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东乳山“姜王”重9.32斤

 榆杨 2012-06-15
山东乳山“姜王”重9.32斤
产地网 2011-11-11 13:28:39 来源:威海新闻网

姜王

     由市农业局主办、白沙滩镇政府协办的乳山市首届姜王大赛在银滩大酒店举行,来自全市的16名大姜种植户参与了“大姜最高亩产奖”、“大姜单株最重”等奖项的角逐。

  “今年夏天接到参加姜王擂台赛的通知后,我就开始准备参赛的大姜了。”昨天上午,乳山寨镇盘古庄村姜农高福堂告诉记者。遗憾的是,高福堂选送的大姜单株重量都在5斤左右,没能入选“单株姜王”。“虽然不能当选姜王,但是我今天还是带了一株来参赛。这是一次向高手们学习的机会,不能放过。”高福堂说。

  比赛开始前,姜农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交流着大姜种植经验。针对今秋大姜价格走低的市场形势,部分种姜新手打算将地腾出来,改种其他农作物。夏村镇邵家村的老姜农邵选说,其他农作物和大姜一样,市场价格会有高有低,今年姜价确实低得有点离谱。但总的说来,这些年种植大姜还是得到了较好的回报。现在姜价虽然跌入低谷,但基本上可以保住肥料的成本。尤其是大姜可以窑藏一段时间,等到明年,新姜还未收获时,老姜的价格也许会回暖一些。

  “我们举办本次擂台赛的目的,就是让姜农们有机会聚到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大姜种植业的发展。”市农业局副局长冷振腾说。 “姜王”重达9.32斤

  “大拱棚对大姜种植的作用有哪些?”“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可以保温防冻……”在知识问答环节,还没等主持人说完题目,来自白沙滩镇曹家庄村的姜钦茂就抢先回答。在本环节,主持人还向台下观众讲解了乳山市大姜种植的历史,并介绍了最新的大姜种植技术。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参加大姜单株最重比赛的16份样品摆放整齐后,工作人员拿出公平秤,当众为每个样品称重。一号8.52斤,二号8.4斤,三号9.32斤,四号8.06斤……最终,乳山口镇兰家庄村姜农邢玉智选送的3号样品,荣获本届“单株姜王”称号。农残超标一票否

  昨日,比赛现场举行了“大姜最高亩产奖”颁奖仪式。冷振腾告诉记者,这次比赛结果都是现场公布,对于农药残留超标的参赛大姜,实行一票否决制。

  10月20日至25日,市农业局组织4个测产小组对报名参赛农户种植的大姜进行了测产。在测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采用三点取样法,同时去掉秸秆、泥土等杂物对大姜称重,三点平均,折算出大姜亩产量。在测产的同时,工作人员也对大姜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抽查,经过检验,没有发现农残超标现象。

  最终,白沙滩镇焉家村的焉培涛获得“最高亩产”优胜奖,他的大姜亩产达9775公斤,获得的奖品是价值4200元的大姜开沟机一台。“以前都是妻子扶杆,我开沟,非常辛苦。有了大姜开沟机,我们可以省不少力气。”焉培涛高兴地告诉记者。


产量丰收行情见涨 乳山大姜变成“金疙瘩”(图)
新闻频道:http:///news发表时间: 2009-10-26网友评论  

看着丰收的大姜,姜农们难掩心中的兴奋之情(记者 侯洪超 摄)

  10月26日早6时,乳山市白沙滩镇曹家庄村村民姜海涛刚刚吃过早饭,便把饭碗往桌上一摞,急匆匆地往自家大姜地里赶去。“得抓紧时间收了,要不过两天,气温一下降,大姜非受冻不可。”姜海涛说。赶到自家的姜田后,他才发现自己并不算是最早的,许多姜农已经开始刨姜了。

  同曹家庄这个远近有名的“大姜村”一样,乳山市其他种植大姜的农户也行动起来,抓紧时间抢收大姜。当前正值大姜收获期,作为国家万亩出口大姜示范区的乳山市大姜喜获丰收。全市约4万亩大姜的平均亩产量达到5500公斤。在行情见涨的情况下,全市约4万亩的大姜有望变成“金疙瘩”。

  大姜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坐车行驶在乳山市白沙滩镇曹家庄村,透过车窗记者看到外面农田里绿油油的姜叶在随风摆动。许多农民蹲在地里埋头刨姜。姜海涛和妻子一起忙着把刚收获的新鲜大姜剪掉姜叶,清除附着的泥土,整齐地摆放在筐中。姜海涛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大姜长势良好,亩产在5000公斤以上是有把握的。看起来,今年的大姜又是一个丰收年。

  村书记姜显峰向记者介绍说,大姜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虽然今年过于干旱的气候条件对大姜的生长不是很有利,但从去年开始,村里开始大面积推广大姜新品种。“新品种的大姜个头大,品相好,产量也高。市场对这个品种非常认可。”姜显峰说,去年新品种推广以后,亩产量得到提高,今年基本上全村都种上了新品种的大姜。以往,当地大姜最高亩产3500公斤至4000公斤,通过普及推广新品种,如今平均亩产达5000多公斤,高产地块亩产能达到7000公斤,个别地块亩产甚至达到1万公斤。同时,大姜协会的作用也很明显。他们每年两次邀请中科院专家对姜农进行技术培训,现场解答姜农的疑惑,推广双垄中棚种植,使大姜产量提高了10%。

  据介绍,曹家庄村有478户人家,有400多户农户种姜,种植面积达到1000多亩。目前,村里几乎所有农户都种上了新品种,产量至少在500万公斤以上。

  价格看涨 农户喜不自禁

  “按照目前每公斤4.2元的市场行情来估算,我种植的2.5亩大姜纯利2万元没有问题。”正在田里刨姜的姜农姜岩峰喜不自禁地说,与种粮相比,效益要高出好几倍。提起今年市场行情,这位姜农难掩兴奋之情。他介绍说,去年年底,每公斤大姜市场价格为2.4元左右,今年开春以后,价格便呈上涨趋势,高峰时期,每公斤大姜价格甚至达到了4.8元。目前,大姜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公斤4.2元左右。这位姜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种了2.5亩大姜,亩产能够达到万斤。按目前行情来算,这些姜的收入能将近3万元。除去用于购买姜种,包膜,肥料的钱,纯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比往年增收1万多元。

  为什么大姜的价格上涨如此之大呢?曾经做过大姜经纪人的姜显峰分析说,可能是由于今年出口量激增导致价格上扬。今年,来自青岛的经销商专门来到村里收购大姜,然后通过青岛港出口国外。如今在曹家庄村,每天都有来自青岛的货车前来运姜。“每车大约6、7万斤,每天拉10车左右。达到了以前一个月的数量。”姜显峰说,这些姜大都出口到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

  此外,品种的更新也是大姜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据了解,以往农户们种植的是被当地人叫做“草姜”的品种,不仅产量低,价格上也一直上不去。通过引进优良品种,乳山传统的大姜品种进行了更新换代,使大姜单产提高了一倍。 同时,新品种每斤的价格也比原来品种贵3、4角。

  品牌化经营放大优势 销路不发愁

  “我们的大姜根本不用愁销路。”在曹家庄村的大姜市场,一位姜农兴奋地向记者表示,目前乳山的大姜销路很好,自家窖里存放的大姜已经卖完。

  2001年,乳山市大姜种植面积仅有几千亩。短短8年时间,大姜种植面积猛增到4万亩,成为乳山市重点扶持和加快发展的“十大富民产业之一”。如今,“乳山大姜”已经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目前,乳山市不仅成立了大姜协会、专业合作社,还出现了大姜经纪人。

  随着出口竞争的日益激烈,近几年,乳山市按照农产品区域化施肥、施药的新规定,对大姜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实行统一选种、统一种植、统一施肥、统一储存和统一销售,确保基地生产的大姜个头大、外观美、无残留。去年,经国家有关部门化验,乳山大姜的7项重要指标全部达标,取得了“绿色产品认证”。近日,“乳山大姜”证明商标也已经通过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初审。

  几年前,乳山成立了大姜协会。协会成立后,首先通过参加全国农产品展销会议、烟台国际蔬菜博览会和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等会议,以地理标志品牌,向国内外客商推介乳山大姜。

  “目前,有120多名省外大姜经销客户常驻曹家庄。”姜显峰说,以往销路不好,村里的大姜经纪人北上东北,南下福建,挨着市场转四处联系客户。如今,乳山大姜名声在外,每年开春就有来自广东、福建等省市的客户前来买姜,到9月份,窖存的大姜就被抢购一空。 

  乳山市还充分发挥深加工企业的带动作用,和“环宇”、“日晟”、“银金”等5个大姜专业合作社合作,将大姜销售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际市场。

  据统计,截至目前,乳山大姜专业户近2万户,种植面积达4万亩,年产大姜2亿公斤,产值达到8亿元,乳山市的大姜种植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之路。“有了注册商标,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包装上下一些功夫,让乳山大姜更上一个档次。”姜显峰信心满满地说。(本网记者 侯洪超)


        


乳山姜市一瞥

2010-08-26 03:36:00 来源: 大众日报(济南) 跟贴 0 手机看新闻

本报记者 彭 辉

本报通讯员 任现辉 臧向东

最近一段时间,生姜价格一直上涨。 目前,超市零售价近7元/斤,创多年来新高。

乳山市是胶东最大的生姜生产基地,8月25日,记者来到乳山市白沙滩镇曹家庄村,这里常住着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 多名生姜经销商。“往年到这个时候能走 150 车生姜,约7500吨货。 今年不行,截至25日才发了50车货,只是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 院子里停的大货车,目前也不敢再装货、发货。”村支部书记姜显峰告诉记者 ,目前大姜价格太高,批发商有点“吃不消”,100多个外地批发商最近都闲了下来,下雨天没什么事,大部分都在屋里玩扑克、上网娱乐。

这些经销商主要往广东市场销售生姜。广东市场接受不了这么高的价位,眼下广东的批发价基本和乳山的收购价持平。

生姜价格上涨,对出口商来说,也是一个不小打击。 乳山银金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姜全部出口欧美、东南亚等国外市场,日均出口量达 50多吨;受生姜价格上涨影响,出口量、利润都降低了不少。

“生姜价格涨了不少,收购成本大幅增加。 目前,我们也是不敢大量收购生姜,怕承担太大市场风险。”乳山银金食品有限公司钟经理有些无奈地说。

“我们村种植大姜的历史悠久,家家都有姜窖,甚至有的户有2—3个姜窖,存个几万斤生姜是没问题的 。据我掌握的情况,目前老百姓手中还有30%-40% 的生姜没出手。”姜显峰说。

该村村民王贵举告诉记者,他种大姜10来年了,每年都是在新姜下来以前才卖掉上一年的生姜,“去年我种了4亩大姜,截至目前我一点也没卖,如果现在出手,16万就到手了。不过,我还想等等,希望价格还能再涨涨。”

“生姜价格上涨也有炒作的因素。”采访中,乳山日晟大姜专业合作社社长裴新建告诉记者 。 前段时间,在某些地方,有些大型企业出资几千万进行收购、炒作生姜,一定程度上抬高生姜收购价。

“生姜价格上涨有农民惜售囤货、少数炒客炒作的影响,但我分析主要原因还是受去年气温低的影响,全国生姜产量下降,而突发的甲型H1N1 流感让生姜受到老百姓的追捧,国内、国际生姜需求量上涨,导致姜价上涨。”陪同记者采访的乳山市大姜协会秘书长高学旭说。

生姜价格会不会再涨呢?“我分析,生姜价格再涨的可能性不大。东北地区新姜9月份就下来了,山东这一片的新姜10月中旬以后也都下来了,价格应该不会再涨了。”高学旭说。

在银金食品大院里,前来卖姜的姜农许培生也认为,现在的生姜价格已经够高了,这样的价格估计也持续不了多久,今天他把地窖里的 2万斤姜都卖掉了。


乳山:产量猛增姜价降姜农称却能吃得消
作者:   ( 2007年 01月 10日 )         去年秋冬以来,生姜价格低得让人吃惊,由前年的每公斤批发价格4.4元猛降至目前的每公斤1.4元左右。姜价缘何狂降?姜价狂降,姜农能否吃得消?又将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赶往我市最大的生姜种植基地乳山市,采访了部分姜农。

姜农在地窖里观察生姜储存的情况

  降价主要原因:种植面积扩大,产量猛增———乳山市有10多个镇100多个村种植生姜,面积达4万多亩;仅曹家庄村去年生姜产量就超过500万公斤

  乳山农民种植生姜历史悠久,目前,午极镇的湘沟、马家夼等10多个村庄和白沙滩镇几乎所有村庄都是生姜种植专业村。尤其是白沙滩镇,由于多为泊地,地质属于沙泥混合型,适宜生姜生长,全镇农村家家户户种植生姜,该镇因此成为全国有名的生姜种植基地,仅该镇的曹家庄村,470户人家,就种植生姜近千亩。现在,乳山市生姜种植由原来的3个镇、10多个村,扩展到10多个镇100多个村,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到4万多亩。

  过去,姜农种植的是被当地人称为“草姜”的传统生姜。“草姜”味道正,适合当地人作为调味品,其缺点是筋多,产量低,不易加工。后来,姜农们引进了一种叫“缅姜”的新品种,产量高且受欢迎。生姜的产量由最初的亩产1000多公斤猛增至现在的5000多公斤,最高亩产达6000公斤以上。仅曹家庄村,去年生姜产量就在500万公斤以上,整个乳山市生姜产量可想而知。

  由于受前几年乳山姜价持续涨高的“诱惑”,去年至今,辽宁等省份纷纷引进乳山生姜种植技术和品种,种植了大量生姜,目前这些生姜也全部上市。

  产量大增令姜农无比欢喜,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价格的狂降。

两名姜农将已晒好的姜片装车外运

  姜价狂降,姜农却称能“吃得消”———面对大起大落的价格走势,经过多年的磨炼,姜农们已经有了较强的心理承受力

  几年来,姜价起伏不定、大起大落的现象时有发生。2003年,因抗洪救灾,我国南方急需大量生姜,造成姜价猛涨,高峰时每公斤涨至40元。

  “那时人们买大姜不是论斤,而是像买茶叶一样论两。许多村民因种植生姜,年收入都超过了10万元,俺村村民都成为远近闻名的‘不冒烟的财主’了。”曹家庄村民姜学运谈起当年的经历时如是说。而姜价最低谷时,竟然落至每公斤0.16元。

  面对大起大落的价格走势,姜农们经过多年的磨炼,已经有了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再亏,也不至于亏了本呀,遇到大涝年份影响生长和收成,顶差也能保住姜母的产量。”曹家庄村另一位姜农姜学喜说。前年,姜学喜种植的生姜长势不理想,从外观上看不够“档次”,他灵机一动,把2万公斤生姜全部晒成了姜干。1月5日记者赶到曹家庄时,恰巧遇见了临沂一客商把姜学喜的2000公斤姜干装车拉走的场面。

  “姜够本”,是姜农的老观念,现今姜农们仍然认这个理儿。虽然目前姜价降至每公斤1.4元,但姜农们说,还能“吃得消”。  

  现代化大型姜窖,成为姜农抵御姜价走低的“杀手锏”———生姜用沙土掩埋储存于15度左右的恒温地窖,可存放3年至4年。

  姜价狂降,真正让姜农心里不慌的,是几乎每个姜农都拥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型储姜窖。

  过去,姜农储姜用的是竖式姜窖,叫井窖。井窖不仅储存生姜的数量少,而且窖温不好控制,上下搬运不方便,生姜出土后只能保存一年。每年秋收之后,最多到来年春季就得及时出手,不然生姜就会干枯或抽芽。姜农们根据多年储存生姜的经验,发现把生姜储存于15度左右的恒温地窖,用沙土掩埋,可存放3至4年。而这种拥有恒温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场所,则是横式地窖。目前,乳山姜农挖出了一个又一个现代化的横式大型优质姜窖。去年12月28日,记者在曹家庄村西北方向的半山坡上观看了一个大型横式姜窖,该窖分走廊和窖窝两部分;走廊顶部呈椭圆型,有一人多高,1.5米宽,十七八米长;走廊的里端,分布着数个房间大小的窖窝,小的可存放生姜二三千公斤,大的能储存1万余公斤。据该窖的主人姜国胜介绍,这个姜窖是他前年开挖的,能储存3万公斤生姜。像这样的姜窖,在曹家庄村不下400个,整个乳山市,至少有1000多个。“现在姜价狂降,来年姜农肯定会减少种植面积。产量一旦减少,自然价格就会提高,而这个大窖所储存的生姜,三四年之内不会变质。三四年期间,一旦价格合适,随时可以出手。”姜国胜很自信地道出优质姜窖对生姜价格的巨大“调节”作用。

  无疑,分布在乳山市农村的这些现代化大型姜窖,成为姜农抵御生姜降价的“杀手锏”。难怪面对姜价狂降的局势,姜农们心态平和,不慌不忙。(记者 曲卫韶/文 于启波/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