动,感受颇深,把每件小事落实到节约上。如:没用完的铅笔不乱扔,洗完手后马上关掉水龙头。

    这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这个道理,而且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如调查浪费现象)、动脑能力(出金点子)、动手能力(如废物利用,制作宣传画)今后,我们还要多搞类似活动,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教师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孙玉梅

     学生严重的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吃了一口就丢掉的面包、没有剥壳的鸡蛋、还剩下一大瓶的烧烤酱……学生对浪费的了解很粗浅,只是懂得要节约,不能浪费。至于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浪费对我们有什么影响?怎样解决这些浪费现象……这些问题他们了解得非常少,这些问题也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为此我们决定本学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活动目的是通过小组研究性学习活动,寻找生活中的浪费现象,知道浪费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节约意识,养成学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共同进步。通过各种方式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浪费现象对生活中的影响和危害性,设计节约的方法和制作节约的作品。学会分析问题、探索研究的方法,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收集相关信息,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应用的能力。遇到挫折不气馁,遇到问题不回避,实地调查活动使学生的与人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培养。

    各小组把自己通过上网查找的资料以及实地考察得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学生们有的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有的画成一幅幅图画,还有的以手抄报形成展示出来。综合实践活动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感受为基本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倡导学生对课题自主选择和自主探究。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求知和自主建构的认知主体地位,是知识的主要建构者。

通过活动号召全体同学,一起加入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粒米、每一度电、每一张纸的行列中来,为节约资源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大家都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面对现在普遍存在的浪费现象,我会和其他班干部携手,共同制止浪费行为,让我们的节约行动进行到底。

                             综合实践活动小结 

                                                             公克锦

     要想让四年级学生自发对浪费现象产生关注,不借助人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在开题课上,将生活中纸的浪费行为夸张地进行表演,引起学生的注意。随着第二张、第三张纸被我毫不留情地撕去扔在一边,孩子们提出了抗议。“老师,你这样太浪费了!” 由此引起学生对浪费更广泛的关注,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人们常常无意识的就造成了浪费,我们需要做点什么了。“浪费”,一个普通的词语,从孩子们的嘴里发出却显得那么的有分量,那么重要。因为,孩子们的认识是最直接,是发自内心的。利用他们这一认知特点,让他们自己为“浪费”痛心。只要方法恰当,一定水到渠成。

     自从综合实践课在班内扎根以后,学生的研究、人际关系问题也随之产生。科学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能让老师从繁琐的问题中解放出来,专心关注学生的研究,构建合理的策略,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如:成立研究小组后,需要选出一位组长。相对整个实践活动,这是非常小的一环,很不起眼。对待这一问题,一方面学生内心深处都有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又感到处理起来力不从心。这时,教师巧妙地引导他们想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通过这一个环节的设置,学生会用自己日常最简单的方法, “抢头”“举手表决”等来解决,大部分的孩子也会服从得出的结果。今后,小组再遇到诸如此类问题时可进行模仿,同时也提示孩子们遇到问题要学会自己想方法解决,并且应该是最简单的方法。

    学生在学校的研究效果较好,但回家后明显差一些。综合实践课上也有部分的作业,与其它学科一样,存在不交或不认真的情况。老师不可能象语文、数学一样去补困,但若任这种现象继续发展必然影响这类学生的发展。综合实践的老师应如何处理?如何利用家庭这一资源,使学生的实践得以全面的完成?

    于是我在学生确定了小组课题,对学校的浪费现象进行了调查后,安排他们到社区、家庭中去发现浪费现象,并试着发动家庭成员想办法,再选出一个最好的,看看效果如何。在这一组活动的最后,我尝试让学生自我评价,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回到学校后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同学们互相学习评价,最后老师根据众多的评价作出一个综合的评估,并由此衍生出下一步研究的创想。这一做法得到了家长的积极配合,学生的校外调查有较好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总结——四五班

     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将学习生活化、社会化,从而把学习延伸到学校之外,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的一部分。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通过活动很多以前身边“视而不见”的现象,现在许多学生都爱追问“为什么?”,并会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他们更善于思考了。活动增强了能力:主要是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很多以前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的学生,现在也能自觉地通过各种手段,如上网查询,翻阅资料,调查采访等方式,找出原因,着手解决。学生学会了合作的方法,尝到了合作的快乐。随着活动的进行,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得很快。

     通过本实验的开展,我们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为今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样本。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文章也占有一定的篇幅。如:学生的体验日记、调查分析等。学生参加实践体验的照片、绘画等图文资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要让学生走近社会,贴近自然,靠近生活。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而不是包办代替学生。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创造,逐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加强,培养了学生的分工、合作精神

     总之,本课题的开展,对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汲取教学,为今后的教学打好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