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意子就传统中医理论答某网友问

 往赢 2012-06-15

无意子就传统中医理论答某网友问

(匿名网友整理,唯慧订正)

中医的问题也是中医人的问题,而中医人主要是中国人,把中医问题放大到中国人问题,就必须从文化对人性影响的高度来分析。虽然这个问题不能多讲,但学习中医的后学者必须要清醒。中国人的功名利禄观和为人处事虚伪性的杂交产物,是这个世界上生命力最强的怪物。100年被外国奴役或者今后影响世界的皆以此为源。这种功名利禄观和为人处事的虚伪性,使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世界上洋奴或卖国者最多的国家。

中医界如果脱不了此俗,则中医不可能成为‘世界自然医学’的领头羊;中医界脱得了此俗,则中医有望成为‘世界自然医学’的领头羊。从治疗疾病的角度看,如果医者、患者及医、患周边的人脱不了功名利禄观和为人处事的虚伪性,那么疾病也是很难治疗的。

关于学习中医,我以前也走了不少弯路,后来才悟出:同一问题看多家观点,久之自明,切忌认定一家之言,切忌遇相左即讨教,切忌急于把问题搞明白。

什么是中医传统理论?最基础的东西就是最高的理论,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理论,这些东西了解、知道、记住它不难,难的是面对实际的灵活运用和旁通。这些理论在实践中应用后又形成了各家理论,各说各的,把初学者搞得一头雾水,害了不少人哪!有些老中医到了70岁也治不了一个杂症,一辈子只能开太平方,这样下去要少救多少条性命呀!

网上还有用大剂量附子治疗肝癌的,理论上可以说出一大堆,可是人被治了个半死,那理论还有啥用?火热可通气血冲筋脉,如治疗风湿虚寒痹症能有奇效,但是肝癌虽然是气血郁结,但此时的气血郁结与风湿虚寒所致的气血阻滞不可比类哪,治疗用药怎能类同?又如感冒初起多用解表,以发汗居多,我就反对此一传统理论和方法,因为真正的传统理论和方法不是这样的,但是现在的书上是这样教育的,我们去争论会浪费好多时间。

学医之路起步在医外,入门之后更要关注医外。中医大道至简不繁,那些玄而又玄,复杂至极的中医理论中隐藏着极其简单的方法,许多人(包括我以前)钻进书堆,卷进医堆,陷在药堆里出不来,把人体搞得复杂之极,治法繁难之极,结果把别人和自己都搞糊涂了,治好了、治坏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以其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中医从古至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秘方".真正的秘方其实就只是辨证论治,对症用药而已。

学中医中药,现在这样啃本本,死记硬背是出不了名医的,只会出更多的庸医。纲举目张,要抓本源。本源是什么?本源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阴阳、五行、生克。

振兴中医的确不容易,既要对付外面(西医及伪学者)打压,又要解决几千年内部累积的庸和门派争斗。看各类名老中医医案,不能带任何观点,不能让医案的观点先入为主,不能拘泥于自己是那个门派。医家本无派,庸人自扰之。

任何一本书都可看成医书,哪怕是书法、石刻、古玩、音乐、建筑、量子力学、相对论、数理化、红楼、水浒、三国、各类爱情小说……,这其中毛泽东的军事著作是正宗的中医理论。

非经不相干之事,方成相干之业。君不闻良相良医同源?治一国如治一身,反之治一身亦如同治一国乎?观吾国历代大医有几人死读书?又有几个研究生、博导能名垂医史?行万里路尚且胜读万卷书,有各学科知识,能经各种历练,方可触类旁通,方能成就常人未及之功。 

治杂病方显中医水平,治绝症实证医师能力。从研读医案入门,从治一例患者入手,反复比较推敲,展开思考,定将受益无穷。但这必须基于自己熟运几十味药,否则有落空之虞!

很多人至今不了解中医,热爱中医的又一知半解者为多。比如最近很热销的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该书中说:“举个实际的例子,如支气管炎,西医主张消炎止咳,中医倡导宣肺化痰。先让西医治,症状很快消除,但随即又复发,不能去根;请中医来调,体质确有增强,但是症状却难以消除,最后变成老慢支。中医西医都望而生畏,故有‘内科不治喘’的老话。” 这就是一知半解的说法,只能说他们根本没见识过真正的中医!治这些疑难杂症和绝症(譬如白血病、癌症、爱滋病、疯牛病、吸毒后遗症),中医的治愈率和控制率要比西医高的多得多。

刘力红还是在门口,他们连“无”阶段都没经过,怎么能会无后之有的“观”?“观”也是初步的,因为“观”就要用心,用心即为“有”,“有”即是着相。但初入不“观”也不行,后天之人即已“有”了,只能从“有”入“有无之间”,即常说的恍惚之境,然后才能达“无”,入“无”你是不知道的。在“无中生出有”,此时能体会到“经络”等等的“有”。

中医界老是争什么“有余”“不足”的问题,把后学者搞苦啦!这有余不足不是常态,不是数学公式上的系数K。阴阳有余不足之论是在某一历史时期的治病中总结出来的。 

古代现代不同,男女不同,从业性质不同,生活习性不同,等等,这个动态平衡过程在个体上都不同。古时生活模式差异少、小,用“常”字形容也算八九不离十;现代生活模式个体差异大,这个“常”字就不能用了。 

人的健康在于阴阳平衡,至少能迅速地达到动态平衡。如果不平衡,过了承受点,则显为病态,久则成疾。要知道,阴阳互根互用,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过犹不及,强平衡、弱平衡都比不平衡好。对不足的也不一定要补,通过抑制有余的,同样能治病。就大多数今人而言,多为阳亢而致阳不足,阳亢耗阴亦致阴不足。但这二个不足不是同时发生的,先为耗阳而阳不足,后为耗阴而阴不足,故病程延绵,假象交替,而致医者无从下药。

学医千万不要死读书,不要拘泥。华陀读过多少经络脏腑学?张仲景写《伤寒论》之前读了哪一家的伤寒论?古人要是像现在学中医那样读背几十本甚至上百本书,那就一个名医都出不了,书没读完,自己快完蛋了。要医外学医,闭目悟医……。点一下,中阳也储能,否则何来厚薄。如能练静功,于宁静不执中可体悟中阳非同一般。

武术套路冠军打不过一个小混混,为什么呢?冠军光练不打无实战经验,小混混天天打架斗殴,有实战体验!学中医光学书本,靠听看,一心想要现成方,恐难登堂,有千方万法皆纸上谈兵。失街亭乃纸上谈兵者之误也!故在我国,政治系博士极少能成为政治家,而民企大亨又有几人是经济管理专业的高才生出身?

一包感冒冲剂能治十几种病,并非药变而是法变,法变是术变的量变结果。对中医各家各派理论、方法都应取吸其精华,实际上没有哪一家一定是最伟大的。

中医各家各派从理论上讲,它生于斯,成于斯,一定有它符合斯地斯处的原因,但某一中医理论的时空性、地域性、人的体性(如:川渝人吃麻辣大多无事,江浙人吃麻辣十吃九火)……,说明它不一定具有广泛性,因此既不可照搬,也不可全抛。因此,作为任何一派的弟子,个人医术水平高低,不代表门派水平之高低。就具体医者来说,社会只承认“不管白医黑医,能治别人治不了的病,就是好医、神医”。但神医不思进取,缺德性,也会变成庸医。

在学医、行医,度众生的历程中,我们始终要牢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格言,才会勇猛精进。世界太大,天下太复杂,争论永远无尽头,对世界天下论事讲理,有如盲人摸象,摸到什么是什么,只有凌空者微笑不语,因为若语,则全部盲人都说你是错的。

凡繁杂深奥的东西大多数是假的。中医、气功、易经、武术都是这个道理。大道至简,而许多人热衷于繁杂深奥,自己都搞不明白,又去忽悠弟子,弟子只好不懂装懂,又去忽悠他人,如此一代一代,最后谁都不明白在研究和学什么。不少觉得学了很多,一旦实用就不知从何下手。 

学医行医救人之道,贵在能继承,更贵在能发扬光大、有所发展。古之贤医圣医所述医理与当时的天、地、人相合,在天、地、人之变化相对稳定的时空段,这些医理是当时的医者必守的金科玉律。但老子所说的“非常道,非常名”,揭示了变是永恒的,不变是相对的的真理。医之理、法、术亦然,没有不变的道理,你们看一看有几个认死理不变,背死理如流,讲死理如悬河者能解决现代人的现代绝症?并非他们不聪明、不用功,而是拘泥不化或者为名利、正统所束缚!

斗转星移、时光流逝,天旋地转,沧海桑田,冰山化水,烈液成丘;天变了极地上空出个洞,地变了到处水泥封地气,水变了鱼虾五脏少又多,人变了午时尚在睡梦中,药变了胎儿脐吸抗生素,等等等等;古人见过这阵势吗?

真正的中医的长处在于从不拘泥,在于从不执一而排万,以一执而拒千,故医道即心道,心不正难入真道,医道之基为气道,不修气道难入内景,心浮气躁者、利欲熏心者永无入医道之缘。(这话主要是说给我的弟子们听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