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林珍奇》对联集 1-7

 榆杨 2012-06-16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一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1327    更新时间:2009-3-5

致读者

  《联林珍奇》是我国第一部以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瑰宝-对联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它有机的揉有关历史史实、历史人物和民间流传的巧联趣事为一体,创造了一个以对联奇才凌大岫的爱情和坎坷命运为主线,时而令人忍俊不禁、时而催人泪下的悲喜交织的历史传奇故事。此剧文学性、知识性、哲理性和娱乐性兼而有之,老少咸宜,雅俗共赏,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艺术特色。

  《联》剧着力塑造了一个鲜明个性的汉族机智人物凌大岫。他类似于壮族的刘三姐、维族的阿凡提、蒙族的巴拉甘仓,但又完全不同于他们。剧中对联神童凌大岫、官宦子弟曹龙驹、书香闺秀云素娥三人之间从幼到长发生的种种纠葛,其喜与悲、爱与恨的交织,都与对联密切相关,人物的命运,故事的悬念更是环环相扣,感人肺腑,对联成为剧中故事情节中密不可分的有机构成成分,甚至是情节发展的关键点和动力源。在这十五集电视剧中,共整理搜集了近二百副对联。它们绝大多数是几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历史人物的对联故事的巧妙运用,不仅包含了各种类型的对法,如正对、反对、谜对、顶针对、离合对等(巧对居多),而且将贺婚、祝寿、讽刺、判案等多种用途引入故事,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使人们在欣赏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对联故事的过程中,获得美感的享受和哲理的启示,恢宏地展示了中国对联这一传统文化瑰宝的风采。为了帮助看过电视剧而又想更深入学习对联的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获得有关对联知识,我们在编辑这本对联集的时候,按照故事情节发展,分集做了剧情简介,将剧中的对联集中在一起,并加以解说,阐释这些对联的源出和特点及与之相关的故事等等,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纯是注解,也不纯是鉴赏,只是希望能让读者在欣赏电视剧的时候,同时可以更好的体味这些生动的、精炼的、充满生活情趣的佳联妙对。

  在这里,还有两点提请读者注意:一、对联在词语、平仄、节奏、句式的对仗上,均相当严格,但对巧对的要求则略可放宽,以免因格律而害意;二、对联一般是上联以仄声字结尾,下联以平声字结尾,即所谓“上仄下平”,但在两人对句时,出句不一定就是上联,也可能是下联,反之,对句不一定是平句尾,也可能是仄声尾。这就是解说时多使用“出句”、“对句”而不用“上联”、“下联”的道理。

  我们衷心希望,《联林珍奇》在全国播放,能为弘扬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点微薄的力量。我们更期待着各界朋友对《联》剧的关注爱护,期待着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今天的社会里得到广泛普及和发展,而如果能利用这一祖国传统的文字形式来锻炼中小学生的思维和感受能力,也是益莫大焉的好事。当然,对我们的错误和疏漏,亦望各界朋友给予热诚的指教。

                中国楹联学会 《联》剧摄制组
                    1991年12月15日

 

《联林珍奇》主创人员表

  总 顾 问 汤晓丹 李默然 李春发
  编  剧 魏曙光 遥 远
  导  演 遥 远
  主  演 李默然 周 洁 张 弓 段仕萍
  摄  像 李天锡
  美  工 赖 云 肖一文
  作  曲 遥 远 魏曙光 邹国庆
  副 导 演 杨明生 温海波 吕兴朔
  文学顾问 李春发 裘之倬 漓波影
  文学编辑 陈正云
  剪辑指导 蓝为洁
  剪  辑 戴邵军 黄 译
  录音合成 钱守一
  演  唱 张 也 方 琼 鲁耀东
  指  挥 王永吉
  演  奏 上海电影乐团
  制 片 人 遥 远
  总 监 制 李春发 赖淦才 孔 炯
  总 制 片 尹学智
  制片主任 魏曙光 熊苏文

 

演员表

  李太师——李默然饰
  凌大岫——张 弓饰、(童年)黄丽斯饰
  云素娥——周 洁饰、(童年)郑小磊饰
  凌小妍——段仕萍饰、(童年)张文杰饰
  双 喜——许建国饰、(童年)周 鑫饰
  曹龙驹——周征波饰、(童年)徐 健饰
  云春娥——汤振华饰
  武 清——黄革萍饰
  倪 君——李小燕饰
  曹尚书——吕兴朔饰
  曹乡绅——吕兴朔饰
  皇 帝——杨明生饰
  邺先生——温海波饰
  老羊倌——朱子翔饰
  王疾烈——遥 远饰
  桂 生——李 俊饰
  豫 章——万忠良饰
  管 家——杨宁智饰

 

《联林珍奇》对联集

  整 理 魏曙光 遥 远
  解 说 常 江
  编 辑 顾平旦 李春发
  出 版 华夏出版社 1991.北京

 

第一集

  [梗概]故事发生在我国明代江南一个名叫秀才营村的水乡,家境贫寒的豆腐作坊主凌真的孩子凌大岫,自幼聪明好学,能诗善队。一日与父亲凌真在江中游泳对句,在路上遇到同他嬉戏逗乐的胖和尚和老羊倌,他都以机智又充满稚气的妙对相答,赢得个小小的“文曲星”雅号。同县曹乡绅附庸风雅,望子成龙,逼他娇生惯养的儿子曹龙驹拜师学对联,结果闹出“萝卜对”的笑话。有一次,当朝重臣李太师巡视路过县城,不知天高地厚的凌大岫眼见抬着皇上御书“天下无书不读”金匾的轿对,竟然横躺在大街上拦官挡道,旁观者无不为他捏一把汗。

千年古树当衣架——凌真
万里长江作浴盆——少年凌大岫

  • 解说:这是明代才子解缙少年时答对其父的一副对联,场合恰如电视剧一样,是在江边,这是一副比喻对,出句、对句都显示出很宽广的胸怀,尤其是对句,作为少年之作,更是难得。

核桃——曹乡绅
萝卜——曹龙驹

  • 解说:这副对联和以下的一组对联都来源于民间笑话,剧中曹龙驹的对句是经邺先生提醒后才对出的。本联为“名词对”,以菜蔬对干果,因繁体字写作“蘿蔔”,所以又都是同旁对。

绸缎——曹乡绅
罗布——曹龙驹

  • 解说:此联经邺先生代为解释,“罗”为丝罗之“罗”,“布”乃布匹之“布”,而且是同类名词对。

钟鼓——曹乡绅
锣钹——曹龙驹

  • 解说:此联经邺先生代为解释,“锣”为锣鼓之“锣”,“钹”乃铙钹之“钹”,也是同类名词对。

岳飞——曹乡绅
罗甫——曹龙驹

  • 解说:此联为人名对,经邺先生代为解释,岳飞是忠臣,罗甫是孝子,可以相对。

牛头且喜生龙角——胖和尚
狗嘴何曾吐象牙——少年凌大岫

  • 解说:本联与下联都是明代著名民族英雄于谦少年时与蓝古春和尚的对句。这是一副“比喻对”,出句比喻少年头上梳得两只小发髻,少年大岫反唇相讥,虽有些不敬,但出语敏捷形象,所以胖和尚听了,并不恼怒。

三角如鼓架——胖和尚
一秃似擂槌——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也是比喻联,出句比喻少年头上梳了三个小发髻,少年大岫以和尚的秃头相讽,和尚听了,却连连声称“善哉!善哉”,嘉其聪慧,胸襟颇为广大。

此木为柴山山出——老羊倌
因火生烟夕夕多——少年凌大岫

  • 解说:这是一副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拆合字对”:“此”、“木”合为“柴”,“山”、“山”合为“出”;“因”、“火”合成“烟”,“夕”、“夕”合成“多”。这是一副绝妙的好联,是创作者受到了眼前景物的形象启发联想而得,剧中用优美的画面表现出来了。可见,对联创作也永远离不开生活。

日在东,月靠西,天上生成明字——老羊倌
女位左,子居右,世间配定好人——少年凌大岫

  • 解说:这是明代万安少年时所对的一副“合字对”:“日”、“月”合成“明”,“女”、“子”合成“好”。电视剧以明朝为背景,联中的“明”字便有特指的意义了。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足,咩——老羊倌
水牛下水,水淹水牛鼻,哞——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来源于传统相声中的“摹声对”和“复词对”,“咩”、“哞”是羊和牛的叫声;“山”、“水”用了四次,“牛”、“羊”用了两次。本联在民间流传时有多种说法,其一是联中的“足”为“角”,“鼻”为“腰”,平仄更协调些。

自喜轩窗无俗韵
亦知草木有真香——云先生

  • 解说:此为一般的题赠联,本联属于自题联,可以表现撰作者高雅的生活情趣。

闻鸡愿起舞——老羊倌
射虎期穿石——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用了成语典故。出句“闻鸡起舞”是说东晋名将祖逖年轻时和刘琨在一起,半夜里听到荒鸡啼叫,就起床下地,出门舞剑,培养英雄气概。对句的典故是说汉将李广出猎,见草中有石,误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簇”,连箭头都射进去了,可见力气之大。

不义之财不可取——凌真
有心为赠有心收——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表现了父子两人内心的思想活动。当时,父亲怕儿子收了不义之财,又怕错怪了儿子,便以出句试探;儿子却以对句作为回答,使父亲放了心。

麦黍稷,稻粱菽,这些杂种,哪个先生——夺馆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许多正经,何问老子——邺先生

  • 解说:这是一副传统对联,在剧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夺馆先生自以为满腹经纶,想出对难为别人,竟傲慢的骂“先生”是“杂种”。在这里,“杂种”和“先生”都是双关词。邺先生对句中的“正经”也是双关语,既说的是前面的“正经”——《诗》、《书》、《礼》、《易》、《春秋》,又说的是“正派”的意思。因来人欺人太甚,故以“老子”自称,回敬对方。“老子”也是双关词,指长辈,又指书名《老子》,即《道德经》。

六朝碑版求真意
两汉文章饶古风

  • 解说:此为剧中“中堂”里挂的布景联,以表示主人超凡脱俗的意趣。

独角兽——邺先生
比目鱼——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在学塾念书时,回答寿镜吾老师的妙对。在同学们对以“九头鸟”、“三脚蟾”、“百足蟹”之后,先生肯定了“比目鱼”。因为“独”非数字,却有“一”的意思,而“比”也非数字,却相当于“二”,虽然俱无数字,却都有数的含义,真是珠联璧合。

壮士腰间三尺剑
男儿腹中五车书——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古代传统的言志联。在剧中,少年凌大岫以此回答李太师“你肚子里有几卷书”的提问。上联是他看到身边手握宝剑的武士后即景拈来,作为对仗的铺垫;下联才是直接回答,这种回答是概括性的、虚指的,也表现了答者的气度。

三尺天蓝缎——李太师
六味地黄丸——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无情对”。讽刺一个花钱买官做,开中药铺出身的人。上联指官服颜色,下联是成药名,本无相关,故曰无情对。但味对尺,地对天,黄对蓝,丸对缎,工整至极。剧中加以改造,已变讽刺为谐趣了。

登楼望南北——李太师
行路吃东西——少年凌大岫

  • 解说:这是“借字对”,即借用了字面的意义,与出句构成巧妙的对仗。本联巧在以“东西”(物件)借为“东”、“西”两个方向,以与“南”、“北”对仗,而且以吃食的动作配合,真是天衣无缝妙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李太师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历来传说是清代纪晓岚回答乾隆皇帝的对句,有名的“复词借对”。联中除以“东”、“西”借来与“南”、“北”相对外,其中所有的字都至少重复出现三次。“南通州”是现在的江苏省南通市;“北通州”是现在的北京通州县。

今日过断桥,断桥何日断——李太师
明朝奔明月,明月几时明——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巧用了很多对联创作手法。它既是“顶针”,即将前一分句句尾之词,作下一分句开首之词,如上联的“断桥”、下联的“明月”;又在联中改变了某些词的词性,将形容词或相当于形容词的“断”和“明”,变成句末的动词。

火烛照空亮,文光射斗——李太师
惊爆落地响,怒气冲天——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即景而作。出句是表达了李太师对小“神童”的期望,“斗”,星星,希望他“文光”照射天宇。对句的“怒气”,是一种爆发出的“志气”,至于“怒”,不是对李太师,而是对着那些居官自傲、蔑视百姓的人。

除夕月无光,点数盏灯,为乾坤增色——李太师
新春雷未动,击一声鼓,替天地扬威——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清代文人陶澍少年时所作的即景言志联。出句从除夕夜的灯光,升华到“为乾坤增色”,意境大大提高了一步;对句也不平凡,把击鼓之声,当作春雷,焕发出“替天地扬威”的千钧之力。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二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690    更新时间:2009-3-5

      [梗概]知县王疾烈陪同李太师观赏歌舞,乘兴展读皇上御征对联。大岫以家中豆芽为题写了一副同字异音的“长”字联,引得秀才、街坊纷纷称奇索对求联。爱才的邺先生也登门收徒,趾高气扬的曹龙驹在水田边嘲弄农夫,反被大岫以联讥讽,只得狼狈而逃。大岫入学后,曹龙驹总想寻机报复,竟然蛮横抢占大岫座位,邺先生出联作裁判,龙驹输后不服,回家大哭大闹搬来父亲曹乡绅救驾。

     

    妙人兒倪家少女——李太师
    大言者諸葛一人——倪君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有名的“离合字对”佳作。“妙”字拆而为“少女”;“大”字拆而为“一人”;而“人”、“兒”(“儿”的繁体),“言”、“者”,顺势又合成“倪”、“諸”二字,宛若天成,令人叹为观止。此联传说是乾隆时大臣张玉书对的。

    长长长长长长长
    · · ·
    长长长长长长长——少年凌大岫
    · · · ·

    • 解说:此联是民间传说中一家豆芽店的对联,为“变音对”。剧中神童凌大岫题自家豆腐作坊中发豆芽的对联。联中字下没注“·”的字读作“cháng”(音“常”)有长度的意思;加“·”的字读作“zhǎng”(音“掌”),有生长的意思。由于这是专写发豆芽菜的,这副对联的意思便有了极大的合理性,如果是对别的行当来说,也许就不好理解了。

    家父长于街,肩挑日月卖
    家母居于院,手摇乾坤转——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明代才子解缙少年所作的对联(文字略有不同),剧中是凌大岫用了夸张的语言,介绍自己父母所从事的行当的对联。妙在夸张得合理、有趣:其父凌真(自称家父),不分早晚得上街卖豆腐,其母(自称家母)在家纺棉花,整日摇纺车。故意用了一般形容高官以至皇帝的词语,如“长于街”、“居于院”、“挑日月”、“摇乾坤”……这就使人一开始不明所指何事,不免大吃一惊,当知道所指的谜底后,便会叹服他的精明了。

    四面湖山收眼底
    万家忧乐注心头——李太师

    • 解说:此联本是题湖南岳阳楼的一副名联。“收”,一作“来”。下联中“忧乐”二字,出自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剧中移用为李太师自题言志联,体现了古代有爱国爱民思想的士大夫阶层的精神境界和自我修养意识。

    竹篮提笋母抱儿——曹龙驹
    稻草抛秧父捆子——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巧对(用字略有不同),用的是比喻手法。竹子生笋,用竹篮装笋,如同“母”抱着“儿”;对句则更妙,巧用稻秧与稻草的先后关系,如同“父”捆着“子”。古联所用为“母怀儿”、“父抱子”,也是一种合乎自然的很好的对法。

    牛跑驴跑跑不赢马
    鸡飞鸭飞飞不过鹰——农夫

    • 解说:此联以农村里常见的动物牛、驴、马、鸡、鸭、鹰的特点,选了“马”和“鹰”来表现马奔腾千里、鹰击长空的气概,象征一种善的、美的、好的、向上、向前的力量。

    数一数二大户
    惊天动地人家——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少年凌大岫为一家从事不同职业的三兄弟所写的对联,还特意加了一个横批“先斩后奏”,巧妙的表现了他们的职业特点:老大卖烧饼,整天“数一数二”;老二卖爆竹,自然是“惊天动地”;老三是杀猪的,当然是“先斩”了再说,不必向谁“奏明”。说是夸张,又是实情;说是写实,又有虚张。

    竹笋初生,几时称得林(凌)大秀(岫)——邺先生
    梅花始发,哪曾见有叶(邺)先生——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明代广东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与叶梅开先生的对句。从写实开始,形成一副“谐音人名对”。剧中巧用此联,真是天衣无缝。出句由竹笋到竹林,一片秀竹,以“林大秀”谐音“凌大岫”(人名);对句从寒梅始放的特点,引出没有叶子先生出的道理,巧妙地谐到“邺先生”的人称上来,堪称佳联的上品。

    谁能招三秋月——邺先生
    我欲凌万里风——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以修辞中“设问”手法,以应对试才。邺先生的出句无疑是既测验了大岫的文才,又试探了他的志向。由于“三秋月”是自然景物,对句虽然也可以再写景物,但是单纯地以写景为对,不免流于一般。剧中神童凌大岫却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自己乘“万里风”直欲凌云的志向。对联十分讲究气势,切忌上联重,下联轻,至少也应该上、下联力度相当。这副对联是历代流传对联中颇有代表性的佳作。

    好消息几时来,春月桃花秋月桂——邺先生
    实功夫何处下,三更灯火五更鸡——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从旧联“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化出。出句是鼓励凌大岫在学问功名上有成就;春、秋两季是不同级别科举考试的时间,此时的“好消息”,或是考中秀才,或是考中举人。对句是说自己要好好下功夫,哪怕点灯熬油、通宵达旦,也要把书念好。为了功名而学习的目的,已是陈旧的历史了,但这种刻苦学习的精神,还是有积极意义的。

    谁家犬子敢欺虎——曹乡绅
    安知鱼儿不成龙——少年凌大岫

    • 解说:剧中曹乡绅以富欺贫,以长欺幼,出言不逊,说凌大岫是“犬子”。大岫却迂回地反击,在对句中不去回答“谁家”,而说自己这小“鱼儿”将来会化成“龙”的,充分表现了他的机智和巧妙。

    鹦鹉能言难似凤——曹乡绅
    蜘蛛虽巧不如蚕——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北宋著名诗人王禹偁少年时答对郡太守的妙对。他抓住了两种动物各自的特点:鹦鹉能“说话”,蜘蛛善“结网”,都有绝妙的本领,这种本能,被认为是动物之谜。但是,“鹦鹉能言,不离飞鸟”,难成大器;蜘蛛也无法像蚕吐丝一样,造福于人类。在剧中,以这样针锋相对的答对方式表达出来,赋予了此联全新的意义。

    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
    回收秋风,桂院剩一支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

    • 解说:我国古代的许多落第秀才、教书儒士们,尽管满腹经纶,往往怀才不遇,留下了许多诉说自己清贫心酸的对联,呼吁人间世事的不平和痛苦,此联即其中之一。秋风、夜雨、寒灯,这景象表现了儒士凄惨的心情,有很大的感染力。以“柴米油盐”对“之乎者也”,天然成趣,足见这教书先生是很有才学的。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三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585    更新时间:2009-3-5

      [梗概]邺先生被赶走了,学塾来了个阴阳怪气的石先生。他偏和大岫过不去,存心想出联难道大岫,不料受到大岫的巧对讽刺,石先生怒气冲冲硬把大岫赶出了学堂。远村的小素娥听说大岫读不成书,把自己心爱的小饰物交给他作学费。大岫拒收,小素娥委屈地哭了。大岫违禁令在县衙门口卖豆腐,被抓到公堂受审。经一番辩解,使得知县息怒开颜,荐他为秀才。大岫和素娥作对联游戏,素娥绝对不绝,只好作大岫的“娘子”,两小无猜的大岫、素娥唱起了童心可掬的《竹马歌》。曹乡绅为了使大岫出丑,竟然把自家的竹林砍光,并下帖请来了有名的秀才、举人同大岫打对联擂台。

     

    雪逞威风,白占田园能几日——邺先生
    云随雨势,黑漫天地不多时——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比喻对”,它的最大特点是“呼应”。出句中说“田园”因为有“雪”才“白”,用来表示恶势力要赶走邺先生,“白占”私塾这片“田园”。大岫在对句中说“天地”因为有“云”而“黑”,但云消雨散不会长久,以此安慰自己的尊师,也增强自己与恶势力斗争的信心。

    猫踩猫头瓦——石先生
    鸡啄鸡冠花——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即景而出,“猫头瓦”是对屋檐下瓦片形状描绘的俗称。因此,对句要对得准确、又能成文,是不容易的。少年凌大岫即景而对,且对得非常工巧。

    细羽家禽砖后死——石先生
    粗毛野兽石先生——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传说是清人蒲松龄少年时所对,也是一幅无情对:“细”对“粗”,“羽”对“毛”,“家”对“野”,“禽”对“兽”,“砖”对“石”,“后”对“先”,“死”对“生”。上下联字字相对,可是拆开个字联起来,又都是两种意思相隔很远(无情)的话:出句是写实的,石先生用砖块把鸡打死了;对句则是嘲讽了不学无术(把“一曝十寒”竟然念成“一暴十寒”)的“石先生”,是说他“粗毛野兽”。

    金水河边金线柳,金线柳穿金鱼口——皇帝
    玉栏杆外玉簪花,玉簪花插玉人头——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有人认为是明代才子解缙的佳对。是一副绝好的“顶针对”。他的关键处不是一个字,而是两个词“金线柳”和“玉簪花”。全联同时巧用了三个“金”、三个“玉”,将内容连贯起来,确是一副名联。

    日圆——曹乡绅
    风扁——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明代戴大宾与知府的“短对”。全联四个字的“二言对”,如果是对韵里的“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之类,则太流于一般了。本联妙在巧解了“风扁”二字:风可以从门缝进来出去,其形不是“扁”的吗?剧中用在少年大岫对句时,也符合孩子们的想象力。

    凤鸣——官吏
    牛舞——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也是明代戴大宾与知府的对句。同上面的二言对一样,从对句里体现出妙趣来。“牛舞”初听时很难理解,但古人曾说“百兽率舞”,牛既为百兽之一,当然也可以“舞”,如此,则令人惊叹了。

    虎皮褥盖学士椅——老秀才
    兔毫笔写状元坊——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巧对,以“兔毫笔”对“虎皮褥”,对仗工整而新奇;以“状元坊”对“学士椅”,又表达了神童的志向和抱负。

    鲈鱼四鳃,独占松江一席——王疾烈
    螃蟹八足,横行天下九州——少年凌大岫

    • 解说:有记载说,明代有个御史巡视到松江府,于席间出句:“鲈鱼四鳃一尾,独占松江。”隐说知府在这里独占一方。松江知府对曰:“螃蟹八足两螯,横行天下。”以此回答来和老朋友开个玩笑。电视剧中化用成与之相似的一副对联,由知县王疾烈与凌大岫对句,只是表现了大岫的巧思,一点没有互相讽刺的意味。

    鸡蛋无盐真淡蛋——王疾烈
    猪肠未切好长肠——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也是历代流传的一副“同音对”,“淡”、“蛋”与“长”、“肠”都是二字同音而不同义的,意思清楚明白,但对答十分巧妙,它和下面几幅对联都是起了突出凌大岫的敏捷才学的作用。

    小孩子两腿木耳——老秀才
    老大人一脸花椒——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清人王尔烈在考场与主考官的一副戏对,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木耳”与“花椒”形成了工整、有趣的对仗。剧中大岫穿在外面的裤子较短,露出里面的裤子边,像长了“木耳”。神通凌大岫聪明过人,把“老秀才”脸上长的老年斑,比喻成“花椒”,亦是恰到好处。

    二人土上坐——少年云素娥
    一月日边明——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金代章宗与昭容李师儿互对的“合字对”。二“人”、“土”合而为“坐”字;“日”、“月”合而为“明”字。电视剧中引用此联,暗示了素娥与大岫成年以后的夫妻关系。

    閒看门中月——少年云素娥
    思耕心上田——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拆字对”:“閒”字拆开,一“门”一“月”;“思”字拆开,一“田”一“心”。汉字的结构很复杂,有些字就是由若干个单字组成的。比如我们听说人姓“zhāng”,就会问一句:“弓长张,还是立早章?”汉字的这些特点,为创作“拆字对”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我爱邻居邻爱我——少年云素娥
    鱼傍水活水傍鱼——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当代人创作的一副“回文对”。上联的读法,由前往后读与由后往前读,都是同样的句子,下联也是这样。“回文对”的形成,中间的字叫“轴”,以它为中心,前后依次对称排列相同的字。这副联的“居”和“活”就是“轴”。

    门对千竿竹
    家藏万卷书——少年凌大岫

    门对千竿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少年凌大岫

    门对千竿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三联都是单口相声的传统段子《解学士》中的对子,在早于相声段子的“话本”中已见记载,但情节很简单。电视剧中引用此联是融合无间,恰到好处。第一联是大岫写的门联。对联曹家砍了竹子,是不想让大岫有“作联材料”。既然没了竹子,大岫岂不是要自己把对子揭下来吗?曹家万没想到大岫上下加了“短”、“长”二字。待到曹家把竹子连根刨掉,大岫又加了“无”、“有”二字。曹家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从此怀恨在心,矛盾在若干年后变得更加尖锐起来。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四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753    更新时间:2009-3-5

      [梗概]对出一副对联便进一道门,对不出便钻狗洞。秀才、举人们同凌大岫一个个回合较量下来,他们丑态百出,灰溜溜地跑走了,哄笑声中曹乡绅气得两眼翻白。八年过去了,孩子们都已长大,云家别出心裁地在锁上贴出了招婿榜,三联亲。凌大岫闻信赶去揭榜应对,连过数关,不料竟被云先生出的绝对难道,幸而这只是为素娥姐姐春娥招婿,一表人才的豫章终于通过了云先生的考试关。娶亲路上,一根红线拴着一截莲藕拦住去路,这是一副拦轿对,对不出下联,新郎新娘就要原路返回。

     

    马过木桥蹄打鼓——秀才甲
    鸡啄铜盆嘴敲锣——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摹声比喻对,马蹄踏在木桥上,如同打鼓;鸡啄在铜盆上,仿佛敲锣。

    草萤有耀终非火——秀才乙
    荷露虽圆岂是珠——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写实哲理对。电视剧中引用它的言外之意,秀才嘲讽大岫是“草萤”,有点光亮但不是火;大岫则反唇相讥,狠狠的刺了秀才:荷叶上的露珠是圆滚滚、亮晶晶的,难道那是珍珠吗?

    墙上挂珠帘,你说是朱家帘,王家帘——秀才丙
    半夜生孩儿,我管它子时儿,亥时儿——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妙对,对子之巧出人意外。出句的“珠”可拆成“王”和“朱”两个字,都是姓氏;对句的“孩”被拆成“子”和“亥”,两个字都是时辰:亥时为夜里9时至11时,子时为11时至1时,又都是“半夜”。可见,对句的艺术性多少高妙。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秀才丁
    地当琵琶路当弦,哪个能弹——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传统巧对,电视剧中配合剧情需要引用来,非常适合剧中“轮番攻擂”的场面。出句说,少年不能下天这么大的棋;对句说,你秀才也弹不了地这么大的琵琶。本联的修辞手法即是比喻,又是夸张、气度豪迈不凡。

    出水蛙儿穿绿裤,美目盼兮——秀才戊
    落锅虾公着红袍,鞠躬如也——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传说是明代解缙的对句,是一幅民间广为流传的佳联。出句以青蛙比喻穿绿裤子的大岫,对句说穿红袍的秀才是落锅的鲜虾。“出水”的是活物,“落锅”的是死物,自然,对句的少年占了上风。联后以古诗文作收句,也很精彩:“美目盼兮”,是说眼睛黑白分明;“鞠躬如也”,在这里是指虾被烹熟弯曲的样子,把秀才那种摇头晃脑的穷酸相,嘲笑得淋漓尽致,又十分文雅。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怎敢对锯(句)——曹乡绅
    一马陷足泥潭内,老畜生岂能出蹄(题)——少年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明代陆容、陈震两人开玩笑时作的一副戏谑对,常误传为解缙所作。本联的巧妙处,关键在于巧用谐音:用“对锯”谐“对句”(对对子);用“出蹄”谐音“出题”。电视剧用在曹乡绅出句后,凌大岫机敏迅捷地对出。出句咄咄逼人,对句履险如夷,且反败为胜,真是四两破千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是此联高妙之所在。

    莺啼北里
    燕语南邻——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历代传诵的春联。传说古代有一个书法家过年时贴春联,常常一贴出来,就被别人当作“墨宝”揭走。有人说这是晋代王羲之的故事,那是毫无根据的。电视剧设计了凌大岫贴春联的情节,他先贴的一副春联,刚贴出就被揭走了,于是他又贴了这第二副。此联用“莺”、“燕”这两种报春的禽鸟,暗写春意,用“啼”、“语”表现欢欣愉悦的情致,“北里”、“南邻”从地域方位上泼写春意无边。全联不著一“春”字却给人春风扑面之感,且对仗严整,平仄工范,堪称佳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凌大岫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凌大岫

    • 解说:此二联也是历代传诵的春联,而且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传说古代有一位书法家,他写的春联常被人揭走珍藏。这一年,他写了一幅联,从字面上看大大不合于颂春的吉祥,所以也就没人再揭了。于是,他在正月初一续写了几个字,使之成为下面这幅上乘的春联。此时已到了正月初一,谁还能去揭人家的春联呢?有人说这是王羲之,也有人说是明代祝允明的事,但都没有根据。

    水底日为天上日——云素娥
    眼中人乃面前人——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北宋名臣寇准的出句和才子杨大年的对句。出句意思很简单,水里的太阳,就是天上太阳的影子。杨大年忽然发现寇准眼中的人影,就是自己,于是,顺着这个思路,对上了同样简明的句子,甚为圆满。就某副对联来讲,简单的出句,未必容易得到上好的对句。如果把常见的“行人要走人行道”当作出句,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并不一定好对。你不想试试吗?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云先生
    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明代董玘少年时所对,电视剧中引用来作云先生的招婿榜联。看起来句子挺复杂,又都是生活中的简单常理,关键在于发现。联中的“轻”、“重”、“长”、“短”方面,不但表现出双方丰富的生活知识,更表现出了对者敏锐细致的洞察力和机巧的应变能力。

    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云先生
    干筲水筲泔水筲,你倒我倒——书生甲
    黄牛水牛湟水牛,长角短角——书生乙
    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明代才子解缙的对子。几个人共对同一出句,如同小范围的“征联”,每个人功底的深与浅、才思的睿与钝、文采的高与低、辞令的盈与乏、情调的雅与俗,出口便知,一目了然。本联出句只用了七个字,它既是很复杂的“复词对”:连用了三个“叶”字,又是巧妙的“谐音对”:“蒲”与“葡”,“桃”与“萄”,都是同音的,还是天成的“合词对”:从其音,“蒲”、“桃”合成“葡萄”。又是难得的“照应对”:“蒲”为草本植物,“桃”为木本植物,“葡萄”则是二者兼属。在电视剧中,甲、乙两书生所对,虽能大体上符合这些要求,但甲的对句俗不可耐,乙的对句生拼硬凑,而且两个“水”字与“桃”、“萄”是无法对仗的。只有大岫的对句清拔高洁,鹤立鸡群:梅花春天开,桂花秋天开,玫瑰花春秋都开;“梅”、“桂”音合成“玫瑰”;而且是同偏旁,与“葡萄”相对,此对句与出句浑然天成,且似更胜一筹。

    孔夫子关夫子,文武夫子——云先生
    写春秋演春秋,前后春秋——凌大岫

    • 解说:此联也是历代流传的传统佳对,它的主要特点是:出句是前后照应,孔夫子即文夫子;关(羽)夫子即武夫子,分别在文庙和武庙受膜拜。对句则承继了出句的意思,向下深入:孔子写《春秋》,学术界又代指春秋为历史或春秋时代;关羽演春秋,既指他在历史舞台上豪壮的一生,又指关公戏中有夜读《春秋》的情节。这样,出句、对句便是旗鼓相当,分庭抗礼了。本联的对仗也较为特殊:“写春秋”与“演春秋”对;“关夫子”与“孔夫子”对,这叫联中“自对”。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云先生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凌大岫

    • 解说:四川省成都市望江楼有半幅古联,悬挂了许多年,无人能对上,这便是本联的出句。据说,直到本世纪三十年代,四川省什仿县一位叫李芝玉(一说李吉玉)的人,有一次在城北“古印月井”旁触“井”生情,偶然对上了。本联的难点有两个:一是要有实际存在的景点,如望江楼、印月井,二是同一个字,如“江”、“月”要多次反复使用,并出现两个押韵近音的字(如“楼”与“流”,“井”与“影”)。电视剧中引用来增加剧情的曲折,难怪才子凌大岫也一时语塞对不出,直到几年后李太师为大岫返乡饯行时,大岫在印月井旁才即景得到下联。

    冰凉酒,一点两点三点水——云先生
    丁香花,百字千字万字头——豫章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广泛的传统巧对,因此,被人们附会出多种多样精彩的民间故事。本联的特点和趣味集中在汉字的特有字形上。“冰”,古代写为“氷”,一点水;“凉”,二点水;“酒”,三点水,三个字组成有意思的句子,前后照应。对句的构思也甚为奇妙:“丁”字第一笔也是“百”字第一笔,故云“百字头”;“香”为“千字头”,花为“萬”(万的繁体字)字头,这是多么的巧妙难得的佳作。

    天近山头,行到山腰天更远——云春娥
    月浮水面,映到水底月还沉——豫章

    •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传统对联,内容极富情趣。远处看山,山与天接。按理说,人到了山腰,离天比在山脚时要近,到了山顶就可到天了。这是远观“透视”的效果。可是实际上对于行路人来说,走到山腰离天反而更远了,越往上走越到不了“天”。对句也据此理而出:看起来,月亮仿佛浮在水面,可水越深,月亮便越下沉,正确表达了一种自然物理现象。

    因荷(何)而得藕(偶)——双喜、凌大岫
    有杏(幸)不需梅(媒)——豫章

    • 解说:此联本是明代神童程敏政十岁时与大学生李贤的对句,是谐音双关对。本联的特点是因谐音而成双关,从字面上看是:因为了有了荷花,才能得到藕(果品);有了酸杏,不必再吃酸梅了。“藕”、“梅”的谐音,都具有双关意义,出句问:因为何(荷)而得到配偶“藕”?对句答:是因为幸(杏)运而不必再请媒(梅)人了。本联机敏巧思,平中寓奇,甚为可观。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五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1203    更新时间:2009-3-5

      [梗概]中医世家豫章药园里传出了欢声笑语,几对青年男女在这儿吟诗作对,好不快活。大岫参加考试,本应榜上有名,不料见钱眼开的主考官经不起曹乡绅的威逼利诱,设计让凌大岫放弃中举。凌大岫将计就计,反令得意的主考官拱手求饶,钻爬到桌底。曹龙驹对益发美丽的凌小妍不怀好意,经常在路口拦阻调戏。小妍无奈,只好以对句作挡箭牌。曹龙驹和管家到处求人也对不去像样的下联,受到小妍的奚落,正恼羞成怒时,又被小妍的六字同韵、同音异义一联赶出门外。狼狈中曹龙驹发誓得不到凌小妍誓不罢休。

     

    但愿人常健
    何妨我独贫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医家常用的门联,表达了仁人仁术的医家风范。作为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希望百姓的身体健康,没有人来看病才好;哪怕门庭冷落、自己贫苦潦倒,也心甘情愿。这是多么高尚的精神境界。

    轻风□细柳
    淡月□梅花——云春娥

    轻风摇细柳
      ·
    淡月映梅花——云素娥
      ·

    轻风舞细柳
      ·
    淡月隐梅花——凌小妍
      ·

    轻风扶细柳
      ·
    淡月失梅花——凌大岫
      ·

    轻风唱细柳
      ·
    淡月和梅花——双喜
      ·

    • 解说:此五联中第一联旧传是苏门父子的对句。父亲苏洵出联,要苏轼、苏辙和苏小妹填中字。其实,这是古时诗学中“炼”字的一种方法。电视剧中引来由云春娥出全联,各句中间的缺字由大家填出。素娥、凌小妍、大岫、双喜所填的四联,相形之下,以大岫所填为佳。

    花翅轻飏星月隐——云素娥
    长臂怒挥天地开——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写景联,对句把联意夸张升华为言志联,本联同以下几联都是历代流传的名对。电视剧中引来,用在几个年轻人互对的场面里,倍添情趣。

    沉李浮瓜添雅兴
    雪梨蜜枣佐清谈——豫章

    • 解说:此联本是水果店对联,在电视剧中与各位青年人的雅集情景契合。沉李浮瓜,见古诗文:“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是夏天“冰镇”水果的传统妙法,引申为夏日游宴之义。

    烦暑最宜淡竹叶——豫章
    伤寒尤妙小柴胡——云春娥

    •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一名中医所作的无情对。出句说,在烦人的暑天里,竹叶所造成清淡阴凉,让人再舒服不过了。在对句中由于联语使用的是中药名,结果竟成了为治疗伤寒病所开的药方了,也是妙不可言。

    春暖带云种芍药——凌小妍
    秋高含露摘芙蓉——双喜

    • 解说:此联从时序上看来是一副景物联。难得的是,用了适时栽花,摘花反映出来,写得非常准确:芍药是夏季开花,因此,春暖之日就要下种,才能赶上时令;芙蓉(当指木芙蓉,而不是荷花)八九月开花,正是秋高含露之时。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凌大岫
    红娘子佛手引金针——云素娥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传统佳作,中草药名对。出句、对句中各有三味中药(白头翁、牵牛、熟地,红娘子、佛手、金针)。由于作者巧妙的组合,产生了别有含义的意境。联语前后连贯,不露痕迹,妙笔神来,各得其所,堪称“天作之合”。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凌小妍
    鲤鳞河里,满河鲤鱼捞不完——曹龙驹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出句绝对,也就是历史上长时间没有好对句的对子。因为联中的“钟”、“中”、“终”、“钟”、“撞”几个字的读音相同或相近,要求对句也在相同位置上用几个同样条件的字,难度是很大的。电视剧中曹龙驹的对句中,用了“鲤”、“里”、“满”、“鳞”、“捞”等字,其中有些是对不起来的,与出句所要求的相差甚远。

    抚养无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旧有的传统格言联。它的特点是其中有四个词的构成方式完全相同:“俯仰”、“天地”、“褒贬”、“春秋”,都是反义复合词。从对联多功能角度看,还可以理解为句中的“自对”。

    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
    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 解说:此联本是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联,其内容本意是在“讲经”。上联说:在我们这些“世外人”看来,世界上没有固定不变的道理,这样就会产生一种认识,知道原来不是道理的,都是世上的道理了。下联说:“天下事”繁杂多样,想了结,还是了结不了,何妨“不了了之”?充满了对人生、世情的静观态度,包含了一些哲理意味,“难得糊涂”是它最好的横批。

    试问世间人,有几个知道饭是米煮
    请看座上佛,亦不过认得田自心来

    • 解说:此联也是四川省新都县宝光寺联,也富有哲理意味在内。饭是米煮,这是常识,可上联偏说世上没有几个人“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下联用佛家语进行翻译。佛家说有“心田”、“福田”,是由信仰者“自心”耕出得到的。换句话说,有心才有“田”,如同有米才能煮饭一样简单,劝说人们要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多做有益于世人的事。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 解说:此联是历代广泛流传的寺庙联,本是题弥勒佛的。北京的潭柘寺等许多寺院里,都有这样内容相近的对联。弥勒,俗称“笑佛”、“大肚弥勒佛”,也叫“布袋和尚”,相传他是五代时一个和尚的化身,和尚体胖,常搭一个口袋上街乞讨。这副联抓住弥勒的特点,在“大肚能容”、“开口便笑”这两个突出特点上大作文章,劝告人们要胸怀宽广,保持乐观情绪:肚里能容,口上才能笑得出;不能容,也就无法笑了,劝说人们要像弥勒佛一样处世待人。

    画上荷花和尚画——凌大岫
    书临汉帖翰林书——和尚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著名的谐音回文对。联中“荷”与“和”、“上”与“尚”、“汉”与“翰”、“临”与“林”等对应字,都是谐音字,由于这种谐音关系使得此联正读和倒读的发音全是一样的,从而产生天衣无缝的趣味性。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凌大岫
    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和尚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的一副著名回文对,也是一副较早的酒楼联。酒楼就叫“天然居”。上联出句“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本来就是一副回文对。后人有人索性把这副对联作为可倒读的两句分句,连在一起,作为出句,于是有人把“人在大佛寺,寺佛大过人”这副回文对,作为对句,成了这样一副“怪对”。不过这种对联,在词性、平仄等方面的要求,一般都放宽了不少。所以巧联妙对常常为了避免因词害意、因韵害意,普遍地在格律上是放宽了的。

    大佛寺死个和尚
    天竺国添一如来——凌大岫

    • 解说:此联本是清代纪晓岚的对子。据记载,一次,衡阳太守刘朝玉求他为衡山南岳庙刚刚圆寂的和尚写副挽联。纪晓岚问:“是怎么回事?”刘朝玉说:“南岳庙死个和尚。”纪晓岚就把这句话写出来了。刘朝云心想,这可坏事了,怎么这样随便呢?不料,纪晓岚接着写出下联“天竺国添一如来”,说和尚到西天成佛了。即切事实,又有文采,十分机敏和有趣。

    烟沿檐,烟燕眼——凌小妍

    • 解说:此联是历代流传无人对出的“绝对”,难倒了不少对联家。这个出句难在前后两个分句三个字都是同音(或近音)的。意思是:烟沿着房檐往上升,烟(熏的意思,名词当作动词用)了燕子的眼睛。但愿在今后能有聪敏人对出来。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六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901    更新时间:2009-3-5

      [梗概]素娥把大岫中举的喜讯告知父母,听了父母谈及自己的婚事,又高兴又惆怅。月夜,一对恋人忆及童年,互诉衷肠,大岫在素娥的激励下,立下大志赴京赶考,素娥恋恋不舍,送给大岫一片“相思梦亦芳”的离别情。途中,大岫义救一名女侠武清,武清敬佩大岫的才华和伟人,表露出爱慕之意,大岫婉言谢绝,两人结拜为义兄义妹。曹乡绅病亡,曹龙驹与管家密谋嫁祸于大岫父亲凌真,妄图使凌小妍屈从曹家。

     

    弓背丝柳倒开花,蝴蝶仰采——云素娥
    低头青莲斜结籽,鹭鸶俯看——凌大岫

    • 解说:此联据传是清人张之洞与老师对句的一幅写景联。原联中,老师出句:“驼背桃树倒开花,黄蜂仰采。”张之洞对句:“瘦脚青莲歪结子,白鹭俯观。”电视剧引用时改了几个字,同样为我们描绘出了两个生动的景色图画。同下面的几联,无论是独联还是对句,都抒写了凌、云二人的爱心、渴望和追求。

    上下影摇波底月,不知影沉月浮——云素娥
    往来人渡镜中梯,且看人直梯平——凌大岫

    • 解说:此联也是写景情趣联,它把平平常常“过河”这件小事,写的气息盎然,富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泽以长流乃及远
    山因直上而成高——云素娥

    • 解说:此联是一副格言联。它通过人人都能感知的事物,经过联想,说出一番富有哲理的话,表达了某种人生的感悟。上联说,河水因长流,才能达到很远的地方;下联说,山因壁立直上,才能变成很高的形象。从而告诫人们,做事要有恒心,做人要有骨气。

    小生无才嫌地仄
    大鹏展翅恨天低——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一副言志联。全联反映了一种情绪,表现出吟联人有志不得伸张、有才不得施展的心情。仄,是狭窄的意思。

    双荷摘处孕春心——云素娥
    孤雁飞时堪断肠——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因物喻情,用了“双荷”、“孤雁”作比喻,相互暗示出蕴育于内心深处的追求爱情、解脱孤独的情感。

    送君别去花如雪——云素娥
    赠我相思梦亦芳——凌大岫

    • 解说:此联刻画了凌、云二人一再用对联传递爱的信息。出句是一种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与爱人分别,落花如雪花,使人感到其良;对句是对未来的“示现”:因为有你的相思,我连作梦都感到芬芳。

    庙内无僧风扫地
    寺中少灯月照明——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为寺庙题写的专用对联。传统对联中常用“风扫地”、“月照明”、“云封门”之类的话,来形容这“无人无我”的佛门净土。

    野寺有意留客住
    青山无语看情长——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抒情自题联,联中用了“反语”达意:说“野寺有意”,实际上说“客”自己不愿离去,想在这里长住下来;说“青山无语”,是看山的人因情长而感到“尽在不言中”。

    两朝天子
    一代圣人

    • 解说:此联是朱氏祠堂的专用联,因而写入了朱姓历史上值得夸耀的人与事。上联“两朝天子”,指两位朱姓帝王:一是五代时梁朝的朱温(852-912),即后梁太祖;一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1328-1398),即明太祖。下联的“一代圣人”,指北宋大儒、理学家朱熹,历来被封建王朝尊为“圣人”。

    穷老汉卖瓜,钢刀切瓜,下七刀上八刀,刀刀分明
    酸秀才应试,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点点湿润——卖瓜老汉

    • 解说:此联是民间流传的巧妙联,是从明代蒋焘少年时对的句子化出的。蒋的原联是:“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切瓜分客,横七刀,竖八刀。”与电视剧中所改造引用的,是一个意思。全联的中心在“切”、“分”、“冻”、“洒”上,是着眼于字形:“切”字,横看是由“七”、“刀”二字组成,“分”字,竖看是由“八”、“刀”二字组成,“冻”字,是“东”字加上两个点,“洒”字,是“西”字加上三个点。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联林珍奇》对联集第七集 作者:遥远等    资料来源:恶人谷珠楼    点击数:930    更新时间:2009-3-5

      [梗概]赶考路上,大岫应卖瓜老汉之求,帮项氏家族写了一副祠联,使胜券在握的朱氏败下阵来。朱氏家族不服气来了个夜抢秀才,朱项两族械斗在即。凌大岫急中生智,巧联解了族斗。凌小妍尽孝救父落入曹家圈套。凌父归来不见女儿,气绝身亡。凌母向曹家要人,被恶狗咬伤,含冤自尽。小妍绝处逢生,逃跑回家,再遇晴天霹雳,云家父女告状无门。罪犯曹龙驹反受其叔曹尚书庇护升官,一时间,黑白颠倒,天理难明。

     

    烹天子父
    为圣人师——凌大岫

    • 解说:此为题项氏家庙的对联,写的是项姓人中的杰出人物的典故。上联“烹天子父”说的是项羽的故事,“天子”指汉高祖刘邦。据《史记》:“楚汉相争的后期,西楚霸王项羽军事失利,粮源被断,十分忧虑。他设置了一个高大的砧板,把太公(刘邦的父亲)放在上面,告诉当时的汉王刘邦:“现在不快快投降,我就烹杀太公。”汉王却说:“咱们俩人‘约为弟兄’,我的老子就是你的老子”,你一定要烹杀你的老子,那么希望你分给我一杯肉羹。”刘邦不投降,项羽十分气愤,但由于项伯的劝说,没有烹杀太公。因后来刘邦作了天子,项氏族人便把打算“烹杀天子父”当作值得炫耀的事了。下联“为圣人师”,也是项家的光彩事。据记载,春秋时,项橐七岁时就当了孔子的老师。孔子当时是大学问家,怎么会有这样的事呢?有几种说法:一是开玩笑,所谓童子戏言。二是项橐问孔子:“物体离人越近则越大,太阳越近则越热。可是,早晨太阳大却不热,中午太阳小却热,是什么道理呢?”孔子没答上来。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乌龙上壁,身披万点金星——凌大岫

    • 解说:此联是一副历代流传的著名谜联。出句的谜底是旧时的“油灯”(白蛇喻灯芯,红日喻灯火);对句的谜底是衡器“杆秤”(乌龙喻秤杆,金星喻秤上的标志星),形象生动,比喻恰切。上壁,一作挂壁。

    天泰地泰三阳泰
    家和族和万事和——凌大岫

    • 解说:此联为复词对,上联用三个“泰”,下联用三个“和”,祈祝天下太平,民族团结。

    东西南北皆兄弟
    赵钱孙李为一家——凌大岫

    • 解说:此联也是祝愿国家人民团结的对联,东西南北表示地不分地域,赵钱孙李(《百家姓》的前四姓)表示人不分姓氏、宗派和民族,都是兄弟一家人。

    爱民若子
    执法如山

    • 解说:此联是历代官署中常用的传统对联,表示要施行德政,要体察民情。即使是贪官,这会这样标榜。至于是否“口是心非”,是否“好话说尽,坏事作绝”,只有“天晓得”了。

    曲颈先生上岸,两腿迈开八字步——凌大岫
    扁嘴丫头下水,双脚拨乱九龙宫——桂生

    • 解说:此联是象形动物联,出句咏鹅,对句咏鸭。对于水中家禽,鹅的“曲颈”(唐代骆宾王有诗“曲颈向天歌”)和鸭的“扁嘴”很有特点,一称“先生”,一称“丫头”,也富有情趣。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事事趣趣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神神秘秘

    • 解说:此联是化用了杭州“西湖天下景”亭的有名叠字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轻轻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原联意境源于宋代诗人苏东坡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中的“山、水、晴、雨”成为这副叠字联(特别是下联)的主体。此联不但写出了西湖景色的特点,而且有很高的叠字技巧。倘若把词序重新排列,或倒读,或减字,还可以变出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十多种“新联”,有兴趣的读者不妨自己试一试。

     录入:FPE95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资料录入:哈哈儿    责任编辑:烟波钓叟 
  • 上一篇资料:
  • 下一篇资料: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