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泉城资讯报导:6月11日,桂花树小学六(三)班的廖南翔与副校长陈静发生冲突,冲突中,小学生廖南翔打了校长一耳光。 回忆起当天的事情,廖南翔说:当时在上课,他把橡皮擦捏碎了,扔前面的同学玩。同学说长沙话,廖南翔觉得很好玩,就一直在笑。廖南翔的动作被老师发现了,老师要求廖南翔认真上课,但廖南翔没有忍住笑声。 不过,事后,“副校长”陈静说:她对这次事件“问心无愧”,因为她多次警告了廖南翔不要吵,而且廖南翔动手打了她一耳光。 目前,雨花区教育局已介入调查。 实话实说,看了这则新闻,我真真的感到了震惊! 到底是何原因?导致了一位小学生,竟敢?挥拳相向自己的老师呢? 一个事实是:一个在家里被父母尊重,在学校被老师尊重的孩子,一个内心充满爱心+责任心的孩子,怎么会? 挥手打向自己的老师呢? 嗯,到了新西兰后,我发现:在这里,无论是父母,还是学校,在教育孩子时,和我们传统的“严师出高徒”,再或者,“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不同。 那么,在新西兰,父母和老师,又是以用何种方式教育孩子的呢? 1)尊重。 在新西兰,我发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谈的原则是:尊重。 在这里,大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不懂事,无非只是控制能力差一点而已,应当把孩子当成人看,尊重他们,唯有如此,才能令孩子自幼就感受到,何为:尊重与被尊重,责任,,等。 2)在尊重的前提下,告诉孩子:This is your choice(这是你的选择)。 在这里,我发现:父母,或者老师,经常地对孩子常说的一句话是“This is your choice(这是你的选择)。”即,要把一件事情的正反两面,以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好的,坏的)预先解释给孩子听,,然后,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当然,孩子也要承担随之而来的后果,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 3)非体罚方式的惩罚。在新西兰,按照法律规定:打孩子是违法的行为。 去年,我在当地电视台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刚移民到此的父亲,在大街上掌掴自己年幼的儿子,结果,被发现的路人报警,嗯,这位父亲,最后被新西兰的法庭判决:6个月的监禁。 那么,在这里,不能体罚孩子,该怎样“教训”做了错事的孩子呢? 嗯,一般地,父母和老师会采取“拿走一些利益”的方式,,来惩罚孩子。 例如,父母规定:每晚,孩子必须晚9点以前去睡觉,如果孩子违规,父母会对孩子严肃地说:OK,你可以选择晚睡觉,但是,如果今天晚睡觉5分钟,那么,明天必须早睡觉5分钟,,。在学校,老师会如此惩罚做了错事的孩子,例如,取消这位学生的课间玩乐时间,再或者,把孩子应享有的30分钟的玩乐时间,缩短为15分钟,,等。 话说,种种类似的惩罚孩子的方式,在新西兰,历经父母和老师的实践后,发现:很有效! (注:此图片展示的是:新西兰一家小学上课时的情景) 4)多鼓励,多说爱。在新西兰,我发现:这里的父母或者老师,教育孩子的口吻,非呵斥,命令等,而大多采取的是:多鼓励,少批评,甚至是不批评。例如,在家里,父母经常对自己的孩子说:瞧,你做的真棒!真是个好孩子!在学校呢,,老师则会经常地奖励给孩子们:棒棒糖,巧克力糖块,,等。 最后,新西兰的父母们大多提倡和孩子们多做一些family activity(家庭活动),即,父母一定要多多抽出时间和孩子相处,诸如:逛街,看场电影,全家去郊游,打场球赛,等。 一个事实是: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们,他(她)的情感,实则是非常脆弱的。所以,孩子们在其成长过程中,或许,更多的需求是:来自家人,尤其是父母双亲的情感上的慰藉和温暖 (注:以上图片展示的是:新西兰中学生的景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